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3d打印機領域,特別涉及一種雙料缸3d打印機。
背景技術:
通常的激光3d打印機使用塑料或者金屬粉末為原材料,以堆積薄層的形式生成固態實體。即軟件通過電腦輔助設計技術(cad)完成一系列數字切片,并將這些切片的信息傳送到激光3d打印機打印機上,通過但是激光發生機構的二維移動,將粉料層上燒結成型,并將連續的薄型層面堆疊起來,直到一個固態物體成型。
但是激光發生機構在移動時會發生振動,導致打印精度降低,并且用于驅動激光發生機構在橫向及縱向上移動的導軌在長時間運作后,也會發生磨損,磨損會進一步的降低打印精度。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雙料缸3d打印機。
為解決上述問題,發明提供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雙料缸3d打印機,包括外機殼以及設置在外機殼內部的激光發射機構、內機殼、第一料缸和第二料缸,所述內機殼于外機殼固定連接,第一料缸和第二料缸并列安裝在內機殼的下方且第一料缸和第二料缸與內機殼的內部連通,激光發射機構固定安裝在內機殼的頂部,且激光發射機構位于第二料缸的正上方,第一料缸的內部設有第一升降臺,第二料缸的內部設有第二升降臺,所述內機殼內部位于第一料缸和第二料缸上方設有粉料轉移機構。
進一步的,所述激光發射機構包括激光發射器以及正對激光發射器的振鏡,振鏡用于將激光發射器發出的激光投射至第二升降臺最上層的打印平面上。
進一步的,所述內機殼上方位于振鏡的旁側設有風扇,該風扇的出風口正對振鏡。
進一步的,所述振鏡與第二料缸之間安裝有保溫罩,該保溫罩內部設有電加熱器、電熱冷器以及與二者電性連接的溫度傳感器。
進一步的,所述粉料轉移機構包括導向裝置以及安裝在導向裝置上的刮料裝置,該刮料裝置通過一驅動裝置可在導向裝置上往復移動。
進一步的,第一料缸的底部設置有驅動第一升降電機升降的第一電動推桿。
進一步的,所述第一料缸的旁側安裝有第一回收缸。
進一步的,第二料缸的底部設置有驅動第二升降電機升降的第二電動推桿。
進一步的,所述第二料缸的旁側安裝有第二回收缸。
有益效果:本發明的一種雙料缸3d打印機,在工作時第一升降臺位于第一料缸底部,第一料缸內儲滿粉料,第二升降臺位于第二料缸頂部,第一升降臺每升高一個單位的高度,第二升降臺降低一個單位的高度,通過粉料轉移機構將高于第一料缸上表面的一層粉料轉移并鋪設在第二升降臺上,通過激光發射機構對最第二升降臺最上層的粉料進行燒結,打印成二維圖像,如此反復,連續的薄型層面堆疊起來最后在第二升降臺上成型工件,相較于現有技術,本發明的激光發射機構自身不用移動,可使打印精度提高,并且其結構更為簡潔,制造成本更低。
附圖說明
圖1為雙料缸3d打印機的立體結構示意圖一;
圖2為雙料缸3d打印機的立體結構示意圖二;
圖3為外機殼拆除后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4為外機殼和內機殼拆除后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發明圖4中激光發射機構拆除后的俯視結構示意圖;
圖6為驅動裝置局部結構示意圖一;
圖7為驅動裝置局部結構示意圖二;
圖8為刮料裝置局部結構示意圖;
圖9為第一料缸內部結構示意圖;
圖10為第一料缸和第二料缸的內部結構示意圖;
圖11為第一料缸的分解裝配結構示意圖;
附圖標記說明:外機殼1,內機殼2,第一料缸3,第一升降臺3a,第一導桿3b,第一升降電機3c,第二料缸4,第二升降臺4a,激光發射器5a,振鏡5b,風扇5c,保溫罩6,第一導軌7a,第一滑塊7a1,第二導軌7b,第二滑塊7b1,固定架7c,輥筒7d,輥筒電機7e,第一皮帶7f,第一連接件7f1,第二皮帶7g,第二連接件7g1,驅動電機7h,連動軸7j,第一回收缸8,第二回收缸9。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說明書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的具體實施例做進一步詳細描述:
根據圖1至圖11所示的一種雙料缸3d打印機,包括外機殼1以及設置在外機殼1內部的激光發射機構、內機殼2、第一料缸3和第二料缸4,所述內機殼2于外機殼1固定連接,第一料缸3和第二料缸4并列安裝在內機殼2的下方且第一料缸3和第二料缸4與內機殼2的內部連通,激光發射機構固定安裝在內機殼2的頂部,且激光發射機構位于第二料缸4的正上方,第一料缸3的內部設有第一升降臺3a,第二料缸4的內部設有第二升降臺4a,所述內機殼2內部位于第一料缸3和第二料缸4上方設有粉料轉移機構。
本發明在工作時第一升降臺3a位于第一料缸3底部,第一料缸3內儲滿粉料,第二升降臺4a位于第二料缸4頂部,第一升降臺3a每升高一個單位的高度,第二升降臺4a降低一個單位的高度,通過粉料轉移機構將高于第一料缸3上表面的一層粉料轉移并鋪設在第二升降臺4a上,通過激光發射機構對最第二升降臺4a最上層的粉料進行燒結,打印成二維圖像,如此反復,連續的薄型層面堆疊起來最后在第二升降臺4a上成型工件。相較于現有技術,本發明的激光發射機構自身不用移動,可使打印精度提高。
優選的,所述激光發射機構包括激光發射器5a以及正對激光發射器5a的振鏡5b,振鏡5b用于將激光發射器5a發出的激光投射至第二升降臺4a最上層的打印平面上。具體的可以是通過系統控制振鏡5b的反射角度使激光可分別延著橫軸、縱軸掃描,也可以使通過振鏡5b直接將激光發射器5a發出的點光源轉換成面光源實現二維打印。
優選的,所述內機殼2上方位于振鏡5b的旁側設有風扇5c,該風扇5c的出風口正對振鏡5b,該風扇5c用于對振鏡5b進行降溫。
優選的,所述振鏡5b與第二料缸4之間安裝有保溫罩6,該保溫罩6內部設有電加熱器、電熱冷器以及與二者電性連接的溫度傳感器。保溫罩6的設置是為了對激光溫度進行控制,且上述內機殼2和外殼體雙層的設置也是為了對激光溫度進行控制。
優選的,所述粉料轉移機構包括導向裝置以及安裝在導向裝置上的刮料裝置,該刮料裝置通過一驅動裝置可在導向裝置上往復移動。
優選的,導向裝置包括位于第一料缸3、第二料缸4同側端的第一導軌7a,以及位于另一同側端的第二導軌7b,第一導軌7a上設有與其滑動配合的第一滑塊7a1,第二導軌7b上設有與其滑動配合的第二滑塊7b1。
優選的,所述刮料裝置包括固定架7c,該固定架7c的兩端分別安裝在第一滑塊7a1和第二滑塊7b1的外側,所述固定架7c的下方安裝有輥筒7d,所述固定架7c的下方位于輥筒7d的旁側還安裝有輥筒電機7e,該輥筒電機7e通過連軸其與輥筒7d傳動連接;輥筒7d的轉動方向與移動方向相反。本發明中輥筒7d轉動方向與移動方向相反的設置的是為了在粉料自第一料缸3向第二料缸4轉移的過程形成掃動效果,使粉料可在第二升降臺4a上鋪設均勻,而輥筒7d轉動方向與移動方向一致則勢必會造成碾壓效果,從而無法完成粉料轉移,且輥筒7d自第二料缸4處向第一料缸3處復位的過程中,若是對第二料缸4內的粉料碾壓,則會導致粉料擠壓工件,對工件造成損傷。
刮料裝置除上述的一種設置,還可以是包括固定架7c,該固定架7c的兩端分別安裝在第一滑塊7a1和第二滑塊7b1的外側,所述固定架7c的下方安裝有刮板。刮板可延著第一導軌7a及第二導軌7b在水平面上移動,利用刮板將粉料自第一料缸3處推送至第二料缸4處移動,形成粉料層。相較于上述輥筒7d的設置,刮板更為簡潔,成本更低。
優選的,所述驅動裝置包括位于第一導軌7a內部的第一皮帶7f以及位于第二導軌7b內部的第二皮帶7g,第一導軌7a和第二導軌7b均為空心結構,第一導軌7a空腔內的兩端設有用于安裝第一皮帶7f的皮帶輪,第二導軌7b空腔內的兩端設有用于安裝第二皮帶7g的皮帶輪,第一導軌7a及第二導軌7b內同側端的兩個皮帶輪之間安裝有連動軸7j,所述驅動裝置還包括驅動電機7h,該驅動電機7h通過第三皮帶與連動軸7j的中段連接,所述第一滑塊7a1向第一導軌7a內部延伸設置有第一連接件7f1,該第一連接件7f1與第一皮帶7f固定連接,所述第二滑塊7b1向第二導軌7b內部延伸設置有第二連接件7g1,該第二連接件7g1與第二皮帶7g固定連接。通過第一皮帶7f和第二皮帶7g的運動帶動第一滑塊7a1和第二滑塊7b1分別延第一導軌7a和第二導軌7b移動,連動軸7j的設置可使第一皮帶7f和第二皮帶7g同步運動從而保證固定架7c在移動時不會發生偏移。
優選的,所述第一料缸3的底部設有第一升降電機3c和第一導桿3b,第一導桿3b成豎直設置,其頂部與第一升降臺3a的底部固定連接,第一導桿3b上設有延豎直方向設置的外齒部,第一升降電機3c的主軸上設有與第一導桿3b外齒部嚙合的齒輪。采用第一導桿3b和第一升降電機3c的方式驅動第一升降臺3a升降,當然也可在第一料缸3的底部設置驅動第一升降電機3c升降的第一電動推桿,更為簡潔,但是第一導桿3b和第一升降電機3c的配合可使升降高度更為準確。
優選的,所述第一升降臺3a的上表面開設有第一沉孔,第一升降臺3a通過螺栓穿過該第一沉孔與第一導桿3b的端部連接。
優選的,所述第一料缸3的旁側安裝有第一回收缸8,以用于對粉料進行回收。
優選的,所述第二料缸4的底部設有第二升降電機和第二導桿,第二導桿成豎直設置,其頂部與第二升降臺4a的底部固定連接,第二導桿上設有延豎直方向設置的外齒部,第二升降電機的主軸上設有與第二導桿外齒部嚙合的齒輪。采用第二導桿和第二升降電機的方式驅動第二升降臺4a升降,當然也可在第二料缸4的底部設置驅動第二升降電機升降的第二電動推桿,更為簡潔,但是第二導桿和第二升降電機的配合可使升降高度更為準確。
優選的,所述第二升降臺4a的上表面開設有第二沉孔,第二升降臺4a通過螺栓穿過該第二沉孔與第二導桿的端部連接。
優選的,所述第二料缸4的旁側安裝有第二回收缸9,以用于對粉料進行回收。
以上所述,僅是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非對本發明的技術范圍作出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據發明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細微修改、等同變化與修飾,均仍屬于本發明的技術方案的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