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成型模具領域,具體說是涉及一種模具用混合式頂出機構。
背景技術:
成型模具是目前應用最廣泛的工業(yè)制品成型設備,其利用凹模和凸模的配合連接,使制品在模腔內成型。塑料成型模具是塑料制品的成型、加工中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其具有尺寸精度高、成型速度快等優(yōu)點。現有的塑料成型模具設計中,在成型一些具有倒扣的制品時,通常會利用斜滑塊或橫向滑塊等部件實現制品的順利脫模。然而,傳統的斜頂出機構中,滑塊的移動一般是由頂針沿開模方向頂出而帶動的,即頂針與滑塊是同時進行。該機構在外擴式滑塊的使用上開模時同步頂出的效果非常優(yōu)秀,但在一些滑塊需要向模具內滑動的場合中,傳統的頂針、滑塊同步頂出機構會嚴重影響模具的正常開啟,甚至會導致模具的損壞。因此現有的制品斜頂出脫模機構仍然有待于進一步改善。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脫模穩(wěn)定性強、不會造成模具損壞的模具用混合式頂出機構。
本實用新型的發(fā)明目的是這樣實現的:一種模具用混合式頂出機構,包括設于后模板上的頂出機構,頂出機構包括設于后模板外的頂針板和固定在頂針板上并伸進后模板內的頂針,其特征在于:所述頂針的端部設有頂出固定塊,后模板上設有與頂出固定塊滑動連接的內斜向頂出組件。
進一步說,內斜向頂出組件包括設于后模板外的內斜頂出塊、固定于內斜頂出塊上的內斜頂針及設于內斜頂針端部并與制品的倒扣部相配連接的內斜頂滑塊。
更進一步說,內斜頂滑塊與頂出固定塊滑動連接。
更進一步說,內斜頂滑塊的側部設有斜向滑動部,后模板上設有與斜向滑動部相匹配的斜面。
根據上述結構進行優(yōu)化,頂出固定塊上設有內斜頂滑槽,內斜頂滑塊上設有與內斜頂滑槽相配的內斜向滑動塊。
根據上述結構進行優(yōu)化,內斜頂針與后模板之間設有內斜導套。
根據上述結構進行優(yōu)化,內斜頂滑塊和頂出固定塊的接合處設有排氣槽。
本實用新型對現有技術的制品頂出機構進行改進,其優(yōu)點如下:
1、本實用新型的模具用混合式頂出機構中,采用直線頂出的方式與內斜向頂出的方式組合構成二級內斜向頂出機構。利用直線頂出機構把內斜向頂出組件及制品頂出后模板,然后在內斜頂出塊的頂壓下使內斜頂針帶動內斜頂滑塊向模內移動,并使制品的倒扣與內斜頂滑塊脫開,從而實現了內斜向頂出。該機構可有效保障制品內斜向倒扣在脫模時的順利頂出,并改善了內斜向制品頂出的穩(wěn)定性及可靠性。
2、本實用新型的模具用混合式頂出機構中,利用頂出固定塊作為一次頂出后制品的固定部,然后使設于內斜頂滑塊上的內斜向滑塊在頂出固定塊上的內斜頂滑槽內滑動,從而使制品的內斜向倒扣順利脫出內斜頂滑塊。該結構能改善內斜頂滑塊在頂出固定塊上往返滑動的穩(wěn)定性,從而使內斜頂滑塊的脫開更順暢,有效提高了制品的脫模質量。
3、本實用新型的模具用混合式頂出機構中,內斜頂針與后模板之間設置有內斜導套。內斜頂針在后模板上滑動時,其內斜向的一側受后模板的頂壓力較大。內斜導套除了可減少內斜頂針與后模板的摩擦力外,當出現摩擦磨損時,內斜導套會出現優(yōu)先磨損,從而保障內斜頂針和后模板之間的連接精度,以提高內斜向滑塊在內斜頂滑槽內滑動的穩(wěn)定性。
附圖說明
附圖1為本實用新型最佳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2為本實用新型內斜向頂出組件打開后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標識如下:后模板1、頂針板2、頂針3、頂出固定塊4、內斜頂出塊51、內斜頂針52、內斜頂滑塊53、斜向滑動部54、內斜頂滑槽55、內斜向滑動塊56、內斜導套57、排氣槽58。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描述。
根據附圖1及附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的模具用混合式頂出機構主要包括設置于后模板1上的頂出機構,該頂出機構包括頂針板2和頂針3。其中頂針板2設于后模板1外,在油缸推動下頂針板2可沿模具開模方向上往后模板1處移動;而頂針3則固定在頂針板2上,且其伸進后模板1內。在頂針3的端部設有一頂出固定塊4,頂出固定塊4與模腔內的制品連接。而后模板1上則設有內斜向頂出組件,該內斜向頂出組件與頂出固定塊4滑動連接。本實用新型中,內斜向頂出組件包括內斜頂出塊51、內斜頂針52及內斜頂滑塊53。其中內斜頂出塊51設于后模板1外;內斜頂針52則固定于內斜頂出塊51上;而內斜頂滑塊53設于內斜頂針52端部,并且其與制品的倒扣部相配連接。通過內斜頂出塊51帶動內斜頂針52對內斜頂滑塊53起頂壓作用,使內斜頂滑塊53在后模板1上往膜腔內滑動,實現制品內斜向倒扣的脫開。內斜頂滑塊53與頂出固定塊4滑動連接,由于頂出固定塊4在內斜頂滑塊53與制品之間形成支承作用,所以內斜頂滑塊53可沿定出固定塊往膜腔內側滑動。而內斜頂滑塊53的側部設有斜向滑動部54,后模板1上設有與斜向滑動部54相匹配的斜面。斜面可加強斜向滑動部54在直線頂出時滑動的順暢性,從而確保直線頂出的順利進行。為了進一步加強內斜頂滑塊53在頂出固定塊4的滑動性能,可以在頂出固定塊4上設置內斜頂滑槽55,而內斜頂滑塊53上則設置與內斜頂滑槽55相配的內斜向滑動塊56。利用內斜頂滑槽55與內斜向滑塊的滑動連接配合,改善內斜頂滑塊53在頂出固定塊4上往返滑動的穩(wěn)定性,有效提高了制品的脫模質量。此外,由于內斜頂針52在后模板1上滑動時,其內斜向的一側受后模板1的頂壓力較大。為了減少內斜頂針52與后模板1之間的摩擦磨損,可以在內斜頂針52與后模板1之間設置內斜導套57。該內斜導套57可采用硬度較低、耐磨性較好的金屬制造,以使內斜頂針52與后模板1之間出現摩擦磨損時,優(yōu)先磨損內斜導套57,從而保障內斜頂針52和后模板1之間的連接精度,以提高內斜向滑塊在內斜頂滑槽55內滑動的穩(wěn)定性。另外,制品在成型時會對內斜頂滑塊53起包覆作用,在內斜頂滑塊53和頂出固定塊4的接合處設置排氣槽58,以保證制品在內斜頂滑塊53滑動時不會因制品內腔負壓而出現凹陷。
上述具體實施例僅為本實用新型效果較好的具體實施方式,凡與本實用新型的模具用混合式頂出機構相同或等同的結構,均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