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紡織機械,具體是一種上軸專用車。
背景技術:
采用織軸大卷裝,是各類先進織機的共同特點,可以提高運轉率、降低產品成本。但由于織機織幅越來越寬,織軸卷裝也越來越大,因而使換軸工作越來越困難。為了減輕上軸工人勞動強度,液壓和電動上軸車成為先進織機成為必不可少的配套設備。
現有技術中,上軸車承托織軸的托鉤,大都為半圓形,由液壓油缸帶動托鉤發生運動,將織軸放置到織機上。但是由于半圓形的托鉤結構設計不合理,當操作不當時,會存在織軸往后滑移甚至從后方掉落的情況,同時當托鉤向前傾脫織軸時,容易存在織軸向前移動困難的情況。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問題是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上軸專用車,該種上軸專用車可以順利的將織軸承托到上軸車的托鉤中,同時也能順利的將織軸從托鉤中移動到織機中。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上軸專用車,包括機架,托鉤和液壓油缸,所述托鉤和液壓油缸設置在機架上,所述液壓油缸連接托鉤和機架,所述托鉤包括前端承板、中部凹槽和頂部推板,所述前端承板為平板結構,所述前端承板和中部凹槽之間通過螺栓固定,中部凹槽內凹形狀,中部凹槽和頂部推板,中部凹槽和頂部推板之間通過軸連接;頂部推板向中部凹槽方向凸起。
優選的,所述前端承板的厚度比中部凹槽的厚度薄。
優選的,所述頂部推板的表面設置橡膠層。
優選的,所述頂部推板的厚度比中部凹槽的厚度薄。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在上軸車使用過程中,由于托鉤設置了前端厚度較薄的前端承板,前端承板的形狀約為平板狀,可以更好的承托 ,并且可以更好的從托鉤向織機上安裝;中部凹槽部分是承托織軸的主要部分,還增加了頂部推板,當需要從托鉤往織機上運送時,推動頂部推板使織軸向前運動,使其順利進入到織機上。
2、前端承板和頂部推板的厚度比中部凹槽的厚度要薄,主要是因為這兩部分不是主要承托織軸,僅是為了更好的插入及推入織軸,厚度較薄不僅節省物料,還能更順利的運送織軸。
3、頂部推板表面設置橡膠層,可以避免損傷到織軸表面的線。
說明書附圖
圖1是該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中托鉤的具體形狀。
其中附圖標記如下:
1、機架;2、托鉤;3、液壓油缸;4、前端承板;5、中部凹槽;6、頂部推板。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描述:
一種上軸專用車,包括機架1,托鉤2和液壓油缸3,所述托鉤2和液壓油缸3設置在機架1上,所述液壓油缸3連接托鉤2和機架1,所述托鉤2包括前端承板4、中部凹槽5和頂部推板6,所述前端承板4為平板結構,所述前端承板4和中部凹槽5之間通過螺栓固定,中部凹槽5內凹形狀,中部凹槽5和頂部推板6,中部凹槽5和頂部推板6之間通過軸連接;頂部推板6向中部凹槽5方向凸起。
前端承板4的厚度比中部凹槽5的厚度薄,頂部推板6的表面設置橡膠層,頂部推板6的厚度比中部凹槽5的厚度薄。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1)在上軸車使用過程中,由于托鉤2設置了前端厚度較薄的前端承板4,前端承板4的形狀約為平板狀,可以更好的承托 ,并且可以更好的從托鉤2向織機上安裝;中部凹槽5部分是承托織軸的主要部分,還增加了頂部推板6,當需要從托鉤2往織機上運送時,推動頂部推板6使織軸向前運動,使其順利進入到織機上。(2)前端承板4和頂部推板6的厚度比中部凹槽5的厚度要薄,主要是因為這兩部分不是主要承托織軸,僅是為了更好的插入及推入織軸,厚度較薄不僅節省物料,還能更順利的運送織軸。(3)頂部推板6表面設置橡膠層,可以避免損傷到織軸表面的線。
在現有技術中,存在很多的上軸專用車,其作用原理為通過電機帶動液壓油缸3發生位移,進而使機架1上的托鉤2升起或下降,使機軸進入織機上。在本實用新型中,并沒有對該部分內容進行贅述,該實用新型主要是為了改善托鉤2的承托及上車效果。
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非是對本實用新型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專業的技術人員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術內容加以變更或改型為等同變化的等效實施例。但是凡是未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內容,依據本實用新型的構造及工作原理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簡單修改、等同變化與改型,仍屬于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