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鐵馬運輸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鐵馬手推車。
背景技術:
鐵馬是在鐵路貨運車輛檢修過程中,用來代替轉向架,臨時支撐車體檢修機具,鐵馬是使用槽鋼、角鋼或其他桿件型材制成的馬凳鋼結構,重量為100kg左右。使用時依靠四人合力搬運,體力消耗大,安全危險性高,工作效率低。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解決以上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鐵馬手推車。
本發明提供一種鐵馬手推車,其包括車壓腳、升降梁、車架、千斤頂、扶手、搖把和萬向輪;其中,
所述千斤頂的底部與車架相連,頂部的伸出端與升降梁相連;所述搖把設置于所述千斤頂,用于控制伸出端的動作;
所述車架的頭部安裝有車壓腳,底部安裝有萬向輪;
所述扶手安裝于升降梁的尾部。
本發明提供的鐵馬手推車結構設計簡捷、實用、有效,無能耗,易操作,具有獨創性。改變了操作方式,由原來四人合力搬運,變為一人操作本發明即可完成,以機械提高了人的工作能力和效率。操作方式的改變,消除了安全隱患,提高了安全保障。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鐵馬手推車的主視圖;
圖2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鐵馬手推車的俯視圖;
圖3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鐵馬手推車的工作示意圖。
附圖標記說明:
1-車壓腳
2-升降梁
3-車架
4-千斤頂
5-扶手
6-搖把
7-萬向輪
9-鐵馬
10-提升梁
11-止鐵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技術領域的人員更好地理解本發明方案,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
在一種具體的實施方式中,本發明提供了一種鐵馬手推車。請參考圖1至圖3,該圖示出了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鐵馬手推車的結構。
本發明提供的鐵馬手推車包括車壓腳1、升降梁2、車架3、千斤頂4、扶手5、搖把6和萬向輪7;其中,
所述千斤頂4的底部與車架3相連,頂部的伸出端與升降梁2相連;所述搖把6設置于所述千斤頂4,用于控制伸出端的動作;
所述車架3的頭部安裝有車壓腳1,底部安裝有萬向輪7;
所述扶手5安裝于升降梁2的尾部。
本發明提供的鐵馬手推車在使用時,將鐵馬手推車由鐵馬的一端推進,注意要使鐵馬中心線與鐵馬手推車的中心線一致,同時搖動搖把6,調整千斤頂4的高度,從而調整升降梁2的高度,使得升降梁2置于提升梁10和止鐵11之間,然后利用搖把6使千斤頂升高,從而升降梁2高度升高,由于提升梁置于鐵馬9中心的一側,使鐵馬形成前重后輕的狀態,升降梁2在提升梁10與止鐵11之間形成一根杠桿,持續提升升降梁2的高度,鐵馬9就會被提起脫離地面,當達到一定高度后,鐵馬手推車就可以移動了,移動至目標地后,降低千斤頂的高度,升降梁2高度降低,直至脫離提升梁10和止鐵11后,鐵馬手推車即可脫開鐵馬撤出了,即可完成鐵馬的移動任務,整個過程由一人即可完成操作。
本發明提供的鐵馬手推車結構設計簡捷、實用、有效,無能耗,易操作,具有獨創性。改變了操作方式,由原來四人合力搬運,變為一人操作本發明即可完成,以機械提高了人的工作能力和效率。操作方式的改變,消除了安全隱患,提高了安全保障。
以上對本發明所提供的鐵馬手推車進行了詳細介紹。本文中應用了具體個例對本發明的原理及實施方式進行了闡述,以上實施例的說明只是用于幫助理解本發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明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對本發明進行若干改進和修飾,這些改進和修飾也落入本發明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