本實用新型涉及物流轉運領域,特別涉及一種轉運車。
背景技術:
轉運車在生產流通領域是常用的運輸工具,轉運車的高度或載貨空間一般是固定的,一些可調整式的轉運車普遍是通過調整載貨寬度或支架高度來調整載貨空間,手工調整比較繁瑣,使用也不方便,傳統的轉運車的通用性較差,容易受到載貨空間限制并且會影響卸貨。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了一種既便于調整載貨空間,又便于卸貨的轉運車。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轉運車,包括底座和支架,所述底座為漏斗形結構,在所述底座的上端面設有四個支架,相鄰兩個所述支架之間均設有擋板,在所述底座的上方設有支撐板,所述支撐板在豎直方向上彈性滑動連接在四個支架上,該支撐板與擋板之間形成一個腔體;在所述支撐板上設有卸料板,所述卸料板上設有手柄,所述手柄穿設出對應端的擋板并隨支撐板同步移動。
采用以上結構,支撐板用來轉載貨物,并隨著貨物重量的變化在支架上作豎直方向的彈性移動,由于支撐板與固定在支架上的擋板形成了一個腔體,裝載散料或其他類型的貨物時始終保持了腔體的相對密閉性;支撐板上設置有卸料板,卸料板上設有手柄,手柄與支撐板同步移動,支撐板隨所載貨物的重量豎直移動到任意位置時,都可以拉動手柄來移動卸料板,使貨物落入漏斗形的底座中,以便卸貨;當所載貨物為大型固體件時,可直接從支撐板的上端取出貨物,支撐板在所載重量減輕時,會彈性向上移動,使積壓靠下的貨物向上移動,以便逐一取出貨物,結構新穎,操作方便,適用范圍廣。
為了簡化結構,便于使用,作為優選,在每個所述支架內均設有彈性拉桿,每個所述支架上均設有第一條形槽,所述支撐板的對應位置均穿設過對應端支架上的第一條形槽,并與對應端的彈性拉桿連接固定,所述支撐板在上、下方向移動時與相鄰的擋板之間形成一個可伸縮的腔體。
為了便于卸裝散料貨物,同時便于觀察載貨狀態,作為優選,在所述支撐板的中部設有一個通孔,該通孔內嵌設有卸料板,所述卸料板上設有手柄,所述手柄對應方向的擋板上設有第二條形槽,所述手柄水平穿設出第二條形槽并使卸料板隨支撐板同步移動。
為了便于遮擋貨物,防止貨物灑落,作為優選,四個所述支架的上端設有蓋板,所述蓋板上對應支架的位置均設有插槽,每個所述插槽均與對應位置的支架上端插接固定。
為了提高卸貨效率,作為優選,所述底座的漏斗形結構的中心線與支撐板上通孔的中心線在同一直線上。
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設置能彈性移動的支撐板,同時在支撐板上設置卸料板,便于在各種條件下卸貨,結構簡單新穎,操作便捷,適用范圍廣。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支架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支撐板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如圖1、圖2和圖3所示,本實用新型由底座1和支架2等組成,所述底座1為漏斗形結構,在所述底座1的上端面設有四個支架2,四個所述支架2的上端設有蓋板23,所述蓋板23上對應支架2的位置均設有插槽,每個所述插槽均與對應位置的支架2上端插接固定。
在每個所述支架2內均設有彈性拉桿21,每個所述支架2上均設有第一條形槽22,相鄰兩個所述支架2之間均設有擋板3,在所述底座1的上方設有支撐板4,所述支撐板4的對應位置均穿設過對應端支架2上的第一條形槽22,并與對應端的彈性拉桿21連接固定,所述支撐板4在上、下方向移動時與相鄰的擋板3之間形成一個可伸縮的腔體。
在所述支撐板4的中部設有一個通孔,該通孔內嵌設有卸料板41,所述卸料板41上設有手柄42,所述手柄42對應方向的擋板3上設有第二條形槽32,所述手柄42水平穿設出第二條形槽32并使卸料板41隨支撐板4同步移動。
所述底座1的漏斗形結構的中心線與支撐板4上通孔的中心線在同一直線上。
本實用新型的使用方法如下:
由圖1到圖3所示,支撐板4用來轉載貨物,并隨著貨物重量的變化在支架2上作豎直方向的彈性移動,由于支撐板4與固定在支架2上的擋板3形成了一個腔體,再配合蓋板23的使用,裝載散料或其他類型的貨物時始終保持了腔體的相對密閉性,保證貨物不會拋灑或掉落。
支撐板4上設置有卸料板41,卸料板41上設有手柄42,手柄42穿設過第二條形槽32并使卸料板41與支撐板4作同步移動,這樣,當支撐板4隨所載貨物的重量豎直移動到任意位置時,都可以拉動手柄42,以便水平移動卸料板41并打開支撐板4上的通孔,使貨物落入漏斗形的底座1中,方便卸貨;當所載貨物為大型固體件時,可直接從支撐板4的上端取出貨物,當所載貨物重量減輕時,在彈性拉桿21的回彈力作用下,支撐板4會沿第一條形槽22彈性向上移動,使積壓靠下的貨物向上移動,以便逐一取出貨物。
上述整個使用過程中,不用調節裝載空間,且裝卸貨物都比較方便,便于清掃,結構簡單新穎,操作便捷,適用范圍廣。
本實用新型未描述部分與現有技術一致,在此不作贅述。
以上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實用新型的專利范圍,凡是利用本實用新型說明書及附圖內容所作的等效結構,直接或間接運用在其他相關的技術領域,均同理在本實用新型的專利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