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航天飛行器支撐結構,具體是一種適用于15個天線均布安裝的八棱柱支撐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航天器衛(wèi)星結構為載荷提供的安裝接口較為單一,無法滿足現(xiàn)有多載荷多角度高精度安裝需求。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適用于15個天線均布安裝的八棱柱支撐裝置,對載荷安裝的適應性強,能滿足多個載荷多角度高精度一體化安裝的要求,具備結構簡單、重量輕、安裝方便、擴展性好、適應性強等有益效果。
本發(fā)明的目的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xiàn):一種適用于15個天線均布安裝的八棱柱支撐裝置,包括八棱柱支撐框架和天線安裝板組件,所述八棱柱支撐框架由框架桿件、框架底板框架、安裝接頭和框架支撐接頭膠接而成;所述天線安裝板組件通過安裝接頭與八棱柱支撐框架連接,所述天線安裝板組件由蜂窩夾層板、加強桿件和伸展機構組成,八個天線安裝板組件展開后,保證15個天線均布布置。
優(yōu)選地,所述八棱柱支撐框架為不等邊八邊形,內角包括132°和144°。
優(yōu)選地,所述安裝接頭一端與框架桿件連接,另一端與伸展機構9連接。
優(yōu)選地,所述天線安裝板組件包括一個天線安裝板組件Ⅰ、四個天線安裝板組件Ⅱ和三個天線安裝板組件Ⅲ,天線安裝板組件Ⅰ的蜂窩夾層板上設有一個天線安裝口;天線安裝板組件Ⅱ和天線安裝板組件Ⅲ的蜂窩夾層板上均設有兩個天線安裝口,天線安裝板組件Ⅰ與其中一個天線安裝板組件Ⅱ對稱安裝,另四個天線安裝板組件Ⅱ對稱安裝,兩個天線安裝板組件Ⅲ分別安裝在相鄰兩個線安裝板組件Ⅱ之間,且對稱安裝。
優(yōu)選地,所述安裝接頭兩端分別與框架桿件連接,并通過調節(jié)安裝接頭的兩端榫頭角度控制支撐框架外形角度,兩端榫頭角度為162°和156°。
優(yōu)選地,所述安裝接頭為伸展機構的雙鉸鏈提供安裝接口,雙鉸鏈之間的距離為64mm,安裝接頭與鉸鏈之間通過銷螺釘連接。
優(yōu)選地,所述框架桿件由兩連接桿通過可轉動的轉軸連接構成。
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發(fā)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采用八棱柱不等邊八邊形支撐框架構型設計方案,為單個天線安裝板和雙天線安裝板提供安裝接口,滿足15個天線均布的要求。
2)天線安裝板在發(fā)射段收攏并壓緊于八棱柱支撐框架桿件上,滿足整流罩Φ2000m的要求;入軌后,天線安裝板展開并鎖定保持,滿足15個天線組成的陣面均布在Φ3000mm圓周上的基線要求。
3)天線安裝板組件的桿件長度尺寸進行兩折設計,通過改變桿件長度實現(xiàn)有限安裝空間內的縱向錯位安裝。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fā)明適用于15個天線均布安裝的八棱柱支撐裝置展開狀態(tài)立體圖。
圖2為本發(fā)明適用于15個天線均布安裝的八棱柱支撐裝置收攏狀態(tài)立體圖。
圖3為本發(fā)明適用于15個天線均布安裝的八棱柱支撐裝置八棱柱支撐框架結構圖。
圖4為本發(fā)明適用于15個天線均布安裝的八棱柱支撐裝置天線安裝板組件Ⅰ結構圖。
圖5為本發(fā)明適用于15個天線均布安裝的八棱柱支撐裝置天線安裝板組件Ⅱ結構圖。
圖6為本發(fā)明適用于15個天線均布安裝的八棱柱支撐裝置天線安裝板組件Ⅲ結構圖。
圖7為本發(fā)明適用于15個天線均布安裝的八棱柱支撐裝置八棱柱支撐框架安裝接頭立體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發(fā)明進行詳細說明。以下實施例將有助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進一步理解本發(fā)明,但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發(fā)明。應當指出的是,對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fā)明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都屬于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
如圖1-圖4所示,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適用于15個天線均布安裝的八棱柱支撐裝置包括:八棱柱支撐框架1和天線安裝板組件2,八棱柱支撐框架1由框架桿件3、框架底板框架4、安裝接頭5和框架支撐接頭6膠接而成,膠接后進行組合加工,保證天線安裝板組件的接口。天線安裝板組件2由蜂窩夾層板7、加強桿件8和伸展機構9組成。天線安裝板組件通過安裝接頭與八棱柱支撐框架連接。天線安裝板組件在運載發(fā)射階段分二層錯位收攏并壓緊于八棱柱支撐框架桿件上,滿足整流罩Φ2000mm的要求;入軌后,接收遙控或程控指令,天線安裝板分二次展開到位并鎖定保持,滿足衛(wèi)星天線陣面均布在Φ3000mm圓周上的基線要求。
如圖4、5、6所示,天線安裝板組件分為三種規(guī)格:天線安裝板組件Ⅰ為單個天線提供安裝接口;天線安裝板組件Ⅱ、Ⅲ為兩個天線提供安裝接口。為在有限空間內安裝天線安裝板組件,天線安裝板組件的桿件長度尺寸進行兩折設計,通過改變桿件長度實現(xiàn)有限安裝空間內的縱向錯位安裝。15個天線安裝板組件包括一個天線安裝板組件Ⅰ、四個天線安裝板組件Ⅱ和三個天線安裝板組件Ⅲ,天線安裝板組件Ⅰ的蜂窩夾層板上設有一個天線安裝口;天線安裝板組件Ⅱ和天線安裝板組件Ⅲ的蜂窩夾層板上均設有兩個天線安裝口,天線安裝板組件Ⅰ與其中一個天線安裝板組件Ⅱ對稱安裝,另四個天線安裝板組件Ⅱ對稱安裝,兩個天線安裝板組件Ⅲ分別安裝在相鄰兩個線安裝板組件Ⅱ之間,且對稱安裝天線安裝板組件選用鋁合金材料面板鋁蜂窩芯子夾層板,板厚為25毫米。面板厚度為0.3毫米,蜂窩芯子為鋁蜂窩芯材,壁厚為0.03毫米,芯格邊長為5毫米,通過J47膠膜與面板膠接而成,膠膜厚度為0.1毫米,在板內四周預埋碳纖維加強桿件,有效提高了天線安裝板的剛度。
如圖7所示,框架安裝接頭采用鋁合金材料,安裝接頭兩端分別與桿件連接,并通過調節(jié)安裝接頭的榫頭角度控制支撐框架外形角度,兩端榫頭角度為162°和156°,將由安裝接頭和桿件膠接而成的八棱柱支撐框架設計為不等邊八邊形,內角分別為7個132°和1個144°。8個天線安裝板分別安裝在框架安裝接頭上,從而保證15個天線的均布安裝。
所述框架桿件由兩連接桿通過可轉動的轉軸連接構成,通過改變桿件長度實現(xiàn)有限安裝空間內的縱向錯位安裝。
以上對本發(fā)明的具體實施例進行了描述。需要理解的是,本發(fā)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特定實施方式,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在權利要求的范圍內做出各種變形或修改,這并不影響本發(fā)明的實質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