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吸油煙機風網,具體是一種深拉伸吸油煙機蜂窩式六角孔濾油網。
背景技術:
吸油煙機是一種凈化廚房環境的廚房電器。它安裝在廚房健康節能吸油煙機爐灶上方,能將爐灶燃燒的廢物和烹飪過程中產生的對人體有害的油煙迅速抽走,排出室外,減少污染,凈化空氣,并有防毒、防爆的安全保障作用。抽油煙機需要定期進行清洗,簡單清洗是處理不掉油污的,清洗抽油煙機必須使用專業的清洗劑進行清洗。
目前市場上的吸油煙機中使用的大都是蜂窩式六角孔濾油網,分為平面式或小于16mm的淺拉伸一次成型沖有六角孔和分體式的球曲面六角孔。平面式或小于16mm的淺拉伸一次成型沖有六角孔進風面積相對偏小,風量與風壓有限,吸油煙的能力相對弱。分體式的球曲面六角孔缺點是進風圈與六角濾油網焊接在一起,需要焊接,工序多,成本高,且焊接周邊有毛刺,用戶清洗時,容易劃傷手。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深拉伸吸油煙機蜂窩式六角孔濾油網,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深拉伸吸油煙機蜂窩式六角孔濾油網,包括進風圈和濾網本體,所述進風圈為頂部中間位置為平面的環形,濾網本體位于進風圈內,進風圈與濾網本體為一體式結構;進風圈上開設有5個安裝孔,除頂部兩個安裝孔外其余相鄰的安裝孔之間的角度均為60°;濾網本體頂部到底部的距離為31mm,濾網本體的底面直徑為213.7mm,濾網本體的球面半徑為153.7mm;濾網本體上均勻開設有若干六角孔,相鄰的兩個六角孔之間的距離為1.3mm。
作為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方案:所述六角孔為正六邊形,其邊長為3.7mm。
作為本實用新型再進一步的方案:所述安裝孔的直徑為5mm。
作為本實用新型再進一步的方案:所述進風圈的直徑為281mm,進風圈1底部到頂部的高度為272.7mm。
作為本實用新型再進一步的方案:所述濾網本體的中心距任一安裝孔3的圓心之間的距離為134.5mm。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設計合理,進風面積大,其風量與風壓有正面影響,吸油煙的能力相對強,廚房更干凈;進風圈與六角濾油網是一體的,加工工序少,生產成本低,且周邊不存在毛刺,不會劃傷用戶的手;若干個六角孔的布局分六次沖壓均布,結構對稱,方便加工,模具制造簡單;相鄰的六角孔之間的間距為1.3mm,六角孔的邊長為3.7mm,有利于油煙的冷凝過濾,有利于清除異味。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主視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側視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中六角孔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進風圈,2-濾網本體,3-安裝孔,4-六角孔。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請參閱圖1~4,一種深拉伸吸油煙機蜂窩式六角孔濾油網,包括進風圈1和濾網本體2,所述進風圈1為頂部中間位置為平面的環形,濾網本體2位于進風圈1內,進風圈1與濾網本體2為一體式結構;進風圈1上開設有5個安裝孔3,除頂部兩個安裝孔3外其余相鄰的安裝孔3之間的角度均為60°;濾網本體2頂部到底部的距離為31mm,濾網本體2的底面直徑為213.7mm,濾網本體2的球面半徑為153.7mm;濾網本體2上均勻開設有若干六角孔4,相鄰的兩個六角孔4之間的距離為1.3mm。
進一步的,本實用新型所述六角孔4為正六邊形,其邊長為3.7mm。
進一步的,本實用新型所述安裝孔3的直徑為5mm。
進一步的,本實用新型所述進風圈1的直徑為281mm,進風圈1底部到頂部 的高度為272.7mm。
進一步的,本實用新型所述濾網本體2的中心距任一安裝孔3的圓心之間的距離為134.5mm。
本實用新型進風面積大,其風量與風壓有正面影響,吸油煙的能力相對強,廚房更干凈;進風圈與六角濾油網是一體的,加工工序少,生產成本低,且周邊不存在毛刺,不會劃傷用戶的手;若干個六角孔的布局分六次沖壓均布,結構對稱,方便加工,模具制造簡單;相鄰的六角孔之間的間距為1.3mm,六角孔的邊長為3.7mm,有利于油煙的冷凝過濾,有利于清除異味。
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而言,顯然本實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實施例的細節,而且在不背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況下,能夠以其他的具體形式實現本實用新型。因此,無論從哪一點來看,均應將實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實用新型的范圍由所附權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說明限定,因此旨在將落在權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義和范圍內的所有變化囊括在本實用新型內。不應將權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圖標記視為限制所涉及的權利要求。
此外,應當理解,雖然本說明書按照實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個實施方式僅包含一個獨立的技術方案,說明書的這種敘述方式僅僅是為清楚起見,本領域技術人員應當將說明書作為一個整體,各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也可以經適當組合,形成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理解的其他實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