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側頂機活動支撐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輸送設備技術領域,涉及一種板鏈與其他設備之間的轉接過渡設 備,具體地說是一種側頂機活動支撐。
背景技術:
隨著輸送技術的不斷發展,輸送設備越來越多樣化,加上人們對產品需求的多樣 性,輸送設備之間的轉接也有了不同形式。在不同的產品轉接過程中,設備的支撐點往往有 很大的不同。而且為了更大效率低利用設備,通常使用混線生產,這樣對轉接設備也提出了 更高的要求。在過去的生產中,遇到此類問題時通常使用人工轉換支撐來解決,這種方式勞 動強度大,操作難度高且效率低;而且人工操作的精確度不高,容易有誤差現象,可能導致 產品損壞;另外人工操作通常需要留有一定的操作空間,導致設備的空間利用率不高,結構 復雜,體積龐大。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種結構緊湊合理,工 作安全可靠,占用面積小,設備投資省,自動化程度高,支撐精確度高,勞動強度低的側頂機 活動支撐。按照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技術方案,所述側頂機活動支撐包括安裝在側頂機左、右 橫梁上的對稱的左、右支撐組件,所述左、右支撐組件結構相同,分別包括氣缸和支撐件,支 撐件通過回轉軸連接在橫梁上;氣缸的尾端鉸接在橫梁上,氣缸的活塞桿端連接在支撐件 上,氣缸的活塞桿伸縮時帶動支撐件繞支撐回轉軸旋轉。所述橫梁內側安裝回轉軸座,支撐件通過回轉軸連接在回轉軸座上;所述橫梁上 部安裝氣缸連接座,氣缸的尾端鉸接在氣缸連接座上;所述支撐件上安裝有氣缸接頭,氣缸 的活塞桿端連接氣缸接頭上。所述左、右支撐組件采用一個氣路單元控制,該氣路單元包括過濾減壓閥和兩位 五通電磁閥,過濾減壓閥的進氣口與氣源相連,過濾減壓閥的出氣口與兩位五通電磁閥的 進氣口連接,兩位五通電磁閥的一個出氣口分別連接左、右支撐組件中的氣缸的無桿腔,兩 位五通電磁閥的另一個出氣口分別連接左、右支撐組件中的氣缸的有桿腔。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兩位五通電磁閥的出氣口與左、右支撐組件 中的氣缸的有桿腔、無桿腔之間分別連接有速度調節閥。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優點在于結構緊湊合理,工作安全可靠,占用面積 小,設備投資省,可有效節約成本。當不同工件在板鏈上轉接時,不需要另外更換支撐即可 很好的實現轉接,自動化程度高,支撐精確度高,勞動強度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及應用示意圖。[0010]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支撐件合攏狀態俯視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支撐件打開狀態俯視圖。圖4為本實用新型的氣路單元連接示意圖。附圖標記說明1_氣缸連接座、2-氣 缸、3-回轉軸、4-回轉軸座、5-氣缸接頭、6-支撐件、7-工件、8-板鏈、9-過濾減壓閥、10-兩 位五通電磁閥、11-氣路安裝板、12-三通接頭、13-速度調節閥。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如圖1 圖3所示,本實用新型由安裝在側頂機左、右橫梁上的對稱的左、右支撐 組件組成,左、右支撐組件結構相同,均由氣缸連接座1、氣缸2、支撐回轉軸3、回轉軸座4、 氣缸接頭5和支撐件6等零部件組成。如圖1 圖3所示,橫梁內側采用螺釘安裝回轉軸座4,支撐件6通過回轉軸3連 接在回轉軸座4上;橫梁上部采用螺釘安裝氣缸連接座1,氣缸2的尾端鉸接在氣缸連接座 1上,氣缸2的活塞桿端連接氣缸接頭5,氣缸接頭5采用螺釘安裝在支撐件6上,氣缸2的 活塞桿伸縮時帶動支撐件6繞支撐回轉軸3旋轉。如圖4所示,所述左、右支撐組件采用一個氣路單元控制,該氣路單元主要由過濾 減壓閥9、兩位五通電磁閥10和速度調節閥13組成,過濾減壓閥9和兩位五通電磁閥10安 裝在氣路安裝板11上,過濾減壓閥9的進氣口與氣源(圖中未示出)相連,過濾減壓閥9 的出氣口與兩位五通電磁閥10的進氣口通過管線連接,兩位五通電磁閥10的一個出氣口 通過管路、三通接頭12和速度調節閥13分別連接左、右支撐組件中的氣缸2的無桿腔,兩 位五通電磁閥10的另一個出氣口通過管路、三通接頭12和速度調節閥13分別連接左、右 支撐組件中的氣缸2的有桿腔,左、右支撐組件中的氣缸2保持同步動作,速度調節閥13可 使設備的控制更方便,并保護設備的正常運行。本實用新型的工作過程及工作原理如下在板鏈8正常運行時,氣缸2的活塞桿伸出,支撐件6處于圖3所示的打開狀態, 可在無工件狀態下連續運行;當有工件7需要轉接時,氣缸2的活塞桿縮回,支撐件6處于 圖3所示的關閉狀態,此時,板鏈8與支撐件6底面有一定間距,板鏈8能夠順利通過側頂 機不干涉;打開后的支撐件6撐住工件7,并與側頂機同時上升,將工件7頂升出去,從而達 到轉接的目的。本實用新型中的氣缸2主要起轉向作用,其安裝后應保持在水平狀態,這樣,當支 撐件6處于打開狀態時,頂升的主要受力點是在支撐回轉軸3上,從而使氣缸2不受徑向力 作用,很好地保護了氣缸2,延長了氣缸2使用壽命,同時達到了很好的轉接目的。
權利要求側頂機活動支撐,包括安裝在側頂機左、右橫梁上的對稱的左、右支撐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右支撐組件結構相同,分別包括氣缸(2)和支撐件(6),支撐件(6)通過回轉軸(3)連接在橫梁上;氣缸(2)的尾端鉸接在橫梁上,氣缸(2)的活塞桿端連接在支撐件(6)上,氣缸(2)的活塞桿伸縮時帶動支撐件(6)繞支撐回轉軸(3)旋轉。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側頂機活動支撐,其特征還在于,所述橫梁內側安裝回轉軸座 (4),支撐件(6)通過回轉軸(3)連接在回轉軸座(4)上;所述橫梁上部安裝氣缸連接座 (1),氣缸(2)的尾端鉸接在氣缸連接座(1)上;所述支撐件(6)上安裝有氣缸接頭(5),氣 缸(2)的活塞桿端連接氣缸接頭(5)上。
3.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側頂機活動支撐,其特征還在于,所述左、右支撐組件采用 一個氣路單元控制,該氣路單元包括過濾減壓閥(9)和兩位五通電磁閥(10),過濾減壓閥 (9)的進氣口與氣源相連,過濾減壓閥(9)的出氣口與兩位五通電磁閥(10)的進氣口連接, 兩位五通電磁閥(10)的一個出氣口分別連接左、右支撐組件中的氣缸(2)的無桿腔,兩位 五通電磁閥(10)的另一個出氣口分別連接左、右支撐組件中的氣缸(2)的有桿腔。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側頂機活動支撐,其特征還在于,所述兩位五通電磁閥(10)的 出氣口與左、右支撐組件中的氣缸(2)的有桿腔、無桿腔之間分別連接有速度調節閥(13)。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屬于輸送設備技術領域,涉及一種板鏈與其他設備之間的轉接過渡設備,具體地說是一種側頂機活動支撐。所述側頂機活動支撐包括安裝在側頂機左、右橫梁上的對稱的左、右支撐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右支撐組件結構相同,分別包括氣缸和支撐件,支撐件通過回轉軸連接在橫梁上;氣缸的尾端鉸接在橫梁上,氣缸的活塞桿端連接在支撐件上,氣缸的活塞桿伸縮時帶動支撐件繞支撐回轉軸旋轉。本實用新型結構緊湊合理,工作安全可靠,占用面積小,設備投資省,可有效節約成本。當不同工件在板鏈上轉接時,不需要另外更換支撐即可很好的實現轉接,自動化程度高,支撐精確度高,勞動強度低。
文檔編號B65G47/52GK201660301SQ20092029128
公開日2010年12月1日 申請日期2009年12月7日 優先權日2009年12月7日
發明者孟宜春, 金啟明 申請人:江蘇天奇物流系統工程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