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橋梁建設領域,具體而言,涉及一種鋼結構橋梁安裝用吊裝裝置。
背景技術:
在橋梁建設時有多種建材及工具需要運送,傳統的人工搬送的方式顯然不利于橋梁高效的建設。
現有技術中,出現一些吊裝裝置,用來吊裝建材或設備,現有技術中吊裝裝置的結構設計比較簡單,不能對其進行調節,使得吊裝范圍較小,不方便貨物的移動。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鋼結構橋梁安裝用吊裝裝置,旨在解決現有技術中的上述問題。
本發明是這樣實現的:
一種鋼結構橋梁安裝用吊裝裝置,包括立柱、懸臂梁、卷揚機及鋼繩,所述懸臂梁水平設于所述立柱上,所述立柱的底端設有第一滑輪,所述立柱的頂端設有第二滑輪,所述懸臂梁的端部設有第三滑輪;所述鋼繩的一端連接所述卷揚機,所述鋼繩依次穿過所述第一滑輪、第二滑輪及第三滑輪;所述懸臂梁包括第一梁體及第二梁體,所述第一梁體連接于所述立柱,所述第二梁體連接于所述第一梁體;所述第二梁體與所述第一梁體滑動連接使得所述懸臂梁的長度可調。
可選地,所述第二梁體的側壁上沿其長度方向設置有齒條,所述第一梁體上設有與所述齒條嚙合的第一齒輪,所述第一齒輪的軸線為豎直,所述第一齒輪與所述齒條嚙合,所述第一齒輪還連接有與其同軸的第一鏈輪,所述第一鏈輪連接有與其嚙合的鏈條;所述鏈條穿過所述立柱。
可選地,所述立柱上設有第二鏈輪,所述第二鏈輪的軸線為豎直,所述鏈條為閉合結構,所述鏈條與所述第二鏈輪嚙合。
可選地,所述立柱為中空結構,所述立柱包括連接所述懸臂梁的立板,所述鏈條穿過所述立板;所述第二鏈輪設于所述立柱內部;所述第二鏈輪鍵連接有傳動軸,所述傳動軸上還連接有第一錐齒輪;所述第一錐齒輪嚙合連接有第二錐齒輪,所述第二錐齒輪的軸線為水平;所述第二錐齒輪連接有驅動軸,所述驅動軸與所述立柱轉動連接,所述驅動軸的端部延伸至所述立柱外部,且驅動軸的端部連接有手輪。
可選地,所述立柱內部具有水平設置的連接板,所述連接板位于所述第二鏈輪的上方,所述第一錐齒輪位于所述第二鏈輪的下方;所述傳動軸與所述連接板轉動連接;所述立柱上與所述立板相對的一側開設有端蓋。
可選地,所述立柱的內側設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沿水平方向設置;所述限位板靠近所述第二錐齒輪的一側設置有滑槽,所述滑槽內滑動連接有滑塊,所述滑塊上設有限位齒,所述限位齒與所述第二錐齒輪嚙合;所述滑槽內還設置有彈簧,所述彈簧與所述滑塊抵觸;所述滑塊連接有推桿,所述彈簧及推桿分別位于所述推桿的兩側;所述推桿的端部伸出所述立柱。
可選地,所述滑槽的斷面為大半圓形。
可選地,所述推桿的端部位于所述手輪與所述立柱之間。
本發明提供的鋼結構橋梁安裝用吊裝裝置,能夠輕松快捷地對貨物進行吊裝,并且其能夠方便地調節,使得其具有更廣的應用范圍。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明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是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鋼結構橋梁安裝用吊裝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鋼結構橋梁安裝用吊裝裝置中懸臂梁與立柱連接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鋼結構橋梁安裝用吊裝裝置中第一齒輪與齒條及鏈條連接的結構示意圖;
圖4是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鋼結構橋梁安裝用吊裝裝置中立柱內部的結構示意圖;
圖5是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鋼結構橋梁安裝用吊裝裝置中立柱外部的結構示意圖;
圖6是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鋼結構橋梁安裝用吊裝裝置中限位板及滑塊連接的結構示意圖;
圖7是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鋼結構橋梁安裝用吊裝裝置中限位板與滑塊及彈簧連接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標記匯總:立柱11、懸臂梁12、卷揚機13、鋼繩14、第一滑輪15、第二滑輪16、第三滑輪17、第一梁體18、第二梁體19、齒條20、第一齒輪21、鏈條22、第二鏈輪23、立板24、傳動軸25、第一錐齒輪26、第二錐齒輪27、驅動軸28、手輪29、連接板30、端蓋31、限位板32、滑槽33、滑塊34、限位齒35、推桿36、彈簧37、第一鏈輪38。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發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發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明保護的范圍。
實施例,請參閱圖1-圖7。
本實施例提供了一種鋼結構橋梁安裝用吊裝裝置,這種吊裝裝置能夠輕松快捷地對貨物進行吊裝,并且其能夠方便地調節,使得其具有更廣的應用范圍。
鋼結構橋梁安裝用吊裝裝置,包括立柱11、懸臂梁12、卷揚機13及鋼繩14,懸臂梁12水平設于立柱11上,立柱11的底端設有第一滑輪15,立柱11的頂端設有第二滑輪16,懸臂梁12的端部設有第三滑輪17;鋼繩14的一端連接卷揚機13,鋼繩14依次穿過第一滑輪15、第二滑輪16及第三滑輪17;懸臂梁12包括第一梁體18及第二梁體19,第一梁體18連接于立柱11,第二梁體19連接于第一梁體18;第二梁體19與第一梁體18滑動連接使得懸臂梁12的長度可調。
如圖1所示,立柱11是吊裝裝置的基礎結構件,用來將吊裝裝置安裝在橋面上,使其能夠保持穩定。懸臂梁12為水平設置的梁體結構,安裝在立柱11上。卷揚機13為動力設備,用來帶動鋼繩14運動。鋼繩14依次繞過三個滑輪,使卷揚機13在工作時能夠帶動鋼繩14的端部升降,以此完成貨物的吊裝。
在本實施例中,懸臂梁12包括兩個滑動連接的第一梁體18及第二梁體19,在使用時能夠調節第二梁體19的位置,使得懸臂梁12的整體長度能夠被拉長或縮短,使得鋼繩14自由端在水平方向上所處的位置能夠被調節,使得鋼繩14能夠吊裝不同位置的貨物,使得其吊裝范圍更廣,使用更為便捷。
第二梁體19的側壁上沿其長度方向設置有齒條20,第一梁體18上設有與齒條20嚙合的第一齒輪21,第一齒輪21的軸線為豎直,第一齒輪21與齒條20嚙合,第一齒輪21還連接有與其同軸的第一鏈輪38,第一鏈輪38連接有與其嚙合的鏈條22;鏈條22穿過立柱11。
如圖2所示,在第二梁體19上設置有齒條20,第一梁體18上設置有第一齒輪21,第一齒輪21的軸線方向為豎直,使第一齒輪21水平放置。齒條20沿第二梁體19的長度方向設置,使得其能夠與第一齒輪21相嚙合。第一齒輪21在轉動過程中,由于嚙合的關系能夠帶動齒條20運動,進而帶動第二梁體19與齒條20同步運動,由此改變懸臂梁12的長度。
如圖3所示,第一齒輪21連接有與其同軸的第一鏈輪38,鏈輪為鏈傳動機構里重要的部件,第一齒輪21與第一鏈輪38能夠保持同步轉動。第一鏈輪38連接有鏈條22,鏈條22穿過立柱11,工作人員在立柱11的外側拉動鏈條22,能夠帶動第一鏈輪38轉動,進而帶動第一齒輪21轉動,并帶動齒條20及第二梁體19運動,進而完成懸臂梁12長度的調節工作。
立柱11上設有第二鏈輪23,第二鏈輪23的軸線為豎直,鏈條22為閉合結構,鏈條22與第二鏈輪23嚙合。如圖2所示,第二鏈輪23設置在立柱11上,鏈條22為閉合的結構,能夠持續繞著第一鏈輪38及第二鏈輪23轉動。第二鏈輪23的設置,使得工作人員在需要調節懸臂梁12長度時,只需要轉動第二鏈輪23即可實現。
立柱11為中空結構,立柱11包括連接懸臂梁12的立板24,鏈條22穿過立板24;第二鏈輪23設于立柱11內部;第二鏈輪23鍵連接有傳動軸25,傳動軸25上還連接有第一錐齒輪26;第一錐齒輪26嚙合連接有第二錐齒輪27,第二錐齒輪27的軸線為水平;第二錐齒輪27連接有驅動軸28,驅動軸28與立柱11轉動連接,驅動軸28的端部延伸至立柱11外部,且驅動軸28的端部連接有手輪29。
如圖2及圖4所示,立柱11為中空結構,其用方管制成,其內部能夠容納多個工作部件。立板24是立柱11的一塊板件,懸臂梁12連接在立板24上,具體而言是第一梁體18連接在立板24上。鏈條22穿過立板24并伸入立柱11內部。第一錐齒輪26與第二鏈輪23同軸設置,二者通過傳動軸25相連,通過傳動軸25的傳動作用能夠使得第二鏈輪23及第一錐齒輪26保持同步運行。
第一錐齒輪26還連接有第二錐齒輪27,第二錐齒輪27為水平設置,且第二錐齒輪27連接有驅動軸28,手輪29連接在驅動軸28的端部,通過轉動驅動軸28能夠帶動第二錐齒輪27轉動。
如圖4及圖5所示,錐齒輪具有能夠改變轉動方向的特定,在本機構中第二錐齒輪27的軸線方向為水平,使得第二錐齒輪27能夠在豎直面內轉動。在工作時,工作人員站立在立柱11的外側,在豎直面內轉動手輪29,帶動驅動軸28轉動,帶動第二錐齒輪27轉動,帶動第一錐齒輪26轉動,第一錐齒輪26通過傳動軸25帶動第二鏈輪23轉動,第二鏈輪23通過鏈條22帶動第一鏈輪38轉動,進而帶動第一齒輪21轉動,并帶動齒條20及第二梁體19運動。由此,通過在豎直面內轉動手輪29,可以完成第二梁體19沿水平方向移動,實現懸臂梁12的伸縮,使得懸臂梁12的伸縮調節十分方便,且工作人員所處工作位置比較安全,能夠降低安全事故。
立柱11內部具有水平設置的連接板30,連接板30位于第二鏈輪23的上方,第一錐齒輪26位于第二鏈輪23的下方;傳動軸25與連接板30轉動連接;立柱11上與立板24相對的一側開設有端蓋31。
如圖4所示,連接板30是立柱11內部沿水平方向設置的板件結構,用來連接傳動軸25,使得傳動軸25能夠穩定地連接在立柱11內部。各部件的上述設計次序,使各部件能夠順利地完成工作任務。通過在立柱11側部設置端蓋31,使得端蓋31打開后能夠對立柱11內部的結構件進行安裝、維護、調試等工作。
立柱11的內側設有限位板32,限位板32沿水平方向設置;限位板32靠近第二錐齒輪27的一側設置有滑槽33,滑槽33內滑動連接有滑塊34,滑塊34上設有限位齒35,限位齒35與第二錐齒輪27嚙合;滑槽33內還設置有彈簧37,彈簧37與滑塊34抵觸;滑塊34連接有推桿36,彈簧37及推桿36分別位于推桿36的兩側;推桿36的端部伸出立柱11。
如圖4所示,限位板32、滑塊34組成了限位機構,用來限制第二錐齒輪27的轉動,使得在不需要調節懸臂梁12長度的時候能夠將第二錐齒輪27鎖定,從而將各個部件鎖定不能運動。
限位板32設置在立柱11內側,且位于第二錐齒輪27的下方,限位板32沿水平方向設置。限位板32上沿水平方向開設有滑槽33,滑槽33上連接的滑塊34上設置有限位齒35,限位齒35能夠與第二錐齒輪27嚙合。由于滑塊34只能在滑槽33方向上運動,第二錐齒輪27只能繞軸線轉動,因此當二者嚙合后第二錐齒輪27不能夠轉動。以此起到限定的作用。
如圖6及圖7所示,滑槽33內設置有彈簧37,彈簧37對滑塊34起到彈性作用力,將滑塊34抵觸在立柱11內側的一端,使得限位齒35與第二錐齒輪27保持嚙合,滑塊34上連接有推桿36,當工作人員推動推桿36時能夠克服彈簧37的彈性力,使彈簧37壓縮,使限位齒35與第二錐齒輪27分離,使得第二錐齒輪27能夠轉動,以此起到解鎖的作用。
通過這種機構的設置,使得吊裝裝置在工作時各齒輪、各鏈輪能夠保持不轉動,使得懸臂梁12能夠以確定的長度進行工作;在需要調節懸臂梁12的長度時,推動推桿36使限位齒35與第二錐齒輪27分離,進而使得各部件能夠被調節。
滑槽33的斷面為大半圓形。如圖6所示,這種設計使得滑塊34不會從上方與滑槽33脫離,并且方便彈簧37的設置。
推桿36的端部位于手輪29與立柱11之間。這種設置使得工作人員在操作時能夠推住推桿36并轉動手輪29,使懸臂梁12的調節工作比較穩定且比較方便。
對所公開的實施例的上述說明,使本領域專業技術人員能夠實現或使用本發明。對這些實施例的多種修改對本領域的專業技術人員來說將是顯而易見的,本文中所定義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或范圍的情況下,在其它實施例中實現。因此,本發明將不會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這些實施例,而是要符合與本文所公開的原理和新穎特點相一致的最寬的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