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高壓變電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高壓變頻配電冷卻系統。
背景技術:
高壓變頻配電室內由于配置有高壓變頻柜,因此,設備容量大,發熱量大,需要進行冷卻。常用的冷卻方式為:高壓變頻柜柜底冷卻風扇吹風,同時,高壓變頻柜柜頂冷卻風扇抽風至室外。但是,采用上述冷卻方式不僅冷卻效果差,并且,在上述冷卻方式中,由于高壓變頻配電室內空氣負壓較高,且高壓變頻配電室外灰塵大,因此,將導致高壓變頻配電室及高壓變頻柜內容易積累灰塵,嚴重影響設備的正常工作。
技術實現要素:
鑒于上述問題,提出了本實用新型以便提供一種克服上述問題或者至少部分地解決上述問題的高壓變頻配電冷卻系統。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一種高壓變頻配電冷卻系統,包括高壓變頻配電室、高壓變頻柜、冷卻壁、熱風管道和抽風風機;
所述冷卻壁設置在所述高壓變頻配電室內,將所述高壓變頻配電室分隔為第一密閉空間和第二密閉空間,所述冷卻壁上設置有若干氣體流通縫隙;
所述高壓變頻柜放置于所述第一密閉空間中;
所述熱風管道的第一端與所述高壓變頻柜連接,所述熱風管道的第二端與所述冷卻壁連接,所述熱風管道的第二端覆蓋所述冷卻壁上的至少一個氣體流通縫隙;
所述抽風風機設置于所述第一密閉空間中,所述抽風風機與所述熱風管道連接;
其中,在所述抽風風機的作用下,所述高壓變頻柜工作所產生的熱空氣通過所述熱風管道經所述冷卻壁冷卻后流入所述第二密閉空間,使得所述第二密閉空間具有正壓,處于正壓的所述第二密閉空間內的空氣通過未被所述熱風管道覆蓋的氣體流通縫隙流入所述第一密閉空間。
優選的,所述冷卻壁為雙層冷卻結構。
優選的,所述雙層冷卻結構中包含水冷層和壓縮機制冷層。
優選的,所述水冷層位于靠近所述第一密閉空間的一側,所述壓縮機制冷層位于靠近所述第二密閉空間的一側。
優選的,還包括溫度檢測單元;
所述溫度檢測單元設置于所述第一密閉空間內,且,所述溫度檢測單元與所述冷卻壁連接。
優選的,所述高壓變頻柜包括外殼、高壓變頻器本體、柜底風扇和柜頂風扇;
所述高壓變頻器本體、柜底風扇和柜頂風扇均設置于所述外殼內,且,所述柜底風扇設置于所述高壓變頻器本體的底部,所述柜頂風扇設置于所述高壓變頻器本體的頂部,在所述高壓變頻器本體的底部的所述外殼上設置有進風口。
優選的,所述氣體流通縫隙為氣體流通孔。
優選的,所述第一密閉空間的體積大于所述第二密閉空間的體積。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一個或多個技術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術效果或優點:
本申請在抽風風機的作用下,高壓變頻柜工作所產生的熱空氣通過熱風管道經冷卻壁冷卻后流入第二密閉空間,使得第二密閉空間具有正壓,處于正壓的第二密閉空間內的空氣通過未被熱風管道覆蓋的氣體流通縫隙流入第一密閉空間,從而不僅實現了對高壓變頻柜的冷卻,還使得高壓變頻配電室中的空氣壓力與外加空氣氣壓接近,避免由于失壓造成粉塵經室外進到高壓變頻配電室室內,從源頭上消除了由于高壓變頻配電室粉塵過大造成電氣及自動化元件損壞停機的可能性。
附圖說明
通過閱讀下文優選實施方式的詳細描述,各種其他的優點和益處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將變得清楚明了。附圖僅用于示出優選實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認為是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而且在整個附圖中,用相同的參考圖形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圖中:
圖1示出了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一種高壓變頻配電冷卻系統的結構示意圖。
其中,1為高壓變頻配電室,2為高壓變頻柜,3為冷卻壁,4為熱風管道,11為第一密閉空間,12為第二密閉空間。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參照附圖更詳細地描述本公開的示例性實施例。雖然附圖中顯示了本公開的示例性實施例,然而應當理解,可以以各種形式實現本公開而不應被這里闡述的實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這些實施例是為了能夠更透徹地理解本公開,并且能夠將本公開的范圍完整的傳達給本領域的技術人員。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一種高壓變頻配電冷卻系統,如圖1所示,所述高壓變頻配電冷卻系統包括高壓變頻配電室1、高壓變頻柜2、冷卻壁3、熱風管道4和抽風風機。冷卻壁3設置在高壓變頻配電室1內,將高壓變頻配電室1分隔為第一密閉空間11和第二密閉空間12,冷卻壁3上設置有若干氣體流通縫隙。高壓變頻柜2放置于第一密閉空間11中。熱風管道4的第一端與高壓變頻柜2連接,熱風管道4的第二端與冷卻壁3連接,熱風管道4的第二端覆蓋冷卻壁3上的至少一個氣體流通縫隙,抽風風機設置于第一密閉空間11中,抽風風機與熱風管道4連接。其中,在抽風風機的作用下,高壓變頻柜2工作所產生的熱空氣通過熱風管道4經冷卻壁3冷卻后流入第二密閉空間12,使得第二密閉空間12具有正壓,處于正壓的第二密閉空間12內的空氣通過未被熱風管道4覆蓋的氣體流通縫隙流入第一密閉空間11,從而不僅實現了對高壓變頻柜2的冷卻,還使得高壓變頻配電室1中的空氣壓力與外加空氣氣壓接近,避免由于失壓造成粉塵經室外進到高壓變頻配電室1室內,從源頭上消除了由于高壓變頻配電室1粉塵過大造成電氣及自動化元件損壞停機的可能性。
在一種優選的實施例中,在本申請的高壓變頻配電冷卻系統中,冷卻壁3為雙層冷卻結構,雙層冷卻結構中包含水冷層和壓縮機制冷層,其中,壓縮機制冷層的制冷壓縮機設置于高壓變頻配電室1的室外。進一步,由于冷卻壁3的兩側分別為第一密閉空間11和第二密閉空間12,優選的,冷卻壁3中的水冷層位于靠近第一密閉空間11的一側,冷卻壁3中的壓縮機制冷層位于靠近第二密閉空間12的一側,在本申請中,水冷層和壓縮機制冷層可以同時對熱空氣冷卻,另外,在一種優選的實施方式中,也可以在高壓變頻配電室1的溫度低于預設溫度時利用水冷層進行冷卻,而當高壓變頻配電室1的溫度不低于預設溫度時同時啟動水冷層和壓縮機制冷層進行冷卻,例如,當預設溫度為35°時,當高壓變頻配電室1的溫度低于35°時,利用水冷層進行冷卻,當預設溫度不低于35°時,利用水冷層和壓縮機制冷層同時進行冷卻。優選的,在本申請中,高壓變頻配電冷卻系統還包括溫度檢測單元,溫度檢測單元設置于第一密閉空間11內,溫度檢測單元與冷卻壁3連接,溫度檢測單元用于對第一密閉空間11的溫度進行檢測,當第一密閉空間11的溫度低于預設溫度時控制水冷層處于工作狀態,當第一密閉空間11的溫度不低于預設溫度時控制水冷層和壓縮機制冷層同時處于工作狀態。
在本申請的高壓變頻配電冷卻系統中,高壓變頻柜2包括外殼、高壓變頻器本體、柜底風扇和柜頂風扇。高壓變頻器本體、柜底風扇和柜頂風扇均設置于外殼內,且,柜底風扇設置于高壓變頻器本體的底部,柜頂風扇設置于高壓變頻器本體的頂部,在外殼上靠近高壓變頻器本體的底部的位置處設置有進風口。第一密閉空間11內的室內空氣經由進風口流動至柜底風扇,再經過柜頂風扇流動至柜頂熱風管道4,進而經過冷卻壁3冷卻后流動至第二密閉空間12內,第二密閉空間12內的空氣通過氣體流通縫隙重新流回第一密閉空間11。
在本申請中,氣體流通縫隙可以為氣體流通孔。第一密閉空間11的體積大于第二密閉空間12的體積,保證第一密閉空間11內的氣體多于第二密閉空間12內的氣體,提高了冷卻效果。
需要說明的是,本申請中的抽風風機、溫度檢測單元和制冷壓縮機未圖示。
上述本申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至少具有如下的技術效果或優點:
本申請在抽風風機的作用下,高壓變頻柜工作所產生的熱空氣通過熱風管道經冷卻壁冷卻后流入第二密閉空間,使得第二密閉空間具有正壓,處于正壓的第二密閉空間內的空氣通過未被熱風管道覆蓋的氣體流通縫隙流入第一密閉空間,從而不僅實現了對高壓變頻柜的冷卻,還使得高壓變頻配電室中的空氣壓力與外加空氣氣壓接近,避免由于失壓造成粉塵經室外進到高壓變頻配電室室內,從源頭上消除了由于高壓變頻配電室粉塵過大造成電氣及自動化元件損壞停機的可能性。
盡管已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但本領域內的技術人員一旦得知了基本創造性概念,則可對這些實施例作出另外的變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權利要求意欲解釋為包括優選實施例以及落入本實用新型范圍的所有變更和修改。
顯然,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對本實用新型進行各種改動和變型而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圍。這樣,倘若本實用新型的這些修改和變型屬于本實用新型權利要求及其等同技術的范圍之內,則本實用新型也意圖包含這些改動和變型在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