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實用新型涉及電磁加熱
技術領域:
,尤其涉及一種電磁爐。
背景技術:
:目前,電磁爐為了減少工作時鍋具向爐面板和整機內部傳熱,一般采用設置云母片進行隔熱,云母片的設置方式主要有兩種,第一種是在爐面板底部增加云母片,這種方式存在的弊端是,云母片采用硅酮膠或其他方式固定在爐面板底部,粘接工藝復雜而且固定難度較高;第二種是在線圈盤上方增加云母片,這種方式存在的弊端是,將云母片固定在線圈盤盤面上,能夠減少工作時鍋具的熱量向線圈盤盤面輻射,但是不能避免熱量向整機內部輻射,并且風機對機體內部的散熱會加速鍋具底部熱量的散失,從而降低電磁爐的能效值。技術實現要素: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種電磁爐,旨在提升電磁爐的使用能效且方便組裝。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出的電磁爐包括底座、上蓋、爐面板、線圈盤和隔熱圈;所述爐面板裝設于所述上蓋上;所述底座和所述上蓋扣合為一整體,底座內設置有容置空間;所述線圈盤與所述隔熱圈均設置在所述容置空間內;所述隔熱圈由絕緣材料制成,設置在所述爐面板和線圈盤之間,并與所述爐面板和線圈盤抵接,以使所述爐面板和線圈盤之間形成一封閉的空腔。優選地,所述線圈盤包括線圈和支架;所述線圈固定在所述支架上;所述支架朝向爐面板的一面上設置有放置隔熱圈的固定槽,所述隔熱圈定置在所述固定槽內。優選地,所述支架包括主體部和設于主體部周邊上的突出部,且主體部 和突出部圍合形成一凹腔;所述線圈固定在所述凹腔內;所述固定槽位于凹腔內,并與所述線圈相鄰設置。優選地,所述支架沿其徑向具有遠離其中心的外邊緣,所述固定槽設置在所述外邊緣處。優選地,所述線圈盤包括磁條,所述磁條固定于所述線圈底部,所述固定槽設置在所述磁條的外周。優選地,所述隔熱圈為圓環形;所述固定槽為與隔熱圈形狀相適配的圓環狀凹槽;所述隔熱圈放置在所述凹槽內。優選地,所述隔熱圈的內徑大于或等于所述線圈的直徑。優選地,所述隔熱圈的壁厚大于2mm。優選地,所述隔熱圈的材質為耐高溫絕緣塑料或/和耐高溫絕緣海綿。優選地,所述電磁爐還包括熱敏電阻,熱敏電阻固定連接在所述線圈盤的中心位置,且位于所述爐面板和線圈盤之間的封閉空腔內,并與所述爐面板接觸。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中,由于設置隔熱圈使得爐面板和線圈盤之間形成封閉的空腔,爐面板的熱量會通過空腔中的空氣向線圈盤和隔熱圈輻射,與現有技術中設置云母片進行隔熱的方式相比,空氣的導熱系數遠小于云母片的導熱系數,因此爐面板的熱量無法快速傳遞到線圈盤和隔熱圈上。經過一段時間后,空腔內形成高溫空氣層,此高溫空氣層與爐面板和鍋具的溫度溫差較小,鍋具向爐面板和整機內部的熱量輻射也減少,使鍋具產生的熱量盡可能被鍋里的食物或者液體等吸收,提高電磁爐整機的能效值。另外,隔熱圈也阻隔了電磁爐內部風機的風,使風機的風不能將鍋具底部的熱量快速帶走。而且,在爐面板和線圈盤之間設置隔熱圈這種隔熱方式方便組裝。附圖說明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示出的結構獲得其他的附圖。圖1為本實用新型電磁爐實施例一的隔熱圈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電磁爐實施例一部分元件的爆炸結構示意圖;圖3為圖2中電磁爐的組裝結構示意圖;圖4為圖3中沿A-A向的剖面結構示意圖;圖5為圖2中電磁爐的隔熱圈和線圈盤分解示意圖;圖6為圖5中沿B-B向的剖面結構示意圖;圖7為圖5中隔熱圈和線圈盤組裝示意圖;圖8為圖7中沿C-C向的剖面結構示意圖;圖9為本實用新型電磁爐實施例二的隔熱圈和線圈盤分解示意圖;圖10為圖9中沿D-D向的剖面結構示意圖;圖11為圖9中隔熱圈和線圈盤組裝示意圖;圖12為圖11中沿E-E向的剖面結構示意圖。附圖標號說明:標號名稱標號名稱10底座34外邊緣20上蓋35主體部21爐面板36突出部30線圈盤40、40’隔熱圈31、31’線圈50熱敏電阻32、32’支架60風機33、33’固定槽本實用新型目的的實現、功能特點及優點將結合實施例,參照附圖做進一步說明。具體實施方式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 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需要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諸如上、下、左、右、前、后……)僅用于解釋在某一特定姿態(如附圖所示)下各部件之間的相對位置關系、運動情況等,如果該特定姿態發生改變時,則該方向性指示也相應地隨之改變。另外,在本實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其相對重要性或者隱含指明所指示的技術特征的數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隱含地包括至少一個該特征。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多個”的含義是至少兩個,例如兩個,三個等,除非另有明確具體的限定。在本實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確的規定和限定,術語“連接”、“固定”等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或成一體;可以是機械連接,也可以是電連接;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可以是兩個元件內部的連通或兩個元件的相互作用關系,除非另有明確的限定。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根據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實用新型中的具體含義。另外,本實用新型各個實施例之間的技術方案可以相互結合,但是必須是以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能夠實現為基礎,當技術方案的結合出現相互矛盾或無法實現時應當認為這種技術方案的結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實用新型要求的保護范圍之內。本實用新型提出一種電磁爐。實施例一請參照圖1至圖8,在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中,該電磁爐包括底座10、上蓋20、爐面板21、線圈盤30和隔熱圈40;所述爐面板21裝設于所述上蓋20上;所述底座10和所述上蓋20扣合為一整體,底座10內設置有容置空間;所述線圈盤30與所述隔熱圈40均設置在所述容置空間內;所述隔熱圈40由絕緣材料制成,設置在所述爐面板21和線圈盤30之間,并與所述爐面板21和線圈盤30抵接,以使所述爐面板21和線圈盤30之間形成一封閉的空腔。設置隔熱圈40后,隔熱圈40、爐面板21和線圈盤30三者圍合形成一封閉 的空腔,爐面板21的熱量會通過空腔中的空氣向線圈盤30和隔熱圈40輻射,與現有技術中設置云母片進行隔熱的方式相比,因為空氣的導熱系數遠小于云母片的導熱系數,所以爐面板21的熱量無法快速傳遞到線圈盤30和隔熱圈40上。經過一段時間后,空腔內形成高溫空氣層,此高溫空氣層與爐面板21和鍋具的溫度溫差較小,鍋具向爐面板21和整機內部的熱量輻射也減少,使鍋具產生的熱量盡可能被鍋里的食物或者液體等吸收,提高電磁爐整機的能效值。而且,在爐面板和線圈盤之間設置隔熱圈這種隔熱方式方便組裝。優選地,所述線圈盤30包括線圈31和支架32;所述線圈31固定在所述支架32上;所述支架32朝向爐面板21的一面上設置有放置隔熱圈40的固定槽33,所述隔熱圈40定置在固定槽33內。現有技術中,云母片采用硅酮膠或其他方式固定在爐面板21底部,粘接工藝復雜而且固定難度較高。在線圈盤30的支架32上設置固定槽33,用于放置隔熱圈40,這種方式簡單且容易固定隔熱圈40。進一步地,于本實施例中,請詳細參閱圖3至圖8,所述支架32包括主體部35和設于主體部35周邊上的突出部36,且主體部35和突出部36圍合形成一凹腔(未標記);所述線圈31固定在所述凹腔內;所述固定槽33位于凹腔內,并與所述線圈31相鄰設置。在實際應用中,當線圈31的直徑較小,與突出部36之間有富余的空間時,這個富余空間可以作為固定槽33。在本實施例中,請參閱圖1至圖8,由于線圈31呈圓形,所述隔熱圈40設置為圓環形;所述固定槽33為與隔熱圈形狀相適配的圓環狀凹槽;所述隔熱圈40放置在所述凹槽內。并且所述隔熱圈40的高度大于所述固定槽33的深度,以保證所述爐面板21和線圈盤30之間形成一封閉的空腔。進一步地,請一并結合參照圖5至圖8,上述隔熱圈40的大小可以根據實際需要進行設置,本實施例中,上述隔熱圈40的內徑D3大于或等于所述線圈31的直徑;上述隔熱圈40的壁厚大于2mm(如圖6所示:隔熱圈40的內徑D3等于線圈31的直徑D2)。可以理解,由于隔熱圈40的內徑大于或等于線圈31的直徑,同時緊貼爐面板21底部,工作時風機60產生的風不會對鍋具底部和線圈31上方的爐面板21進行散熱,減少鍋具底部的熱量損失,提高電磁爐的能效值。優選地,該隔熱圈40的材質為耐高溫絕緣塑料或/和耐高溫絕緣海綿,具 有一定的彈性,能夠很好地與所述爐面板21和線圈盤30抵接,以使所述爐面板21和線圈盤30之間形成一封閉的空腔。進一步地,請再次參閱圖2,所述電磁爐還包括熱敏電阻50,熱敏電阻50固定連接在所述線圈盤30的中心位置,且位于所述爐面板21和線圈盤30之間的封閉空腔內,并與所述爐面板21接觸,熱敏電阻50能夠準確獲取爐面板21或鍋具底部的溫度。安裝時,首先將線圈31安裝固定在線圈盤32上,然后將隔熱圈40卡合在固定槽33內;接著將熱敏電阻50固定連接在線圈31的中心位置;最后將上蓋20與底座10固定,并將爐面板21裝設在上蓋20上。實施例二圖9為本實用新型電磁爐實施例二的隔熱圈和線圈盤分解示意圖;圖10為圖9中沿D-D向的剖面結構示意圖;圖11本實用新型電磁爐實施例二的隔熱圈和線圈盤組裝示意圖;圖12為圖11中沿E-E向的剖面結構示意圖。本實施例中,所述支架32’沿其徑向具有遠離其中心的外邊緣34,所述固定槽33’設置在所述外邊緣34處。隔熱圈40’的內徑d3大于或等于所述線圈31’的直徑;上述隔熱圈40’的壁厚大于2mm。為了減少零件和方便生產,固定槽33’與支架32’一體成型。所述固定槽33’與所述支架32’也可以分體設置,且所述固定槽33’緊固安裝在所述支架32’上,可以理解,如果已有支架32’上沒有固定槽33’,可以利用卡合或粘接的方式在支架32’的外邊緣處設置一固定槽33’,然后將隔熱圈40’放置在固定槽33’內。優選地,所述線圈盤(未標示)包括磁條(圖未示),所述磁條固定于所述線圈31’底部,所述固定槽33’設置在所述磁條的外周。避免了隔熱圈40’隔在線圈31’與磁條端部間時,影響磁條的聚磁導磁效果。優選地,所述隔熱圈通過卡扣或者粘合或者螺釘固定連接在所述固定槽內。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實用新型的專利范圍,凡是在本實用新型的發明構思下,利用本實用新型說明書及附圖內容所作的等效結構變換,或直接/間接運用在其他相關的
技術領域:
均包括在本實用新型的專利保護范圍內。當前第1頁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