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采暖設備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采暖爐用除灰裝置。
背景技術: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和進度,人們對環境舒適度的追求越來越高,再寒冷的冬天,北方的城市區域多有集中供暖設備,而對于偏遠的地方或者未實現集中供暖的區域,冬天才采用采暖爐實現室內溫度的保持,滿足人們對溫度的需求,采暖爐是滿足人們供暖需求的一種常壓鍋爐,屬于民用熱水鍋爐的范疇,采暖爐按照燃料的不同可以分為電采暖鍋爐、燃油采暖鍋爐、燃氣采暖鍋爐、燃煤采暖鍋爐等;按照鍋爐是否承壓可以分為常壓采暖鍋爐和承壓采暖鍋爐,以前高層建筑采暖主要選擇承壓熱水采暖鍋爐,由于水暖配件的增多和安裝技術的提高,無論高層建筑還是低層建筑的取暖大都采用了常壓熱水鍋爐來采暖,其中燃煤采暖鍋爐的應用在相對供電不方便地區應用最為廣泛,而燃煤采暖爐再應用過程中,燃燒后就會產生煤灰,尤其寒冷的北方,溫差較大,供暖面積較大,燃煤量較多,所產生的煤灰必須及時清理并排出,才能更好為新燃煤騰出空間,保證采暖的持續維持。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要解決的問題是在于提供一種燃煤采暖爐用排煤省力而且方便的搖灰把手。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采暖爐用除灰裝置,包括由上而下設置在爐體的燃燒腔和底部的攪碎組件、攏灰組件和拉出組件,所述攪碎組件包括旋轉桿和搖把,所述搖把類似之字形,所述搖把的一端穿過爐壁與設置在內部的旋轉桿套筒式連接,所述搖把與爐壁轉動連接,所述旋轉桿上錯位設有多個攪拌片;
所述攏灰組件包括左右對稱設置的收攏片,所述收攏片的外型與爐壁的內側形狀一致,所述收攏片的內側設有控制桿,所述控制桿類似剪刀結構且以垂直與爐底的支撐桿為鉸接軸,所述控制桿設在爐體內部的一端與收攏片固定連接,另一端設在爐體的外側,所述控制桿前端的相對的一側設有復位彈簧,所述收攏片與爐壁貼合時,所述復位彈簧的長度小于等于其原始狀態的長度;
所述拉出組件包括拉出板,所述拉出板設在爐體內部下側的前端垂直設有推板,所述拉出板設在爐體外部的上端垂直設有拉板,爐壁上與所述拉出板對應的位置設有出口。
進一步的,所述搖把遠離所述旋轉桿的一端設有耐熱硅橡膠。
進一步的,所述攪拌片為三角形且由所述旋轉桿向外延伸。
進一步的,所述搖把與爐壁之間設有自潤軸承。
進一步的,所述控制桿設在爐體外部的外圈設有耐熱硅橡膠,所述拉板的外側設有耐熱硅橡膠。
進一步的,所述拉出板上設有導向槽,所述支撐桿穿過所述導向槽設置且二者滑動連接。
進一步的,所述拉出板上均布由多個透煤圓孔。
進一步的,所述拉出板設在爐體內的一端為圓弧形且與爐體內部的形狀一致,所述推板的弧度與所述拉出板的弧度一致。
進一步的,所述控制桿相對的一側對稱設有導向桿,所述復位彈簧的兩端同軸設置在所述導向桿的外圈。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具有的優點和積極效果是:1、本發明攪碎組件、攏灰組件和拉出組件,攪碎組件可以旋轉,將燃燒腔內大塊的煤灰進行攪碎,方便落入到下面的腔體內,攏灰組件方便將邊緣的煤灰進行收攏,避免死角殘留,有利于煤灰的及時排出,拉出組件可及時將徹底燃燒的煤灰進行排出,及時方便,整個結構設置成三層,可及時將煤灰排出,而且可設置再爐體的側面,不影響進風口的進風量,操作簡單方便,而且省時省力;2、搖把、控制桿和拉板上均設有耐熱硅橡膠,有利于隔熱,保證操作者在操作過程中避免高溫燙傷;3、攪拌片設置成三角形,結構穩定,強度高,而且前端尖銳,有利于煤塊的粉碎,錯位設置的多個攪拌片可及時將媒塊及時快速的攪碎;4、搖把與爐壁之間設有自潤軸承,一方便保證搖把與爐體的密封性,避免了熱量的浪費,另一方面有利于搖把的轉動,降低轉動的摩擦系數;5、拉出板上設置的導向槽可保證每次拉出的位置和精度;6、設置透煤圓孔,燃燒透的煤塊會變成煤灰自動通過透煤圓孔落入到下面,然后通過推板排出,未燃燒殆盡的煤塊不會成灰,會繼續然后,不漏到下方,避免了熱量的浪費,提升了煤塊的利用率;7、拉出板的前端設置成與爐壁內側一樣的形狀,貼合度高,有利于煤灰的排出,避免了四角的遺留;8、導向桿的設置有利于復位彈簧的固定,也有利于彈簧的拆卸和固定,結構簡單,安裝方便。
附圖說明
構成本發明的一部分的附圖用來提供對本發明的進一步理解,本發明的示意性實施例及其說明用于解釋本發明,并不構成對本發明的不當限定。在附圖中:
圖1是本發明一種采暖爐用除灰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攏灰組件俯視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發明拉出組件俯視的結構示意圖。
21-攪碎組件;211-搖把;212-攪拌片;213-旋轉桿;22-攏灰組件;221-收攏片;222-控制桿;223-復位彈簧;224-導向桿;23-拉出組件;231-拉出板;232-推板;233-拉板;234-導向槽;235-透煤圓孔;24-支撐桿。
具體實施方式
需要說明的是,在不沖突的情況下,本發明中的實施例及實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組合。
在本發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術語“中心”、“縱向”、“橫向”、“上”、“下”、“前”、“后”、“左”、“右”、“豎直”、“水平”、“頂”、“底”、“內”、“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發明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發明的限制。此外,術語“第一”、“第二”等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對重要性或者隱含指明所指示的技術特征的數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隱含地包括一個或者更多個該特征。在本發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說明,“多個”的含義是兩個或兩個以上。
在本發明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確的規定和限定,術語“安裝”、“相連”、“連接”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或一體地連接;可以是機械連接,也可以是電連接;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可以是兩個元件內部的連通。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通過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發明中的具體含義。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具體實施例做詳細說明。
如圖1所示,本發明為一種采暖爐用除灰裝置,包括由上而下設置在爐體的燃燒腔和底部的攪碎組件21、攏灰組件22和拉出組件23,攪碎組件21包括旋轉桿213和搖把211,搖把211類似之字形,搖把211的一端穿過爐壁與設置在內部的旋轉桿213套筒式連接,搖把211與爐壁轉動連接,旋轉桿213上錯位設有多個攪拌片212;
如圖2所示,攏灰組件22包括左右對稱設置的收攏片221,收攏片221的外型與爐壁的內側形狀一致,收攏片221的內側設有控制桿222,控制桿222類似剪刀結構且以垂直與爐底的支撐桿24為鉸接軸,控制桿222設在爐體內部的一端與收攏片221固定連接,另一端設在爐體的外側,控制桿222前端的相對的一側設有復位彈簧223,收攏片221與爐壁貼合時,復位彈簧223的長度小于等于其原始狀態的長度;
如圖3所示,拉出組件23包括拉出板231,拉出板231設在爐體內部下側的前端垂直設有推板232,拉出板231設在爐體外部的上端垂直設有拉板233,爐壁上與拉出板231對應的位置設有出口。
優選地,搖把211遠離旋轉桿213的一端設有耐熱硅橡膠。
優選地,攪拌片212為三角形且由旋轉桿213向外延伸。
優選地,搖把211與爐壁之間設有自潤軸承。
優選地,控制桿222設在爐體外部的外圈設有耐熱硅橡膠,拉板233的外側設有耐熱硅橡膠。
優選地,拉出板231上設有導向槽234,支撐桿24穿過導向槽234設置且二者滑動連接。
優選地,拉出板231上均布由多個透煤圓孔235。
優選地,拉出板231設在爐體內的一端為圓弧形且與爐體內部的形狀一致,推板232的弧度與拉出板231的弧度一致。
優選地,控制桿222相對的一側對稱設有導向桿224,復位彈簧223的兩端同軸設置在導向桿224的外圈。
在實際的使用過程中,需要進行排灰的時候,將搖把211通過伸入到爐壁內,與旋轉桿213通過套筒結構配合,然后搖動搖把,攪拌片212旋轉,將燃燒腔內下部的煤塊進行攪碎并下落,然后握緊控制桿222,收攏片221在控制桿222的帶動下收縮,將爐體內邊緣的爐灰向內側驅動,燃燒殆盡的煤灰通過拉出板231上的透煤圓孔235落入到下方,然后向外拉伸拉出板231,在推板232的作用下,將煤灰排出的爐體的外側,未燃燒殆盡的煤塊會停留在拉出板231的上方,避免排出造成熱量的浪費,也避免了熱源外排造成的安全隱患,提升了整個結構的安全性,同時提升了燃煤效率。
以上對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進行了詳細說明,但所述內容僅為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不能被認為用于限定本發明的實施范圍。凡依本發明申請范圍所作的均等變化與改進等,均應仍歸屬于本發明的專利涵蓋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