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用于捆綁貨物的綁帶進行快速拉緊的拉緊器,更具體地說,它涉及一種拉緊器的繞線結構。
背景技術:
目前,在貨物運輸過程中往往需要通過綁帶進行綁扎捆緊,從而防止貨物在運輸過程中因顛簸而造成掉落 ;因此,綁帶對于貨物的綁扎捆緊無疑是非常重要的,傳統的綁帶綁扎方式主要是通過人員用力拉緊、再在運輸車輛上打結來進行固定的,貨物的捆緊力通過人力進行限制,容易造成捆緊力不足。
為了克服上述的問題,人們研發出了拉緊器,其結構主要是由緊固件、拉動件、棘輪軸和鋼索等構成,鋼索卷繞在棘輪軸上,通過拉動件相對緊固件的相互扳動而帶動棘輪軸作逐段同向轉動,從而帶動鋼索逐層卷繞在棘輪軸上,最終使得固定在緊固件前端的第一鉤子和穿設在鋼索的第二鉤子相對距離變小,將鉤在兩個鉤子之間的綁帶或物體拉緊,這種拉緊器取代人工拉動后,其在貨物綁扎捆緊方面所取得的使用優點是毋庸置疑的。
在實際使用的時候,鋼索一端固定在棘輪軸上,另一端固定在拉緊固件的尾部,在由拉動件相對緊固件做相互扳動帶著棘輪軸將鋼索收卷的過程中,會出現鋼索在棘輪軸上的卷繞松弛而出現搭接、混繞的現象,從而對拉緊器的使用照成影響。
技術實現要素:
根據上述的缺點和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能夠進行順暢收卷鋼索的拉緊器繞線結構。
本實用新型的上述技術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得以實現的:一種拉緊器的繞線結構,包括殼體,該殼體包括底板、分別垂直相連于底板上的兩側板,兩側板之間穿設有棘輪軸,棘輪軸配合有鋼索,鋼索的一端固定于底板,另一端由棘輪軸牽引收卷,位于棘輪軸下方的底板上固定有呈半圓弧狀的卡簧片,該卡簧片彈性貼合于棘輪軸的表面,且該卡簧片與底板固定設置。
通過上述方案,當棘輪軸收卷鋼索的時候,由于卡簧片一直處于貼合棘輪軸的表面,卡簧片將在收卷鋼索的時候被漸漸漲開且持續對鋼索進行擠壓,從而避免了在收卷過程中鋼索出現“松繩”現象,實現鋼索在收卷過程中能夠更加緊致、有次序的進行收卷,收卷效果非常穩定。
進一步優化為:所述卡簧片的兩個端部均設置有弧形導向面。
通過上述方案, 通過弧形導向面,在收卷鋼索的時候,能夠減少卡簧片兩個端部對鋼索的擠壓應力集中,減小出現破壞鋼索的概率,使得鋼索的收卷變得更加順暢。
進一步優化為:所述卡簧片相對底板的一面設置有定位凸起,底板上設有與該定位凸起配合的定位凹陷。
通過上述方案, 通過定位凸起和定位凹陷,使得卡簧片在入底板上的時候變得快速且準確,定位之后再采用焊接固定,在焊接的時候由于定位凸起和定位凹陷的作用不容易使得卡簧片出現位置偏移。
進一步優化為:所述棘輪軸的軸面設置有與軸心呈一角度的卡接結構,所述鋼索與棘輪軸配合的一端設置有比鋼索直徑大的卡接頭,所述卡接結構包括口徑比卡接頭大的放置槽和口徑比卡接頭小的卡槽,放置槽與卡槽一體相連。
通過上述方案, 在固定鋼索到棘輪軸上的時候,由卡接頭先穿入放置槽中,然后滑移鋼索進入卡槽部位使得卡接頭和卡槽之間形成卡接,當棘輪軸轉動帶動鋼索收卷的時候,將由卡接頭和卡槽形成的結構對鋼索起到初步牽引效果。
進一步優化為:所述棘輪軸的軸面沿周向設置有壓線結構,該壓線結構包括與棘輪軸的軸面貼合固定的貼合部,與貼合部一體設置且截面為半圓狀的壓線部。
通過上述方案,鋼索在棘輪軸上收卷一圈之后可以將壓線結構固定在棘輪軸的軸面上,通過貼合部將壓線結構整個固定在棘輪軸上,然后通過壓線部將一圈繞在棘輪軸上的鋼索壓住一段,從而完成了鋼索在棘輪軸上第一圈的穩定固定效果,在后續的收卷或者拉松鋼索的過程中,鋼索都不容易出現與棘輪軸之間的脫離,不僅提高收卷效果,而且增加整個拉緊器的使用安全性。
進一步優化為:兩個所述側板在靠近固定有鋼索底板的一端頂部之間設置有加強桿。
通過上述方案,靠近固定有鋼索一端底板的殼體部位和安裝有棘輪軸的殼體部位,為受力較大處,而安裝有棘輪軸的殼體部位,有棘輪軸對兩個側板起到撐開加強效果,不需要另外增加對側板的加強結構,而靠近固定有鋼索一端底板的殼體部位,沒有在兩個側板之間設置強度加強結構,所以通過加強桿,能夠起到對兩個側板的支撐,提高兩個側板之間的抗變形能力,增加殼體使用穩定性。
進一步優化為:所述加強桿的截面為圓形。
通過上述方案,在對鋼索進行收放的過程中鋼索會滑過加強桿的下側面進入到棘輪軸中,而截面為圓形的加強桿則能夠減小加強桿與鋼索之間的摩擦,提高鋼索的使用壽命,且收放鋼索的過程變得更加順暢。
綜上所述,通過在棘輪軸下方設置的彈簧片、設置在棘輪軸上的壓線結構,在收放鋼索時,能夠提高鋼索的收卷緊密整齊度,防止出現鋼索在收放過程中出現松線的問題,收放鋼索的過程變得非常順暢。
附圖說明
圖1是實施例的拉緊器整體示意圖;
圖2是實施例的繞線結構整體示意圖;
圖3是實施例的繞線結構分解示意圖;
圖4是實施例的殼體與卡簧片的分解示意圖。
圖中,11、底板;111、定位槽;12、側板;21、棘輪軸;22、棘輪;3、壓線結構;31、貼合部;32、壓線部;4、鋼索;41、卡接頭;51、放置槽;52、卡槽;6、加強桿;7、卡簧片;71、弧形導向面;72、定位凸起;8、手柄;81、棘爪;91、第一拉鉤;92、第二拉鉤。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本具體實施例僅僅是對本實用新型的解釋,其并不是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本領域技術人員在閱讀完本說明書后可以根據需要對本實施例做出沒有創造性貢獻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范圍內都受到專利法的保護。
實施例
一種拉緊器的繞線結構,參見附圖1為帶有此繞線結構的拉緊器,主要包括殼體、棘輪22、手柄8、棘爪81和鋼索4,棘輪22通過棘輪軸21安裝在殼體上,在手柄8上設置有棘爪81,鋼索4的一端固定在殼體的尾部,另一端固定在棘輪軸21上,通過搖動手柄8使得棘爪81和棘輪22配合,棘輪22帶著棘輪軸21轉動并帶著鋼索4收卷,從而使得設置第一拉鉤91和第二拉鉤92的距離靠近,拉緊被第一拉鉤91和第二拉鉤92拉住的綁帶或物體,起到固定效果。
參見附圖2,為實施例中繞線結構的整體示意圖,結合附圖3為實施例中繞線結構的分解示意圖,主要包括殼體,殼體由一底板11和設置在底板11兩側的側板12組成,在兩個側板12之間固定有棘輪軸21,在棘輪軸21的兩側設置有棘輪22,在棘輪軸21上設置有卡接結構,卡接結構互相設為一體的放置槽51和卡槽52,其中設置在鋼索4上的卡接頭41放入放置槽51之后在由鋼索4滑入卡槽52,使得卡接頭41和卡槽52形成卡接。
在棘輪軸21的軸面上還設置有壓線結構3,壓線結構3在使用時,先由棘輪軸21帶著鋼索4繞一圈,再通過貼合部31將壓線結構3整個固定在棘輪軸21上,然后通過壓線部32將一圈繞在棘輪軸21上的鋼索4壓住一段,從而完成了鋼索4在棘輪軸21上第一圈的穩定固定效果;在兩側側板12的一端頂部之間固定有加強桿6,鋼索4從加強桿6的下側面貼合收卷到棘輪軸21上,且為了減小加強桿6和鋼索4之間的摩擦力,將加強桿6的截面設置成圓形。
參見附圖4,在殼體的底板11上設置有位于棘輪軸21下方的卡簧片7,通過設置在卡簧片7下側面的定位凸起72和設置在底板11上的定位凹陷相配合實現卡簧片7在安裝時的快速安裝定位效果,然后通過焊接的方式將卡簧片7固定在底板11上。在安裝的時候,先安裝卡簧片7,然后再安裝棘輪軸21,且使得卡簧片7貼合壓緊在棘輪軸21的軸面上,為了使得鋼索4在棘輪軸21上的收放更加順暢,將卡簧片7的兩端設置成弧形導向面71,從而減小卡簧片7兩端對鋼索4的擠壓應力的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