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新型城市冷熱聯供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城市集中冷熱聯供裝置,尤其是一種新型城市冷熱聯供裝置。
技術背景
目前,公知的城市集中冷熱聯供裝置主要包括蒸汽鍋爐、管道系統、放熱器或溴化鋰吸收制冷裝置,必須大量消耗化石能源、產生溫室氣體二氧化碳、不能利用自然環境中夏季的熱能和冬季的冷量、不能利用夏天多余的太陽能熱水器的熱量。發明內容
為了克服現有的城市集中冷熱聯供裝置必須大量消耗化石能源、產生溫室氣體二氧化碳、不能利用自然環境中夏季的熱能和冬季的冷量、不能利用夏天多余的太陽能熱水器的熱量的不足,本發明提供一種新型城市冷熱聯供裝置,該新型城市冷熱聯供裝置包含地下水庫、管道系統和終端裝置。該新型城市冷熱聯供裝置蓄水、發電、供冷、供熱一舉多得。這樣達到使該新型城市冷熱聯供裝置不僅不消耗化石能源、不產生溫室氣體二氧化碳, 還能蓄水供水,能充分利用自然環境中夏季的熱能和冬季的冷量來為城市供熱、供冷、發電的目的。
本發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該新型城市冷熱聯供裝置主要包括地下水庫、管道系統和終端裝置。地下水庫建造在地下,是封閉式的,經過防滲隔熱處理, 它利用城市近郊水利條件、氣候條件和地質條件都合適的溝壑、凹地等經過建筑施工,在地下水庫的四周和底面頂部都做防滲隔熱處理,地下水庫中可以有分隔墻和支撐柱,在地下水庫的頂部覆土還能建造優質耕地;地下水庫還有換熱系統,換熱系統一方面與管道系統的循環工質換熱,換熱系統另一方面還與環境換熱,地下水庫冬天蓄冰夏天蓄熱水,豐水期蓄水,枯水期供水;地下水庫的換熱系統與城市終端裝置之間有管道系統,管道系統包括蒸汽管道、冷凝液管道、冷凝液增壓泵、附件及檢測和控制裝置,蒸汽管道、冷凝液管道埋入地下經過隔熱處理,管道系統內有低沸點循環工質如二氧化碳、氨等,蒸汽和冷凝液體流向相反。終端裝置主要有換熱器、制冷機、制熱機、膨脹發電機等,終端裝置可以統籌運行,根據具體情況高效率方便化地直接使用循環工質作熱源或/和冷源,減少中間環節溫差損失。 與空氣直接換熱,終端裝置換熱器夏天能提供低于10° C的冷空氣,換熱器冬天能提供高于25° C的暖空氣;如冷庫等需要更低溫度的冷量時用相對小功率的終端裝置制冷機可以消耗相對少量電能通過對循環冷凝液直接減壓蒸發再壓縮來制取低于冷凝液溫度的所需冷量;需要熱水時相對小功率的終端裝置制熱機可以消耗相對少量電能通過直接對循環蒸汽加壓放熱再節流來制取高于蒸汽溫度的熱水;而對于夏天許多太陽能熱水器有多余熱水或有其它余熱廢熱時則可以讓終端裝置膨脹發電機直接用增壓泵增壓循環冷凝液先吸取環境空氣的熱量再吸取熱水或其它余熱廢熱的熱量來高溫差高熱量利用率膨脹做功發電; 而不管是冬天還是夏天,當熱量或冷量有富余時,都可以用終端裝置膨脹發電機利用環境與地下水庫的溫差來發電。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該新型城市冷熱聯供裝置不僅不消耗化石能源、不產生溫室氣體二氧化碳,還能蓄水供水,能充分利用自然環境中夏季的熱能和冬季的冷量來為城市供熱、供冷、發電。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
附圖1是本發明較佳實施例的示意圖。
圖中1.地下水庫、2.換熱系統、3.管道系統、4.終端裝置。
具體實施方式
在附圖1所示實施例中,該新型城市冷熱聯供裝置主要包括地下水庫(1)、管道系統(1)和終端裝置(3)。地下水庫(1 )建造在地下,是封閉式的,經過防滲隔熱處理,在地下水庫(1)的頂部覆土建造耕地;地下水庫(2)還有換熱系統(2),換熱系統(2) —方面與管道系統(3 )的循環工質換熱,換熱系統(2 )另一方面還與環境換熱,地下水庫(1)冬天蓄冰夏天蓄熱水,豐水期蓄水,枯水期供水;地下水庫(1)的換熱系統(2)與城市終端裝置(4) 之間有管道系統(3),管道系統(3)包括蒸汽管道、冷凝液管道、冷凝液增壓泵、附件及檢測和控制裝置,蒸汽管道、冷凝液管道埋入地下經過隔熱處理,管道系統(3)內有二氧化碳循環工質,蒸汽和冷凝液體流向相反。終端裝置(4)主要有換熱器、制冷機、制熱機、膨脹發電機等,終端裝置(4)可以統籌運行,根據具體情況高效率方便化地直接使用循環工質作熱源或/和冷源,減少中間環節溫差損失。與空氣直接換熱,終端裝置(4)的換熱器夏天能提供低于10° C的冷空氣,換熱器冬天能提供高于25° C的暖空氣;終端裝置(4)的制冷機為冷庫通過對循環冷凝液直接減壓蒸發再壓縮來制取所需冷量;終端裝置(4)的制熱機通過直接對循環蒸汽加壓放熱再節流來制取熱水;終端裝置(4)的膨脹發電機直接用增壓泵增壓循環冷凝液先吸取環境空氣的熱量再吸取太陽能熱水器的熱水的熱量來膨脹做功發電; 終端裝置(4)的膨脹發電機利用環境與地下水庫(1)的溫差發電。權利要求
1.一種新型城市冷熱聯供裝置,主要包括地下水庫、管道系統和終端裝置,其特征是 地下水庫的換熱系統與城市終端裝置之間有管道系統。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城市冷熱聯供裝置,其特征是地下水庫建造在地下,是封閉式的,經過防滲隔熱處理。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城市冷熱聯供裝置,其特征是在地下水庫的頂部覆土建造優質耕地。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城市冷熱聯供裝置,其特征是地下水庫利用水利條件、 氣候條件和地質條件都合適的溝壑、凹地等經過建筑施工。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城市冷熱聯供裝置,其特征是終端裝置主要有換熱器、 制冷機、制熱機、膨脹發電機。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城市冷熱聯供裝置,其特征是終端裝置直接使用循環工質作熱源或/和冷源。
全文摘要
一種新能源新型城市冷熱聯供裝置,它主要包括地下水庫、管道系統和城市終端裝置。地下水庫建造在地下,它利用水利條件、氣候條件和地質條件都合適的溝壑、凹地等經過建筑施工和防滲隔熱處理,并在頂部覆土制造優質耕地;地下水庫冬天蓄冰夏天蓄熱水,豐水期蓄水,枯水期供水;地下水庫的換熱系統與城市終端裝置之間有管道系統,該新型城市冷熱聯供裝置不僅不消耗化石能源、不產生溫室氣體二氧化碳,還能蓄水供水,能充分利用自然環境中夏季的熱能和冬季的冷量來為城市供熱、供冷、發電。
文檔編號F24F5/00GK102519174SQ20121000592
公開日2012年6月27日 申請日期2012年1月10日 優先權日2012年1月10日
發明者羅良宜 申請人:羅良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