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載物箱,尤其是一種可折疊的載物箱。
背景技術:
物流運輸中,我們使用的載物箱都是由底板和擋板構成,兩塊擋板設置在底板的兩側,底板和擋板是采用活動卡接的方式進行固定,當需要使用該載物箱時,將擋板卡接在底板上,兩塊擋板之間形成載物區,貨物便可存放在載物區上,當不需要使用時,需要將擋板拆卸下來,以節省存放空間,因此,此種載物箱盡管容納空間大,結構美觀,但裝拆困難,花費時間較多,并且,由于底板和擋板是分開的,很容易造成丟失或擺放混亂的情況,不利于工廠日常的高效管理,此外,傳統使用的載物箱均只能單獨存放一種貨物,如條件局限或每種貨物數量不多,需要將多種貨物同時放置在同一個載物箱上時,容易造成貨物混亂。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克服了現有技術中的缺點,提供一種可折疊的載物箱,不僅拆裝方便,結構穩固,并且底板以及設置在底板兩端的第一擋板和第二擋板連為一體,不容易丟失。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一種可折疊的載物箱,包括底板、第一擋板和第二擋板,所述第一擋板和第二擋板對稱設置在所述底板的兩側,所述底板設置有四個支腳,其中兩只所述支腳與所述第一擋板的下端鉸接,另外兩只支腳與所述第二擋板的下端鉸接,所述第一擋板和第二擋板的上方設置有撐臺,所述支腳的上端設置有用于限制所述第一擋板或第二擋板往后翻的包圍框,下端設置有與所述撐臺配套的帽蓋,所述支腳上還設置有鎖緊機構,所述底板上還設置有貨物隔離機構。
進一步地,所述鎖緊機構包括掛鉤和拉緊器,所述掛鉤固接在所述第一擋板或第二擋板上,所述支腳上設置有供所述掛鉤穿過的預留位,所述拉緊器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與所述支腳固接,所述固定板與一拉桿鉸接,所述拉桿的中部與一框架鉸接,所述框架的兩側設置有開槽,所述框架內設置有直板,所述直板的兩端與所述開槽滑動連接,所述直板通過直桿與設置在所述框架外的掛圈連接,所述直桿上套有用于抵住所述直板的彈簧。
進一步地,所述貨物隔離機構包括隔離板,所述隔離板的最下端設置有三角狀的連接條,所述底板上設置有與所述連接條配套的滑槽。
進一步地,所述底板上還設置有用于限制所述隔離板滑出所述滑槽的限位板,所述限位板與所述底板滑動連接。
進一步地,所述撐臺上設置有倒角,所述倒角的角度是45°。
進一步地,所述帽蓋上設置有與所述倒角配套的斜面。
進一步地,所述底板下方設置有加強桿,所述加強桿的一端與所述底板固接,另一端與所述帽蓋固接。
進一步地,所述第一擋板的下端與所述支腳鉸接位置的高度高于所述第二擋板的下端與所述支腳鉸接位置的高度。
進一步地,所述隔離板的數量是3塊,所述隔離板的厚度是1.4~1.6cm。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裝拆方便:當需要使用本實用新型時,將第一擋板和第二擋板往上翻,使第一擋板和第二擋板的下端套入支腳的包圍框內,用拉緊器的掛圈套入掛鉤,拉下拉桿,即可將第一擋板和第二擋板固定在支腳上,即可在第一擋板、第二擋板和底板包圍所形成的儲物區放置貨物,當使用完畢需要拆卸時,先拔起拉桿,將掛圈取離掛鉤,便可將第一擋板和第二擋板放下,以便于存放;(2)具有隔離功能:本實用新型設置有貨物隔離機構,貨物隔離機構包括隔離板,當需要將不同類貨物進行隔離時,直接將隔離板下端的連接條插入到底板上的滑槽,便可將第一擋板、第二擋板和底板包圍所形成的儲物區分隔成不同的獨立的儲物區,以便于可在一個載物箱上可同時擺放不同的貨物;(3)可重疊放置:不管本實用新型是處于展開使用狀態還是收疊狀態,均可將多個本實用新型載物箱重疊起來放置,以節省空間,當本實用新型處于展開使用狀態,上方載物箱的帽蓋對應放在下方載物箱第一擋板和第二擋板的撐臺上,可將多個載物箱疊放起來,當本實用新型處于收疊狀態時,上方載物箱的帽蓋對應放在下方載物箱支腳上,可將多個載物箱疊放起來,本設計的巧妙之處是,能盡可能的節省空間,有利于運輸。
附圖說明
附圖用來提供對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理解,與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一起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圖中:
圖1是本實用新型所述載物箱的展開使用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的圓圈部分的放大圖;
圖3是圖2中拉緊器的A方向的示意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所述載物箱的收疊示意圖;
圖5是支腳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底板,11—滑槽,2—第一擋板,3—第二擋板,4—支腳,41—預留位,5—撐臺,51—倒角,6—包圍框,7—帽蓋,71—斜面,8—鎖緊機構,81—掛鉤,82—拉緊器,821—固定板,822—拉桿,823—框架,8231—開槽,824—直板,825—直桿,826—掛圈,827—彈簧,9—貨物隔離機構,91—隔離板,911—連接條,10—限位板,12—加強桿。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進行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優選實施例僅用于說明和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
如圖1至5所示,一種可折疊的載物箱,包括底板1、第一擋板2和第二擋板3,第一擋板2和第二擋板3對稱設置在底板1的兩側,底板1設置有四個支腳4,其中兩只支腳4與第一擋板2的下端鉸接,另外兩只支腳4與第二擋板3的下端鉸接,第一擋板2和第二擋板3的上方設置有撐臺5,支腳4的上端設置有用于限制第一擋板2或第二擋板3往后翻的包圍框6,下端設置有與撐臺5配套的帽蓋7,撐臺5上設置有倒角51,倒角51的角度是45°,帽蓋7上設置有與倒角51配套的斜面71,帽蓋7和撐臺5的設計有利于多個本實用新型展開使用時能重疊放高,將上一個本實用新型載物箱的帽蓋7套放在下一個本實用新型載物箱的撐臺5上,不僅結構穩固,也節省空間,支腳4上還設置有鎖緊機構8,鎖緊機構8包括掛鉤81和拉緊器82,掛鉤81焊接在第一擋板2或第二擋板3上,支腳4上設置有供掛鉤81穿過的預留位41,拉緊器82包括固定板821,固定板821與支腳4焊接,固定板821與拉桿822鉸接,拉桿822的中部與框架823鉸接,框架823的兩側設置有開槽8231,框架823內設置有直板824,直板824的兩端與開槽8231滑動連接,直板824通過直桿825與設置在框架823外的掛圈826連接,直桿825上套有用于抵住直板824的彈簧827。
鎖緊機構8是用于本實用新型載物箱展開時使用,將第一擋板2或第二擋板3往上翻時,第一擋板2或第二擋板3的下端會套入到支腳4上端的包圍框6中,從而第一擋板2或第二擋板3上的掛鉤81會穿出的預留位41,用拉緊器82的掛圈826掛在掛鉤81上,往下壓下拉桿822,拉桿822會拉動框架823往下拉,框架823的上端面與直板824的相互作用力會導致彈簧827處于壓縮狀態,使彈簧827具有往長度方向兩端的擴張力,使框架823和掛圈826具有一個相向力,達到對掛鉤81鎖緊的目的,防止第一擋板2和第二擋板3往下翻。
在底板1上設置有貨物隔離機構9,貨物隔離機構9包括隔離板91,隔離板91的最下端設置有三角狀的連接條911,底板1上設置有與連接條911配套的滑槽11,當需要對同一個載物箱中的貨物進行隔離放置時,將隔離板91的連接條911插入到滑槽11中,即可將隔離板91固定在底板1上,在底板1上還設置有用于限制隔離板81滑出滑槽11的限位板10,限位板10與底板1滑動連接,安裝好隔離板91,將限位板10滑過來,隔離板91便不能從滑槽11滑出,在本實施例中,隔離板的數量是3塊,隔離板的厚度是1.5cm。在底板1下方設置有加強桿12,加強桿12的一端與底板1焊接,另一端與帽蓋7焊接,起加強支撐的作用,第一擋板2的下端與支腳4鉸接位置的高度高于第二擋板3的下端與支腳4鉸接位置的高度,目的是當本實用新型不需要使用時,本實用新型要收疊,第一擋板2和第二擋板3能有序地往底板1上方疊放。
最后應說明的是:以上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盡管參照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的說明,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但是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