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物料運輸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自轉縱橫向有軌運輸平車。
背景技術:
現有技術中,高速鐵路無砟軌道施工技術先張法預應力III型軌道板生產的生產車間均為“一字型”車間,運輸平車只能單方向行進或后退,這樣就限定了只能用運輸平車運輸單一的物料,行進方式單一,不能適應多種車間工作臺。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結構合理、能夠轉向、適用多種車間工作臺的自轉縱橫向有軌運輸平車。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
本實用新型的一種自轉縱橫向有軌運輸平車,包括:
軌道:所述軌道為“井字型”軌道,所述軌道鋪設于車間內,所述軌道一端連接拌合站、另一端連接澆筑區;
車體:置于所述軌道上,所述車體上對稱設置有多個混凝土料斗;
行走裝置:包括行走輪總成和行走驅動機構,所述行走輪總成安裝于所述車體的下方,所述行走輪總成設置有若干行走輪,所述行走輪置于所述軌道上,所述行走驅動機構安裝于車體內,所述行走驅動機構與所述行走輪總成連接、并驅動所述行走輪總成,所述車體通過所述行走輪總成在所述軌道上前進或后退;
回轉對位裝置:置于所述車體下方,所述回轉對位裝置上設置有回轉驅動裝置總成、橫移油缸和支撐油缸,所述車體通過所述回轉驅動裝置總成旋轉對位,所述支撐油缸置于所述回轉對位裝置的下方,所述回轉對位裝置及車體通過所述支撐油缸上下移動,所述橫移油缸控制所述回轉對位裝置微量橫移對位;
液壓泵站:設置于所述車體內,所述液壓泵站與所述回轉對位裝置連接,并控制所述回轉對位裝置;
液壓控制裝置:控制液壓泵站工作;
電氣控制裝置:對所述液壓控制裝置控制輸出。
進一步的,所述車體上對稱設置有若干配重塊。
進一步的,還包括為運輸平車供能的電源裝置。
進一步的,所述電源裝置為蓄電池。
進一步的,所述軌道上設置有若干限位器,運輸平車通過所述限位器定位。
進一步的,所述電氣控制裝置配設有遙控器,所述遙控器對所述電氣控制裝置控制輸出。
進一步的,所述電氣控制裝置還配設有操作手柄,所述操作手柄通過線控對所述電氣控制裝置控制輸出。
進一步的,所述回轉對位裝置的回轉驅動裝置總成的旋轉角度為0°-180°。
本實用新型的一種自轉縱橫向有軌運輸平車的有益效果:
在車間內鋪設“井字型”軌道,同時運輸平車在電氣控制裝置和液壓控制裝置的作用下,實現旋轉和行進工作,相比現有的運輸平車只能沿直線運行,本實用新型的運輸平車可以滿足不同澆筑區的要求,操作簡單,適用范圍廣,使用效果好。
上述說明僅是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概述,為了能夠更清楚了解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手段,并可依照說明書的內容予以實施,以下以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并配合附圖詳細說明如后。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一種自轉縱橫向有軌運輸平車的側視圖;
圖2是圖1所示的一種自轉縱橫向有軌運輸平車的主視圖。
1、車體;2、行走輪總成;3、回轉對位裝置;4、行走驅動機構;5、液壓泵站;6、電源裝置;7、液壓控制裝置;8、電氣控制裝置;9、配重塊;10、混凝土料斗;11、軌道。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詳細描述。以下實施例用于說明本實用新型,但不用來限制本實用新型的范圍。
參見圖1-2所示,一種自轉縱橫向有軌運輸平車,包括:
軌道11:軌道為“井字型”軌道,軌道11鋪設于車間內,軌道11一端連接拌合站、另一端連接澆筑區;
車體1:置于軌道11上,車體1上對稱設置有多個混凝土料斗10;
行走裝置:包括行走輪總成2和行走驅動機構4,行走輪總成2安裝于車體1的下方,行走輪總成2設置有若干行走輪,行走輪置于軌道11上,行走驅動機構4安裝于車體1內,行走驅動機構4與行走輪總成2連接、并驅動行走輪總成2,車體1通過行走輪總成2在軌道11上前進或后退;
回轉對位裝置3:置于所述車體1下方,回轉對位裝置3上設置有回轉驅動裝置總成、橫移油缸和支撐油缸,車體1通過所述回轉驅動裝置總成旋轉對位,支撐油缸置于回轉對位裝置3的下方,回轉對位裝置3及車體1通過支撐油缸上下移動,橫移油缸控制回轉對位裝置微量橫移對位;
液壓泵站5:設置于車體1內,液壓泵站5與回轉對位裝置3連接,并控制回轉對位裝置3;
液壓控制裝置7:控制液壓泵站5工作;
電氣控制裝置8:對液壓控制裝置7控制輸出。
車體1上對稱設置有若干配重塊9。配重塊9的設置,主要是為了在行進對位和旋轉對位時,可以結合運輸平車自身重量避免車體的偏移,保證運輸平車整體平衡。
本實用新型的一種自轉縱橫向有軌運輸平車還包括為運輸平車功能的電源裝置6。其中電源裝置6為蓄電池。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是ND20型蓄電池,但是其他種類的供電裝置,只要其功能與本實用新型一樣,即任何簡單的變形都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軌道11上設置有若干限位器,運輸平車通過所述限位器定位。
電氣控制裝置8配設有遙控器,遙控器對所述電氣控制裝置8控制輸出。
電氣控制裝置8還配設有操作手柄,操作手柄通過線控對所述電氣控制裝置8控制輸出。
回轉對位裝置3的回轉驅動裝置總成的旋轉角度為0°-180°。
本實用新型的一種自轉縱橫向有軌運輸平車的操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S1、混凝土裝車:拌合站將混凝土裝入運輸平車的混凝土料斗10內;
S2、運輸對位:裝載混凝土的運輸平車在行走輪總成2的帶動下向澆筑區前進,并在限位器的作用下,達到指定位置對位;
S3、旋轉對位:運輸平車達到指定位置后,需要進行轉向,首先,確定車體1中心在限位器的作用下與“井字型”軌道的中心重合,隨后,通過電氣控制裝置8控制液壓控制裝置7,液壓控制裝置7驅動回轉對位裝置3的支撐油缸上升,支撐油缸帶動車體上升,隨后,回轉對位裝置3的回轉驅動裝置總成順時針或逆時針旋轉0°-90°,確保與另一方向的軌道11方向一致,如稍微偏移,需要通過回轉對位裝置3中的橫移油缸對車體進行橫向微調,最后液壓控制裝置7驅動回轉對位裝置3的支撐油缸下降,行走輪總成2重新與軌道11接觸;
S4、卸料:旋轉對位后運輸平車繼續前進到澆筑區,達到澆筑區后進行混凝土澆筑;
S5、歸位:澆筑完成,運輸平車按原路返回。
支撐油缸帶動車體1上升的高度為30-100mm。本實用新型最優的上升高度為50mm。
本實用新型一種自轉縱橫向有軌運輸平成的工作原理為:利用ND20型蓄電池電源及行走驅動機構4,帶動車體1在軌道11上行走,利用液壓系統即本實用新型的液壓泵站5和液壓控制裝置7,帶動回轉定位裝置3升降和旋轉并對位,利用電氣控制裝置8控制液壓系統,同時在軌道11上設置限位器,從而實現行走和升降旋轉對位,通過運輸平車自身的重力平衡和載重時中心的偏移實現軌道車運輸混凝土時的行走和旋轉平衡。
1、走行操作
1.1、在實際使用時,會在操作手柄和遙控器上設置多個按鈕,如前進擋、后退擋、液壓啟動、頂升等,操作時,按緊前進檔或后退檔,運輸平車就會前進或后退;松開,運輸平車就會自行停止。
1.2、按緊前進檔或后退檔,運輸平車就會前進或后退;但當運輸平車到預達設定位置時,會自動減速并停在設定位置。此時運輸平車不能再前進或后退, 只能往原方向反向走行(即只能后退或前進);如要解除此種狀況,須要將位置傳感器升高,以將它置于無效狀態。
2、轉向對位操作
2.1、在“井字型”軌道位置需要轉向對位時,首先要注意觀察車體中心是否與“井字型”中心重合。當確定重合時,按下“液壓啟動”,液壓系統進入工程狀態。
2.2、按下“頂升”,運輸平車的行走輪總成2離開鋼軌面約50mm,當油缸全部伸出后,停止按鍵。
2.3、從拌合站出來方向,按“左旋/右旋”車體原地回旋90度,車體1與另一方向鋼軌同方向,轉向是自動控制的,不需人工控制,當到達指定角度時,車體自動停止轉向。
2.4、三跨到二跨方向,按“左旋/右旋”車體原地回旋90度,車體1與另一方向鋼軌同方向,此時方向須人工觀察控制,當四個行走輪縱向與鋼軌方向目視一致時,停止旋轉。
2.5、按“下降”,行走輪落入鋼軌。如果有少許偏差,可使車體1微量橫移,按下“左移”或“右移”,直到行走輪可以準確落入鋼軌,輪緣在鋼軌內側。
2.6、按“停止液壓”,液壓系統停止工作。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車間內鋪設“井字型”軌道,同時運輸平車在電氣控制裝置8和液壓控制裝置7的作用下,實現旋轉和行進工作,相比現有的運輸平車只能沿直線運行,本實用新型的運輸平車可以滿足不同澆筑區的要求,運輸多種混凝土物料,提高了生產效率,混凝土從拌合站下料后,直接運至布料機澆筑,不用多次到料斗。適用范圍廣,使用效果好,自轉向運輸、遙控或手柄按鈕控制,方便快捷。
上述說明僅是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概述,為了能夠更清楚了解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手段,并可依照說明書的內容予以實施,以下以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并配合附圖詳細說明如后。
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并不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應 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變型,這些改進和變型也應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