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豆精品无码国产在线播放,国产亚洲精品成人AA片新蒲金,国模无码大尺度一区二区三区,神马免费午夜福利剧场

一種冷風扇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1983861閱讀:494來源:國知局
一種冷風扇的制作方法與工藝

本實用新型涉及風扇制冷、制熱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冷風扇。



背景技術:

風扇指熱天借以生風取涼的用具電扇,是用電驅動產生氣流的裝置,內配置的扇子通電后來進行轉動化成自然風來達到乘涼的效果。然而,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對風扇在制冷或制熱上的需求也越來越高。

專利公開號為CN103591035A、申請公告日為2014年2月19日的中國專利公開了一種冷暖兩用電風扇,所述電風扇在扇體的背后安裝有一組半導體制冷片,該半導體制冷片下方的散熱片位于所設置的冷熱水箱內;在半導體制冷片的上方安裝有一個散熱器,扇體的下方裝有用于冷熱切換的轉換開關。使用時,將轉換開關與直流電源相連接,通過轉換開關的切換,可讓半導體制冷片改變電源極性,由此達到制冷或制熱的兩種功能效果。

然而,在使用過程中會發現,長期使用冷風扇對著皮膚吹,皮膚會變得很干燥,導致皮膚變差。照成這樣的原因在于,風是經過半導體制冷片上的散熱器后再吹出,而由于冷片上的散熱器上溫度較低的原因,會使空氣中的水分凝結出水珠附著在散熱器表面,導致空氣中水分含量降低而變得干燥。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冷風扇,其解決了吹出風過于干燥的問題。

本實用新型的上述技術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得以實現的:

一種冷風扇,包括電動風扇、制冷面板和水箱,所述電動風扇包括吹風端和負壓端,所述制冷面板的下方設置有一與水箱連通的接水盤,所述水箱與一加濕裝置通過管道連接,所述加濕裝置上設置有朝向電動風扇噴霧的噴霧口。

現有冷風扇在使用時變干主要是由于空氣中水分在制冷面板上冷凝呈水滴,采用上述結構,將制冷面板上的冷凝水通過接水盤重新接取收集到水箱中,并通過加濕裝置將收集的水霧化,從噴霧口處回到空氣中與吹出的空氣混合,從而保持吹出空氣的濕度,起到還原保持室內濕度的效果,使人的身體不會像待在空調環境中一樣因為過度抽濕因干燥而導致產生的空調病癥狀。

進一步優選為:所述接水盤和加濕裝置均與水箱連接,所述加濕裝置與水箱間設置有一用于向加濕裝置內供水的抽水泵,所述水箱上設置有一液位傳感器用于檢測水箱中水位并輸出一檢測信號,所述抽水泵響應于檢測信號;所述加濕裝置內設置有水位傳感器并輸出一控制信號,所述加濕裝置響應于控制信號。

由于通過加濕裝置直接將接水盤中的冷凝水霧化的發生加濕時,通常無法保證冷凝水的溫度處于較低問題,這使得產生的水霧會影響經過冷卻后的空氣的問題,而采用上述結構,將噴霧裝置與水箱連接,即噴霧消耗水箱中的水,由于水箱中水經過第二制冷片制冷后溫度較低,用于噴霧加濕時不僅可以達到加濕效果,且能達到雙重制冷的效果。同時將接水盤中的水收集到水箱中,并設置一液位傳感器自動控制噴霧裝置,當水箱中水量達到預設值時抽水泵啟動抽水,而當水箱中水量消耗到一定程度時關閉抽水泵,通過接水盤再次進行蓄水,保證水箱中水量充足。

進一步優選為:所述制冷面板位于電動風扇的負壓端,所述噴霧口設于電動風扇和制冷面板之間。

采用上述結構,將噴霧口設置在電動風扇和制冷面板之間,使得空氣與水蒸氣具有充分的時間進行混合,提高吹出空氣中水分的均勻度。

進一步優選為:所述冷風扇還包括內設有通風道的通風殼,所述電動風扇和制冷面板均設于通風道內,且所述通風道的底部于通風殼上形成上述接水盤;所述噴霧口設置為多個且繞電動風扇的軸心線均勻設置于通風道內璧上。

采用上述結構,接水盤與通風殼一體設置,結構簡單且收集面積大;而噴霧口繞動風扇的軸心線均勻設置可以使得噴出的水蒸氣跟加充分的與空氣混合。

進一步優選為:所述制冷面板背向電動風扇的一側設置有多個第一制冷片,所述第一制冷片的冷面與制冷面板貼合,第一制冷片的熱面貼合設置有第一水冷頭。

采用上述結構,通過第一水冷頭對第一制冷片的熱面進行冷卻,避免熱面產生的熱量影響空氣冷卻,進而提高空氣的制冷效果。

進一步優選為:所述水箱與第一水冷頭間連接有水路循環管道,所述水路循環管道包括冷卻管和回流管,所述水箱上設置有冷水出口和熱水進口,所述冷卻管連接冷水出口和第一水冷頭,所述回流管連接熱水進口和第一水冷頭且所述回流管上設置有循環水泵和風冷冷卻器。

由于經過第一水冷頭后水會變熱,為了避免直接導入到水箱中影響水箱中水的溫度,故采用上述結構,在回流管上設置風冷冷卻器先進行冷卻后再回流到水箱中,保證導入到第一水冷頭中的水溫度較低,達到優良的冷卻效果。

進一步優選為:所述水箱上還設置有多個冷面設于水箱內并與水箱內水接觸的第二制冷片。

采用上述結構,通過在水箱上設第二制冷片對水箱中水進行冷卻,提高對第一水冷頭的冷卻效果;同時使得噴霧裝置中霧化的水蒸氣具有較低的溫度,與經過冷卻后的空氣混合達到雙重混合的效果。

進一步優選為:所述第二制冷片上設置有第二水冷頭,第二水冷頭設于第二制冷片的冷面,所述冷水出口和第二水冷頭間管道連接。

采用上述結構,由于第二制冷片在制冷時,第二水冷頭是與其冷面直接接觸的,在第二水冷頭上的制冷效果最佳,通過將冷水出口和第二水冷頭管道連接,將在第二水冷頭直接冷卻的溫度最低的水送入到第一水冷頭中對其進行冷卻,可以達到更好的冷卻效果。

進一步優選為:所述加濕裝置的霧化箱內加有紫外線滅菌燈和負離子發生器。

由于加濕裝置內的霧化箱難以拆卸清理,且霧化箱中較為濕潤,極易滋生細菌,從而使得吹出的風內含有大量的細菌,采用上述結構,通過紫外線滅菌燈和負離子發生器的設置,解決了霧化箱內細菌滋生的問題,有效解決在長時間運行下對空氣所產生的二次細菌污染。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過接水盤將制冷面板上的冷凝水接取到水箱中,并通過噴霧裝置將水箱中的水霧化回到經過制冷面板的空氣中,同時,利用水箱中水對第一制冷片的熱面進行冷卻提高制冷面板的制冷效果,而為了保證水箱中水對第一制冷片的冷卻效果以及避免噴霧裝置做無用的能源消耗,在水箱中設置液位傳感器控制噴霧裝置的啟閉,保證水箱中水量以及節約噴霧裝置能耗,并通過第二制冷器對水箱中水進行冷卻,不僅提高制冷面板的制冷效果,且使得噴霧裝置產生的水蒸氣具有較低溫度而達到雙重制冷效果,具有加濕、制冷效果優良的優點。

附圖說明

圖1是冷風扇的外形結構示意圖;

圖2是實施例一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實施例一的主視圖;

圖4是實施例一中第一水冷頭的結構示意圖;

圖5是實施例二中第一水冷頭的結構示意圖;

圖6是實施例三的主視圖;

圖7是實施例四的主視圖;

圖8是圖7的局部剖視圖,示出了導熱翅片的結構;

圖9是圖8的A部放大圖;

圖10是實施例五的結構示意圖,示出了制冷裝置和電動風扇的結構;

圖11是圖10的左側視圖;

圖12是圖10的后視圖;

圖13是實施例五中水箱的結構示意圖;

圖14是實施例七中通風殼部分的結構示意圖,示出了加濕裝置、接水盤以及噴霧口的結構;

圖15是實施例八的結構示意圖,示出了水箱、加濕裝置以及通風殼的結構。

圖16是實施例八中抽水泵的控制電路。

圖中,1、殼體;11、制冷按鈕;12、制熱按鈕;111、第一溫調旋紐;112、第二溫調旋紐;121、熱溫度調節器;13、滾輪;2、通風殼;21、防護網板;22、接水盤;221、通水孔;23、噴霧管;231、噴霧口;24、集水管;25、抽水管;26、過濾網;3、加濕裝置;4、制冷面板;41、導熱銅管;42、導熱翅片;421、鎖水槽;43、第一制冷片;44、第一水冷頭;441、進口;442、出口;443、導流通道;444、導熱針;445、分隔板;446、連通通道;45、通風口;46、通孔;5、電動風扇;51、電機;6、水箱;61、冷卻管;62、回流管;63、冷水出口;64、熱水進口;7、風冷冷卻器;8、循環水泵;9、第二水冷頭;10、抽水泵。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本具體實施例僅僅是對本實用新型的解釋,其并不是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本領域技術人員在閱讀完本說明書后可以根據需要對本實施例做出沒有創造性貢獻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范圍內都受到專利法的保護。

實施例1:一種制冷面板4,如圖2和圖3所示,包括若干導熱銅管41、若干導熱翅片42和多個第一制冷片43,本實施例中導熱銅管41數量為六個,六個導熱銅管41為形狀相同的環狀封閉結構,設于同一平面上且呈漸大設置。

相鄰兩導熱銅管41間設置有通風縫隙,第一制冷片43的冷面貼于導熱銅管41上,導熱銅管41與冷面貼合的部分呈扁平設置用于增大接觸面積。且位于兩相鄰的第一制冷片43間的通風縫隙于兩第一制冷片43處向中間呈漸大設置,避免與冷面貼合部分的導熱銅管41間存在較大的間隙,從而減小冷面面積以及提高冷面的利用率,同時可以保證經過制冷面板4的空氣量。

本實施例中第一制冷片43設置為四個,且繞導熱銅管41的軸心線均勻設置于導熱銅管41上。

參照圖4,在第一制冷片43的熱面設置有第一水冷頭44,第一水冷頭44上設置有進口441和出口442分別用于通入冷水和送出熱水。第一水冷頭44內設置有內設若干導熱針444的S形導流通道443,導熱針444用于增大熱傳導面積,提高熱傳導速度,進口441和出口442分別位于S形導流通道443的兩端,導熱針444連接在第一制冷片43的熱面并穿設于S形導流通道443內。

參照圖2和圖3,導熱翅片42連接于導熱銅管41上且與導熱銅管41相交設置,在導熱翅片42的端面上設置有六個穿孔用于供導熱銅管41穿過固定并將各導熱銅管41連接成整體。同時,導熱翅片42將通風縫隙分割成若干通風口45。其中,由于本實施例中的導熱銅管41是彎曲設置的,難以直接從導熱翅片42上的穿孔中直接穿過實現連接固定,故可以將導熱翅片42沿穿孔的中心線分割成兩瓣,在安裝固定時,將兩瓣導熱翅片42拼接成整體并在拼接的同時將導熱銅管41固定在兩瓣導熱翅片42組成的穿孔內。·

為了充分利用本實施例中的制冷面板4制冷,即需要使得制冷面板4和電動風扇5間沿電動風扇5抽風方向上的重疊面積達到最大,將制冷面板4和電動風扇5的轉軸同軸心線設置,且在冷風扇制冷面板4中間設置有通孔46用于避讓電動風扇5的電機51,通孔46的面積略小于電動風扇5上的電機51沿軸向上的端部面積大小,該設置的目的在于由于電機51阻擋,如果在中間也有導熱材料,不僅會造成成本提高,且在該部分無法達到制冷的效果,導致不必要的熱量散失。

實施例2:如圖5所示,與實施例1的不同之處在于,本實施例中的第一水冷頭44內設有連通通道446和若干分隔板445,分隔板445將水冷頭內部分成多個空腔,連通通道446從分隔板445中間貫穿分隔板445將分隔板445分成兩部分,并且連通各分隔板445間的空腔,第一水冷頭44的進口441和出口442分別設于沿連通通道446方向上的兩最外側空腔上。冷水從進口441進入,通過連通通道446填充滿第一水冷頭44,此時冷水從進口441繼續進入時,產生水壓將第一水冷頭44內的水從出口442送出。

在各分隔板445的側壁上垂直設置有若干導熱針444用于增大接觸面積提高熱傳導速度。

實施例3:如圖6所示,與實施例1或2的不同之處在于,本實施例中的導熱翅片42呈弧形設置且于制冷面板4上形成螺旋結構,其中,導熱翅片42朝向螺旋彎曲的一端傾斜,螺旋結構的螺旋方向與電動風扇5的轉動方向相同。通過呈螺旋的結構以及傾斜的導熱翅片42設置,使得經過導熱片的空氣產生螺旋,使空氣發生混合,達到吹出空氣的冷熱度、濕度都更加均勻的效果。

實施例4:如圖7至9所示,與實施例3的不同之處在于,本實施例中的導熱翅片42的兩側端面上均設置有多個沿導熱翅片42的長度方向設置的鎖水槽421,鎖水槽421的兩端貫穿導熱翅片42沿長度方向的兩端端部,方便鎖水槽421中的冷凝水從鎖水槽421中流出,避免冷凝水將鎖水槽421填充忙后導致鎖水槽421失效的問題發生。其中,鎖水槽421的橫截面呈U形、V形或者弧形,參照圖9,本實施例中橫截面選用U形。

實施例5:一種冷風扇,如圖1和10所示,包括通風殼2、電動風扇5和制冷裝置,電動風扇5包括吹風端和負壓端,負壓端為風扇旋轉時產生負壓吸風的一端;吹風端為吹風的一端,風從負壓端吸入吹風端吹出,制冷裝置包括水箱6和上述實施例1-2中的任一制冷面板4,制冷面板4位于電動風扇5的負壓端,其上的第一水冷頭44背向電動風扇5設置。其中,電動風扇5和制冷面板4同軸心設置在通風殼2內。

參照圖10至圖12,在水箱6和制冷面板4上的第一水冷頭44間連接有水路循環管道,水路循環管道包括四根冷卻管61和四根回流管62,冷卻管61連接冷水出口442和第一水冷頭44的進口441用于將水箱6中水送入到第一水冷頭44中;回流管62連接熱水進口441和第一水冷頭44的出口442用于將第一水冷頭44中熱水送回水箱6冷卻實現循環,且在上述回流管62上還設置有循環水泵8和四個風冷冷卻器7,循環水泵8固定于水箱6上且用于給水路循環管道內的水提供循環的動力,四個風冷冷卻器7分別對從四個第一水冷頭44的出口442中送出的熱水進行風冷,避免回流水水溫過高而照成水箱6中水水溫升高進而影響度第一水冷頭44的水冷效果,風冷后水經過循環水泵8回流到水箱6中。

參照圖12,在水箱6的外壁上還設置有一個第二制冷片,第二制冷片的冷面貫穿水箱6外壁與水箱6中水接觸。參照圖13,在第二制冷片的冷面上設置有第二水冷頭9,第二水冷頭9的形狀、結構與第一水冷頭44的形狀、結構相同,且在第二水冷頭9和水箱6的冷水出口442間通過一管道連接,水箱6上的冷水出口442設置有兩個,兩冷水出口442連通分流,四根冷卻管61的一端兩兩合并后分別與兩冷水出口442連接。

其中,如圖1所示,上述水箱6設于一殼體1內,在殼體1內壁上還貼有消音棉用于消除風冷冷卻器7產生的噪音,在殼體1底部安裝有四個滾輪13方便冷風扇移動。

在殼體1上設置有制冷按鈕11、制熱按鈕12以及冷溫度調節器和熱溫度調節器121,其中,冷溫度調節器包括第一溫調旋紐111和第二溫調旋紐112,第一溫調旋紐111用于控制第一制冷片43和第二制冷片的溫度,第二溫調旋紐112用于控制風冷冷卻器7。在本方案中制熱可以利用制冷片的冷熱變換通過電流方向改變實現,該原理為現有技術在此不做詳細闡述,也可以另外加制熱板進行制熱。另外,上述溫度的控制也可以采用顯示屏的方式進行控制,并與互聯網進行連接,實現遠程或者無線控制。

工作原理:啟動電動風扇5的同時制冷裝置啟動,第一制冷片43和第二制冷片開始制冷。第二制冷片在制冷的同時,循環水泵8啟動開始抽水對第一水冷頭44進行水冷循環,此時水箱6中的水從第二水冷頭9的進口441進入,在第二水冷頭9對水箱6中的水進行冷卻的同時,通過第二水冷頭9對抽出的水進行二次冷卻,更進一步的降低水溫,并從第二水冷頭9的出口442通入到管道內在兩個冷水出口442中進行分流,最后經過四根冷卻管61分別送入到四個第一水冷頭44中對第一水冷頭44進行水冷。

而經過第一水冷頭44后變熱的水通過四根回流管62分別送入到四個風冷冷卻器7中進行冷卻后,在熱水進口441處匯聚回到水箱6中進行冷卻,通過風冷冷卻器7降低回到水箱6的熱水水溫,避免回流水溫度較高而影響水箱6內水溫以及第二制冷片的冷卻效果,保證水箱6內水溫處于較低的狀態。

實施例6:如圖10所示,與實施例5的不同之處在于,在本實施例中設置實施例3或4中的制冷面板4,且制冷面板4上的螺旋結構的螺旋方向與電動風扇5的轉動方向相同。

本實施例中通過設置螺旋結構的螺旋方向設置,不僅可以避免因為與電動風扇5旋轉時所產生的離心力相反而降低螺旋結構產生的混合空氣效果,且可以與該離心力結合,增強在電動風扇5和制冷面板4間的空氣的混合效果,使得吹出的空氣其冷熱、濕度都更加均勻的效果。

實施例7:如圖14所示,與實施例5或6的不同之處在于,冷風扇上還設置有接水盤22和加濕裝置3,其中,通風殼2呈筒狀設置,其內設置有通風道,電動風扇5和制冷面板4均設于通風道內,通風道的底部于通風殼2上形成接水盤22用于接取在制冷面板4上凝結的冷凝水。

加濕裝置3設于接水盤22的下方,并在接水盤22的底端設置有通水孔221與加濕裝置3連通,通過重力作用自動將積水盤接取的冷凝水送入到加濕裝置3中。其中,本實施例中加濕裝置3選用超聲波加濕器。

在通風殼2內設有噴霧管23,噴霧管23上設置有多個噴霧口231,噴霧口231設置在通風道的內璧上且繞電動風扇5的轉動軸心線均勻設置,噴霧口231位于電動風扇5和制冷面板4之間。噴霧口231通過管道與加濕裝置3連接,使得加濕裝置3產生的水霧通過管道引導后通過噴霧口231送入到電動風扇5和制冷面板4之間,使得水霧與位于電動風扇5和制冷面板4之間的空氣發生混合。

另外,為了使得吹出的空氣更加健康、安全,在上述加濕裝置3的霧化箱內安裝有紫外線滅菌燈和負離子發生器,在通風殼設有制冷面板的一端安裝有過濾網26,該過濾網26可以為單層濾網也可以為濾網組件,制冷面板位于過濾網26和電動風扇之間。在通風道的兩側均設置有防護網板21,過濾網26位于防護網板21內側。

使得在使用時,由于制冷面板4溫度較低會在其表面上冷凝出冷凝水,接水盤22將從制冷面板4上滴落的冷凝水收集起來,并通過通水孔221流入到加濕裝置3中進行霧化,再經過噴霧口231與位于電動風扇5和制冷面板4之間的空氣發生混合,使得吹出的空氣具有一定的濕度,避免吹出冷風過于干燥。

實施例8:如圖15所示,與實施例6的不同之處在于,接水盤22上的通水孔221通過一集水管24與水箱6連接,水箱6中水通過一抽水管25與加濕裝置3連接,在抽水管25上設置有一抽水泵10。并且,水箱6上設置有一液位傳感器用于檢測水箱6中水位并輸出一檢測信號,抽水泵10響應于檢測信號;加濕裝置3內設置有水位傳感器并輸出一控制信號,加濕裝置3響應于控制信號。

如圖16所示,本實施例中液位傳感器選用浮球式液位傳感器,通過對水箱6內水位的檢測輸出一檢測信號并在比較器中進行比較,當檢測信號大于預設值時,抽水泵10啟動向加濕裝置3供水;當檢測信號小于或等于預設值時,控制抽水泵10關閉。水位傳感器的工作原理與液位傳感器的原理相同,當水位傳感器檢測在加濕裝置3中有水時,輸出一控制信號控制加濕裝置3正常工作,而但加濕裝置3中儲水用完時,水位傳感器再次輸出一控制信號停止加濕裝置3工作。

本實施例與實施例6相比,由于噴霧裝置使用水箱6中水進行噴霧,而水箱6中水具有較低的溫度,進而使得產生的水霧亦具有較低的溫度,當其與經過制冷面板4后的空氣混合時,可以達到雙重制冷的效果。

當前第1頁1 2 3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涪陵区| 旌德县| 桃江县| 泰顺县| 来凤县| 偃师市| 浦东新区| 炎陵县| 建瓯市| 徐汇区| 二连浩特市| 镇江市| 剑阁县| 晋宁县| 乐平市| 无锡市| 西华县| 酉阳| 灵石县| 平昌县| 阿巴嘎旗| 松潘县| 正宁县| 多伦县| 鄱阳县| 八宿县| 普兰店市| 高陵县| 房山区| 长泰县| 开化县| 马山县| 江北区| 广南县| 镇安县| 黑龙江省| 大姚县| 恩平市| 兴文县| 乌兰察布市| 平舆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