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熱縮管擴張階段的油擴機設備。
背景技術:
熱縮管生產過程中,擴張機組只能根據設定參數調整管材的輸送速度和牽引速度。在實際生產時,管材由于真空負壓波動、原料輻照不良、模具不潔凈、加熱溫度不足等原因會導致管材間斷性吸附在模具內側,表現為管材在模具中移動速度變慢、抖動,擴張后管外徑不穩定。
傳統設備預防堆管需要工人定時巡查,打開油槽觀察管材是否抖動,擴張后管材外徑是否大小不穩定,再根據經驗調整擴張機構的負壓大小、牽引速度、輸送速度等。發生堆管后無法確定受影響管材長度和位置,需要將大段管材廢棄以確保產品質量。
堆管會導致熱縮管產品不良,通常需要廢棄堆管前后大段管材,且需要工人頻繁巡視設備狀況,根據經驗判斷調整設備參數,費時費力,反饋不及時,容易耽誤生產。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克服現有熱縮管的擴張設備的缺陷,提供一種具有堆管自動檢測控制裝置的熱縮管擴張設備,代替人工檢測堆管是否發生,并自動控制熱縮管油擴機組以減少堆管的發生,并在控制無效時停止設備運行,報警等待工人處理,減少生產浪費。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提出以下技術方案:一種具有堆管自動檢測控制裝置的熱縮管擴張設備,包括油槽、輸送機構、若干個導向輪、擴張機構、偏移檢測機構固定裝置、管材偏移檢測機構、牽引機構;
油槽內盛放有加熱油;
輸送機構安裝在油槽的右側;
若干個導向輪,靠中間的導向輪的輪軸中心在油面附近,最低點浸沒在加熱油的油面以下,靠兩端的兩個導向輪的位置位于油面以上;
擴張機構安裝在油槽的左側;
偏移檢測機構固定裝置安裝在油槽內;
管材偏移檢測機構安裝在偏移檢測機構固定裝置上,位于靠近擴張機構的兩個導向輪之間的位置;
牽引機構安裝在擴張機構的左側。
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限定在于,所述具有堆管自動檢測控制裝置的熱縮管擴張設備還包括電控箱,管材偏移檢測機構和電控箱電性連接。
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限定在于,電控箱上設有控堆管按鈕、人機界面。
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限定在于,輸送機構包括兩個上轉動輪、兩個下轉動輪、兩根輸送帶,兩個上轉動輪安裝在兩個下轉動輪的上方,其中一根輸送帶安裝在兩個上轉動輪上,另一根輸送帶安裝在兩個下轉動輪上。
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限定在于,牽引機構包括兩個上轉動輪、兩個下轉動輪、兩根輸送帶,兩個上轉動輪安裝在兩個下轉動輪的上方,其中一根輸送帶安裝在兩個上轉動輪上,另一根輸送帶安裝在兩個下轉動輪上。
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限定在于,靠兩端的兩個導向輪的位置位于油面以上50mm。
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限定在于,偏移檢測機構固定裝置位于靠近擴張機構的兩個導向輪之間的位置。
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限定在于,管材偏移檢測機構包括光電傳感器。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發明增設有管材偏移檢測機構,自動化檢測是否發生堆管。
2、通過自動控制保持管材偏移量在5mm以內,有效預防堆管發生。
3、超出控制范圍發生堆管時停止機器生產,報警等待工人處理。
4、實時記錄機器生產狀況,堆管時間、堆管次數等。
5、減少工人工作量,不需要頻繁打開高溫的油槽進行操作。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具有堆管自動檢測控制裝置的熱縮管擴張設備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請參閱圖1,一種具有堆管自動檢測控制裝置的熱縮管擴張設備,包括油槽11、輸送機構13、四個導向輪15、擴張機構17、偏移檢測機構固定裝置19、管材偏移檢測機構21、牽引機構23、電控箱25。
油槽11內盛放有加熱油。
輸送機構13安裝在油槽11的右側。
輸送機構13包括兩個上轉動輪131、兩個下轉動輪133、兩根輸送帶135。
兩個上轉動輪131安裝在兩個下轉動輪133的上方。
其中一根輸送帶135安裝在兩個上轉動輪131上,另一根輸送帶135安裝在兩個下轉動輪133上。
待擴張的熱縮管10000被夾在兩根輸送帶135之間,由兩根輸送帶135向前輸送到油槽11中。
四個導向輪15,靠中間的兩個導向輪15的輪軸中心在油面附近,最低點浸沒在加熱油的油面以下??績啥说膬蓚€導向輪15的位置位于油面以上50mm。
擴張機構17安裝在油槽11的左側。
偏移檢測機構固定裝置19安裝在油槽11內,位于靠近擴張機構17的兩個導向輪15之間的位置。
管材偏移檢測機構21安裝在偏移檢測機構固定裝置19上,位于靠近擴張機構17的兩個導向輪15之間的位置。
牽引機構23安裝在擴張機構17的左側。
牽引機構23包括兩個上轉動輪231、兩個下轉動輪233、兩根輸送帶235。
兩個上轉動輪231安裝在兩個下轉動輪233的上方。
其中一根輸送帶235安裝在兩個上轉動輪231上,另一根輸送帶235安裝在兩個下轉動輪233上。
管材偏移檢測機構21和電控箱25電性連接。
電控箱25上設有控堆管按鈕252、人機界面254。
堆管按鈕252用于控制堆管偏移檢測功能的開啟、關閉。
人機界面254可以實時顯示當前設備檢測的控制參數設置,查閱歷史檢測數據,堆管記錄等。
工作時,熱縮管10000由輸送機構13向左側輸送,從最右側的導向輪15的上方繞過,接著從中間兩個導向輪15的下方繞過,從最左側的導向輪15的上方繞過,熱縮管10000浸入到加熱油中進行加溫,然后熱縮管10000進入擴張機構17中進行擴張至產品要求。熱縮管10000擴張完成后,經由牽引機構23收集存放或送至下一工序。
熱縮管10000經過油槽11時,應從最右側的導向輪15的上方,再經由中間兩個導向輪15下方,經過足夠長加溫距離后,從最左側的導向輪15上方出來,正常擴張時應拉緊,保持適當的拉力。
熱縮管10000在靠近擴張機構17的兩個導向輪15之間是處于繃直狀態時,與油面的投影夾角大于20°為宜。
管材偏移檢測機構21采用光電傳感器檢測管材偏移狀態,其光束應接近或小于熱縮管10000擴張前直徑,光束應垂直于熱縮管10000。
在正常擴張時,光斑位于熱縮管10000中心,反射光通量大于傳感器判斷閾值。
發生堆管時,熱縮管10000在靠近擴張機構17的兩個導向輪15之間發生彎曲,導致受照射的光斑面積減小,光電傳感器受光量小于閾值即給控制系統發送信號。
若信號持續數十毫秒無抖動,則可以排除其他擾動因素造成的誤判,系統進入堆管初步控制階段,控制輸送機構13暫停輸送一段時間,再重新檢測熱縮管10000是否偏移。其中信號抖動時間不易過長或過短,過長則檢測精度降低,過短則容易導致熱縮管10000過度拉伸;暫停輸送時間同理,過長容易拉伸熱縮管10000,過短則效果不佳;應根據實際生產狀況調節這兩個時間參數。
堆管控制階段,熱縮管10000并非穩定在同一位置,一般會在偏移范圍內左右往復運動,此時應停止接收光電傳感器信號,避免干擾。
根據生產要求,若堆管控制過程在一段時間內重復發生若干次,則可以認為機器無法處理本次故障,或故障頻繁需要停機調整,則切斷輸送機構13和牽引機構23的控制,使之停止工作,并且亮紅燈報警。等待工人確認后方可恢復,以便工人操作處理故障。
另一方面,控制器定期采集擴張后管材的外徑數據,并記錄成表格以便數據分析、改良產品。若發現外徑持續偏離原允許誤差范圍,則應報警并提醒工人注意,根據工藝要求決定是否停機。
對于擴張合格的管材,經過牽引機構23交由后續設備加工或包裝,不合格管材則應廢棄回收。
本發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發明增設有管材偏移檢測機構21,自動化檢測是否發生堆管。
2、通過自動控制保持管材偏移量在5mm以內,有效預防堆管發生。
3、超出控制范圍發生堆管時停止機器生產,報警等待工人處理。
4、實時記錄機器生產狀況,堆管時間、堆管次數等。
5、減少工人工作量,不需要頻繁打開高溫的油槽進行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