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搬運機械工程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搬運車。
背景技術:
請參閱圖1和圖2,圖1為現有技術的搬運車的托盤架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現有技術中的搬運車承載物料箱時的結構示意圖。現有技術中,托盤架包括相互連接形成四邊形的第一部件1、第二部件2、第三部件3和第四部件4,托盤架的下方設有第一車輪組5和第二車輪組6,需要運輸的物料箱7裝載于托盤架上方。現有托盤架(見圖1),裝上物料箱7(見圖2)有三種搬運方式,第一種搬運方式采用電動牽引車或內燃牽引車搬運;第二種搬運方式采用手動叉車、電動叉車或內燃叉車搬運;第三種搬運方式是搬運工人推動或拉動移動式托盤架搬運。第一種和第二種搬運方式要進行設備投資,購買搬運設備和培訓操作人員,較大幅度增加物料的搬運成本;第三種搬運方式存在的主要缺陷問題是至少要兩名以上搬運工人才能推動或拉動移動式托盤架上的1000kg物料箱,推動或拉動時轉向不靈活,要將移動式托盤架上的1000kg物料箱搬運到倉庫或生產車間指定位置費力、費時又費工。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具有三輪杠桿式牽引機構的搬運車,其結構簡單,能夠拉動移動或推動移動,省力。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具有三輪杠桿式牽引機構的搬運車,搬運車包括:
托盤架,用于承載貨物,托盤架包括本體部和設于本體部下方且前后設置的第一車輪組和第二車輪組,第一車輪組和第二車輪組各包括兩個車輪,本體部鄰近第二車輪組設有容納部;
牽引機構,用于與托盤架連接并帶動托盤架移動,牽引機構包括牽引主體和分別設于牽引主體兩側的固定輪,牽引主體包括水平部和與水平部連接的傾斜部,水平部設有垂直于水平部的支撐部;
其中,當需要搬運時,通過按壓傾斜部使得支撐部與容納部連接,并且第二車輪組離地以減小所需移動托盤架的力。
優選地,水平部包括支承架,固定輪固定于支承架的兩側,傾斜部鄰近水平部一端設有萬向輪。
優選地,支撐部的一端為球形,支撐部可拆卸式連接于容納部內。
優選地,傾斜部與水平部的夾角為110°-135°。
優選地,水平部與傾斜部在連接處通過六角頭螺栓螺帽彈簧墊圈組件固定。
優選地,傾斜部遠離水平部的一端設有扶手部,用于操作人員扶持操作。
優選地,本體部包括圍合成四邊形的第一部件、第二部件、第三部件和第四部件,第一部件、第二部件、第三部件和第四部件在相互交叉處通過立柱連接,第一車輪組鄰近第一部件,第二車輪組鄰近第三部件。
優選地,容納部設于第三部件的下方,呈內球形。
優選地,每個立柱的上端設有用于與另一托盤架連接的層疊套,每個立柱的下端設有用于與另一托盤架連接的層疊座。
相比現有技術,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發明通過托盤架的容納部和牽引機構的支撐部的配合,使得在需要搬運時可將鄰近容納部的第二車輪組支撐離地,從而在拉動或者推動的過程中減小用力。
附圖說明
圖1為現有技術中的搬運車的托盤架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現有技術中的搬運車承載物料箱時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的搬運車的托盤架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發明的搬運車的牽引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發明的搬運車的牽引機構和托盤架未配合前的結構示意圖;
圖6為本發明的搬運車搬運時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以及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明做進一步描述:
請參閱圖3-圖6,圖3為本發明的搬運車的托盤架的結構示意圖;圖4為本發明的搬運車的牽引機構的結構示意圖;圖5為本發明的搬運車的牽引機構和托盤架未配合前的結構示意圖;圖6為本發明的搬運車搬運時的結構示意圖。本發明的具有三輪杠桿式牽引機構的搬運車包括托盤架10和牽引機構20。
托盤架10用于承載貨物,托盤架10包括本體部和設于本體部下方且前后設置的第一車輪組105和第二車輪組106,第一車輪組105和第二車輪組106各包括兩個車輪,本體部鄰近第二車輪組106設有容納部110。貨物可用物料箱111裝載,優選地,本體部包括圍合成四邊形的第一部件101、第二部件102、第三部件103和第四部件104,第一部件101、第二部件102、第三部件103和第四部件104在相互交叉處通過立柱107連接,第一車輪組105鄰近第一部件101,第二車輪組106鄰近第三部件103。其中第一車輪組105的兩個車輪為固定輪,第二車輪組106的兩個車輪為萬向輪。第一部件101、第二部件102、第三部件103和第四部件104優選為鋼結構。
優選地,容納部110設于第三部件103的下方,呈內球形。
優選地,每個立柱107的上端設有用于與另一托盤架10連接的層疊套108,每個立柱107的下端設有用于與另一托盤架10連接的層疊座109。通過層疊套108和層疊座109的設置可將多個托盤架10層疊固定以減小托盤架10的存放面積。
牽引機構20用于與托盤架10連接并帶動托盤架10移動,牽引機構20包括牽引主體201和分別設于牽引主體201兩側的固定輪202,牽引主體201包括水平部203和與水平部203連接的傾斜部204,水平部203設有垂直于水平部203的支撐部211。當需要搬運時,通過按壓傾斜部204使得支撐部211與容納部110連接,并且第二車輪組106離地以減小所需移動托盤架10的力。
優選地,水平部203包括支承架206,固定輪固定于支承架206的兩側,傾斜部204鄰近水平部203一端設有萬向輪207。在支承架206的兩端還設有用于固定固定輪202的軸承平墊圈防松螺帽組件209。
優選地,支撐部211的一端為球形,支撐部211可拆卸式連接于容納部110內,在其他實施例中,也可為其他如柱形等形狀,只要能夠支撐部211與容納部110達到配合連接以將第二車輪組106離地的目的,本發明對支撐部211和容納部110的形狀不做限定。
優選地,傾斜部204與水平部203的夾角為110°-135°,該角度能夠很方便地將牽引機構20與托盤架10連接。
優選地,水平部203與傾斜部204在連接處通過六角頭螺栓螺帽彈簧墊圈組件208固定。
優選地,傾斜部204遠離水平部203的一端設有扶手部210,用于操作人員扶持操作。
以上介紹了具有三輪杠桿式牽引機構的搬運車的機構,下面簡要說明具有三輪杠桿式牽引機構的搬運車的工作過程:
當物料箱111裝載于托盤架10上需要搬運時,將牽引機構20的傾斜部204往上抬以使得支撐部211能夠與容納部110形成球頭耦合連接,同時第二車輪組106離地,此時第一車輪組105和牽引機構20的兩個固定輪202與地面接觸形成穩定狀態,從而完成搬運車的準備工作。本實施例的搬運車具有萬向輪207不離地和離地兩種工作方式,操作人員可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選擇(通過順時針轉動牽引機構20),不管選擇哪一種根據杠桿原理該實施例的搬運車均已實現省力的目的。當需要進行轉向操作時,操作人員可選擇萬向輪207不離地的工作方式,通過萬向輪207的引導,搬運車能夠靈活轉向,快速到達指定位置。
本發明通過托盤架的容納部和牽引機構的支撐部的配合,使得在需要搬運時可將鄰近容納部的第二車輪組支撐離地,從而在拉動或者推動的過程中減小用力。
對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可根據以上描述的技術方案以及構思,做出其它各種相應的改變以及形變,而所有的這些改變以及形變都應該屬于本發明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