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拼裝罐體保溫層的加工領域,具體地說,涉及一種拼裝罐體保溫層的發泡成型裝置。
背景技術:
沼氣的生成需要一定的環境條件,如:適宜的溫度、密閉、厭氧、潮濕、適中的酸堿度等,其中溫度是沼氣生成的關鍵條件,因此,在沼氣工程中必須要對厭氧發酵罐進行保溫。隨著沼氣工程的規模越來越大,沼氣工程中所使用的厭氧發酵罐越來越多的采用大尺寸的拼接罐體,如何對這種大型拼裝罐體進行保溫是沼氣工程的一個難題。
現階段大型拼裝罐體的保溫,多采用在罐體外壁安裝保溫層、保溫層外再安裝保護板的方式。巖棉由于經濟性曾是風靡一時的保溫材料,但巖棉保溫材料在安裝和使用中存在許多不足:(1)由于巖棉本身的纖維結構特點,易產生刺,在安裝過程中會扎傷安裝工人;(2)巖棉保溫材料一旦遇水就完全失去保溫效果;(3)因罐體根據工藝要求需要設置各種安裝孔、加強結構等,這些不規則位置的存在,使得巖棉與罐體之間留有較大的安裝空隙,保溫效果降低。
聚氨酯保溫材料由于防水性能好、保溫效果好、加工工藝簡單等特點,正在逐漸取代巖棉,成為主要的保溫材料。采用聚氨酯保溫材料對罐體進行保溫的方式有兩種:一是采用現場噴涂發泡方式對罐體進行外壁保溫,但由于大型拼裝罐體一般尺寸較大,使得現場噴涂發泡施工難度大、工作量大、保溫層厚度不均勻;二是采用在罐體外壁安裝預制聚氨酯保溫層、保溫層外再安裝保護板的方式,但由于拼裝罐體具有一定弧度,使得簡單發泡制得的預制聚氨酯保溫層安裝困難,保溫層與罐體之間留有空隙,保溫效果達不到預期的要求。因此,拼裝罐體用聚氨酯保溫層的制備是一個技術難題。
中國專利CN201310587477.X公開了一種弧形結構保溫板加工裝置及其加工工藝,采用該裝置和工藝可以將上面層、下面層與預制發泡好的保溫層壓合為弧形結構保溫板,該弧形結構保溫板可以用于拼裝罐體的保溫。但采用該裝置和工藝加工拼裝罐體保溫層時,存在一些不足:(1)需要預發泡和壓合成型兩步,加工工藝復雜;(2)壓合出的弧形保溫層在長時間使用時,存在回彈和變形的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種拼裝罐體保溫層的發泡成型裝置,能夠一步發泡成型制備拼裝罐體用聚氨酯保溫層,而且由該裝置制備的保溫層不易變形。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拼裝罐體保溫層的發泡成型裝置,包括上壓力機、下壓力機、模具框和一對支撐模板;所述上壓力機下端面為凸弧面;所述下壓力機位于所述上壓力機的正下方,所述下壓力機的上端面為凹弧面,與所述上壓力機的下端面配合使用;所述下壓力機左端和所述上壓力機左端、所述下壓力機右端和所述上壓力機右端通過一對液壓裝置分別相連;所述下壓力機和所述上壓力機通過一對壓力機固定件上下緊固在一起;所述模具框設置于所述上壓力機和所述下壓力機之間;一對所述支撐模板設置于所述上壓力機和所述下壓力機之間,一對所述支撐模板與所述模具框之間形成封閉空腔;所述模具框上設置有與所述空腔相貫通的進料口。
作為優選,所述液壓裝置的伸縮桿末端與所述上壓力機的左端或右端鉸接,所述液壓裝置的液壓缸固定在對應的所述下壓力機的左端或右端。
進一步的,所述上壓力機下端面和所述下壓力機上端面上分別設置有至少3根半圓輥;所述半圓輥通過螺栓固定在所述上壓力機下端面或所述下壓力機上端面上。
進一步的,所述半圓輥相互平行,沿所述上壓力機下端面或所述下壓力機上端面均布。
作為優選,所述壓力機固定件為螺栓、卡箍緊固件中的一種。
作為優選,在所述空腔內還可以設置有保溫層外保護板。
本實用新型的使用方法如下:
將所述液壓裝置升起,調節所述螺栓,將一塊所述支撐模板置于所述下壓力機上端面上,將所述模具框固定在放置好的所述支撐模板上,將所述保溫層外保護板置于所述空腔內,將另一塊所述支撐模板蓋上,將所述液壓裝置落下,通過一對所述壓力機固定件將所述上壓力機和所述下壓力機緊固在一起;將聚氨酯料液通過設置在所述模具框上的進料口打入所述空腔內,進行發泡反應,形成保溫層;松開所述一對壓力機固定件,將所述液壓裝置升起,取出保溫層。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實用新型可以通過一步發泡成型制備拼裝罐體用聚氨酯保溫層,加工工藝簡單,而且制備的聚氨酯保溫層不易變形。
(2)本實用新型可以通過調節支撐模板的弧度,制備不同弧度的聚氨酯保溫層,用于對不同直徑拼裝罐體進行保溫,適用范圍廣。
(3)本實用新型可以將聚氨酯保溫層與保溫層外保護板發泡成一體,簡化安裝步驟,減少了安裝工作量,可以達到美觀、統一、標準等效果;另外,聚氨酯保溫層與保溫層外保護板之間連接更緊密,保溫效果更好。
附圖說明
附圖1為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例1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2為上壓力機的主視圖;
附圖3為下壓力機的主視圖;
附圖4為下壓力機的俯視圖;
附圖5為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例3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上壓力機,2-下壓力機,3-模具框,4-支撐模板,5-液壓裝置,6-壓力機固定件,7-進料口,8-保溫層外保護板,9-半圓輥,10-螺栓。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本實用新型的一實施例,拼裝罐體保溫層的發泡成型裝置,包括上壓力機、下壓力機、模具框和一對支撐模板;所述上壓力機下端面為凸弧面;所述下壓力機位于所述上壓力機的正下方,所述下壓力機的上端面為凹弧面,與所述上壓力機的下端面配合使用;所述下壓力機左端和所述上壓力機左端、所述下壓力機右端和所述上壓力機右端通過一對液壓裝置分別相連;所述下壓力機和所述上壓力機通過一對壓力機固定件上下緊固在一起;所述模具框設置于所述上壓力機和所述下壓力機之間;一對所述支撐模板設置于所述上壓力機和所述下壓力機之間,一對所述支撐模板與所述模具框之間形成封閉空腔,用于聚氨酯料液發泡形成保溫層;所述模具框上設置有與所述空腔相貫通的進料口。
在本實施例中,所述模具框的形狀和尺寸由聚氨酯保溫層加工工藝要求確定,即:拼裝罐體的直徑固定后,因為拼裝罐體所有的拼裝板全部為相同尺寸規格,根據拼裝板的規格確定所述模具框的形狀和尺寸,所述模具框的厚度由所需聚氨酯保溫層厚度確定;所述模具框為預先發泡好的聚氨酯框。所述上壓力機、所述下壓力機、所述模具框和一對所述支撐模板分別水平居中對齊,一對所述壓力機固定件采用左右對稱設置,以保證緊固效果;同時,位于所述上壓力機和所述下壓力機之間的所述模具框和一對所述支撐模板,也在所述上壓力機和所述下壓力機的壓力作用下緊固在一起;由于所述上壓力機下端面和所述下壓力機上端面為弧面,使一對所述支撐模板和所述模具框之間形成的封閉空腔也呈弧形,在所述空腔中發泡形成的聚氨酯保溫層以封閉空腔為模板,自然具有與所述支撐模板相同的弧度。因此,實現了通過一步發泡成型制備拼裝罐體用聚氨酯保溫層,加工工藝簡單,而且制備的聚氨酯保溫層不易變形。
在本實用新型的上述實施例中,所述液壓裝置的伸縮桿末端與所述上壓力機的左端或右端鉸接,所述液壓裝置的液壓缸固定在對應的所述下壓力機的左端或右端。在本實施例中,通過與所述上壓力機鉸接的所述液壓裝置的伸縮桿,可以方便地將上壓力機升起或落下。
在本實用新型的上述實施例中,所述上壓力機下端面和所述下壓力機上端面上分別設置有至少3根半圓輥;所述半圓輥通過螺栓固定在所述上壓力機下端面或所述下壓力機上端面上。在本實施例中,所述半圓輥和所述螺栓,可用于調節所述支撐模板的弧度。拼裝罐體的直徑固定后,因為拼裝罐體所有的拼裝板全部為相同尺寸規格,即罐體弧度即可確定,因此,可按照已經確定好的罐體弧度,通過調節所述螺栓,改變所述半圓輥與所述下壓力機上端面或所述上壓力機下端面的距離,使所述支撐模板的弧度達到工藝要求的弧度,所述支撐模板的弧度在0.2~1.57范圍內可調。因此,本實用新型的上述實施例可用于制備不同弧度的聚氨酯保溫層,用于對不同直徑拼裝罐體進行保溫。
在本實用新型的上述實施例的更優選實施例中,所述半圓輥相互平行,沿所述上壓力機下端面或所述下壓力機上端面均布。在本實施例中,所述半圓輥采用均布的方式,便于根據罐體弧度,計算所述半圓輥與所述下壓力機上端面或所述上壓力機下端面的距離,便于調節所述支撐模板的弧度。
在本實用新型的上述實施例中,所述壓力機固定件為螺栓、卡箍緊固件中的一種。在本實施例中,提供了兩種所述壓力機固定件,如螺栓、卡箍。但可以理解的是,本實施例并不局限于此,本領域技術人員還可使用本領域中的其它常規緊固件作為所述壓力機固定件。
在本實用新型的上述實施例中,在所述空腔內還可以設置有保溫層外保護板。在本實施例中,在所述空腔內設置保溫層外保護板,將聚氨酯料液打入空腔后,聚氨酯料液可在保溫層外保護板上發泡,使聚氨酯保溫層和保溫層外保護板發泡為一體。在安裝時,不需要再安裝保溫層外保護板,簡化了安裝步驟,減少了安裝工作量,可以達到美觀、統一、標準等效果;另外,聚氨酯保溫層與保溫層外保護板之間連接更緊密,保溫效果更好。
本實用新型上述實施例的使用方法如下:
將所述液壓裝置升起,調節所述螺栓,將一塊所述支撐模板置于所述下壓力機上端面上,將所述模具框固定在放置好的所述支撐模板上,將所述保溫層外保護板置于所述空腔內,將另一塊所述支撐模板蓋上,將所述液壓裝置落下,通過一對所述壓力機固定件將所述上壓力機和所述下壓力機緊固在一起;將聚氨酯料液通過設置在所述模具框上的進料口打入所述空腔內,進行發泡反應,形成保溫層;松開所述一對壓力機固定件,將所述液壓裝置升起,取出保溫層。
下面將結合下述具體實施例進一步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提供的拼裝罐體保溫層的發泡成型裝置。
實施例1:
如圖1所示,一種拼裝罐體保溫層的發泡成型裝置,包括上壓力機1、下壓力機2、模具框3和一對支撐模板4;
所述上壓力機1下端面為凸弧面;
所述下壓力機2位于所述上壓力機1的正下方,所述下壓力機2的上端面為凹弧面,與所述上壓力機1的下端面配合使用;所述下壓力機2左端和所述上壓力機1左端、所述下壓力機2右端和所述上壓力機1右端通過一對液壓裝置5分別相連;所述下壓力機2和所述上壓力機1通過一對壓力機固定件6上下緊固在一起;
所述模具框3設置于所述上壓力機1和所述下壓力機2之間;
一對所述支撐模板4設置于所述上壓力機1和所述下壓力機2之間,一對所述支撐模板4與所述模具框3之間形成封閉空腔;
所述模具框3上設置有與所述空腔相貫通的進料口7。
在本實施例中,所述液壓裝置5的伸縮桿末端與所述上壓力機1的左端或右端鉸接,所述液壓裝置5的液壓缸固定在對應的所述下壓力機2的左端或右端。
如圖2和圖3所示,在本實施例中,所述上壓力機1下端面和所述下壓力機2上端面上分別設置有3根半圓輥9;所述半圓輥9通過螺栓10固定在所述上壓力機1下端面或所述下壓力機2上端面上。
如圖4所述,在本實施例中,所述半圓輥9相互平行,沿所述上壓力機1下端面或所述下壓力機2上端面均布。
在本實施例中,所述壓力機固定件6為螺栓。
本實施例的使用方法如下:
將所述液壓裝置5升起,調節所述螺栓10,將一塊所述支撐模板4置于所述下壓力機2上端面上,將所述模具框3固定在放置好的所述支撐模板4上,將另一塊所述支撐模板4蓋上,將所述液壓裝置5落下,通過一對所述壓力機固定件6將所述上壓力機1和所述下壓力機2緊固在一起;將聚氨酯料液通過設置在所述模具框3上的進料口7打入所述空腔內,進行發泡反應,形成保溫層;松開所述一對壓力機固定件6,將所述液壓裝置5升起,取出保溫層。
實施例2:
與實施例1不同的是,所述壓力機固定件6為卡箍緊固件,其他結構同實施例1,本實施例的使用方法同實施例1。
實施例3:
如圖5所示,與實施例1不同的是,在所述空腔內還設置有保溫層外保護板8,其他結構同實施例1。
本實施例的使用方法與實施例1不同的是,將所述模具框3固定后,還包括將所述保溫層外保護板8置于所述空腔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