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打包機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打包機的預送帶自動切換裝置及其方法。
背景技術:
打包機包含兩大類:一種是使用捆扎帶纏繞產品或包裝件,然后收緊并將兩端通過熱效應熔融或使用包扣等材料連接的捆扎打包機設備。
一方面:傳統的打包機只有一個載帶盤,當載帶盤上的打包帶用完以后,只能停止打包作業,將新的整卷打包帶放置在載帶盤上,才能重新啟動打包作業,周而復始,一旦載帶盤上的打包帶用完以后,均需停止作業,自動化程度抵,導致工作效率較低。
另一方面:打包帶再用完以后,仍有部分余留在打包機和輸送機構內,需人工手動將其退出,工作效率較低,且操作人員容易弄傷手部。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自動化程度高的打包機自動切換裝置及其方法。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術方案:一種打包機的預送帶自動切換裝置,包括機架,機架上設有用于輸送打包帶且獨立的兩組輸送機構、自動為各獨立的輸送機構相互切換且與每個輸送機構對應存在的進而形成循環式自動化生產的切換機構。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的輸送機構包括用于安裝打包帶的載帶盤以及用于牽引打包帶前進或者后退的牽引機構。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的切換機構包括用于感應打包帶是否存在的傳感器。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的輸送機構還包括用于引導打包帶方向的導向輪。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的牽引機構包括從動輪、主動輪以及驅動主動輪順時針旋轉或者逆時針旋轉的驅動裝置。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的切換機構還包括設在傳感器兩側且用于限定打包帶輸送位置的第一限位輪和第二限位輪。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的切換機構還包括設在第一限位輪和第二限位輪之間的上限位塊和下限位塊。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的輸送機構還包括設在牽引機構前進方向的輸送軌道,各輸送軌道匯總至一路。
對比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技術方案所帶來的有益效果:1.通過切換機構的設計,使得其中一個打包帶用完以后,自動退出余留部分(打包帶),且自動切換另一路打包帶,以此循環工作,提高了自動化操作的程度,進而提高了工作效率。2.牽引機構驅動打包帶前進為打包機提供物料,而牽引機構驅動打包帶后退則是為了推出余留在打包機和輸送機構內部的余留部分,自動化程度高,工作效率高,也防止人工手動退出打包帶而導致手部受傷的現象發生。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突出切換機構的示意圖。
圖3為切換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參照圖1-圖3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說明,以下由特定的具體實施例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熟悉此技術的人士可由本說明書揭露的內容輕易的了解本實用新型的其他優點及功效。
參照圖1-圖3,須知,本說明書所附圖式所繪制的結構、比例、大小等,均僅用以配合說明書所揭示的內容,以供熟悉此技術的人士了解與閱讀,并非用以限定本實用新型可實施的限定條件,故不具有技術上的實質意義,任何結構的修飾、比例關系的改變或大小的調整,在不影響本實用新型所能產生的功效及所能達成的目的下,均應仍落在本實用新型所揭示的技術內容所能涵蓋的范圍內;同時,本說明書中所引用的如“上”、“下”等用語,亦僅為便于敘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實用新型可實施的范圍,其相對關系的改變或調整,在無實質變更技術內容下,當亦視為本實用新型的可實施的范疇。
以下將通過具體實施例來對本實用新型的一種打包機的預送帶自動切換裝置及其方法進行詳細的說明。
如圖1和圖3所示:一種打包機的預送帶自動切換裝置及其方法,包括機架1,機架1上設有用于輸送打包帶且獨立的兩組輸送機構、自動為各獨立的輸送機構相互切換且與每個輸送機構對應存在的進而形成循環式自動化生產的切換機構。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獨立”是指兩輸送機構都是單獨運行的,獨立的為打包機輸送打包帶的,其中一組輸送機構運行時,另一組則是停止狀態,反之,則相反;
切換機構與每個輸送機構對應存在是指任意一組輸送機構均設有對應的切換機構。
所述的輸送機構包括用于安裝打包帶的載帶盤21以及用于牽引打包帶前進或者后退的牽引機構,牽引機構驅動打包帶前進為打包機提供物料,而牽引機構驅動打包帶后退則是為了推出余留在打包機和輸送機構內部的余留部分,自動化程度高,工作效率高,也防止人工手動退出打包帶而導致手部受傷的現象發生。
所述的牽引機構包括從動輪22、主動輪23以及驅動主動輪23順時針旋轉或者逆時針旋轉的驅動裝置,驅動裝置為送線馬達,從動輪22與主動輪23之間留有縫隙,該縫隙小于打包帶的厚度,輸送過程中,打包帶卡在該縫隙內,為了增加輸送時的摩擦力,防止從動輪22和主動輪23與打包帶發生打滑的現象。
所述的輸送機構還包括用于引導打包帶方向的導向輪24,打包帶繞過導向輪24,防止打包帶被打亂而纏繞在設備上的現象發生。
如圖1和圖3所示:所述的切換機構包括用于感應打包帶是否存在的傳感器31和控制器,一旦傳感器31感應打包帶不存在,則傳遞信號給控制器,由控制器作出相應的指令。
所述的切換機構還包括設在傳感器兩側且用于限定打包帶輸送位置的第一限位輪32和第二限位輪33,第一限位輪32和第二限位輪33的目的在于限定傳感器兩端的打包帶位置,否則,打包帶會在輸送的過程中扭動,而導致傳感器檢測不到打包帶的現象發生,進而提高了檢測的精度,降低了檢測失誤的概率。
所述的切換機構還包括設在第一限位輪和第二限位輪之間的上限位塊34和下限位塊35,上限位塊34與下限位塊35之間存在縫隙,該縫隙大于等于打包帶的厚度,進一步限定打包帶的位置,防止正常工作過程中傳感器檢測不到打包帶的現象發生。
如圖1和圖3所示:所述的輸送機構還包括設在牽引機構前進方向的輸送軌道51,兩輸送軌道51匯總至一路后,直接為打包機供給,通過以上設計,使得兩組輸送機構切換自如。
為了方便理解,特將兩組輸送機構定義為第一輸送機構和第二輸送機構,第一輸送機構和第二輸送機構內的設備名稱均加“第一”、“第二”加以區分,兩組切換機構定義為第一切換機構和第二切換機構,第一切換機構和第二切換機構內的設備名稱均加“第一”、“第二”加以區分。
一種適用于上述打包機的預送帶自動切換裝置的方法,具體步驟如下:
a.將兩整卷打包帶分別安裝在兩個線盤上;
b:將兩打包帶依次分別穿繞過對應的導向輪24、第一限位輪32、上下限位塊35之間的縫隙、第二限位輪33以及主動輪23與從動輪22之間的縫隙;
c:第一驅動裝置驅動相應的打包帶前進;
d:當步驟c中的打包帶用完后,第一傳感器感應打包帶已經不存在并發出信號給控制器,控制器發出預警,提醒工作人員更換新的打包帶,并重復步驟b;
e:控制器控制第一驅動裝置驅動剩余的打包帶退出;
f:控制器控制第二驅動裝置驅動相應的打包帶前進;
g:當步驟f中的打包帶用完后,對應的傳感器感應打包帶已經不存在并發出信號給控制器,控制器發出預警,提醒工作人員更換新的打包帶,并重復步驟b;
h:控制器控制第二驅動裝置驅動剩余的打包帶退出;
重復步驟c-步驟g工作,進而達到了循環式的自動化操作,通過切換機構的設計,使得其中一個打包帶用完以后,自動退出余留部分(打包帶),且自動切換另一路打包帶,以此循環工作,提高了自動化操作的程度,進而提高了工作效率。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范圍內進行通常的變化和替換都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