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注塑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空調框罩注塑方法。
背景技術:
注塑件質量與模具結構、工藝參數、以及塑件材料等因素都有較大的關系,空調框罩屬于比較大型的復雜薄壁框型注塑件,要達到比較高的成型質量較困難,很有必要在成型參數和模具結構等方面進行優化。在國內外,基于塑件質量的成型工藝參數優化問題成為眾多學者研究的熱點,一般所選塑件結構不同,縮痕等表面質量問題與工藝參數之間的影響規律也各異,所以針對特定的塑件進行工藝參數的優化很有必要,fan等對光盤形狀的注塑件進行了仿真和實驗研究,驗證了成型過程中的熱殘余應力對塑件表面質量的影響較大。其中yin等建立了一種bp神經網絡來構建成型工藝參數與某汽車零件的翹曲變形的關系。huang等運用了一種退化模型,且該優化模型能夠降低環境周邊噪聲因素對分析結果的影響。程錦等建立了一種基于topsis的注塑工藝參數多目標穩健優化設計方法。ktem構建了一種有效的回歸模型來預測不同注塑工藝參數與體積收縮率之間的函數關系,并進行方差檢驗。guo等通過運用中心組合設計的方法建立了數學模型來預測包括注射時間、熔體溫度、模具溫度、冷卻劑溫度和v/p切換與塑件翹曲變形的關系。salimi等研究了注塑材料、熔體溫度和注射壓力等參數,以達到預測注射模流的長度,并通過研究得到了一種基于模糊邏輯的模具結構優化方法。xu等利用神經網絡優化方法和粒子群算法來確定成型過程中的最佳工藝條件。chen等以注射速度、保壓壓力、模具溫度和熔體溫度為設計變量,塑件的尺寸收縮率為優化目標,采用了多種算法得到了最優工藝參數組合。筆者在此研究的基礎上,先對空調框罩的成型模具進行結構設計,并對主要的工藝參數進行了探討,并在此基礎上進行了四元二次正交試驗,得到了基于縮痕最小的注塑工藝參數優化組合,最后進行了成型實驗,成型產品質量良好。
由于空調框罩形狀為帶有網格的薄壁注塑件,由于空調框罩塑件表面結構復雜,加強筋和凸起較多,從而在成型充填的過程中,塑料熔體流動不均衡,容易形成縮痕,調節生產工藝參數能夠改善一些,但是不同的材料的性能不同,很多情況下不能達到理想的注塑效果,需要改進。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目的就是為了彌補已有技術的缺陷,提供一種空調框罩注塑方法。
本發明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一種空調框罩注塑方法,采用一模一腔進行注塑,相對保壓采用一模一腔進行注塑,相對保壓壓力為70-90%,熔體溫度為200-280℃,注射時間為1-3s,模具溫度為20-50℃,注塑完成后對整體模具進行二次熱處理,第一次熱處理溫度為200-220℃,時間為5-7s,第二次熱處理溫度為170-190℃,時間為8-12s。
在熱處理在真空環境下進行。
注塑材料由ppa12-15%,高結晶聚丙烯65-70%、成核劑0.2-0.5%、余量為玻璃纖維,以上為質量百分比含量。此時熔體溫度選擇235-260,相對保壓壓力為70-80%。
本發明的優點是:本發明注塑方法在注塑后進行二次熱處理,能夠消除復合材料內部的內應力,提高材料的穩定性,還能夠促使熔體進入復雜的網格結構中,消除氣孔,使得熔體流動均衡,減少成型產品表面縮痕深度,大大提高框罩的成品率和精確程度。本發明的注塑材料用ppa與高結晶聚丙烯進行混合改性,提高了熱變形溫度。
具體實施方式
一種空調框罩注塑方法,采用一模一腔進行注塑,相對保壓采用一模一腔進行注塑,相對保壓壓力為75%,熔體溫度為270℃,注射時間為2s,模具溫度為40℃,注塑完成后對整體模具進行二次熱處理,第一次熱處理溫度為210℃,時間為6s,第二次熱處理溫度為180℃,時間為10s。
在熱處理在真空環境下進行。
注塑材料由ppa13%,高結晶聚丙烯68%、成核劑0.3%、余量為玻璃纖維,以上為質量百分比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