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蠶絲生產設備技術領域,尤其是一種用于蠶絲余料的烘干裝置。
背景技術:
將蠶繭繅成生絲的生產過程中,會產生一些亂絲、碎絲等余料,這些蠶絲余料都是從水池中撈出來的,需要將其烘干回收利用。目前使用的蠶絲余料烘干裝置包括裝有進出料門的箱體,箱體的底部設有電熱爐,頂部設有抽風機和排潮口,在箱體內放置有蠶絲余料的存放架。這種蠶絲余料烘干裝置在使用過程中存在以下不足:由于電熱爐的耗電量大,造成蠶絲余料回收利用成本高。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所要解決的問題是提供一種蠶絲余料烘干裝置,可以解決目前蠶絲余料烘干裝置的耗電量大,蠶絲余料回收利用成本高的問題。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發(fā)明采用的技術方案是:這種蠶絲余料烘干裝置,包括裝有進出料門的箱體,所述箱體的頂部設有排潮口,在所述箱體內放置有蠶絲余料的存放架;在所述箱體的兩側分別設有底部與所述箱體連通的熱風箱,所述熱風箱內裝有熱氣管道,所述熱氣管道的下端連通蒸汽鍋爐尾氣的排管,上端連通蒸汽鍋爐尾氣的凈化裝置,在所述熱風箱的頂部裝有鼓風機。
上述蠶絲余料烘干裝置技術方案中,更具體的技術方案還可以是:所述存放架上豎向間隔設有多塊存放板,所述存放架的底部裝有多個滾輪。
進一步的,熱風箱的外側設有保溫層。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術方案,本發(fā)明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發(fā)明在箱體的兩側分別設有底部與箱體連通的熱風箱,熱風箱內裝有熱氣管道,熱氣管道的下端連通蒸汽鍋爐尾氣的排管,上端連通蒸汽鍋爐尾氣的凈化裝置,在熱風箱的頂部裝有鼓風機;通過熱氣管道將熱量通過熱交換至熱風箱內的空氣,鼓風機將熱風箱內的熱風吹到箱體內,對存放架上的蠶絲余料進行烘干,充分利用繅絲廠煮繭的蒸汽鍋爐尾氣的熱能,不需要電加熱,節(jié)約能源,蠶絲余料回收利用成本低。
2、存放架上豎向間隔設有多塊存放板,充分利用箱體內的空間,存放架的底部裝有多個滾輪,進出料方便。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fā)明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實施例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詳述:
如圖1所示的一種蠶絲余料烘干裝置,包括裝有進出料門的箱體4,箱體4的頂部設置有兩個排潮口5,在箱體4內放置有蠶絲余料的存放架6,存放架6上豎向間隔設有十塊存放板,存放架的底部裝有四個滾輪;在箱體4的兩側分別裝有底部與箱體4連通的熱風箱1,熱風箱1的外側裝有保溫層,熱風箱1內裝有熱氣管道2,熱氣管道2的下端連通蒸汽鍋爐尾氣的排管,上端連通蒸汽鍋爐尾氣的凈化裝置,在熱風箱1的頂部裝有鼓風機3。
本發(fā)明通過熱氣管道2將熱量通過熱交換至熱風箱1內的空氣,鼓風機3將熱風箱1內的熱風吹到箱體4內,對存放架6上的蠶絲余料進行烘干,充分利用繅絲廠煮繭的蒸汽鍋爐尾氣的熱能,不需要電加熱,節(jié)約能源,蠶絲余料回收利用成本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