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藥瓶技術領域,具體是防止兒童開啟的藥瓶。
背景技術:
隨著社會生活水平的逐漸提高,家庭常備藥物也越來越多,兒童誤服藥物中毒的事件也越來越多,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生活中通常使用的盛放藥物的藥瓶,主要由瓶體和瓶蓋構成,瓶體和瓶蓋的連接方式大多為螺紋連接,這種連接方式的藥瓶,結構簡單,可以方便的打開藥瓶,將藥物從藥瓶中取出。兒童作為一個特殊的群體,喜歡模仿大人的動 作和行為,一旦模仿大人的動作將盛放有藥物的藥瓶打開,將里面的藥物當成糖果吃下去,后果將不堪設想。大人為了避免兒童誤服藥物中毒事件的發生,只得將藥瓶藏起來,但即使這樣,仍然避免不了兒童誤服藥物中毒事件的發生,而且也給大人取藥帶來很大的不便。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針對現有技術不足,提供防止兒童開啟的藥瓶,該種藥瓶能夠有效防止兒童打開瓶蓋瓶,并且方便瓶蓋擰入到瓶口。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通過下述技術方案得以解決:防止兒童開啟的藥瓶,包括瓶體與瓶蓋,所述瓶體上設置有瓶口,所述瓶口與所述瓶蓋螺紋連接,所述瓶口底部內側面周向設置有若干導向凸塊,所述瓶蓋內部設置有第一彈簧,所述第一彈簧上連接有密封塞,所述密封塞底部設置有與若干所述導向凸塊匹配的若干導向槽,所述密封塞上側面設置有限位孔,所述瓶蓋側面設置有通孔,所述通孔內設置有第二彈簧,所述第二彈簧上固定有限位桿,所述瓶蓋頂部設置有氣孔。該結構的瓶蓋在開啟時需要按壓瓶體,利用瓶體內壓將密封塞向上移動,在密封塞向上移動一端距離后導向槽與導向凸塊分離,從而使得瓶蓋能夠轉動,通過調節第一彈簧的彈力,使得兒童按壓瓶體的力量不足以使得密封塞上升,從而防止兒童開啟瓶蓋;該瓶蓋在蓋上時,將限位桿拔出再將密封塞壓入瓶蓋內使得限位桿插入限位孔內,使得密封塞定位在瓶蓋內,然后將瓶蓋旋入瓶口,在瓶口旋入過程中,在瓶蓋底部與瓶體貼合時,將限位桿拉出與限位孔脫離,密封塞下降,導向凸塊與導向槽配合限位。該種藥瓶能夠有效防止兒童打開瓶蓋瓶,并且方便瓶蓋擰入到瓶口。
上述技術方案中,優選的,所述瓶體內設置有導向桿,所述密封塞上設置有與所述導向桿配合的導向孔。采用該結構能夠使得密封塞進入瓶蓋的過程中不會搖晃,從而使得密封環與限位桿更好配合。
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該結構的瓶蓋在開啟時需要按壓瓶體,利用瓶體內壓將密封塞向上移動,在密封塞向上移動一端距離后導向槽與導向凸塊分離,從而使得瓶蓋能夠轉動,通過調節第一彈簧的彈力,使得兒童按壓瓶體的力量不足以使得密封塞上升,從而防止兒童開啟瓶蓋;該瓶蓋在蓋上時,將限位桿拔出再將密封塞壓入瓶蓋內使得限位桿插入限位孔內,使得密封塞定位在瓶蓋內,然后將瓶蓋旋入瓶口,在瓶口旋入過程中,在瓶蓋底部與瓶體貼合時,將限位桿拉出與限位孔脫離,密封塞下降,導向凸塊與導向槽配合限位。該種藥瓶能夠有效防止兒童打開瓶蓋瓶,并且方便瓶蓋擰入到瓶口。
附圖說明
圖1為瓶蓋開啟時的剖視結構示意圖。
圖2為密封塞進入瓶蓋限位內限位的剖視結構示意圖。
圖3為瓶體的剖視結構示意圖。
圖4為瓶蓋蓋入瓶體后的剖視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描述:參見圖1至圖4,防止兒童開啟的藥瓶,包括瓶體1與瓶蓋2,所述瓶體1上設置有瓶口3,所述瓶口3與所述瓶蓋2螺紋連接,所述瓶口3底部內側面周向設置有若干導向凸塊31,所述瓶蓋2內部設置有第一彈簧21,所述第一彈簧21上連接有密封塞22,所述密封塞22底部設置有與若干所述導向凸塊31匹配的若干導向槽23,所述密封塞22上側面設置有限位孔24,所述瓶蓋2側面設置有通孔25,所述通孔25內設置有第二彈簧26,所述第二彈簧26上固定有限位桿27,所述瓶蓋2頂部設置有氣孔28。該結構的瓶蓋在開啟時需要按壓瓶體,利用瓶體內壓將密封塞向上移動,在密封塞向上移動一端距離后導向槽與導向凸塊分離,從而使得瓶蓋能夠轉動,通過調節第一彈簧的彈力,使得兒童按壓瓶體的力量不足以使得密封塞上升,從而防止兒童開啟瓶蓋;該瓶蓋在蓋上時,將限位桿拔出再將密封塞壓入瓶蓋內使得限位桿插入限位孔內,使得密封塞定位在瓶蓋內,然后將瓶蓋旋入瓶口,在瓶口旋入過程中,在瓶蓋底部與瓶體貼合時,將限位桿拉出與限位孔脫離,密封塞下降,導向凸塊與導向槽配合限位。該種藥瓶能夠有效防止兒童打開瓶蓋瓶,并且方便瓶蓋擰入到瓶口。
所述瓶蓋2內設置有導向桿29,所述密封塞22上設置有與所述導向桿29配合的導向孔210。采用該結構能夠使得密封塞進入瓶蓋的過程中不會搖晃,從而使得密封環與限位桿更好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