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墨水容器,具體的涉及一種熱升華墨水容器。
背景技術:
在現有技術中,熱升華墨水被存儲在墨水袋中,所述墨水袋水平地設置在外殼結構中,在使用時,墨水在重力的作用下從墨水袋的側邊底部的出口處流出。但是當墨水袋中的墨水流出殆盡時,殘留在墨水袋中的墨水與出口幾近水平,使墨水無法繼續流出;并且當墨水袋中的墨水流出殆盡時,墨水袋的頂部會塌陷到墨水袋的底部并粘合在一起,進一步阻礙了剩余墨水的流出;且由于制作墨水袋的材料本身具有一定的形變彈力,當墨水袋向下塌陷時,由于墨水袋自身形變的彈力,會阻止墨水袋繼續向下塌陷,進而使墨水袋中的墨水無法繼續流出。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一個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熱升華墨水容器,使得熱升華墨水能夠高效暢通的從墨水容器中流出,減少墨水容器中的殘留液。
具體地,本實用新型是通過如下技術方案實現的:一種熱升華墨水容器,所述熱升華墨水容器包括:外殼、墨水袋和楔形座;所述楔形座置于所述外殼的內部底面,所述墨水袋置于所述外殼的內部且位于楔形座上,以使所述墨水袋的后部高度高于前部高度;
所述外殼為六面體結構,包括上板、下板、前板、后板、第一側板、第二側板和通氣口,所述通氣口為所述上板上部的一個開口;所述墨水袋包括第一側壁、第二側壁、上壁和下壁;
其中第一側壁的下半部分與所述外殼的第一側板的內側焊接連接,第二側壁的下半部分與所述外殼的第二側板的內側焊接連接;下壁與所述外殼的下板的內側焊接連接。
較佳的,所述墨水袋在未盛裝墨水或墨水流盡時為壓縮狀態,其上壁與下壁接觸。
較佳的,所述墨水袋包括:
前邊沿,在所述前邊沿的中心處具有墨水流出口,且所述墨水流出口位于前板的下部,所述墨水流出口穿過前板,伸出到外殼的外部。
較佳的,在所述墨水袋的下壁的內表面具有多個凸起筋。
較佳的,所述多個凸起筋設置在墨水流出口到下壁的水平邊沿之間。
較佳的,所述墨水袋為防水柔性材料制成。
較佳的,所述通氣口上固定有空氣注入裝置;
所述空氣注入裝置包括空氣導入管和擠壓單元;
所述擠壓單元包括擠壓桿和連接在所述擠壓桿底部的、可在空氣導入管中進行活塞運動的擠壓活塞。
較佳的,所述墨水流出口為橢圓形。
較佳的,所述楔形座的楔形角設置為15°—30°。
較佳的,所述墨水袋的上壁的內表面具有多個凸起筋。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采用外殼內置入由柔性材料制成的墨水袋的結構,墨水容器外殼和墨水袋可以分開制造和組裝,便于生產。(2)使得熱升華墨水能夠高效暢通的從墨水容器中流出,減少墨水容器中的殘留液。(3)防止墨水袋的上壁與下壁貼合而阻礙墨水流出。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a)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熱升華墨水容器的結構示意圖;
圖1(b)為圖1(a)所示的熱升華墨水容器中充滿墨水時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熱升華墨水容器的中墨水袋下壁凸起筋結構示意圖;
圖3(a)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熱升華墨水容器的空氣注入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3(b)為圖3(a)所示的空氣注入裝置中的擠壓單元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標記說明
為進一步清楚的說明本實用新型的結構和各部件之間的連接關系,給出了以下附圖標記,并加以說明。
1、外殼;11、上板;12、下板;13、前板;14、后板;15、第一側板;16、第二側板;17、通氣孔;2、墨水袋;21、第一側壁;22、第二側壁;23上壁;24、下壁;241、凸起筋;25、前邊沿;26、墨水流出口;3、空氣注入裝置;31、空氣導入管;32、擠壓單元;321、擠壓桿;322、擠壓活塞;4、楔形座。
通過上述附圖標記說明,結合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可以更加清楚的理解和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
具體實施方式
這里將詳細地對示例性實施例進行說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圖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圖時,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圖中的相同數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實施例中所描述的實施方式并不代表與本實用新型相一致的所有實施方式。相反,它們僅是與如所附權利要求書中所詳述的、本實用新型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裝置和方法的例子。
在本實用新型使用的術語是僅僅出于描述特定實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實用新型。在本實用新型和所附權利要求書中所使用的單數形式的“一種”、“所述”和“該”也旨在包括多數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義。還應當理解,本文中使用的術語“和/或”是指并包含一個或多個相關聯的列出項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組合。
應當理解,盡管在本實用新型可能采用術語第一、第二、第三等來描述各種信息,但這些信息不應限于這些術語。這些術語僅用來將同一類型的信息彼此區分開。例如,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范圍的情況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稱為第二信息,類似地,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稱為第一信息。取決于語境,如在此所使用的詞語“如果”可以被解釋成為“在……時”或“當……時”或“響應于確定”。
以下將通過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描述。
實施例一
本實施例,是一種本實用新型所述的熱升華墨水容器的優選的實施例,通過本實施例可以清楚地理解本實用新型的構思。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熱升華墨水容器,包括外殼,在所述外殼中,包括底壁和前壁,以及在外殼中的可收縮成片狀結構的袋,此處所述的袋的可收縮成片狀結構,這樣,在運輸和非使用狀態下,呈現扁平的很薄的狀態。
前述墨水容器中的袋,還包括頂壁,底壁,前緣,在袋呈扁平的片狀結構時,設置一個管口并將其固定在前壁的開口部位,所述的管口用來注入或者輸出墨水,輸出的墨水可通過管路輸出到打印機的相應管路中。
熱升華墨水容器,其特征在于,頂壁和底壁為連接狀態。
為了保證熱升華墨水容器中袋的強度,優選的是所述的袋是由層狀結構材料組成。
在所述的熱升華墨水容器的袋中,所使用在袋中的層狀結構材料中的至少一層為金屬材料,所述的金屬材料為金屬膜或者金屬鍍層。
實施例二
如圖1(a)所示,一種熱升華墨水容器,包括外殼1、墨水袋2和楔形座4。
所述楔形座4置于所述外殼1的內部底面,所述墨水袋2置于所述外殼1的內部且位于楔形座4上,以使所述墨水袋的后部高度高于前部高度。較好的,所述楔形座4的楔形角設置為15°—30°。
所述外殼1為六面體結構,包括上板11、下板12、前板13、后板14、第一側板15、第二側板16和通氣口17,所述通氣口17為所述上板11上部的一個開口。
所述墨水袋2為防水柔性材料制成,設置在外殼1內部,包括第一側壁21、第二側壁22、上壁23和下壁24,其中第一側壁21的下半部分與所述外殼1的第一側板15的內側焊接連接,第二側壁22的下半部分與所述外殼1的第二側板16的內側焊接連接,下壁24與所述外殼1的下板12的內側焊接連接。
在圖1(b)中,墨水袋2為未盛裝墨水或墨水流盡的狀態,為壓縮狀態,其上壁23與下壁24接觸。
所述墨水袋2包括前邊沿25,在所述前邊沿25的中心處具有墨水流出口26,且所述墨水流出口26位于前板13的下部,所述墨水流出口26穿過前板13,伸出到外殼1的外部。
當所述熱升華墨水容器充滿墨水后,如圖1(b)所示,所述墨水袋2的上壁23被墨水袋中的墨水向上部擠壓,使所述墨水袋2在所述外殼1中呈近似六面體的形狀。由于所述外殼1具有通氣口17,使得墨水袋2中的墨水在重力的作用下從所述墨水流出口26中流出。當墨水袋2中有墨水流出時,墨水袋2的上壁23、第一側壁21的上半部分以及第二側壁22的上半部分會在大氣壓力下逐漸向墨水袋2內部收縮,直到墨水流盡,形成如圖1(a)所示的壓縮狀態。
進一步的,如圖1(a)所示,在所述墨水袋2的下壁24的內表面具有凸起筋241,多個所述凸起筋241設置在墨水流出口26到下壁24的水平邊沿之間。
由于墨水袋2中有墨水流出時,墨水袋2的上壁2、第一側壁21的上半部分以及第二側壁22的上半部分會在大氣壓力下逐漸向墨水袋2內部收縮,會出現在墨水袋2中還剩余有墨水的情況下,墨水袋2的上壁23已經與下壁24貼合,導致位于墨水袋2后部的墨水無法流出。
在本實施例中,如圖2所示,所述凸起筋起到防止上壁23與下壁24貼合的作用,且在相鄰凸起筋之間形成了墨水流入墨水流出口26的第一通路至第七通路261~267,使得墨水容器中的殘夜能夠更加通暢地流出。如圖1(a)所示,所述墨水流出口26被制作成橢圓形,以便墨水流出口26能夠更好地與所述多個凸起筋形成墨水流出的通路。
同樣的,所述墨水袋2的上壁23的內表面也可以具有多個凸起筋,進一步防止上壁23與下壁24貼合。
實施例三
如圖1(a)所示,類似于實施例二所示的熱升華墨水容器,區別在于,在所述通氣口17上固定有空氣注入裝置3,如圖3(a)~圖3(b)所示,所述空氣注入裝置3包括空氣導入管31和擠壓單元32,所述擠壓單元32包括擠壓桿321和連接在所述擠壓桿321底部的、可在空氣導入管31中進行活塞運動的擠壓活塞322。
由于制作墨水袋2的材料本身具有一定的彈力,當墨水從墨水袋中流出時,在某一時刻,由墨水袋變形產生的彈力會抵消外界的大氣壓力,進而墨水袋無法再繼續壓縮,致使墨水也無法再流出墨水袋,這時,可使用所述空氣注入裝置3向所述外殼中注入一定量的空氣,使外殼1的內部氣壓增加,使墨水袋2的表面壓力大于當前的彈力,使墨水能夠流出墨水袋2。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