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術屬于洗車裝置,具體涉及一種可有效承接水桶,收納方便的水桶底座。
背景技術:
1、目前,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汽車數量飛速增長,市場上出售的洗車器,缺少人性化設計,供水壓力和節能減排以及便于攜帶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其產品主要是基于對固定洗車企業的使用、達到清潔車輛的目的而設計的,不能解決駕駛人員在行駛的過程中遇到車臟的情況下直接利用隨身攜帶的洗車器清潔車輛,達到移動方便、省水省力,提高清洗去污效率的問題,現有的洗車水桶底座多為陶瓷,鋼材質,比較笨重,并且存放占用空間,收納不便。
2、為此,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為:現有的洗車水桶底座不能折疊,存放占用空間,收納不便。
技術實現思路
1、為解決現有的洗車水桶底座不能折疊,存放占用空間,收納不便的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水桶底座。
2、具體方案如下:
3、一種水桶底座,包括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與第二支架轉動連接,且第一支架與第二支架之間通過轉動連接實現折疊,第一支架與第二支架的周側均設置有萬向輪安裝部。
4、所述第一支架的底部設置有第一鉸接座,第二支架的底部設置有與第一鉸接座相配合的第二鉸接座,第一鉸接座與第二鉸接座通過穿設轉軸形成轉動連接。
5、所述第一支架的底部設置有插塊,第二支架的底部設置有插槽,所述插塊與插槽配合卡接連接,將第一支架與第二支架折疊固定。
6、所述第一支架與第二支架均為半環形結構,且第一支架與第二支架的底部均設有至少兩個方向交叉形成的加強筋板。
7、所述第一鉸接座及第二鉸接座同軸設置有一根加強支撐桿,加強支撐桿兩端分別與第一支架的兩側固定或第二支架的兩側固定,所述加強支撐桿的寬度由兩側向中間逐漸變大。
8、所述加強支撐桿底部向上形成空心槽,所述空心槽內陣列設有與轉軸軸向方向垂直的加強筋板結構。
9、所述第一支架或第二支架的側邊設有插接槽,所述插接槽插接配合插接塊,插接塊固定在水壺掛架上。
10、所述第一支架與第二支架頂部形成水桶限位框。
11、所述水桶底座頂部的水桶限位框插接配合設置坐墊。
12、所述水桶底座為塑料材質。
13、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
14、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水桶底座,不僅可以進行多個方向的移動,還可以折疊,存放不占用空間,方便收納。
1.一種水桶底座,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支架(1)和第二支架(2),所述第一支架(1)與第二支架(2)轉動連接,且第一支架(1)與第二支架(2)之間通過轉動連接實現折疊,第一支架(1)與第二支架(2)的周側均設置有萬向輪安裝部(3)。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水桶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1)的底部設置有第一鉸接座(11),第二支架(2)的底部設置有與第一鉸接座(11)相配合的第二鉸接座(21),第一鉸接座(11)與第二鉸接座(21)通過穿設轉軸形成轉動連接。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水桶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1)的底部設置有插塊(12),第二支架(2)的底部設置有插槽(22),所述插塊(12)與插槽(22)配合卡接連接,將第一支架(1)與第二支架(2)折疊固定。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水桶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1)與第二支架(2)均為半環形結構,且第一支架(1)與第二支架(2)的底部均設有至少兩個方向交叉形成的加強筋板(5)。
5.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水桶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鉸接座(11)及第二鉸接座(21)同軸設置有一根加強支撐桿(4),加強支撐桿(4)兩端分別與第一支架(1)的兩側固定或第二支架(2)的兩側固定,所述加強支撐桿(4)的寬度由兩側向中間逐漸變大。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水桶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強支撐桿(4)底部向上形成空心槽(41),所述空心槽(41)內陣列設有與轉軸軸向方向垂直的加強筋板結構(42)。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水桶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1)或第二支架(2)的側邊設有插接槽(61),所述插接槽(61)插接配合插接塊(62),插接塊(62)固定在水壺掛架(63)上。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水桶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1)與第二支架(2)頂部形成水桶限位框(8)。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水桶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桶底座頂部的水桶限位框(8)插接配合設置坐墊(7)。
10.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水桶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桶底座為塑料材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