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鐵氧體永磁料氧化用回轉窖揚料內襯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鐵氧體永磁料氧化用回轉窖揚料內襯,屬于回轉窖【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包括耐火磚和揚料磚,揚料內襯與回轉窖內壁相吻合,該揚料內襯內部等間隔分布有8~16條揚料帶,揚料帶由揚料磚沿圓筒狀揚料內襯軸向均勻排布而成;揚料磚內嵌于兩耐火磚之間,揚料磚突出于耐火磚的長度為80~100mm;揚料磚的截面為梯形,揚料磚的梯形截面較長底邊的長為250~260mm,該揚料磚的較長底邊與回轉窖內壁相貼合,揚料磚的梯形截面較短底邊的長為195~205mm,揚料磚的梯形截面高為210~220mm。本實用新型使得鐵氧體永磁料氧化時可以獲得更理想的揚料效果,氧化效果好,制備得到的鐵氧體永磁料性能更優。
【專利說明】一種鐵氧體永磁料氧化用回轉窖揚料內襯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回轉窖【技術領域】,更具體地說,涉及一種鐵氧體永磁料氧化用回轉窖揚料內襯。
【背景技術】
[0002]鐵氧體永磁料氧化用回轉窖,窖直徑一般為2.2米,長26米,氧化溫度1000°C,產量每小時2噸。回轉窖內孔貼有耐火磚內襯,傳統耐火磚內襯結構如圖1所示,耐火磚I尺寸一致,砌磚后平整光滑。此種結構的耐火磚內襯,當物料進入后隨窖筒轉動向前滑移,料層不能高,速度不能快,否則,鐵氧體永磁料易聚積,物料受熱狀況較差,受熱不均勻,導致物料氧化程度差,達不到使用要求,且降低了回轉窖的生產能力,同時增加了煤耗成本。產量低且與后道工序不配套。
[0003]針對上述問題,經檢索,目前已有相關方案公開,如中國專利申請號03276458.8,申請日為2003年8月25日,發明創造名稱為:一種揚料內襯層的回轉窯,該申請案涉及一種工業回轉窯,包括窯筒體,在窯筒體內設有以磚砌成的內襯層;所述窯筒體的內壁與內襯層的外壁相吻合;在所述的內襯層還設有突出于磚揚起并傳熱給物料的若干揚料磚。又如中國專利申請號200620000046.4,申請日為2006年I月4日,發明創造名稱為:一種用于鉻渣解毒的裝置;該申請案涉及一種用于鉻渣解毒的裝置,它包括圓筒狀窯體,在窯體的外表面設有使之轉動的齒輪和滾圈,在窯體內襯有耐火磚,其特征在于回轉窯內襯的耐火磚表面上有揚料磚。上述兩個申請案均對回轉窖進行了一定改進,起到了一定的揚料效果,但鑒于鐵氧體永磁料對氧化程度的高要求,仍需對鐵氧體永磁料回轉窖進行進一步改進,使得鐵氧體永磁料氧化用回轉窖具有更理想的揚料效果。
【發明內容】
[0004]1.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
[0005]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傳統鐵氧體永磁料氧化用回轉窖中耐火磚內襯平整光滑,鐵氧體永磁料易聚積,物料受熱狀況較差,受熱不均勻,導致物料氧化程度差的不足,提供了一種鐵氧體永磁料氧化用回轉窖揚料內襯,使用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技術方案,鐵氧體永磁料氧化時可以獲得更理想的揚料效果,氧化效果好,制備得到的鐵氧體永磁料材料性能更優。
[0006]2.技術方案
[0007]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技術方案為:
[0008]本實用新型的一種鐵氧體永磁料氧化用回轉窖揚料內襯,包括耐火磚和揚料磚,揚料內襯與回轉窖內壁相吻合,所述的揚料內襯為圓筒狀結構,該揚料內襯內部等間隔分布有8?16條揚料帶,所述的揚料帶由揚料磚沿圓筒狀揚料內襯軸向均勻排布而成;所述的揚料磚內嵌于兩耐火磚之間,耐火磚與揚料磚相貼合,揚料磚突出于所述耐火磚,該揚料磚突出于耐火磚的長度為8(Tl00_ ;所述揚料磚的截面為梯形,揚料磚的梯形截面中較長底邊的長為25(T260mm,該揚料磚的較長底邊與回轉窖內壁相貼合,揚料磚的梯形截面中較短底邊的長為195?205mm,揚料磚的梯形截面高為210?220臟。
[0009]作為本實用新型更進一步的改進,每2條揚料帶之間間隔I飛塊耐火磚的距離。
[0010]作為本實用新型更進一步的改進,所述的揚料磚突出于耐火磚的長度為100mm。
[0011]作為本實用新型更進一步的改進,所述的揚料磚的梯形截面中較長底邊的長為250mm,較短底邊的長為195mm,高為210mm。
[0012]作為本實用新型更進一步的改進,所述的耐火磚為耐火粘土磚,所述的揚料磚為與耐火磚形狀尺寸不同的耐火粘土磚。
[0013]3.有益效果
[0014]采用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技術方案,與已有的公知技術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5](I)本實用新型的一種鐵氧體永磁料氧化用回轉窖揚料內襯,其內部設置有8?16條揚料帶,且揚料帶之間間隔設置合適,鐵氧體永磁料隨回轉窖轉動被帶到一定高度后自由落下,具有揚料功能,使得鐵氧體永磁料氧化時可以獲得更理想的揚料效果,避免了鐵氧體永磁料易聚積,物料受熱狀況較差,受熱不均勻,導致物料氧化程度差的問題,提高了氧化程度,制備得到的鐵氧體永磁料性能更優,每小時產量可達4噸以上,與后續工序配套;
[0016](2)本實用新型的一種鐵氧體永磁料氧化用回轉窖揚料內襯,對揚料磚的結構進行了改進,避免了揚料過程中鐵氧體永磁料聚積于揚料磚與耐火磚的拐角處,影響揚料效果,且造成鐵氧體永磁料的浪費,同時避免了鐵氧體永磁料聚積造成的回轉窖難清理問題;
[0017](3)本實用新型的一種鐵氧體永磁料氧化用回轉窖揚料內襯,改進合理,原理簡單,推廣應用價值高。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8]圖1為傳統耐火磚內襯的結構示意圖;
[0019]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鐵氧體永磁料氧化用回轉窖揚料內襯的結構示意圖;
[0020]示意圖中的標號說明:
[0021]1、耐火磚;2、揚料磚。
【具體實施方式】
[0022]為進一步了解本實用新型的內容,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詳細描述。
[0023]實施例1
[0024]結合圖1和圖2,本實施例的一種鐵氧體永磁料氧化用回轉窖揚料內襯,主要用于克服傳統鐵氧體永磁料氧化用回轉窖(如圖1所示)中耐火磚內襯平整光滑,鐵氧體永磁料易聚積,物料受熱狀況較差,受熱不均勻,導致物料氧化程度差的問題。所述的揚料內襯(如圖2所示)包括耐火磚I和揚料磚2,揚料內襯與回轉窖內壁相吻合,所述的揚料內襯為圓筒狀結構。鑒于鐵氧體永磁料對氧化程度的高要求,經生產實踐證明,揚料內襯內部等間隔分布8?16條揚料帶時,回轉窖對鐵氧體永磁料的揚料效果最為理想,本實施例設置8條揚料帶,適用于小型鐵氧體永磁料氧化用回轉窖。所述的揚料帶由揚料磚2沿圓筒狀揚料內襯軸向均勻排布而成;所述的揚料磚2內嵌于兩耐火磚I之間,耐火磚I與揚料磚2相貼合,本實施例設置每2條揚料帶之間間隔I塊耐火磚I的距離,對于小型回轉窖而言,此設計能夠將鐵氧體永磁料更加分散開,使物料受熱更均勻。揚料磚2突出于所述耐火磚1,該揚料磚2突出于耐火磚I的長度為80_ ;所述揚料磚2的截面為梯形,揚料磚2的梯形截面中較長底邊的長為250mm,該揚料磚2的較長底邊與回轉窖內壁相貼合,揚料磚2的梯形截面較短底邊的長為195mm,揚料磚2的梯形截面高為210_。本實施例對揚料磚2的結構進行了改進,不僅將揚料磚2的形狀改進為梯形,對揚料磚2尺寸也進行了優化,使得本實施例的揚料磚2將鐵氧體永磁料揚起的同時,鐵氧體永磁料被帶到一定高度后還能有效落下,避免了揚料過程中鐵氧體永磁料聚積于揚料磚2與耐火磚I的拐角處,影響揚料效果,且造成鐵氧體永磁料的浪費,同時避免了鐵氧體永磁料聚積造成的回轉窖難清理問題。所述的耐火磚I為耐火粘土磚,所述的揚料磚2為與耐火磚I形狀尺寸不同的耐火粘土磚。
[0025]實施例2
[0026]本實施例的一種鐵氧體永磁料氧化用回轉窖揚料內襯,基本同實施例1,不同之處在于:揚料內襯內部等間隔設置有12條揚料帶,每2條揚料帶之間間隔3塊耐火磚I的距離,所述揚料磚2突出于耐火磚I的長度為90mm ;揚料磚2的梯形截面較長底邊的長為255mm,較短底邊長的為200mm,高為215mm。本實施例的揚料內襯適用于中型鐵氧體永磁料氧化用回轉窖。
[0027]實施例3
[0028]本實施例的一種鐵氧體永磁料氧化用回轉窖揚料內襯,基本同實施例1,不同之處在于:揚料內襯內部等間隔設置有16條揚料帶,每2條揚料帶之間間隔5塊耐火磚I的距離,所述揚料磚2突出于耐火磚I的長度為IOOmm ;揚料磚2的梯形截面較長底邊的長為260mm,較短底邊的長為205mm,高為220_。本實施例的揚料內襯適用于大型鐵氧體永磁料氧化用回轉窖。此外,本實施例的鐵氧體永磁料氧化用回轉窖揚料內襯,沿揚料內襯軸向均勻設置有10處檢測位點,該檢測位點位于揚料磚2與耐火磚I的連接縫隙處,所述的縫隙處開設有孔,所述的孔內部設置有溫度感測探頭和壓力感測探頭,該溫度感測探頭和壓力感測探頭與外部控制裝置相連,溫度感測探頭和壓力感測探頭用于檢測揚料內襯內部溫度和壓力情況,并將檢測信號輸送給控制裝置,控制裝置根據接收到的信號控制揚料內襯內部溫度以及回轉窖轉速。本實施例的溫度感測探頭和壓力感測探頭的設置,使得回轉窖氧化鐵氧體永磁料的過程更科學,更精確,物料受熱更均勻。
[0029]上述實施例的一種鐵氧體永磁料氧化用回轉窖揚料內襯,鐵氧體永磁料隨回轉窖轉動被帶到一定高度后自由落下,具有揚料功能,使得鐵氧體永磁料氧化時可以獲得更理想的揚料效果,避免了鐵氧體永磁料易聚積,物料受熱狀況較差,受熱不均勻,導致物料氧化程度差的問題,提高了氧化程度,制備得到的鐵氧體永磁料性能更優,每小時產量可達4噸以上,與后續工序配套。
[0030]以上示意性的對本實用新型及其實施方式進行了描述,該描述沒有限制性,附圖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之一,實際的結構并不局限于此。所以,如果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受其啟示,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創造宗旨的情況下,不經創造性的設計出與該技術方案相似的結構方式及實施例,均應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
1.一種鐵氧體永磁料氧化用回轉窖揚料內襯,包括耐火磚(1),其特征在于:還包括揚料磚(2),揚料內襯與回轉窖內壁相吻合,所述的揚料內襯為圓筒狀結構,該揚料內襯內部等間隔分布有8?16條揚料帶,所述的揚料帶由揚料磚(2)沿圓筒狀揚料內襯軸向均勻排布而成;所述的揚料磚(2 )內嵌于兩耐火磚(I)之間,耐火磚(I)與揚料磚(2 )相貼合,揚料磚(2)突出于所述耐火磚(1),該揚料磚(2)突出于耐火磚(I)的長度為8(Tl00mm ;所述揚料磚(2 )的截面為梯形,揚料磚(2 )的梯形截面中較長底邊的長為25(T260mm,該揚料磚(2 )的較長底邊與回轉窖內壁相貼合,揚料磚(2)的梯形截面中較短底邊的長為195?205mm,揚料磚(2)的梯形截面高為21(T220mm。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鐵氧體永磁料氧化用回轉窖揚料內襯,其特征在于:每2條揚料帶之間間隔I飛塊耐火磚(I)的距離。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鐵氧體永磁料氧化用回轉窖揚料內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揚料磚(2)突出于耐火磚(I)的長度為100mm。
4.根據權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種鐵氧體永磁料氧化用回轉窖揚料內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揚料磚(2)的梯形截面中較長底邊的長為250mm,較短底邊的長為195mm,高為210mmo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鐵氧體永磁料氧化用回轉窖揚料內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耐火磚(I)為耐火粘土磚,所述的揚料磚(2)為與耐火磚(I)形狀尺寸不同的耐火粘土磚。
【文檔編號】F27B7/28GK203586766SQ201320804719
【公開日】2014年5月7日 申請日期:2013年12月10日 優先權日:2013年12月10日
【發明者】楊連宏 申請人:馬鞍山市鑫洋永磁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