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是一種新型醫療垃圾桶,屬于垃圾桶領域。
背景技術:
又名廢物箱或垃圾箱,就是裝放垃圾的地方。垃圾桶多數以金屬或塑膠制,用時放入塑料袋,當垃圾一多便可扎起袋丟掉。多數垃圾桶都有蓋以防垃圾的異味四散,有些垃圾桶可以以腳踏開啟。垃圾桶是人們生活中"藏污納垢"的容器,也是社會文化的一種折射。家居的垃圾桶多數放于廚房,以便放置廚余。有些家庭會在主要房間都各置一個。有些游樂場的垃圾桶會特別設計成可愛的人物。
現有技術公開了申請號為:200520019137.8的一種垃圾箱,主要由箱體、箱蓋等組成,所述箱體內底部四周裝置有數個梳齒。由于本實用新型采用以上技術方案,可防止垃圾粘吸在底部,使垃圾能順利倒出,可保持垃圾箱底部不留垃圾。本實用新型是一種結構簡單耐用,傾倒方便的垃圾箱。但是該垃圾桶沒有補光燈條,不可以在醫院的樓道進行補光提醒使用者垃圾桶的位置和垃圾桶的屬性。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本實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種新型醫療垃圾桶,其結構包括上蓋鉸鏈、上蓋、上蓋提示標、桶身、垃圾袋扣板、補光燈條、前提示板、啟蓋踏板、底座,所述上蓋通過上蓋鉸鏈與桶身活動連接,所述上蓋提示標設于上蓋上表面,所述垃圾袋扣板設于桶身兩側,所述補光燈條設于桶身前方,所述前提示板設于補光燈條下方,所述啟蓋踏板設于桶身下方,所述底座設于桶身底部,所述補光燈條設有電路板、正極觸片、樹脂保護層、金線、芯片、負極觸片,所述正極觸片設于電路板表面,所述樹脂保護層設于芯片表面,所述正極觸片通過金線與芯片固定連接,所述芯片設于負極觸片上方。
進一步的,所述前提示板設有警示圖標、警告標識、垃圾性質標識。
進一步的,所述警示圖標設于前提示板表面。
進一步的,所述警告標識設于警示圖標右側。
進一步的,所述垃圾性質標識設于警告標識下方。
進一步的,所述桶身為工程塑料材質。
進一步的,所述補光燈條為led燈條。
本實用新型的一種新型醫療垃圾桶,通過設有補光燈條,實現了該垃圾桶可以在醫院的樓道進行補光提醒使用者垃圾桶的位置和垃圾桶的屬性。
附圖說明
通過閱讀參照以下附圖對非限制性實施例所作的詳細描述,本實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優點將會變得更明顯: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種新型醫療垃圾桶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補光燈條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前提示板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上蓋鉸鏈-1、上蓋-2、上蓋提示標-3、桶身-4、垃圾袋扣板-5、補光燈條-6、前提示板-7、啟蓋踏板-8、底座-9、電路板-60、正極觸片-61、樹脂保護層-62、金線-63、芯片-64、負極觸片-65、警示圖標-70、警告標識-71、垃圾性質標識-72。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實用新型實現的技術手段、創作特征、達成目的與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結合具體實施方式,進一步闡述本實用新型。
請參閱圖1-3,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新型醫療垃圾桶,其結構包括上蓋鉸鏈1、上蓋2、上蓋提示標3、桶身4、垃圾袋扣板5、補光燈條6、前提示板7、啟蓋踏板8、底座9,所述上蓋2通過上蓋鉸鏈1與桶身4活動連接,所述上蓋提示標3設于上蓋2上表面,所述垃圾袋扣板5設于桶身4兩側,所述補光燈條6設于桶身4前方,所述前提示板7設于補光燈條6下方,所述啟蓋踏板8設于桶身4下方,所述底座9設于桶身4底部,所述補光燈條6設有電路板60、正極觸片61、樹脂保護層62、金線63、芯片64、負極觸片65,所述正極觸片61設于電路板60表面,所述樹脂保護層62設于芯片64表面,所述正極觸片61通過金線63與芯片64固定連接,所述芯片64設于負極觸片65上方,所述前提示板7設有警示圖標70、警告標識71、垃圾性質標識72,所述警示圖標70設于前提示板7表面,所述警告標識71設于警示圖標70右側,所述垃圾性質標識72設于警告標識71下方,所述桶身4為工程塑料材質,所述補光燈條6為led燈條。
在進行使用時,通過設有補光燈條6,實現了該垃圾桶可以在醫院的樓道進行補光提醒使用者垃圾桶的位置和垃圾桶的屬性。
例如在醫院樓道使用本垃圾桶,補光燈條6可以在醫院的樓道光線不足時進行補光。
以上顯示和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而言,顯然本實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實施例的細節,而且在不背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況下,能夠以其他的具體形式實現本實用新型。因此,無論從哪一點來看,均應將實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實用新型的范圍由所附權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說明限定,因此旨在將落在權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義和范圍內的所有變化囊括在本實用新型內。不應將權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圖標記視為限制所涉及的權利要求。
此外,應當理解,雖然本說明書按照實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個實施方式僅包含一個獨立的技術方案,說明書的這種敘述方式僅僅是為清楚起見,本領域技術人員應當將說明書作為一個整體,各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也可以經適當組合,形成本領域技術人 員可以理解的其他實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