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貨架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ー種主要針對型材類貨物、帳篷的運輸和存儲的貨架。
技術背景型材類貨物、帳篷的運輸和存儲過程中,需要用到貨架,而貨架是否便于叉車的搬運顯得尤為重要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在型材類貨物、帳篷的運輸和存儲過程中,便于叉車搬運的貨架。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這樣ー種貨架,它包括底座和分別安裝在底座四角處的四根立柱,所述四根立柱的頂部均設有貨架上下組合插ロ套,位于底座前側的兩根立柱上設有端頭分別與該兩立柱連接的前側桿,位于底座后側的兩根立柱上設有端頭分別與該兩立柱連接的后側桿,位于底座左側的兩立柱的上端設有端頭分別與該兩立柱可拆式連接的左頂桿,位于底座右側的兩立柱的上端設有端頭分別與該兩立柱可拆式連接的右頂桿,所述底座的底部設有至少兩個平行的叉車插ロ套,所述叉車插ロ套沿底座的寬度方向延伸。所述叉車插ロ套的數量為兩個,該兩個叉車插ロ套分別位于底座的左端和右端。所述可拆式連接是指螺栓連接。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優點設置了叉車插ロ套的貨架,在叉車搬運貨架吋,叉車的叉刀插入叉車插ロ套后,叉車插ロ套可對叉車叉刀起到定位作用,方便了叉車搬運貨架。作為改進,所述叉車插ロ套的數量為兩個,該兩個叉車插ロ套分別位于底座的左端和右端,進ー步便于叉車搬運貨架,使叉車受カ均勻。作為進ー步改進,所述可拆式連接是指螺栓連接,便于拆卸。
圖I為本實用新型的貨架的主視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貨架的側視結構示意圖。圖中所示1、底座,2、立柱,3、貨架上下組合插ロ套,4、前側桿,5、左頂桿,6、叉車
插ロ套。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
對本實用新型作進ー步說明。如圖I和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的貨架,它包括底座I和分別安裝在底座I四角處的四根立柱2。所述四根立柱2的頂部設有貨架上下組合插ロ套3。位于底座I前側的兩根立柱上設有端頭分別與該兩立柱連接的前側桿4。位于底座I后側的兩根立柱上設有端頭分別與該兩立柱連接的后側桿(未顯示)。位于底座I左側的兩立柱的上端設有端頭分別與該兩立柱經螺栓連接實現可拆式連接的左頂桿5,位于底座I右側的兩立柱的上端設有端頭分別與該兩立柱經螺栓連接實現可拆式連接的右頂桿(未顯示)。在本實施例中,所述前側桿4的數量為兩根,該兩根前側桿4分別位于與其連接的兩立柱的中上部和下部。所述后側桿的數量也為兩根,該兩根后側桿分別位于與其連接的兩立柱的中上部和下部。
權利要求1.一種貨架,它包括底座(I)和分別安裝在底座(I)四角處的四根立柱(2),所述四根立柱(2)的頂部設有貨架上下組合插口套(3),位于底座(I)前側的兩根立柱上設有端頭分別與該兩立柱連接的前側桿(4),位于底座(I)后側的兩根立柱上設有端頭分別與該兩立柱連接的后側桿,位于底座(I)左側的兩立柱的上端設有端頭分別與該兩立柱可拆式連接的左頂桿(5),位于底座(I)右側的兩立柱的上端設有端頭分別與該兩立柱可拆式連接的右頂桿,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I)的底部設有至少兩個平行的叉車插口套出),所述叉車插口套(6)沿底座⑴的寬度方向延伸。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叉車插口套(6)的數量為兩個,該兩個叉車插口套(6)分別位于底座⑴的左端和右端。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拆式連接是指螺栓連接。
專利摘要一種貨架包括底座(1)和分別安裝在底座(1)四角處的四根立柱(2),四根立柱(2)的頂部設有貨架上下組合插口套(3),位于底座(1)前側的兩根立柱上設有端頭分別與該兩立柱連接的前側桿(4),位于底座(1)后側的兩根立柱上設有端頭分別與該兩立柱連接的后側桿,位于底座(1)左側的兩立柱的上端設有端頭分別與該兩立柱可拆式連接的左頂桿(5),位于底座(1)右側的兩立柱的上端設有端頭分別與該兩立柱可拆式連接的右頂桿,底座(1)的底部設有至少兩個平行的叉車插口套(6),所述叉車插口套(6)沿底座(1)的寬度方向延伸。該貨架具有便于叉車搬運的作用。
文檔編號B65D61/00GK202368926SQ201120534179
公開日2012年8月8日 申請日期2011年12月19日 優先權日2011年12月19日
發明者張文英, 袁躍峰 申請人:浙江海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