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嬰兒車的智能化,具體地,涉及可調節式嬰兒車。
背景技術:
近年來,傳統行業正在越來越多的被來自互聯網和智能概念滲透,物聯網和智能硬件設備正走入尋常消費者生活的方方面面。智能嬰兒車作為嬰兒車行業的最新細分領域,從2015年下半年開始分別在電子消費品市場和傳統嬰兒車市場逐漸興起。這一轉變對中國的嬰兒車行業既是挑戰也是機會,許多中國的傳統箱包廠商也正在謀求向智能箱包的轉型。目前智能嬰兒車具備的主要功能有GPS定位,充電,稱重等等。這些功能都可以給人們的出行帶來極大的便利。嬰兒車的智能化也將成為嬰兒車行業的必然選擇。
現有的嬰兒車功能較單一,嬰兒在車里面只能平躺著,無法看到外界的風景,為了方便嬰兒可以看到外界的風景,亟需對嬰兒車進行改進。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可調節式嬰兒車,該可調節式嬰兒車克服了現有技術中的嬰兒車中的嬰兒無法看到外界的風景,通過本發明的裝置可以實現座椅的旋轉從而形成一個角度,方便嬰兒對車外觀望。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可調節式嬰兒車,該可調節式嬰兒車包括:底座、支撐機構、轉動機構和座椅,所述支撐機構和所述轉動機構都設置于所述底座上,且所述支撐機構鉸接于所述座椅的一側,所述轉動機構鉸接于所述座椅的另一側,所述轉動機構帶動所述座椅以所述支撐機構與所述座椅的連接處為旋轉中心進行旋轉。
優選地,所述支撐機構包括:第一支撐桿、第二支撐桿、第一連桿和第二連桿,所述第一支撐桿和所述第二支撐桿對稱設置于所述底座的兩側,且所述第一支撐桿和所述第二支撐桿沿豎直方向設置,且所述第一支撐桿和所述第二支撐桿都固接于所述底座;
所述第一支撐桿通過水平設置的所述第一連桿鉸接于所述座椅的第一外側面;所述第二支撐桿通過水平設置的所述第二連桿鉸接于所述座椅與所述第一外側面相對稱的第二外側面上。
優選地,所述支撐機構還包括:多根水平方向設置的加強筋,所述加強筋的兩端分別固接于所述第一支撐桿和所述第二支撐桿;多根所述加強筋相間隔設置。
優選地,所述第一支撐桿和第二支撐桿上遠離所述底座的一端設置有手持端。
優選地,所述轉動機構包括:轉軸、轉臂、減速器、驅動電機、電源、正反轉開關和固定桿,所述轉臂能夠沿長度方向伸縮,所述驅動電機的轉軸連接于所述減速器的輸入端,所述減速器的輸出端連接于所述轉軸以帶動所述轉軸沿所述轉軸的側面的周向方向自由轉動,所述轉軸與所述第一連桿和第二連桿同軸設置;所述轉軸的側面固接于所述轉臂的一端,所述轉臂的另一端鉸接于所述座椅的側面上;所述驅動電機通過固定桿連接于所述底座;所述正反轉開關電連接于所述驅動電機和所述電源,以控制所述驅動電機進行正反轉。
優選地,所述轉臂鉸接于所述座椅的位置與所述第一連桿鉸接于所述座椅的位置相間隔,且分別設置于所述座椅的側面的中心點的兩側。
優選地,該可調節式嬰兒車還包括:安全帶,所述安全帶設置于所述座椅的內表面上。
通過上述的實施方式,本發明的可調節式嬰兒車實現了座椅的調節,對于操作者而言,只需對嬰兒車進行人工操作,對座椅旋轉一定的角度,無論是需要什么樣的角度,都可以達到,從而方便了嬰兒對嬰兒車外部的觀望,提高了嬰兒的趣味性。
本發明的其他特征和優點將在隨后的具體實施方式部分予以詳細說明。
附圖說明
附圖是用來提供對本發明的進一步理解,并且構成說明書的一部分,與下面的具體實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釋本發明,但并不構成對本發明的限制。在附圖中:
圖1是本發明的一種可調節式嬰兒車的具體結構示意圖。
附圖標記說明
1 底座 2 座椅
3 第一支撐桿 4 第二支撐桿
5 第一連桿 6 安全帶
7 加強筋 8 轉臂
9 驅動電機 10 固定桿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進行詳細說明。應當理解的是,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方式僅用于說明和解釋本發明,并不用于限制本發明。
在本發明中,在未作相反說明的情況下,使用的方位詞如“上、下、左、右”通常是指如圖1所示的上下左右。“內、外”是指具體輪廓上的內與外?!斑h、近”是指相對于某個部件的遠與近。
本發明提供一種可調節式嬰兒車,該可調節式嬰兒車包括:底座1、支撐機構、轉動機構和座椅2,所述支撐機構和所述轉動機構都設置于所述底座1上,且所述支撐機構鉸接于所述座椅2的一側,所述轉動機構鉸接于所述座椅2的另一側,所述轉動機構帶動所述座椅2以所述支撐機構與所述座椅2的連接處為旋轉中心進行旋轉。
通過上述的實施方式,本發明的可調節式嬰兒車實現了座椅2的調節,對于操作者而言,只需對嬰兒車進行人工操作,對座椅2旋轉一定的角度,無論是需要什么樣的角度,都可以達到,從而方便了嬰兒對嬰兒車外部的觀望,提高了嬰兒的趣味性。
以下結合附圖1對本發明進行進一步的說明,在本發明中,為了提高本發明的適用范圍,特別使用下述的具體實施方式來實現。
在本發明的一種具體實施方式中,所述支撐機構可以包括:第一支撐桿3、第二支撐桿4、第一連桿5和第二連桿,所述第一支撐桿3和所述第二支撐桿4對稱設置于所述底座1的兩側,且所述第一支撐桿3和所述第二支撐桿4沿豎直方向設置,且所述第一支撐桿3和所述第二支撐桿4都固接于所述底座1;
所述第一支撐桿3通過水平設置的所述第一連桿5鉸接于所述座椅2的第一外側面;所述第二支撐桿4通過水平設置的所述第二連桿鉸接于所述座椅2與所述第一外側面相對稱的第二外側面上。
通過兩邊分別設置的第一支撐桿3和第二支撐桿4,可以實現座椅2的支撐,方便對座椅2進行調節,也提高了整個嬰兒車的穩定性,可以將整個裝置固定住,便于對于嬰兒車的推動。
在該種實施方式中,所述支撐機構還可以包括:多根水平方向設置的加強筋7,所述加強筋7的兩端分別固接于所述第一支撐桿3和所述第二支撐桿4;多根所述加強筋7相間隔設置。
通過多根水平方向設置的加強筋7,可以加強整個裝置的強度,防止第一支撐桿3和第二支撐桿4發生晃動,提高了整個嬰兒車的安全性,也使得整個裝置更加穩定。
在該種實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支撐桿3和第二支撐桿4上遠離所述底座1的一端設置有手持端。
為了方便操作者對嬰兒車進行推動,當然為了防止整個裝置發生打滑,可以在手持端的外表面設置有防滑層。
在該種實施方式中,所述轉動機構可以包括:轉軸、轉臂8、減速器、驅動電機9、電源、正反轉開關和固定桿10,所述轉臂8能夠沿長度方向伸縮,所述驅動電機9的轉軸連接于所述減速器的輸入端,所述減速器的輸出端連接于所述轉軸以帶動所述轉軸沿所述轉軸的側面的周向方向自由轉動,所述轉軸與所述第一連桿5和第二連桿同軸設置;所述轉軸的側面固接于所述轉臂8的一端,所述轉臂8的另一端鉸接于所述座椅2的側面上;所述驅動電機9通過固定桿10連接于所述底座1;所述正反轉開關電連接于所述驅動電機9和所述電源,以控制所述驅動電機9進行正反轉。
通過轉軸、轉臂8、減速器、驅動電機9、電源、正反轉開關和固定桿10可以實現座椅2的轉動,并且從另一端實現了整個裝置的固定,通過驅動電機9的設置,可以實現轉動的自動化,無需手動操作,只需操作正反轉開關即可實現。
在該種實施方式中,所述轉臂8鉸接于所述座椅2的位置與所述第一連桿5鉸接于所述座椅2的位置相間隔,且分別設置于所述座椅2的側面的中心點的兩側。
通過上述的實施方式,可以將轉臂8與座椅2連接的位置與第一連桿5與座椅2的位置分割開來,可實現座椅2的旋轉運動。
在本發明的一種具體實施方式中,該可調節式嬰兒車還可以包括:安全帶6,所述安全帶6設置于所述座椅2的內表面上。
通過安全帶6的設置,可以進一步提高整個裝置的安全性,在旋轉的過程中,防止嬰兒打滑。
以上結合附圖詳細描述了本發明的優選實施方式,但是,本發明并不限于上述實施方式中的具體細節,在本發明的技術構思范圍內,可以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進行多種簡單變型,這些簡單變型均屬于本發明的保護范圍。
另外需要說明的是,在上述具體實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個具體技術特征,在不矛盾的情況下,可以通過任何合適的方式進行組合,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復,本發明對各種可能的組合方式不再另行說明。
此外,本發明的各種不同的實施方式之間也可以進行任意組合,只要其不違背本發明的思想,其同樣應當視為本發明所公開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