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容器封蓋結構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提供一種容器封蓋結構,以蓋體封蓋于罐身之開口,蓋體在底板上環繞切痕且設拉環,底板周側設有環墻,環墻頂端具有外凸部,環墻靠近外凸部設一環槽,罐身的頂端具有內凸部與該環槽相嵌定位,切痕環繞至拉環的周圍而相連,且分成二路而在環墻頂端形成兩端,拉環拉起可在切痕環繞范圍中的底板成形一第二開口,且在此第二開口側邊斷開環墻,以供蓋體可縮小外徑而可由罐身的開口取出,由此構成本發明。本發明由蓋體的切痕形成一在底板開口及一在環墻的缺口,使蓋體可縮小外徑,故可輕易地由罐身的開口取出,故在罐身內的內容物可由罐身的開口取出,且便在蓋體與罐身分開回收。
【專利說明】一種容器封蓋結構
[0001]
【技術領域】
[0002]本發明是有關一種容器封蓋結構,尤指一種可輕易地將蓋體由罐身的開口取出的容器封蓋結構。
【背景技術】
[0003]如圖1 I至圖1 2所示,為常用的容器封蓋結構,所述容器在在罐身9 O中可放置內容物,此內容物例如為茶葉包,再將蓋體9 I蓋合在該罐身9 O的開口 9 O 0,而將內容物密封在罐身9 O內。
[0004]上述蓋體9 I在底板9 I O的周側設有環墻9 I 1,環墻9 I I的頂端具有向外彎折而凸出的外凸部9 I 2,環墻9 I I在靠近外凸部9 I 2環設一向內凹入的環槽9 I 3,罐身9 O的頂邊具有朝內凸出的內凸部9 O I,當蓋體9 I蓋合在該罐身9 O時,罐身9 O頂端的內凸部9 O I嵌入該蓋體9 I的環槽9 I 3中,以使蓋體9 I與罐身9 O固定而封閉該開口 9 0 0。
[0005]上述常用的蓋體9 I,其底板9 I O設有易開蓋的拉環9 I 4 ,且底板9 I O在環墻9 I I內的范圍環設有易開蓋的切痕9 I 5,通過拉環9 I 4的拉動而可將底板9 I O沿切痕9 I 5拉起,便在底板9 I O形成開口 9 I 6,而可將內容物由此開口9 I 6取出。
[0006]然而,所述內容物在置入罐身9 O中時,由其開口 9 O O置入罐身9 O內,再將蓋體9 I封閉開口 9 O O,而當拉環9 I 4被拉起時,在底板9 I O處形成的開口 9 I 6勢必小于罐身9 O的開口 9 O O,且蓋體9 I本身即設計與罐身9 O緊密結合而不易分離,若要將內容物由開口 9 I 6取出,因開口 9 I 6的口徑較開口 9 O O小,而造成內容物取出時被阻擋在開口 9 I 6處,造成內容物取出罐身9 O的不便。此外,罐身9 O的材質與蓋體9 I的材質有時不同,例如罐身9 O為鐵材而蓋體9 I為鋁材,故資源回收時必須將罐身9 O及蓋體9 I分離,若為此常用的容器結構,則必須如圖13所示,利用工具9 2 (如一字起子)將蓋體9 I撬離罐身9 O,始能分離罐身9 O及蓋體9 I,相當費力耗時,造成資源回收時的成本增加。
[0007]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主要目的,在于解決上述的問題而提供一種容器封蓋結構,以由蓋體的切痕形成一在底板開口及一在環墻的缺口,令蓋體可縮小外徑,故可輕易地由罐身的開口取出,故在罐身內的內容物可由罐身的開口取出,且便在蓋體與罐身分開回收。
[0008]為達前述的目的,本發明以一蓋體在一罐身的一第一開口蓋合且密封,該蓋體具一底板,此底板上環繞一切痕且設一于切痕范圍中的拉環,在該底板的周側設有環墻,沿環墻的頂端具有向外彎折而凸出的外凸部,環墻靠近該外凸部環設一向內凹入的環槽,罐身的頂端具有一朝第一開口中凸出的內凸部,此內凸部與該環槽相嵌以定位蓋體于罐身,其特征在于:
該切痕由底板分成二路延伸至環墻的頂端,且切痕在環墻的頂端形成二位在同側且互不相連的兩端,此切痕的兩端中的至少一端延伸至該外凸部,拉環拉起可在該切痕環繞范圍中的底板成形一第二開口,且在此第二開口側邊斷開環墻。
[0009]本發明具有以下優點:
由蓋體的切痕形成一在底板開口及一在環墻的缺口,使蓋體可縮小外徑,故可輕易地由罐身的開口取出,故在罐身內的內容物可由罐身的開口取出,且便在蓋體與罐身分開回收。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0]圖1是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的蓋體在罐身的第一開口蓋合的立體配置示意圖。
[0011]圖2是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的蓋體蓋合在罐身的剖視結構示意圖。
[0012]圖3是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的蓋體將拉環拉起而在底板成形第二開口及在環墻成形缺口的動作示意圖。
[0013]圖4是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的蓋體經按拔而使外徑寬度縮小至小于罐身的第一開口的示意圖。
[0014]圖5是本發明的第二實施例的蓋體在罐身的第一開口蓋合的立體配置示意圖。
[0015]圖6是本發明的第二實施例的蓋體在罐身的頂端接合的局部剖視示意圖。
[0016]圖7是本發明的第二實施例的蓋體將拉環拉起,而使底板于切痕中的部位拔起以形成第二開口的動作示意圖。
[0017]圖8是本發明的第二實施例的蓋體將拉環拉起,而使環墻在切痕中的部位拔起,令該第二開口及缺口連通的動作示意圖。
[0018]圖9是本發明的第二實施例的蓋體在第二開口及缺口裸空的立體外觀示意圖。
[0019]圖10是本發明的第二實施例的蓋體經按壓而使外徑縮小至小于罐身的第一開口的示意圖。
[0020]圖11是常用容器結構的蓋體在罐身的開口蓋合的立體配置示意圖。
[0021]圖12是常用容器結構的蓋體蓋合在罐身的局部剖視結構示意圖。
[0022]圖13是常用容器結構將蓋體撬離罐身的動作示意圖。
[0023]【具體實施方式】:
本發明的上述及其他目的與優點,不難從下述所選用實施例的詳細說明與附圖中,獲得深入了解。
[0024]當然,本發明在某些零件上,或零件的安排上容許有所不同,但所選用的實施例,則在本說明書中,予以詳細說明,并于附圖中展示其構造。
[0025]請參閱圖1至圖4,圖中所示為本發明所選用的實施例結構,此僅供說明之用,在專利申請上并不受此種結構的限制。
[0026]本實施例提供一種容器封蓋結構,如圖1所示,以一蓋體I于一罐身2的一第一開口 2 O蓋合且密封,其中:
如圖1至圖2所不,該蓋體I具一底板I O,此底板I O上環繞一切痕I I ,且設一拉環I 2,此拉環I 2位于該切痕I I范圍中,在該底板I O的周側設有環墻I 3,沿環墻13的頂端具有向外彎折而凸出的外凸部I 4,環墻I 3靠近該外凸部I 4環設一向內凹入的環槽I 5,罐身2的頂端具有一內凸部2 I,此內凸部2 I在罐身2頂端朝第一開口
2O中凸出,此內凸部2 I與該環槽I 5相嵌以定位蓋體I于罐身2。
[0027]如圖1至圖2所示,本實施例的蓋體I,其底板I O為一平板,且該環墻I 3相對該底板I O縱向延伸,該切痕I I在底板I O環繞,且在底板I O分成二路分別由環墻I 3的底部延伸至環墻I 3的頂端,切痕I I在環墻I 3的頂端形成一第一端I I O及一第二端I I I,此第一端I I O與第二端I I I位于蓋體I的同側且相鄰,該第一端Iio由環墻I 3的頂端延伸至外凸部I 4的最末端,第二端111則止于環墻I 3頂端僅位于外凸部I 4的下方。
[0028]如圖3及圖4所示,當該拉環I 2拉起時,底板I O在該切痕I I環繞范圍中的部位沿切痕I I的路徑而被拔起,拔起時在底板I O中成形一第二開口 I 6,且在環墻I 3形成一缺口 I 7,以此缺口 I 7斷開環墻I 3且連通第二開口 I 6。又如圖4所示,該底板I O在切痕I I環繞范圍中的部位被拔起至該外凸部I 4處時,由于切痕I I的第一端I I O延伸至該外凸部I 4的最末端,故外凸部I 4在該第一端I I O處受力而斷裂,但是外凸部I 4在第二端I I I處仍維持相連,故拔起后可由外凸部I 4在第二端I I I處的相連,可牽動蓋體I使其第二開口 I 6及缺口 I 7內縮,令整個蓋體I的外徑寬度縮小而使蓋體I的環槽I 5與罐身2頂部的內凸部2 I脫離,蓋體I便由罐身2頂端的第一開口 2 O被拔除,相較于常用的容器必須由蓋體9 I的開口 9 I 6取出者而言,若可由罐身2的第一開口 2 O取出內容物者更為快速且方便。
[0029]此外,若要將蓋體I與罐身2分離而各別回收,由于蓋體I容易由罐身2取出,不須如常用的容器必須以工具始能將蓋體9 I撬離罐身9 O,因此可便于蓋體I與罐身2分離回收的作業,相較于常用的容器而言,可相對降低資源回收的成本。
[0030]當然,本發明仍存在許多例子,其間僅細節上之變化。請參閱圖5至圖9,其為本發明的第二實施例,其中,如圖5所示,以一蓋體3蓋合一如第一實施例的罐身2的第一開口 2 O,該蓋體3具有一底板3 O、切痕3 1、拉環3 2、環墻3 3、外凸部3 4及環槽
35,該拉環3 2拉起而在該切痕3 I環繞范圍中的底板3 O成形一第二開口 3 6,該底板3 O具有一斜面3 O O,此斜面3 O O相對底板3 O呈一角度仰起,該拉環3 2設于該斜面3 O O仰起的起端,且如圖6所示,該斜面3 O O仰起的末端在該環槽3 5的下方銜接環墻3 3,在該斜面3 O O的兩側分別具有一縱向側板3 O I,此兩縱向側板3 O I縱向連結至該底板3 O,環墻在該斜面3 O O仰起的末端具有一缺口 3 7,此缺口 3 7位于該環槽3 5的下方且在兩縱向側板3 O I之間裸空,切痕3 I分成二路由斜面3 O O的起端沿著斜面3 O O的側邊延伸至斜面3 O O的末端,且延伸至環墻3 3頂端,切痕3 I的兩端皆延伸至外凸部3 4的最末端。
[0031]如圖5所示,本實施例在蓋體3上沿著該斜面3 O O的側邊延伸的切痕3 I,分別位于斜面3 O O側邊的邊緣內側,而在斜面3 O O的兩側分別具有一平滑部3 O 2,此平滑部在拉環拉起后預留在斜面3 O O上。
[0032]如圖7所示,當該拉環3 2拉起時,底板3 O在該切痕3 I環繞范圍中的部位沿切痕3 I的路徑而被拔起,當拔起至該環墻3 3底部時,該第二開口 3 6便在該斜面3 O O成形,再如圖8所示,沿該環墻3 3的底部往頂端方向拔起,使在該外凸部3 4的兩端斷開,此時便如圖9所示,該第二開口 3 6即與該缺口 3 7連通。
[0033]如圖10所示,若要將蓋體3由罐身2的第一開口 2 O取出時,由于蓋體3在第二開口 3 6的側邊已由該缺口 3 7斷開環墻3 3,而在本實施例中可利用手或工具直接對縱向側板3 O I朝內按壓,便可使蓋體3的外徑內縮而小于該罐身2的第一開口 2 0,此時即可輕易地將蓋體3由罐身2的第一開口 2 O中取出,以達到與第一實施例的功效。
[0034]以上所述實施例的揭示用以說明本發明,并非用以限制本發明,所以所有數值的變換或等效組件的置換仍應屬本發明的范疇。
【權利要求】
1.一種容器封蓋結構,以一蓋體在一罐身的一第一開口蓋合且密封,該蓋體具一底板,此底板上環繞一切痕且設一在切痕范圍中的拉環,在該底板的周側設有環墻,沿環墻的頂端具有向外彎折而凸出的外凸部,環墻靠近該外凸部環設一向內凹入的環槽,罐身的頂端具有一朝第一開口中凸出的內凸部,此內凸部與該環槽相嵌以定位蓋體于罐身,其特征在于: 所述切痕由底板分成兩路延伸至環墻的頂端,且切痕在環墻的頂端形成兩位于同側且互不相連的兩端,此切痕的兩端中的至少一端延伸至該外凸部的最末端,拉環拉起可在該切痕環繞范圍中的底板成形一第二開口,且在此第二開口側邊斷開環墻。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容器封蓋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為一平板,且該環墻相對該底板縱向延伸,該切痕在底板環繞,且在底板上分成二路分別由環墻的底部延伸至環墻的頂端,且切痕的一端為第一端延伸至外凸部的最末端,切痕的另一端為第二端止于環墻頂端而位于外凸部下方,該拉環拉起時,外凸部在該第一端處斷裂,外凸部在該第二端處相連,在該環墻形成一斷開環墻且連通第二開口的缺口。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容器封蓋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具有一斜面,此斜面相對底板呈一角度仰起,該拉環設于該斜面仰起的起端,且斜面仰起的末端在該環槽的下方銜接環墻,在該斜面的兩側分別具有一縱向連結至該底板的縱向側板,環墻在該斜面仰起的末端具有一缺口,此缺口位于該環槽的下方且于二縱向側板之間裸空,切痕分成二路由斜面的起端沿著斜面的側邊延伸至斜面的末端,且延伸至環墻頂端,切痕的兩端皆延伸至外凸部的最末端,拉環拉起而在該斜面成形所述第二開口,且第二開口連通所述缺口。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容器封蓋結構,其特征在于:沿著所述斜面的側邊延伸的切痕,分別位于斜面側邊的邊緣內側,而在斜面的兩側分別具有一在拉環拉起后預留的平滑部。
【文檔編號】B65D47/36GK103662364SQ201210361992
【公開日】2014年3月26日 申請日期:2012年9月26日 優先權日:2012年9月26日
【發明者】吳玄桐 申請人:無忌興業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