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家用品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具有自動吸塵功能的垃圾桶。
背景技術:
垃圾桶又名廢物箱或垃圾箱,就是裝放垃圾的地方。垃圾桶多數以金屬或塑膠制,用時放入塑料袋,當垃圾一多便可扎起袋丟掉。多數垃圾桶都有蓋以防垃圾的異味四散,有些垃圾桶可以以腳踏開啟。垃圾桶是人們生活中"藏污納垢"的容器,也是社會文化的一種折射。家居的垃圾桶多數放于廚房,以便放置廚余。有些家庭會在主要房間都各置一個。
現有垃圾桶在使用時需要打開桶蓋再用倒入垃圾,而且功能較為單一,沒有創新性,實用性也較差。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具有自動吸塵功能的垃圾桶,解決了功能較為單一,沒有創新性,實用性也較差的問題。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具有自動吸塵功能的垃圾桶,其結構包括:外桶、內桶、桶蓋、起蓋裝置、拉手、吸塵裝置、踏板、擋板、吸塵接頭、拉手固定塊、儲灰桶、蓄電池、吸塵器、連通管、底座、充電插孔、提手;所述外桶內設有內桶,所述外桶上活動連接有桶蓋,所述外桶上側邊固定有拉手固定塊,所述拉手固定塊上連接有拉手,所述外桶下設有踏板及擋板,所述內桶下設有吸塵裝置,所述吸塵裝置包括:儲灰桶、蓄電池、吸塵器、連通管,所述吸塵器上通過連通管連接有儲灰桶,所述儲灰桶旁設有蓄電池。
進一步的,所述內桶上設有提手。
進一步的,所述踏板設于擋板上方。
進一步的,所述儲灰桶與連通管為活動連接;
進一步的,所述吸塵接頭環繞于外桶外,所述吸塵接頭與吸塵器相連接。
由上述對本實用新型結構的描述可知,和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優點:
本實用新型通過桶底設置的吸塵器和桶外的吸塵接頭,在家用清掃垃圾時只需將垃圾清掃至垃圾桶旁即可通過吸塵器將垃圾吸入垃圾桶內,所述垃圾桶設有兩個活動連接的垃圾桶,達到了一桶多用,結構簡單,使用方法簡單,方便高效,便利了人們的日常生活。
附圖說明
構成本申請的一部分的附圖用來提供對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理解,本實用新型的示意性實施例及其說明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的不當限定。在附圖中: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種具有自動吸塵功能的垃圾桶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一種具有自動吸塵功能的垃圾桶內部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
實施例1
參考圖1圖2,一種具有自動吸塵功能的垃圾桶,其結構包括:外桶1、內桶2、桶蓋3、起蓋裝置4、拉手5、吸塵裝置6、踏板7、擋板8、吸塵接頭9、拉手固定塊10、儲灰桶11、蓄電池12、吸塵器13、連通管14、底座15、充電插孔16、提手17;所述外桶1內設有內桶2,所述外桶1上活動連接有桶蓋3,所述外桶1上側邊固定有拉手固定塊10,所述拉手固定塊10上連接有拉手5,所述外桶1下設有踏板7及擋板8,所述內桶2下設有吸塵裝置6,所述吸塵裝置6包括:儲灰桶11、蓄電池12、吸塵器13、連通管14,所述吸塵器13上通過連通管14連接有儲灰桶11,所述儲灰桶11旁設有蓄電池12,所述內桶2上設有提手17,所述踏板7設于擋板8上方,所述儲灰桶11與連通管14為活動連接,所述吸塵接頭9環繞于外桶1外,所述吸塵接頭9與吸塵器13相連接。
使用本使用新型時,通過桶底設置的吸塵器13和桶外的吸塵接頭9,將垃圾通過吸塵接頭9吸入,再通過連通管14將垃圾送入儲灰桶11內,所述內桶2和儲灰桶11為活動連接,在灰塵堆滿時可提出清理垃圾,達到了一桶多用的功能,且結構簡單,使用方法簡單,方便高效,便利了人們的日常生活。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