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環衛機械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掃路機底盤系統及掃路機。
背景技術:
城市掃路機是一種適用于城市廣場、巷道、商業步行街等場所的小型清掃作業車。掃路機的底盤采用前車架與后車架鉸接的方式,通過轉向油缸實現鉸接轉向。由于城市掃路機工作的場所空間狹小,所以普遍都采用轉彎半徑小的鉸接車架。鉸接車架由前車架和后車架組成,轉向油缸分別鉸接于前車架和后車架的兩側,通過轉向油缸使前車架與后車架相對偏轉來達到轉向的目的。當路況較差時,前、后車架間存在沿車架方向的縱向扭矩,而現有的小型掃路機的鉸接車架結構復雜,裝配要求高,在縱向扭轉方向的減震性能差,當前、后車架發生相對俯仰時,車架會發生彎曲變形。
并且,現有技術中,前車架與后車架通過鉸接座或鉸接機構連接,鉸接座或鉸接機構的結構復雜,在小型掃路機鉸接車架中占用的空間大,給上車布局帶來困難,且鉸接處的選材、加工和裝配精度要求也比較高。
另外,純電動汽車作為“綠色的交通工具”,它的投入運行對緩解世界能源危機以及環境問題有著重要的作用。隨著人們環保意識的不斷增強,各地方政府對排放的要求越來越高,以及純電動車可用能源豐富、零排放、低噪音效率高等特點,使得純電動汽車在各個領域的應用越來越受到人們的歡迎。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種掃路機底盤系統及掃路機,其結構更為簡單,對裝配精度要求較低。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掃路機底盤系統,其包括車架總成,所述車架總成包括前車架、轉向裝置和后車架,所述前車架和所述后車架均與所述轉向裝置鉸接,以使所述車架總成具有沿車架縱向的扭轉自由度和垂直于水平面的轉動自由度。
在一優選或可選實施例中,所述前車架通過橫向設置的鉸接銷軸與所述轉向裝置鉸接,所述后車架通過豎向設置的鉸接銷軸與所述轉向裝置鉸接。
在一優選或可選實施例中,所述轉向裝置設有用于緩沖與所述前車架碰撞的減震塊。
在一優選或可選實施例中,所述轉向裝置的兩側分別設有轉向油缸,所述轉向油缸的一端鉸接于所述轉向裝置,所述轉向油缸的另一端鉸接于所述后車架。
在一優選或可選實施例中,所述后車架靠近所述前車架的一端設有減震墊,所述減震墊用于緩沖所述前車架與所述后車架的碰撞。
在一優選或可選實施例中,所述車架總成包括轉向限位板,所述轉向限位板的一端轉動設于所述后車架,所述轉向限位板的另一端為自由端;第一狀態,所述轉向限位板的自由端固設于所述后車架;第二狀態,所述轉向限位板的自由端固設于所述前車架。
在一優選或可選實施例中,掃路機底盤系統包括行走系統,所述行走系統包括前橋總成、后橋總成和行走電機,所述前橋總成設于所述前車架,所述后橋總成設于所述后車架,所述行走電機設于所述后橋總成。
在一優選或可選實施例中,掃路機底盤系統包括支架總成,所述支架總成設于所述后車架,用于安裝掃路機的后工作裝置。
在一優選或可選實施例中,所述支架總成包括滑架和數根立柱,所述滑架通過數根所述立柱支撐設于所述后車架,所述后工作裝置能夠在所述滑架上滑動。
在一優選或可選實施例中,所述滑架包括導軌和限位槽,所述導軌用于對所述后工作裝置的滑動進行導向,所述限位槽用于對所述后工作裝置進行限位。
在一優選或可選實施例中,掃路機底盤系統包括舉升裝置,所述舉升裝置設于所述前車架,所述舉升裝置用于安裝掃路機的前工作裝置;掃路機清掃作業時,所述舉升裝置能夠下放所述前工作裝置,掃路機行駛狀態時,所述舉升裝置能夠提升所述前工作裝置。
在一優選或可選實施例中,所述舉升裝置包括舉升油缸和舉升支架,所述舉升油缸驅動連接所述舉升支架,所述舉升支架用于連接所述前工作裝置。
在一優選或可選實施例中,掃路機底盤系統包括制動系統,所述制動系統包括液壓行車制動和機械駐車制動,所述液壓行車制動作用于前橋總成和后橋總成中的制動器,所述機械駐車制動作用于所述后橋總成中的制動器。
在一優選或可選實施例中,所述液壓行車制動包括制動油缸總成,所述制動油缸總成連通多條制動管路,各所述制動管路分別連通到所述前橋總成兩側和所述后橋總成兩側的制動器。
在一優選或可選實施例中,所述機械駐車制動包括手剎拉線,所述手剎拉線作用于所述后橋總成兩側的制動器。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掃路機,其包括上述任一實施例中的掃路機底盤系統。
基于上述技術方案,本發明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發明提供的掃路機底盤系統,其前車架和后車架均與轉向裝置鉸接,能夠使車架總成具有沿車架縱向的扭轉自由度和垂直于水平面的轉動自由度,結構更為簡單,對裝配精度的要求較低。
附圖說明
此處所說明的附圖用來提供對本發明的進一步理解,構成本申請的一部分,本發明的示意性實施例及其說明用于解釋本發明,并不構成對本發明的不當限定。在附圖中:
圖1為本發明提供的掃路機底盤系統一實施例的軸測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提供的掃路機底盤系統一實施例的正視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提供的掃路機底盤系統一實施例的俯視示意圖;
圖4為本發明提供的掃路機底盤系統一實施例中的車架總成的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發明提供的掃路機底盤系統一實施例中的轉向裝置與鉸接銷軸的連接示意圖;
圖6為本發明提供的掃路機底盤系統一實施例中的轉向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7為本發明提供的掃路機底盤系統一實施例中的行走系統的結構示意圖;
圖8為本發明提供的掃路機底盤系統一實施例中的支架總成的結構示意圖;
圖9為本發明提供的掃路機底盤系統一實施例中的支架總成與后工作裝置固定方式的結構示意圖;
圖10為本發明提供的掃路機底盤系統一實施例中的舉升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11為本發明提供的掃路機底盤系統一實施例中的制動系統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中標號:
1-車架總成;101-前車架;102-轉向裝置;10201-減震塊;103-后車架;104-橡膠墊;105-第一散熱器支架;106-壓縮機支架;107-動力單元支架;108-第二散熱器支架;109-第一轉向油缸;110-第二轉向油缸;111-轉向限位板;112-減震墊;113-管路支架;114-鉸接銷軸;115-鉸接銷軸;116-液壓油箱;117-動力單元;
2-行走系統;201-前橋總成;202-后橋總成;203-行走電機;204-輪胎總成;205-擋泥罩;
3-支架總成;301-第一后立柱;302-第二后立柱;303-滑架;30301-導軌;30302-限位槽;304-翼板立柱;305-管道支架;306-前連接梁;307-中立柱;308-池箱固定板;309-尾部銷;310-銷軸;311-水箱;
4-舉升裝置;401-舉升油缸;402-舉升支架;403-第一舉升梁;404-第二舉升梁;405-銷軸;406-銷軸;407-快換銷軸;408-銷軸;409-銷軸;
5-制動系統;501-液壓行車制動;502-機械駐車制動;503-制動液灌;504-制動油缸總成;505-制動管路;506-手剎拉線;507-拉線分路支架;508-彈簧;
6-后工作裝置。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發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明的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诒景l明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明保護的范圍。
在本發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術語“中心”、“縱向”、“橫向”、“前”、“后”、“左”、“右”、“豎直”、“水平”、“頂”、“底”、“內”、“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發明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發明保護范圍的限制。
本發明中涉及到的前車架、后車架、前工作裝置和后工作裝置中的“前”和“后”定義為:靠近駕駛室方向為“前”,遠離駕駛室方向為“后”。
車架縱向定義為平行于前車架到后車架的方向。
首先對本發明中涉及到的技術術語進行解釋。
掃路機:一種具有專用底盤和動力驅動裝置的機械設備,其垃圾箱容積不大于2m3,具有體積小、轉彎靈活的特點,用于清除和收集邊道、窄道、人行道、公園、廣場等區域的垃圾。
前工作裝置:包含掃刷臂總成、掃刷臂調節油缸、盤刷、盤刷電機工作裝置總成。
后工作裝置:包含掃路機垃圾箱總成、水箱、風機等在內的工作裝置總成。
電池箱系統:包含掃路機電池箱、電池組、電池管理系統等在內的動力裝置總成。
如圖1、圖2、圖3所示,為本發明提供的掃路機底盤系統的一示意性實施例,在該示意性實施例中,掃路機底盤系統包括車架總成1,還可以包括行走系統2、支架總成3、舉升裝置4和制動系統5。
如圖4所示,車架總成1包括前車架101、轉向裝置102和后車架103,前車架101和后車架103均與轉向裝置102鉸接,以使車架總成1具有沿車架縱向的扭轉自由度和垂直于水平面的轉動自由度。
上述實施例中,車架總成1具有兩個自由度,分別是沿車架縱向的扭轉自由度和垂直于水平面的轉動自由度。在車輛行駛的過程中,車架總成1沿車架縱向的扭轉自由度能夠有效緩沖因前車架101與后車架103之間的縱向扭矩產生的相對運動,同時也避免了前車架101與后車架103之間發生相對俯仰時造成的彎曲變形。
本發明提供的車架總成1結構簡單,對精度要求低。
如圖5、圖6所示,前車架101可以通過橫向設置的鉸接銷軸114與轉向裝置102鉸接,后車架103可以通過豎向設置的鉸接銷軸115與轉向裝置102鉸接。
需要說明的是:與水平面平行、且沿前車架101到后車架103的方向設置的鉸接銷軸為橫向設置的鉸接銷軸114,與水平面垂直設置的鉸接銷軸為豎向設置的鉸接銷軸115。
車架總成1中的轉向裝置102能夠橫向設置鉸接銷軸114和豎向設置鉸接銷軸115,能夠保證車架總成1具有兩個自由度,分別是沿車架縱向的扭轉自由度和垂直于水平面的轉動自由度。在車輛行駛的過程中,轉向裝置102還能夠有效的緩沖因前車架101與后車架103之間的縱向扭矩產生的相對運動,同時也避免了前車架101與后車架103之間發生相對俯仰時造成的彎曲變形。
上述實施例中,轉向裝置102可以設有用于緩沖與前車架101碰撞的減震塊10201。
由于前車架101與轉向裝置102通過橫向設置的鉸接銷軸114鉸接,車架總成1在沿車架縱向扭轉時前車架101與轉向裝置102之間可能會產生碰撞,為緩沖前車架101與轉向裝置102之間產生的碰撞,轉向裝置102設有減震塊10201,通過在轉向裝置102中設置減震塊10201能有效的避免前車架101與轉向裝置102之間產生的碰撞,降低了整車產生的噪音。
本發明提供的轉向裝置102結構簡單,安裝要求低,制造成本低,占用空間小。
如圖4所示,轉向裝置102的兩側可以分別設有轉向油缸109,110,轉向油缸109,110的一端鉸接于轉向裝置102,轉向油缸109,110的另一端鉸接于后車架103。
轉向油缸可以包括第一轉向油缸109和第二轉向油缸110。
車架總成1的垂直于水平面的轉動自由度用于實現前車架101和后車架103的左右折腰轉向,通過車架總成1中的第一轉向油缸109和第二轉向油缸110即可實現底盤系統的左右轉向功能。
上述實施例中,后車架103靠近前車架101的一端可以設有減震墊112,減震墊112用于緩沖前車架101與后車架103的碰撞,在車輛左右轉向過程中起到對前車架101與后車架103的緩沖減震作用。
當前車架101和后車架103左右轉向至最大角度時,減震墊112可緩沖前車架101和后車架103之間的碰撞。
上述實施例中,車架總成1還可以包括轉向限位板111,轉向限位板111的一端轉動設于后車架103,轉向限位板111的另一端為自由端;第一狀態,即在轉向限位板111處于非工作狀態時,轉向限位板111的自由端固設于后車架103;第二狀態,即在轉向限位板111處于工作狀態時,轉向限位板111的自由端固設于前車架101。
在一優選或可選實施例中,車架總成1可以通過螺栓組分別與前橋總成201、后橋總成202固定連接。
如圖7所示,本發明提供的掃路機底盤系統,其可以包括行走系統2,行走系統2包括前橋總成201、后橋總成202和行走電機203,前橋總成201設于前車架101,后橋總成202設于后車架103,行走電機203設于后橋總成202。
在一優選或可選實施例中,行走電機203可以通過螺栓組固定連接到后橋總成202上,行走電機203可驅動底盤系統前進后退。
本發明提供的掃路機底盤系統采用行走電機203驅動電動后橋總成的型式,具有零排放、低噪音、低能耗、無級變速等特點。
在一優選或可選實施例中,前橋總成201可以通過螺栓組固定于前車架101,后橋總成202可以通過螺栓組固定于后車架103。
如圖8、圖9所示,本發明提供的掃路機底盤系統,其可以包括支架總成3,支架總成3設于后車架103,用于支撐固定掃路機的后工作裝置6,固定方式簡單快捷,方便拆卸。
上述實施例中,支架總成3可以包括滑架303和數根立柱,滑架303通過數根立柱支撐設于后車架103,后工作裝置6能夠在滑架303上滑動。
在一優選或可選實施例中,滑架303可以包括導軌30301和限位槽30302。導軌30301用于對后工作裝置6前端在滑架303上的移動進行導向,限位槽30302用于后工作裝置6前端的運動進行限位,后工作裝置6前端到達限位槽30302時,表示運動到位,可進行固定。
如圖10所示,本發明提供的掃路機底盤系統可以包括舉升裝置4,舉升裝置4設于前車架101,舉升裝置4用于安裝掃路機的前工作裝置。掃路機清掃作業時,舉升裝置4能夠下放掃路機的前工作裝置,使前工作裝置的部分結構與地面接觸,進行清掃工作;清掃工作完成,或者在掃路機行駛狀態時,舉升裝置4能夠提升前工作裝置,避免前工作裝置與地面接觸。
上述實施例中,舉升裝置4可以包括舉升油缸401和舉升支架402,舉升油缸401驅動連接舉升支架402,舉升支架402用于連接前工作裝置。
在掃路機進行清掃作業時,舉升油缸401的缸桿下放,通過舉升支架402帶動前工作裝置下放,使前工作裝的刷毛與地面接觸;在清掃作業完成,或掃路機處于行駛狀態時,舉升油缸401的缸桿回收,通過舉升支架402提升前工作裝置,避免前工作裝置的刷毛與地面接觸。
在一優選或可選實施例中,快捷銷軸407用于將掃路機的前工作裝置固定在舉升裝置4的舉升支架402上。
本發明通過舉升裝置4安裝固定前工作裝置,采用舉升油缸401伸縮驅動舉升支架402上下動作,實現前工作裝置的變幅,結構簡單,成本低,操作方便。
如圖11所示,本發明提供的掃路機底盤系統可以包括制動系統5,制動系統可以包括液壓行車制動501和機械駐車制動502,液壓行車制動501作用于前橋總成201和后橋總成202中的制動器,機械駐車制動502作用于后橋總成202中的制動器。
上述實施例中,液壓行車制動501可以包括制動油缸總成504,制動油缸總成504連通多條制動管路505,各制動管路505分別連通到前橋總成201兩側和后橋總成202兩側的制動器。
上述實施例中,機械駐車制動502可以包括手剎拉線506,手剎拉線506作用于后橋總成202兩側的制動器。
本發明提供的制動系統5采用四輪的液壓行車制動501和后輪的機械駐車制動502,制動安全可靠。
本發明將前工作裝置集成設于舉升裝置4,后工作裝置6集成設于支架總成3,前工作裝置和后工作裝置6采用模塊化設置方式,結構簡單,拆卸方便。
如圖1、圖2和圖3所示,下面列舉本發明提供的掃路機底盤系統的一具體實施例,在該具體實施例中,掃路機底盤系統包括車架總成1、行走系統2、支架總成3、舉升裝置4和制動系統5。
如圖4所示,車架總成1包括前車架101、轉向裝置102、后車架103、橡膠墊104、第一散熱器支架105、壓縮機支架106、動力單元支架107、第二散熱器支架108、第一轉向油缸109、第二轉向油缸110、轉向限位板111、減震墊112、管路支架113、鉸接銷軸114和鉸接銷軸115。
如圖5所示,前車架101和后車架103均與轉向裝置102鉸接,具體為:前車架101通過橫向設置的鉸接銷軸114與轉向裝置102鉸接,后車架103通過豎向設置的鉸接銷軸115與轉向裝置102鉸接,以確保車架總成1具有沿車架縱向的扭轉自由度和垂直于水平面的轉動自由度。
如圖6所示,由于前車架101與轉向裝置102通過橫向設置的鉸接銷軸114鉸接,車架總成1在沿車架縱向扭轉時前車架101與轉向裝置102之間可能會產生碰撞,為緩沖前車架101與轉向裝置102之間產生的碰撞,轉向裝置102設有減震塊10201,減震塊10201能有效緩沖前車架101與轉向裝置102之間的碰撞,降低整車產生的噪音。
如圖4所示,轉向油缸包括第一轉向油缸109和第二轉向油缸110,第一轉向油缸109和第二轉向油缸110分別設于后車架103的兩側,第一轉向油缸109的前端和第二轉向油缸110的前端均與轉向裝置102鉸接,第一轉向油缸109的后端和第二轉向油缸110的后端均與后車架103鉸接,第一轉向油缸109和第二轉向油缸110可驅動前車架101和后車架103繞轉向裝置102折腰轉向。
減震墊112設于后車架103靠近前車架101的一端,后車架103通過豎向設置的鉸接銷軸115與轉向裝置102鉸接,在車輛左右轉向過程中,前車架101與后車架102之間可能會發生碰撞,減震墊112用于緩沖前車架101與后車架102之間的碰撞,具有減震作用。
后車架103上還可以設有液壓油箱116,液壓油箱116的底部設有橡膠墊104,橡膠墊104用于對液壓油箱116起到緩沖減震的作用。
后車架103上還可以設有第一散熱器支架105和第二散熱器支架108,第一散熱器支架105和第二散熱器支架108用于安裝固定空調散熱器。
后車架103上還可以設有壓縮機支架106,壓縮機支架106用于安裝空調壓縮機。
后車架103上還可以設有動力單元支架107,動力單元支架107用于安裝動力單元117。
后車架103上還可以設有轉向限位板111,轉向限位板111的一端轉動設于后車架103,轉向限位板111的另一端為自由端,轉向限位板111在非工作狀態下能夠固定于后車架103,轉向限位板111在工作狀態時,將轉向限位板111的自由端固定設于前車架101,通過轉向限位板111的限位作用,能夠限制前車架101和后車架103之間的轉動,目的是在對車輛吊裝運輸時防止前車架101和后車架103發生相對轉動。
如圖7所示,行走系統2包括前橋總成201、后橋總成202、行走電機203、輪胎總成204和擋泥罩205。
前橋總成201通過螺栓組固定在前車架101的車橋安裝座上。后橋總成202通過螺栓組固定在后車架103的車橋安裝座上。行走電機203通過螺栓組固定在后橋總成202上。四組輪胎總成204通過螺栓組分別固定在前橋總成201和后橋總成202上。擋泥罩205通過螺栓組固定在后車架103上。行駛系統2采用行走電機203驅動電動后橋總成的型式,其具有零排放、低噪音、低能耗、無級變速等特點。
如圖8、圖9所示,支架總成3包括第一后立柱301、第二后立柱302、滑架303、翼板立柱304、管道支架305、前連接梁306、中立柱307和電池箱固定板308。
支架總成3通過螺栓組固定在后車架103上,用于安裝后工作裝置6,后工作裝置6的固定方式牢固可靠,拆裝方便。
第一后立柱301和第二后立柱302的下端分別通過螺栓組固定在后車架103上;第一后立柱301和第二后立柱302的上端分別通過銷軸與滑架303的一端鉸接轉動連接,滑架303的另一端可以通過立柱和螺栓組固定在后車架103上。
滑架303的另一端與后車架103的具體連接形式如下。
翼板立柱304通過螺栓組固定在后車架103上;前連接梁306的一端通過螺栓組固定在翼板立柱304上,前連接梁306的另一端通過螺栓組與滑架303的另一端固定連接。
中立柱307的下端通過螺栓組固定在后車架103上,中立柱307的上端與滑架303的中部接觸,對滑架303其支撐作用。
前連接梁306上通過螺栓組固定設有管道支架305,管道支架305用于安裝管道。
如圖9所示,滑架303用于支撐與固定后工作裝置6的前端。滑架303包括導軌30301和限位槽30302,導軌30301用于對后工作裝置6的前端進行導向,限位槽30302用于對后工作裝置6的前端進行限位,第一后立柱301和第二后立柱302上的尾部銷309用于固定后工作裝置6的后端。
后工作裝置6的安裝過程為:后工作裝置6的前端在導軌30301上滑動,當后工作裝置6的前端到達限位槽30302所在位置時,限位槽30302對后工作裝置6的前端進行限位,表示后工作裝置6的前端滑動到位,將后工作裝置6的前端與限位槽30302進行固定,后工作裝置6的后端通過第一后立柱301和第二后立柱302上的尾部銷309進行固定。
支架總成3包括用于鉸接水箱311的銷軸310,即水箱311可繞銷軸310轉動打開,方便對其他整機零部件的維修。
支架總成3的中部空間用于放置電池箱系統。支架總成3包括電池箱固定板308,電池箱固定板308與后車架103后端的搭扣配合用于安裝固定電池箱系統。
如圖10所示,舉升裝置4包括舉升油缸401、舉升支架402、第一舉升梁403、第二舉升梁404、銷軸405、銷軸406、快換銷軸407、銷軸408和銷軸409。
舉升油缸401的一端通過銷軸409與前車架101鉸接轉動連接;舉升油缸401的另一端通過銷軸405分別與第一舉升梁403和第二舉升梁404的前端鉸接。第一舉升梁403和第二舉升梁404的后端分別通過銷軸408與前車架101鉸接轉動連接。
第一舉升梁403和第二舉升梁404上分別通過銷軸406連接兩舉升支架402;兩舉升支架402上設有快換銷軸407??旖蒌N軸407用于將掃路機的前工作裝置固定在舉升裝置4上。
快換銷軸407用于將掃路機的前工作裝置固定在舉升裝置4上。
舉升裝置4用于前工作裝置的安裝固定。掃路機清掃作業時,舉升裝置4能夠下放掃路機的前工作裝置,使前工作裝置的刷毛與地面接觸,進行清掃作業。工作完畢,掃路機行駛狀態時,舉升裝置4能夠提升前工作裝置,避免前工作裝置與地面接觸。
采用舉升油缸401伸縮驅動舉升支架402上下動作。在掃路機清掃作業時,舉升油缸401的缸桿下放,即前工作裝置的刷毛與地面接觸;掃路機處于行駛狀態時,舉升油缸401的缸桿回收,提升前工作裝置,避免其與地面接觸。
舉升裝置4用于實現前工作裝置的變幅,結構簡單,成本低,操作方便。
如圖11所示,制動系統5包括液壓行車制動501、機械駐車制動502、制動液灌503、制動油缸總成504、制動管路505、手剎拉線506、拉線分路支架507和彈簧508。
液壓行車制動501通過銷軸鉸接轉動連接在前車架101的前橫梁上,液壓行車制動501下端通過銷軸與制動油缸總成504鉸接轉動連接,液壓行車制動501中部開有圓孔,彈簧508的一端掛在液壓行車制動501中部的圓孔上,彈簧508的另一端掛在前車架101上,其作用是將液壓行車制動501恢復至初始位置。
制動油缸總成504通過螺栓組固定在前車架101的前橫梁上;制動液灌503通過螺栓組固定在前車架101的一側,制動液灌503與制動油缸總成504的進油口通過油缸連通。
制動管路505從制動油缸總成504的出油口開始分四路分別連通到前橋總成201和后橋總成202兩側的制動器上。
機械駐車制動502通過螺栓組固定在駕駛室上,手剎拉線506從機械駐車制動502引出,通過拉線分路支架507分出兩路分別與后橋總成202兩側的制動器相連。
上述制動系統5采用四輪液壓行車制動501和后輪的機械駐車制動502,制動安全可靠。
本發明還提供了一種掃路機,其包括上述任一實施例中的掃路機底盤系統。
在本發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使用“第一”、“第二”等詞語來限定零部件,僅僅是為了便于對上述零部件進行區別,如沒有另行聲明,上述詞語并沒有特殊含義,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發明保護范圍的限制。
最后應當說明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發明的技術方案而非對其限制;盡管參照較佳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了詳細的說明,所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依然可以對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進行修改或者對部分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而不脫離本發明技術方案的精神,其均應涵蓋在本發明請求保護的技術方案范圍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