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推式固定翼無人飛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屬于固定翼無人飛機【技術領域】,提供了一種背推式固定翼無人飛機,包括機身,機身的內部設有機艙,機身兩側設有機翼,機身的底部設有起落架,機身的后端設有發動機,發動機帶動螺旋槳;機身兩側的機翼上各有一個連接桿,連接桿的末端為垂直尾翼,連接桿與水平尾翼相連。采用3.5米大翼展模式,因此飛機的滑翔能力大大提升,從而增加了載重量,增加了飛機的航時;另外,由于發動機在整體機身后面,所以發動機排出的廢棄顆粒不會污穢在農業植保病蟲害遙感勘測、大氣遙感勘測、正射影像、地形遙感遙測等各方面領域應用的時候,搭載在無人飛機中各種高精端儀器的鏡頭,從而保證了飛機作業的高效性和成功率。
【專利說明】背推式固定翼無人飛機
【技術領域】
[0001]實用新型屬于固定翼無人飛機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背推式固定翼無人飛機。
【背景技術】
[0002]無人飛機因為體積小成本低,廣泛應用于農業生產和商業航拍?,F有的無人固定翼作業飛機的構造基本采用了前拉式發動機安裝模式,而且都是只有一個垂直尾翼,這樣就大大限制了飛機在作業中的航線穩定性。并翼展均在2.8米之間,這就使飛機在滑翔能力方面大大減小,從而限制了裝載在飛機上的航電及高精度儀器的數量,對于大面積、長航時作業不能起到積極作用。
【發明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問題是提供一種背推式固定翼無人飛機,可以使無人機裝載空間加大,航線穩定性增強。
[0004]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背推式固定翼無人飛機,包括機身,所述機身的內部設有機艙,所述機身兩側設有機翼,所述機身的底部設有起落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機身的后端設有發動機,所述發動機帶動螺旋槳;所述機身兩側的機翼上各有一個連接桿,所述連接桿的末端為垂直尾翼,所述連接桿與水平尾翼相連。
[0005]進一步,所述機翼為單翼。
[0006]進一步,所述機翼為直機翼。
[0007]進一步,所述機翼長為3.5米。
[0008]本實用新型具有的優點和積極效果是: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背推式固定翼無人飛機的航線穩定性能和滑翔能力大大提升,從而增加了載重量,增加了飛機的航時;另外,背推式的飛機由于發動機在整體機身后面,所以發動機排出的廢棄顆粒不會在農業植保病蟲害遙感勘測、大氣遙感勘測、正射影像、地形遙感遙測等各方面領域應用作業的時候,污穢搭載在無人飛機中各種高精端儀器的鏡頭,從而保證了飛機作業的高效性和成功率。此種無人固定翼飛機機艙體積加大,可以創造出更多的空間來放置高精端電子設備或增加油料。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09]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0010]圖中:
[0011]1、連接桿 2、螺旋槳3、水平尾翼
[0012]4、垂直尾翼5、發動機6、機翼
[0013]7、機身 8、起落架9、機艙
【具體實施方式】[0014]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背推式固定翼無人飛機,包括機身7,所述機身7的內部設有機艙9,所述機身7兩側設有機翼6,所述機身7的底部設有起落架8,其特征在于:所述機身7的后端設有發動機5,所述發動機5帶動螺旋槳2 ;所述機身7兩側的機翼6上各有一個連接桿1,所述連接桿I的末端為垂直尾翼4,所述連接桿I與水平尾翼3相連。
[0015]進一步,所述機翼6為單翼;所述機翼6為直機翼;所述機翼6長為3.5米。
[0016]本實用新型采用雙垂尾形式使無人飛機的航線穩定性能大大提升,采用3.5米大翼展模式,因此飛機的滑翔能力大大提升,從而增加了載重量,增加了飛機的航時;另外,背推式的飛機由于發動機在整體機身后面,所以發動機排出的廢棄顆粒不會污穢在農業植保病蟲害遙感勘測、大氣遙感勘測、正射影像、地形遙感遙測等各方面領域應用的時候,搭載在無人飛機中各種高精端儀器的鏡頭,從而保證了飛機作業的高效性和成功率。此種無人固定翼飛機機艙體積加大,可以創造出更多的空間來放置高精端電子設備或增加油料。
[0017]以上對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進行了詳細說明,但所述內容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不能被認為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的實施范圍。凡依本實用新型申請范圍所作的均等變化與改進等,均應仍歸屬于本實用新型的專利涵蓋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
1.一種背推式固定翼無人飛機,包括機身,所述機身的內部設有機艙,所述機身兩側設有機翼,所述機身的底部設有起落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機身的后端設有發動機,所述發動機帶動螺旋槳;所述機身兩側的機翼上各有一個連接桿,所述連接桿的末端為垂直尾翼,所述連接桿與水平尾翼相連。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背推式固定翼無人飛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機翼為單翼。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背推式固定翼無人飛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機翼為直機翼。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背推式固定翼無人飛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機翼翼展為3.5米。
【文檔編號】B64D27/02GK203806134SQ201320737218
【公開日】2014年9月3日 申請日期:2013年11月20日 優先權日:2013年11月20日
【發明者】么世廣, 周偉, 郝強 申請人:天津三爻航空航天科技發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