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加濕器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紡織專用可調加濕器。
背景技術:
在紡織行業中,不同的紗線對紡織車間的濕度要求不同。在紡織車間達到一定濕度時,紗線上有許多纖維頭會貼在線上,纖維頭被浸潤,當水流走或汽化時,在表面張力的作用下,大部纖維頭被粘附在線上,這相當于線的有效直徑大了,對力的承受能力增加。因此,對紡織行業來說,都要想辦法對紡織車間的空氣濕度加以控制。目前,常見的紡織車間空氣加濕的方法有的在車間向地面上潑水,這樣雖然能稍稍緩解一下,但是這樣做會使地面雜亂不堪,影響整個生產車間的生產效率,僅僅利用空氣蒸發是不能很好的起到加濕的作用的。也有的車間是由加熱方法生成蒸汽,這也可以達到一定的加濕的效果,但是這樣不僅不能達到需要的要求,同時也增加了成本,電加熱需要的功率非常大簡單一點的就要上千瓦,由于,紗線易燃,燃料加熱更不可能。少數企業會使用空調加濕:這己經是比較先進的方法了,但是空調的投資比較大,后期的維護費用也是很高的,并且加濕效果不是很好,據調查不同規模的車間空調加濕只能達到標準要求的30一50%,且部分紡織品對濕度有一定要求,部分加濕器只具備加濕功能,這遠遠不能滿足紡織車間對濕度的要求,不容易達到預期的加濕效果。因此,為了解決以上技術問題,設計了一種紡織車間用空氣加濕器,該紡織專用可調加濕器使用方便,空氣加濕效果好,使用費用低,節省了生產成本,提高了紡織車間的工作效率。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紡織專用可調加濕器,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紡織專用可調加濕器,包括加濕器本體,所述加濕器本體的上側面設置有太陽能電池板,所述加濕器本體包括水箱,所述水箱的上側面設置有加水斗,所述水箱的正面設置有液位計,所述水箱的一側設置有加濕裝置,所述加濕裝置包括加濕箱,所述加濕箱的內部設置有加濕片,所述加濕箱遠離水箱的一側設置有加濕口,所述加濕口的兩側設置有微風機,所述水箱的另一側設置有濕度控制裝置,所述濕度控制裝置包括濕度控制器,所述濕度控制器的正面設置有濕度顯示屏和濕度控制區,所述濕度顯示屏位于濕度控制區的上側,所述濕度控制裝置遠離水箱的一側設置濕度感應器。
優選的,所述加水斗穿透太陽能電池板,且位于水箱的上側面。
優選的,所述微風機的數量不少于兩個,且對應設置在加濕口的兩側。
優選的,所述濕度控制裝置數據采集的周期為四十毫秒。
優選的,所述水箱的容量不低于十升。
優選的,所述加濕片的數量不少于八個,且均勻分布在加濕箱的內部。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該紡織專用可調加濕器通過在水箱的一側設置加濕裝置,加濕裝置包括加濕箱,在加濕箱的內部設置加濕片,加濕片的數量不少于八個,且均勻分布在加濕箱的內部,合理設置加濕片的數量和排量方式,使加濕片的加濕效果達到更好,且最大限度減少能源的浪費,通過在水箱的另一側設置濕度控制裝置,濕度控制裝置數據采集的周期為四十毫秒,合理設置數據采集的周期,使紡紗車間內的濕度變化容易掌握,濕度控制裝置包括濕度控制器,在濕度控制器的正面設置濕度顯示屏和濕度控制區,濕度顯示屏位于濕度控制區的上側,使加濕器的加濕效果可調控,加濕效果更精確,加濕效果更好,通過在濕度控制裝置遠離水箱的一側設置濕度感應器,通過在加濕器本體的上側面設置有太陽能電池板,太陽能電池板為加濕器供能,節約了能源,通過在加濕箱遠離水箱的一側設置加濕口,在加濕口的兩側設置有微風機,微風機將加濕裝置的加濕效果擴大化,使加濕效果可以達到更好,通過將水箱的容量設置成不低于十升,使加濕器的加濕時間更長,通過在水箱的正面設置液位計,方便了觀察水箱內水位的高低,以便在水位較低的時候向水箱內加水,該紡織專用可調加濕器,使用方便,空氣加濕效果好,使用費用低,節省了生產成本,提高了紡織車間的工作效率。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加濕裝置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加濕器本體結構左視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加濕器本體結構右視圖。
圖中:1加濕器本體、2太陽能電池板、3水箱、4加水斗、5液位計、6加濕裝置、7加濕箱、8加濕片、9加濕口、10微風機、11濕度控制裝置、12濕度控制器、13濕度顯示屏、14濕度控制區、15濕度感應器。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請參閱圖1-4,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技術方案:一種紡織專用可調加濕器,包括加濕器本體1,加濕器本體1的上側面設置有太陽能電池板2,加濕器本體1包括水箱3,水箱3的容量不低于十升,使加濕器的加濕時間更長,水箱3的上側面設置有加水斗4,加水斗4穿透太陽能電池板2,且位于水箱3的上側面,太陽能電池板2為加濕器供能,節約了能源,水箱3的正面設置有液位計5,方便了觀察水箱3內水位的高低,以便在水位較低的時候向水箱3內加水,水箱3的一側設置有加濕裝置6,加濕裝置6包括加濕箱7,加濕箱7的內部設置有加濕片8,加濕片8的數量不少于八個,且均勻分布在加濕箱7的內部,合理設置加濕片8的數量和排量方式,使加濕片8的加濕效果達到更好,且最大限度減少能源的浪費,加濕箱7遠離水箱3的一側設置有加濕口9,加濕口9的兩側設置有微風機10,微風機10的數量不少于兩個,且對應設置在加濕口9的兩側,微風機10將加濕裝置6的加濕效果擴大化,使加濕效果可以達到更好,水箱3的另一側設置有濕度控制裝置11,濕度控制裝置12數據采集的周期為四十毫秒,合理設置數據采集的周期,使紡紗車間內的濕度變化容易掌握,濕度控制裝置11包括濕度控制器12,濕度控制器12的正面設置有濕度顯示屏13和濕度控制區14,濕度顯示屏13位于濕度控制區14的上側,使加濕器的加濕效果可調控,加濕效果更精確,加濕效果更好,濕度控制裝置12遠離水箱3的一側設置濕度感應器15,該紡織專用可調加濕器,使用方便,空氣加濕效果好,使用費用低,節省了生產成本,提高了紡織車間的工作效率。
使用時:太陽能電池板2為加濕器供能,通過加水斗4向水箱3內加水,水箱3內的水注入加濕裝置6,通過加濕箱7內的加濕片8產生濕氣,液位計5可以觀察到水箱3內的水位,微風機10將加濕片8產生的濕氣擴散,先通過濕度控制區14設置紡織車間所需濕度,濕度感應器15將采集的數據傳送到濕度控制裝置11處理,濕度控制裝置11再把處理后的數據通過濕度顯示屏13顯示出來,通過濕度顯示屏13讀數可以直接了解當前環境濕度讀數,濕度控制裝置11通過濕度感應器15控制加濕片8的運行,當濕度控制裝置11通過濕度感應器15采集的數據高于設置濕度值時,濕度控制裝置11控制加濕片8停止工作,以此來控制紡織車間內的相對濕度。
盡管已經示出和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況下可以對這些實施例進行多種變化、修改、替換和變型,本實用新型的范圍由所附權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