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擠出機,具體涉及一種碳納米管生產用高效雙螺桿擠出機。
背景技術:
碳納米管,又名巴基管,是一種具有特殊結構的一維量子材料;碳納米管主要由呈六邊形排列的碳原子構成數層到數十層的同軸圓管;層與層之間保持固定的距離,約0.34nm,直徑一般為2~20 nm;并且根據碳六邊形沿軸向的不同取向可以將其分成鋸齒形、扶手椅型和螺旋型三種。
近年來,隨著碳納米管行業的飛速發展,碳納米管已經應用到各個領域,并且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擠出成型工藝是聚合物加工領域中生產品種最多、變化最多、生產率高、適應性強、用途廣泛、產量所占比重最大的成型加工方法;
擠出機廣泛應用于碳納米管的加工成型,是碳納米管生產過程中重要的設備,其工作原理是將高分子材料通過擠壓系統塑化成均勻的熔體,通過轉動的螺桿連續從機頭擠出。
現有的擠出機在生產中,擠出的推動力較差,效率不高,影響產品的質量,大大降低了產品的質量。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以上弊端提供一種碳納米管生產用高效雙螺桿擠出機,生產效率高,保證了生產過程的連續性,提高了產品質量,節約了成本。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碳納米管生產用高效雙螺桿擠出機,包括基座、擠出機構、進料機構和電機,所述擠出機構包括殼體、第一推桿、第二推桿、兩個主動齒輪和兩個從動齒輪,所述第一推桿為圓臺形結構,第一推桿一端為第一推擠端,另一端為第一出料端,第一推擠端的直徑大于第一出料端的直徑,第一推桿外部設有第一外螺紋,第一外螺紋的牙型角為鋸齒形,所述第二推桿為圓臺形結構,第二推桿一端為第二推擠端,另一端為第二出料端,第二推擠端的直徑小于第二出料端的直徑,第二推桿外部設有第二外螺紋,第二外螺紋的牙型角為鋸齒形,所述第一推桿與第二推桿相互平行的設置在殼體的擠出腔內,第一推擠端與第二推擠端相齊平,第一出料端與第二出料端相齊平,第一外螺紋與第二外螺紋交錯設置,所述第一推桿兩端各設有一個第一連桿,兩個主動齒輪分別固定在第一連桿上,所述第二推桿兩端各設有一個第二連桿,兩個從動齒輪分別固定在兩個第二連桿上,主動齒輪與從動齒輪相互嚙合,所述電機與第一推桿的第一推擠端的第一連桿相連接;
所述殼體內設有擠出腔,第一推桿和第二推桿分別通過第一連桿與第二連桿可旋轉的設置在擠出腔內,所述殼體內設有進氣機構,進氣機構包括主進氣通道、若干支進氣通道和氣泵,主進氣通道為圓環形結構,包覆在擠出腔外部,支進氣通道周向設置在主進氣通道內壁上,支進氣通道一端與主進氣通道相連通,另一端與擠出腔相連通,氣泵與主進氣通道相連通;
所述進料機構包括進料斗、進料管、第二電機、電磁閥和攪拌葉,所述攪拌葉通過轉軸固定在進料斗頂端,轉軸上設有第二從動齒輪,第二電機上設有第二主動齒輪,第二主動齒輪與第二從動齒輪相嚙合,所述進料管設置在進料斗底端,電磁閥設置在進料管上,所述第二電機、電磁閥與PLC控制器相連接;
所述擠出機構的殼體固定在基座上,殼體上分別設有進料口和出料口,進料機構通過進料管與進料口相連接。
上述一種碳納米管生產用高效雙螺桿擠出機,其中,所述第一推桿與第二推桿的截面形狀均為等腰梯形,其底角a為80°。
上述一種碳納米管生產用高效雙螺桿擠出機,其中,所述支進氣通道關于主進氣通道傾斜設置,支進氣通道與主進氣通道之間的夾角b為52°。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
1.本實用新型的擠出機構使用圓臺形結構的第一推桿和第二推桿,兩者獨特的結構設置,使兩者之間的推送通道呈傾斜設置,增加了推送擠出距離,延長了反應時間,提高了反應效率;
2. 第一推桿與第二推桿的結構設置,增加了擠出送料的推送力,與此同時,第一推桿和第二推桿的兩端均設有齒輪,使傳動更加穩定,節約了能效;
3. 殼體內設有進氣機構,可以通過氣泵向擠出腔內吹送氣體,既增加了反應過程中的密封性,傾斜設置的支進氣通道又進一步增加了推送力,生產效率高,保證了生產過程的連續性,提高了產品質量,節約了成本;
4. 進料機構通過PLC控制器控制,在物料加入前先進行攪拌,攪拌均勻后再打開電磁閥進入擠出機內,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擠出機構結構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殼體剖視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進料機構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如圖所示一種碳納米管生產用高效雙螺桿擠出機,包括基座1、擠出機構2、進料機構3和電機4,所述擠出機構2報包括殼體5、第一推桿6、第二推桿7、兩個主動齒輪8和兩個從動齒輪9,所述第一推桿6為圓臺形結構,第一推桿6一端為第一推擠端10,另一端為第一出料端11,第一推擠端10的直徑大于第一出料端11的直徑,第一推桿6外部設有第一外螺紋12,第一外螺紋12的牙型角為鋸齒形,所述第二推桿7為圓臺形結構,第二推桿7一端為第二推擠端13,另一端為第二出料端14,第二推擠端13的直徑小于第二出料端14的直徑,第二推桿7外部設有第二外螺紋15,第二外螺紋15的牙型角為鋸齒形,所述第一推桿6與第二推桿7相互平行的設置在殼體5的擠出腔內,第一推擠端10與第二推擠端13相齊平,第一出料端11與第二出料端14相齊平,第一外螺紋12與第二外螺紋15交錯設置,所述第一推桿6兩端各設有一個第一連桿16,兩個主動齒輪8分別固定在第一連桿16上,所述第二推桿7兩端各設有一個第二連桿17,兩個從動齒輪9分別固定在兩個第二連桿17上,主動齒輪8與從動齒輪9相互嚙合,所述電機4與第一推桿6的第一推擠端的第一連桿16相連接,所述第一推桿6與第二推桿7的截面形狀均為等腰梯形,其底角a為80°;
所述殼體5內設有擠出腔18,第一推桿6和第二推桿7分別通過第一連桿16與第二連桿17可旋轉的設置在擠出腔18內,所述殼體5內設有進氣機構19,進氣機構19包括主進氣通道20、若干支進氣通道21和氣泵22,主進氣通道為圓環形結構,包覆在擠出腔外部,支進氣通道周向設置在主進氣通道內壁上,支進氣通道一端與主進氣通道相連通,另一端與擠出腔相連通,氣泵與主進氣通道相連通,所述支進氣通道關于主進氣通道傾斜設置,支進氣通道與主進氣通道之間的夾角b為52°;
所述進料機構3包括進料斗23、進料管24、第二電機25、電磁閥26和攪拌葉27,所述攪拌葉通過轉軸28固定在進料斗頂端,轉軸上設有第二從動齒輪29,第二電機上設有第二主動齒輪30,第二主動齒輪與第二從動齒輪相嚙合,所述進料管設置在進料斗底端,電磁閥設置在進料管上,所述第二電機、電磁閥與PLC控制器31相連接;
所述擠出機構的殼體5固定在基座1上,殼體5上分別設有進料口32和出料口33,進料機構3通過進料管24與進料口32相連接。
本實用新型的擠出機構使用圓臺形結構的第一推桿和第二推桿,兩者獨特的結構設置,使兩者之間的推送通道呈傾斜設置,增加了推送擠出距離,延長了反應時間,提高了反應效率;
第一推桿與第二推桿的結構設置,增加了擠出送料的推送力,與此同時,第一推桿和第二推桿的兩端均設有齒輪,使傳動更加穩定,節約了能效;
殼體內設有進氣機構,可以通過氣泵向擠出腔內吹送氣體,既增加了反應過程中的密封性,傾斜設置的支進氣通道又進一步增加了推送力,生產效率高,保證了生產過程的連續性,提高了產品質量,節約了成本;
進料機構通過PLC控制器控制,在物料加入前先進行攪拌,攪拌均勻后再打開電磁閥進入擠出機內,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
這里本實用新型的描述和應用是說明性的,并非想將本實用新型的范圍限制在上述實施例中,因此,本實用新型不受本實施例的限制,任何采用等效替換取得的技術方案均在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