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加濕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床頭加濕方法及其裝置,主要用于睡覺時對人體頭部空間進行局部加濕增氧,以改善睡眠環境,提高睡眠質量。
背景技術:
寒冷干燥地區的秋冬季節,風大降水少,尤其在供暖期,夜晚睡覺時門窗緊閉,室內空氣不流通且相對濕度較低,干燥的室內空氣將引起鼻腔內干熱出血、上呼吸道疾病及細菌病毒的傳播,嚴重影響人們的睡眠質量。因此,解決睡眠狀態時室內空氣干燥帶來的不適感尤為重要。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人們常在房間內使用加濕器,由于加濕器的作用范圍有限,只能對其周圍局部空間加濕,為此,有人將加濕器放置于床頭位置,但加濕器運行時產生的噪聲會影響睡眠,且不能保證加濕后的空氣很好地送到頭部空間。而且加濕器自身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如不能將空氣相對濕度控制在人體呼吸的舒適范圍,導致周圍空氣相對濕度過高;加濕后的空氣遇冷產生凝結水滴,引發周圍環境的衛生問題;加濕器中的水長時間積存容易滋生細菌,由此加濕后的空氣容易使人們生??;由于自來水中含有大量鈣鎂離子,直接用來加濕時會產生白霧,白霧在運動過程中會結合空氣中的灰塵和細菌,因此不能把這部分空氣直接送往面部。
因此,將改進優化后的加濕器與床體巧妙結合,消除加濕過程噪聲、細菌、白霧等問題,并將加濕增氧后的濕空氣直接準確地送到人體頭部空間并控制在舒適濕度范圍是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現有技術中的缺陷和不足,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床頭加濕方法及其裝置,該方法改變了原有的加濕理念,將水霧化后通過熱空氣對水霧進行吸收得到濕潤熱空氣,再將濕潤熱空氣均勻布施在人頭部上方,裝置實現了上述功能,解決了傳統加濕器加濕空氣后夾帶水珠、細菌、產生白霧的問題。
為了實現上述任務,本發明采用如下技術解決方案:
一種床頭加濕方法,在床頭內將水霧化后,通過加熱后的熱空氣吸收水霧得到濕潤熱空氣,濕潤熱空氣穿過床頭布施在人頭部上方,對人的睡眠環境進行加濕;所述的濕潤熱空氣的相對濕度為40%~70%,濕潤熱空氣的溫度為24~25℃。
進一步的,水在霧化前將水進行軟化處理,熱空氣加熱前進行除菌處理,且往除菌后的熱空氣內通入負氧離子。
一種床頭加濕裝置,該裝置采用所述的床頭加濕方法對人睡眠環境進行加濕。
具體的,包括在床頭內埋設的加濕構件、熱空氣傳送構件和空氣導出構件,加濕構件產生水霧,熱空氣傳送構件將熱空氣傳送到加濕構件內進行水霧的吸收,然后再由與加濕構件連通的空氣導出構件將吸收水霧后的熱空氣導出床頭外,對人的睡眠環境進行加濕。
更具體的,所述的加濕構件為加濕水箱,加濕水箱底部設置超聲發生器,水箱側上部與熱空氣傳送構件連通,加濕水箱頂部連通空氣導出構件。
再具體的,所述的熱空氣傳送構件為通氣管道,在通氣管道上設置空氣加熱器,通氣管道的一端與床頭外的大氣連通,通氣管道的另一端與加濕構件連通。
還有,在所述的通氣管道上設置負離子發生構件,往除菌后的熱空氣內通入負氧離子。
具體的,所述的空氣導出構件包括風動裝置、送氣軟管、消聲器和出氣口,送氣軟管(82)一端與加濕構件連通,風動裝置設置在連通處,消聲器設置在送氣軟管上,出氣口設置在送氣軟管的另一端且與床頭外大氣連通。
進一步的,在床頭外與出氣口連通設置布施口,布施口為半圓環形的構件,沿床頭長度方向設置滑軌,布施口通過滑塊懸設在滑軌上,在出氣口與布施口的連通處設置多個布施擋板。
更進一步的,與加濕構件還連通設置加水處理裝置,加水處理裝置包括加水構件、活化液加注構件、廢液回收構件及水處理構件,所述的水處理構件為密封的箱體,密封的箱體內設置水處理層將箱體分成上下兩個腔體,密封箱體的上腔體分別與加水構件和活化液加注構件連通,密封箱體的下腔體分別與廢液回收構件和加濕構件連通。
本發明的優點為:
1、消除了加濕后空氣夾帶水珠、細菌、產生白霧的問題:將來自室內的空氣通過電加熱器預熱,超聲波震蕩出的水霧與溫度較高的空氣相遇,水霧加快蒸發,水蒸氣與空氣混合為濕空氣后送出,避免了以往加濕器送出的空氣攜帶水珠的問題。對加濕前的水軟化處理、紫外燈殺菌處理,避免了加濕后空氣產生白霧、攜帶細菌的問題。
2、改善睡眠質量:由于布施口設在人體頭部附近,加濕過的空氣與釋放器釋放的負氧離子結合,直接送往人體頭部空間,人們可以直接呼吸到濕潤、富含氧離子的空氣,從而解決了秋冬季空氣干燥引起的睡眠不適問題。通過Fluent軟件模擬確定風口風速、風口尺寸、風口高度,反復模擬后,將到達人體面部的風速、溫度和相對濕度控制在舒適范圍,從而提高了睡眠質量。
3、可追蹤式布施口:布施口上固定有兩個平行滑塊,滑塊上帶有紅外線測溫探頭,滑塊帶動布施口在滑軌上運動,其中某一個滑塊上的紅外線測溫探頭探測到人面部溫度時,風口仍然運動,直到另一個滑塊上的紅外線測溫探頭也探測到人面部溫度時,風口才停止運動,此時送風口位于人體頭部正中央,即使人體睡覺時由于翻身偏離送風口,仍可以通過追蹤使人體頭部處在送風口下部,滿足了睡眠時的多種情況。
4、能自動調節加濕量、加熱量,能自動控制閥門啟閉,裝置可間歇運行:在布施口的下部有濕度傳感器,可以探測人體頭部附近的空氣相對濕度,當相對濕度達到設定值的上限時,感應裝置發出電信號,接收到信號的變阻器自動增大阻值,降低超聲發生器的振蕩頻率,降低產濕量;當相對濕度低于設定值的下限時,感應裝置發出電信號,接收到信號的變阻器自動減小阻值,增大超聲發生器的振蕩頻率,增加產濕量。從而實現了依據人體需要的裝置間歇運行。通過加濕器出風口的溫度傳感器來調節電加熱器加熱量的大小,來調節送風溫度,使送風溫度滿足舒適溫度。加濕水箱中的水位感應裝置可調控進入水箱中的水量,當需要加水時,由水位感應裝置控制的電動調節閥開啟,加水完成后,電動調節閥關閉。
5、巧妙利用床頭構造,利用重力實現加水、軟水、活化再生、廢液回收過程:充分利用床頭內部空間,將加水構件和活化再生構件以類似抽屜的形狀隱藏在床頭內部,需要注水加濕和水洗再生時可通過把手打開裝置加注,加注完成后,加水構件和活化再生構件后的可伸縮彈簧以及進液管的波紋軟管可以保證構件在加注后很好的恢復原位。將加水構件、活化液加注構件、加濕構件放置于床頭不同高度,利用高差、在重力作用下實現加注、軟水、活化再生過程,省去了水泵所需的電能,簡化裝置。
6、降低裝置運行噪聲對睡眠的影響:加濕水箱采用雙層結構,夾層中填充隔音棉,水箱外部貼有隔音氈,風動裝置處接有軟接頭,軟接頭后接有消聲器,來減弱裝置運行時噪聲對人們睡眠的影響。自來水和鹽水的加注、軟化過程和活化過程都在白天進行,也不影響睡眠。
7、裝置隱藏于床頭內部,不影響床的整體外觀,裝置操作簡單:裝置主體被安放在床頭內部,僅有布施口位于床頭外部,但其面積較小,占用的是人們不常使用的床頭面積,而且外觀能很好地與床頭融為一體?;罨偕玫柠}水可以用食用鹽自行配置,簡單方便。人們只需要通過床頭一側的玻璃條判斷裝置是否需要加水,其余過程由水位感應裝置控制加水閥門的開啟來完成,裝置操作簡單。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的加濕裝置安裝在床頭內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加濕口安裝在床頭上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Fluent軟件模擬的布施口側視的速度場分布(風口風速為0.5m/s);
圖4是Fluent軟件模擬的布施口側視的速度場分布(風口風速為1.0m/s);
圖5是Fluent軟件模擬的布施口側視的溫度場分布(送風溫度為24℃);
圖6是Fluent軟件模擬的布施口側視的溫度場分布(送風溫度為25℃);
圖7是Fluent軟件模擬的布施口側視的空氣相對濕度分布(送風溫度為24℃、風速為0.5m/s);
圖8是Fluent軟件模擬的布施口側視的空氣相對濕度分布(送風溫度為25℃、風速為0.5m/s);
圖中的標號為:1-床頭、11-固定安裝件、12-滑軌、13-布施口、14-布施擋板、15-滑塊、16-濕度傳感器、2-加水構件、21-加水把手、22-第一彈簧、23-加水閥、24-第一進液管、3-活化液加注構件、31-加注把手、32-第二彈簧、33-活化液加注閥、34-第二進液管、4-廢液回收構件、41-廢液回收把手、5-水處理構件、51-水處理層、52-出水管、53-出水閥、54-排廢液管、55-排廢液閥、6-加濕構件、61-超聲發生器、62-紫外燈、7-熱空氣傳送構件、71-空氣加熱器、72-空氣過濾網、8-空氣導出構件、81-風動裝置、82-送氣軟管、83-消聲器、84-溫度傳感器、85-出氣口、86-軟接頭、87-不銹鋼風管、9-變阻器、10-負離子發生構件、101-離子生成器、102-負離子轉換器、103-釋放器;
下面結合說明書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
具體實施方式
本發明的床頭加濕方法,包括在床頭內將水霧化后,通過加熱后的熱空氣吸收水霧得到濕潤熱空氣,濕潤熱空氣穿過床頭布施在人頭部上方,對人的居住環境進行加濕;濕潤熱空氣的相對濕度為40%~70%,濕潤熱空氣的溫度為24~25℃。最好的,水在霧化前將水進行軟化處理,熱空氣加熱前進行除菌處理,且往除菌后的熱空氣內通入負氧離子。將來自室內的空氣通過電加熱器預熱,超聲波震蕩出的水霧與溫度較高的空氣相遇,水霧加快蒸發,水蒸氣與空氣混合為濕空氣后送出,避免了以往加濕器送出的空氣攜帶水珠的問題。對加濕前的水軟化處理、紫外燈殺菌處理,避免了加濕后空氣產生白霧、攜帶細菌的問題。結合圖1-2,本發明的床頭加濕裝置,該裝置采用所述的床頭加濕方法對人睡眠環境進行加濕。
具體的,本發明的床頭加濕裝置包括在床頭內埋設的加濕構件6、熱空氣傳送構件7和空氣導出構件8,加濕構件6產生水霧,熱空氣傳送構件7將熱空氣傳送到加濕構件6內進行水霧的吸收,然后再由與加濕構件6連通的空氣導出構件8將吸收水霧后的熱空氣導出床頭1外,對人的睡眠環境進行加濕。
加濕構件6為加濕水箱,加濕水箱底部設置超聲發生器61,水箱側上部與熱空氣傳送構件7連通,加濕水箱頂部連通空氣導出構件8。超聲發生器61高速振蕩帶來的水霧與預熱后的室內空氣混合,混合過程中水霧大量蒸發成水蒸氣,與釋放器釋放的負氧離子充分混合,混合后的加濕增氧的濕空氣輸送到人體頭部位置。
熱空氣傳送構件7為通氣管道,在通氣管道上設置空氣加熱器71,通氣管道的一端與床頭1外的大氣連通,通氣管道的另一端與加濕構件6連通。在通氣管道上設置負離子發生構件10,往除菌后的熱空氣內通入負氧離子。
空氣導出構件8包括風動裝置81、送氣軟管82、消聲器83和出氣口85,送氣軟管82一端與加濕構件6連通,風動裝置81設置在連通處,消聲器83設置在送氣軟管82上,出氣口85設置在送氣軟管82的另一端且與床頭1外大氣連通。在床頭1外與出氣口85連通設置布施口13,布施口13為半圓環形的構件,沿床頭1長度方向設置滑軌12,布施口13通過滑塊15懸設在滑軌12上,在出氣口85與布施口13的連通處設置多個布施擋板14。位于床頭處的半圓弧形布施口13能夠將加濕增氧后的空氣送往人的頭部空間,滑塊15在滑軌12上的移動帶動布施口13的位置改變,保證布施口13位于人體面部的上方,準確的進行加濕空氣的提供。
與加濕構件6還連通設置加水處理裝置,加水處理裝置包括加水構件2、活化液加注構件3、廢液回收構件4及水處理構件5,水處理構件5為密封的箱體,密封的箱體內設置水處理層將箱體分成上下兩個腔體,密封箱體的上腔體分別與加水構件2和活化液加注構件3連通,密封箱體的下腔體分別與廢液回收構件4和加濕構件6連通。裝置巧妙的布置在床頭1內部,不占用床的有效使用面積,不影響床的美觀。
為了實現自動控制的目的,本裝置中可添加傳感器等電器部件,配合整個裝置的工作過程。
實施例一:
參見圖1和2,巧妙利用床頭內部空間,將裝置合理的擺放在床頭內部,與床頭結合在一起。本發明的床頭加濕裝置包括在床頭1內設置的加水構件2、活化液加注構件3、廢液回收構件4、水處理構件5、加濕構件6、熱空氣傳送構件7、空氣導出構件8、變阻器9和負離子發生構件10,加濕構件6產生水霧,熱空氣傳送構件7將熱空氣傳送到加濕構件6內進行水霧的吸收,然后再由與加濕構件6連通的空氣導出構件8將吸收水霧后的熱空氣導出床頭1外,對人的睡眠環境進行加濕,加水構件2儲存水并將儲存的水通過水處理構件5進行硬度處理后給加濕構件6提供足夠的用水,活化液加注構件3給水處理構件5內的水處理層51提供活化液進行反復使用,廢液回收構件4回收水處理構件內使用過的活化液,變阻器9與加濕構件6內的超聲發生器電連接,自動控制超聲發生器61的功率,負離子發生構件10產生負離子并通過熱空氣傳送構件7混入熱空氣內。具體的:
加水構件2包括加水把手21、第一彈簧22、加水閥23和第一進液管24,裝置啟動前,通過加水把手21打開加水構件2,加水構件2通過第一彈簧22與床頭1內的固定安裝件11連接,且第一進液管24有一段為波紋軟管,通過第一彈簧22和第一進液管24配合加水構件2的推進和拉出,向加水構件2中加自來水,通過加水閥23控制自來水的供給,加水構件2所在床頭1側有一玻璃細條,可以通過玻璃細條觀察加水構件2內的水是否需要補充。
加水構件2內的自來水在重力的作用下進入水處理構件5,水處理構件5包括水處理層51、出水管52、出水閥53、排廢液管54和排廢液閥55,水處理層51內設置樹脂材料(樹脂材料可以為強酸型陽離子交換樹脂),該樹脂材料除去自來水中的鈣鎂離子,繼續在重力的作用下通過出水管52和出水閥53流入加濕構件6內。
活化液加注構件3包括活化液加注把手31、第二彈簧32、活化液加注閥33和第二進液管34,活化液加注構件3通過第二彈簧32與固定安裝件11連接,第二進液管34有一段為波紋軟管,通過第二彈簧32和第二進液管34配合活化液加注構件3的推進和拉出,通過加注把手31拉出活化液加注構件3,活化液加注構件3內添加的鹽水用于水處理構件5中樹脂材料的再生,保證樹脂材料的凈化率。水處理構件5中的樹脂材料再生后的廢水可以排到床頭底部的廢液回收構件4內,廢液回收構件4上設置廢液回收把手41,方便對廢液回收構件4的推進和拉出,水處理構件5底部連通的排廢液管54及設置在排廢液管54上的排廢液閥55控制廢液的排出,排廢液管55的廢液排放到廢液回收構件4中。
加濕構件6為加濕水箱,加濕水箱底部設置超聲發生器61(型號為DN25-16A-40),水箱側上部與熱空氣傳送構件7連通,加濕水箱頂部連通空氣導出構件8,加濕水箱中可設置水位感應裝置用于調控進入水箱中的水量,當需要加水時,由水位感應裝置(型號為TRE1-PT500-601)控制的加水閥23和出水閥53開啟,加水完成后,加水閥23和出水閥53關閉;或者由人工直接控制進行加水;在水面上方設置紫外燈62。裝置通電后,紫外燈62通電運行,消除尚未加濕的水在水箱中積存而滋生的細菌。與此同時,水箱底部的超聲發生器61高速震蕩,將水拋離水面而產生水霧。
熱空氣傳送構件7為通氣管道,在通氣管道上設置空氣加熱器71(型號為SV-HA-60B-220-300),通氣管道的一端與床頭1外的大氣連通,通氣管道的另一端與加濕構件6連通,干燥的室內空氣經過空氣過濾網72進入通氣管道,經過空氣加熱器71預熱達到較高溫度后進入水箱與水霧混合,較高溫度的干燥空氣可以盡可能的容納水霧,并且水霧(小水滴)在高溫干燥的空氣中蒸發為水蒸氣后與空氣充分混合,使空氣含濕量增加。熱空氣傳送構件7還與負離子發生構件10連通,負離子發生構件10包括離子生成器101、負離子轉換器102和釋放器103,由離子生成器101產生的電離子進入負離子轉換器102,在負離子轉換器102中摩擦以及不規則運動產生高活性負氧離子,通過釋放器103釋放出來,增加空氣中的負氧離子濃度(距離出氣口30cm處負氧離子濃度為6×107/cm3),現有的產品集離子生成器、負離子轉換器和釋放器于一體,可選用JP-A2241負氧離子發生器。為了減少裝置的工作噪音,加濕水箱是雙層構造,夾層之間填充有隔音棉,水箱外部貼有隔音氈。
空氣導出構件8包括風動裝置81、送氣軟管82、消聲器83(型號ZHXS.ZB-30×20×100L)和出氣口85,送氣軟管82一端與加濕構件6連通,風動裝置81設置在連通處,消聲器83設置在送氣軟管82上,出氣口85設置在送氣軟管82的另一端且與床頭1外大氣連通;能夠最大限度的降低送風時帶來的噪聲。在出氣口85處可設置溫度傳感器84(型號DS18B20),可以檢測溫度后與設定值比較,調節空氣加熱器71的產熱量,來調節出氣口85的空氣溫度??諝鈱С鰳嫾€可以包括風動裝置81、軟接頭86、不銹鋼風管87、消聲器83、送氣軟管82和出氣口85,不銹鋼風管87一端與加濕構件6連通,一端與送風軟管82連通,風動裝置81設置在連通處,消聲器83設置在送氣軟管82上的軟接頭86之后,軟接頭86用于風動裝置81的消聲減震,出氣口85設置在送氣軟管82的另一端且與床頭1外大氣連通。
在床頭1外與出氣口85連通設置布施口13,布施口13為半圓環形的構件,沿床頭1長度方向設置滑軌12,布施口13通過滑塊15懸設在滑軌12上,在出氣口85與布施口13的連通處設置多個布施擋板14,可以使送風維持在半圓弧形,使加濕后的空氣能夠覆蓋在人體的面部。
滑塊15攜有紅外線測溫探頭(型號JRDCF1400),該探頭探測人體的面部溫度,可根據人體面部所在的溫度感應的位置帶動滑塊15在滑軌上移動,以便精準的對人體面部提供濕空氣。布施擋板14可以使送風維持半圓弧形,將人體整個面部進行加濕增氧。出氣口85的下部懸掛有濕度傳感器16(型號DHT11),可以探測人體頭部附近的空氣相對濕度,當相對濕度達到設定值的上限時,濕度傳感器16發出電信號,接收到信號的變阻器9(型號BP1-000)自動增大阻值,降低超聲發生器61的振蕩頻率,降低產濕量;當相對濕度低于設定值的下限時,濕度傳感器16發出電信號,接收到信號的變阻器9自動減小阻值,增大超聲發生器61的振蕩頻率,增加產濕量。從而實現了依據人體需要的裝置間歇運行。
實施例2:本實施例利用實施1中的裝置進行加濕過程的模擬和研究
床體長2.0m,寬1.8m,高0.45m;床頭高1.0m,寬1.8m;室內溫度為20℃,室內空氣相對濕度為30%,空氣比熱容為C=1.007KJ/(Kg.℃),空氣密度ρ=1.205Kg/m3。
1、布施口尺寸和高度的確定
查閱參考書籍《室內熱環境與人體熱舒適》(李百戰,鄭潔等編著)和文獻(ANSI/ASHRAE Standard 55-1992.Thermal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for human occupancy.Atlanta:American Society of Heating Refrigerating and Air-Conditioning Engineers,1992)和(Kaczmarczyk J,Melikov A,Fanger P O.Human response to personalized ventilation and mixing ventilation.Indoor Air,2004,14(8):17-29)的結論可知:
吹到人體頭部的適宜空氣溫度為:23-25℃。
吹到人體頭部的適宜空氣相對濕度為:40%-70%。
吹到人體頭部的適宜空氣流速為:0.15-0.25m/s。
根據Fluent軟件流場模擬,通過改變風口面積、風口流速和風口高度來模擬人體頭部空間濕空氣的流場,把到達人體頭部空間濕空氣的溫度、相對濕度、風速控制在舒適的范圍。
Fluent軟件模擬假設如下:
布施口尺寸為:內圓半徑為0.1m,外圓半徑為0.15m,圓環厚度為0.02m;
布施口面積為:(0.152-0.12)×π=0.04m2;
布施口高度為:半圓弧形風口最高點距床板高度0.6m;
當布施口風速為0.5m/s時,速度場分布見圖3;
當布施口風速為1.0m/s時,速度場分布見圖4;
通過舒適性比較,選擇布施口風速為0.5m/s,到達人體面部風速大約為0.2m/s,此時布施口送風量為72m3/h。
當布施口空氣的溫度為24℃、布施口風速為0.5m/s時,溫度場分布見圖5(溫度單位為熱力學溫度K;空氣溫度(℃)=熱力學溫度(K)-273.15)。
當布施口空氣的溫度為25℃、布施口風速為0.5m/s時,溫度場分布見圖6(溫度單位為熱力學溫度K;空氣溫度(℃)=熱力學溫度(K)-273.15)。
通過舒適性比較,當布施口空氣流速為0.5m/s、溫度為24℃或25℃時,到達人體面部空氣溫度均滿足熱舒適要求。
在布施口空氣溫度為24℃,布施口空氣流速為0.5m/s時,布施口周圍空氣相對濕度分布見圖7。
在布施口空氣溫度為25℃,布施口空氣流速為0.5m/s時,布施口周圍空氣相對濕度分布見圖8。
通過比較,當布施口空氣流速為0.5m/s、溫度為24℃和25℃時,到達人體面部的空氣相對濕度均在舒適范圍。
因此,綜合考慮人體面部附近風速、溫度、空氣相對濕度等因素,在滿足熱舒適的前提下,確定布施口尺寸為:內圓半徑為0.1m,外圓半徑為0.15m,圓環厚度為0.02m;布施口高度為:半圓弧形風口最高點距床板高度0.6m;布施口風速為0.5m/s,布施口送風溫度為24-25℃,送出的為飽和濕空氣。
2、空氣加熱器加熱量的確定。
吹到人體頭部的適宜空氣溫度為:23-25℃??紤]在送風的過程中會存在熱損失,因此布施口溫度選為25℃,總送風量為144m3/h。
電加熱器每小時加熱量:
Q=C·m·Δt=1.007×144×1.205×(25-20)=873.7J
3、溫度傳感器和濕度傳感器的設定值
根據人體面部舒適性的要求,將溫度傳感器設定為24~25℃,將濕度傳感器設定為40%~70%。
4、加濕量的確定
室內空氣狀態為:溫度20℃,相對濕度30%
加濕后送風空氣狀態為:溫度25℃,相對濕度100%
查閱濕空氣焓濕圖可得:
室內空氣含濕量d1=4.5g/kg干空氣
加濕后送風空氣含濕量d2=20g/kg干空氣
處理的空氣量為Q=72m3/h,k為安全系數,取k=1.1
加濕量為:
5、樹脂材料活化液用量的確定
Q-----------周期產水量,m3
R-----------樹脂填裝量,取0.3L
E-----------樹脂工作交換容量,取1.2ml/L
YD--------進水硬度,取4mol/m3
YDc-------出水硬度1mol/m3
6、兩個帶有紅外線測溫儀的滑塊之間距離設定值和溫度設定值
查閱文獻(潘黎,基于人體生理參數的清醒和睡眠狀態的熱舒適研究)可知,冬季睡眠時人體面部皮膚溫度大約為33~34℃,因此將紅外線測溫儀測量溫度設定為32~35℃。
查閱國家規范GB/T23461-2009可知,人體面部平均寬度為156.8mm,人體頭部厚度為231mm.因此,將兩個帶有紅外線測溫儀的滑塊之間距離設定為150mm,能同時滿足平躺時和側身時,送風口中點與人體頭部中點對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