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清洗型旋轉給料器防迷宮脫落結構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清洗型旋轉給料器防迷宮脫落結構,在清洗型轉閥兩閥蓋上靠近轉子側加工圓形卡槽,迷宮材質為PTFE,其外圈上的相應位置加工凸面環,凸面環材質與迷宮本體材質相同,以保持彈性和穩固性,裝配后凸面環與卡槽卡死,不易脫落,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巧妙,有效的防止了給料器清洗時迷宮的脫落。
【專利說明】
一種清洗型旋轉給料器防迷宮脫落結構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密封裝置,具體是一種清洗型旋轉給料器防迷宮脫落結構。
【背景技術】
[0002]清洗型旋轉給料器是在氣力輸送系統中用于衛生要求的固體粉粒物料的定量卸料的重要設備,主要通過葉輪的旋轉控制和分配物料的流量,由于輸送的介質要求衛生,需要對給料器的轉子定期清洗,清洗過程中轉子抽出時,迷宮由于靠內一面無阻擋,容易發生脫落,落入輸送管道將很難取出。以前的解決方法是迷宮外圈加金屬環和定位螺栓,成本較高,且不易維護。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種清洗型旋轉給料器防迷宮脫落結構,有效的防止了給料器清洗時迷宮的脫落。
[0004]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0005]—種清洗型旋轉給料器防迷宮脫落結構,清洗型轉閥兩閥蓋上靠近轉子側設有卡槽,在卡槽外圈上貼合的迷宮相應位置設置凸面環。
[0006]優選的,迷宮與閥蓋孔之間過渡配合。
[0007]優選的,卡槽距離閥蓋端面1mm,卡槽寬度2-4mm,卡槽靠近轉子側不倒角,靠近軸承側倒角,卡槽深度0.5-1_。
[0008]優選的,迷宮和凸面環材質為PTFE。
[0009]迷宮由轉子側向軸承側安裝。
[0010]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11]本實用新型的迷宮與閥蓋孔之間過渡配合,便于加工,便于控制精度;迷宮材質為PTFE,凸面環材質與迷宮本體材質相同,以保持彈性和穩固性,安裝過程中,在卡入卡槽之前,其上的凸面環面受擠壓,發生彈性變形,并且不產生永久變形,避免了迷宮的損壞。裝配后凸面環與卡槽卡死,不易脫落。本實用新型有效的防止了給料器清洗時迷宮的脫落。
【附圖說明】
[0012]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0013]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不意圖。
[0014]圖2為本實用新型局部放大圖。
[0015]圖3為本實用新型迷宮與閥蓋結構示意圖。
[0016]圖4為本實用新型卡槽與凸面環處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7]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進行詳細說明,但是本實用新型可以由權利要求限定和覆蓋的多種不同方式實施。
[0018]如圖所示,本實用新型公開一種清洗型旋轉給料器防迷宮脫落結構,在清洗型轉閥兩閥蓋2上靠近轉子側加工圓形卡槽5,迷宮3材質為PTFE,其外圈上的相應位置加工凸面環6,凸面環材質與迷宮3本體材質相同,以保持彈性和穩固性,裝配后凸面環6與卡槽5卡死,不易脫落。
[0019]迷宮3與閥蓋孔之間過渡配合,便于加工,便于控制精度。加工時,迷宮凸面環加工位置靠近轉子,卡槽5距離閥蓋端面Imm,卡槽5寬度2-4_,卡槽5靠近轉子側不倒角,靠近軸承側倒角,目的是方便安裝??ú?深度0.5-lmm。迷宮3材質為PTFE,凸面環6材質與迷宮本體材質相同,以保持彈性和穩固性。迷宮凸面環高度根據迷宮厚度和外徑合理計算,目的是保證安裝過程中凸面環面受擠壓,發生彈性變形,但又不至于損壞。安裝時,由轉子側向軸承側安裝,不得反裝。裝配后凸面環與卡槽卡死,不易脫落。
[0020]清洗過程中,通過導向軸4使轉子與殼體I分離,轉子抽出時,迷宮3外圈上的凸面環與閥蓋2上的卡槽單向卡死,防止迷宮3脫落至輸送管道中難以取出。
[0021 ]本實用新型有效的防止了給料器清洗時迷宮的脫落。
[0022]以上所述的本實用新型實施方式,并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保護范圍的限定,任何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保護范圍之內。
【主權項】
1.一種清洗型旋轉給料器防迷宮脫落結構,其特征在于,清洗型轉閥兩閥蓋上靠近轉子側設有卡槽,在卡槽外圈上貼合的迷宮相應位置設置凸面環。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一種清洗型旋轉給料器防迷宮脫落結構,其特征在于,迷宮與閥蓋孔之間過渡配合。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一種清洗型旋轉給料器防迷宮脫落結構,其特征在于,卡槽距離閥蓋端面1mm,卡槽寬度2-4mm,卡槽靠近轉子側不倒角,靠近軸承側倒角,卡槽深度0.5-1mm0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一種清洗型旋轉給料器防迷宮脫落結構,其特征在于,迷宮和凸面環材質為PTFE。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一種清洗型旋轉給料器防迷宮脫落結構,其特征在于,迷宮由轉子側向軸承側安裝。
【文檔編號】B65G53/48GK205708872SQ201620555637
【公開日】2016年11月23日
【申請日】2016年6月2日
【發明人】王京, 江洪
【申請人】合肥旭龍機械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