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實用新型涉及空調領域,特別涉及一種空調室內機殼體及壁掛式空調室內機。
背景技術: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用戶對于壁掛式空調室內機的需求,已經從傳統的要求具備良好品質及制冷效果,逐漸轉變為要求壁掛式空調室內機具備較為新穎的外形。為滿足這種需求,已提出一種半球形的空調室內機殼體,其進風口為簡單地開設在殼體的球面上,氣流從進風口進去后,因為鄰近換熱器處負壓的不均勻,導致進風氣流方向交叉較多并產生搶風現象,進而導致換熱器難以實現均勻換熱,從而換熱效率較低。技術實現要素: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種空調室內機殼體,旨在解決現有的空調室內機殼體進風容易發生搶風現象,從而導致換熱效率低的技術問題。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出的空調室內機殼體,包括呈中空半球狀設置的前殼,以及與所述前殼的開口端連接的背板,所述前殼與背板圍合形成一容腔;所述前殼的上部沿前后方向設有多個進風口,所述前殼的下部設有出風口;所述進風口的邊緣處向所述前殼內設有向下延伸的導流板,所述導流板用以將進風導向所述空調室內機的換熱器。優選地,所述導流板包括第一翼板及第二翼板,所述第一翼板設置在相鄰的兩所述進風口之間,所述第二翼板設置在所述進風口的左右邊緣處。優選地,所述第一翼板的寬度沿左右方向逐漸變窄。優選地,所進風口為格柵狀,所述進風口的格柵上設有連接所述第一翼板的加強筋。優選地,設于各所述進風口左右邊緣處的所述第二翼板依次相接。優選地,所述前殼的上部沿前后方向設有數道臺階形凹部,所述凹部均包括互成角度設置的第一臺階面及第二臺階面,所述第一臺階面以及鄰近所述背板設置的所述第二臺階面上設有所述進風口。優選地,所述第一翼板形成在所述第一臺階面與第二臺階面的交接處。優選地,所述前殼包括本體及上蓋,所述本體的上部形成有缺口,所述上蓋蓋合于所述缺口處,各所述凹部的中段形成在上蓋上,所述第二翼板形成在所述上蓋的左右邊緣處。優選地,遠離所述背板設置的所述第一臺階面,其前邊緣處設有向下延伸的檐板,所述檐板位于所述本體的內側,并與鄰近的所述本體的內壁面成一夾角設置。本實用新型還提出一種壁掛式空調室內機,包括空調室內機殼體,該空調室內機殼體包括呈中空半球狀設置的前殼,以及與所述前殼的開口端連接的背板,所述前殼與背板圍合形成一容腔;所述前殼的上部沿前后方向設有多個進風口,所述前殼的下部設有出風口;所述進風口的邊緣處向所述前殼內設有向下延伸的導流板,所述導流板用以將進風導向所述空調室內機的換熱器。本實用新型空調室內機殼體通過在殼體的內側設置導流板,以在對從不同進風口進入的空氣隔離的同時,對該進入的空氣進行導流,從而將換熱前的空氣導向至換熱器的不同區域,由此,換熱器能得到均勻的換熱,進而提升了換熱器的換熱效率。附圖說明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示出的結構獲得其他的附圖。圖1為本實用新型壁掛式空調室內機一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1中壁掛式空調室內機的部分爆炸結構示意圖;圖3為圖1中壁掛式空調室內機的正視示意圖;圖4為圖3中沿IV-IV線的剖面結構示意圖;圖5為圖3中壁掛式空調室內機的右視示意圖;圖6為圖5中沿VI-VI線的剖面結構示意圖;圖7為圖6中A處的局部放大圖;圖8為圖2中上蓋的結構示意圖;圖9為圖2中上蓋另一角度的結構示意圖。附圖標號說明:標號名稱標號名稱標號名稱1前殼123加強筋3容腔11本體124凹部41第一翼板111缺口125第一臺階面42第二翼板12上蓋126第二臺階面100換熱器121進風口127檐板200貫流風輪122出風口2背板300風道本實用新型目的的實現、功能特點及優點將結合實施例,參照附圖做進一步說明。具體實施方式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需要說明,若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諸如上、下、左、右、前、后……),則該方向性指示僅用于解釋在某一特定姿態(如附圖所示)下各部件之間的相對位置關系、運動情況等,如果該特定姿態發生改變時,則該方向性指示也相應地隨之改變。另外,若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則該“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其相對重要性或者隱含指明所指示的技術特征的數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隱含地包括至少一個該特征。另外,各個實施例之間的技術方案可以相互結合,但是必須是以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能夠實現為基礎,當技術方案的結合出現相互矛盾或無法實現時應當認為這種技術方案的結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實用新型要求的保護范圍之內。本實用新型提出一種空調室內機殼體。在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如圖1至圖4所示,該空調室內機殼體,包括呈中空半球狀設置的前殼1,以及與前殼1的開口端連接的背板2,前殼1與背板2圍合形成一容腔3;前殼1的上部沿前后方向設有多個進風口121,前殼1的下部設有出風口122;進風口121的邊緣處向前殼1內設有向下延伸的導流板(41,42),導流板用以將進風導向空調室內機的換熱器100。殼體用以為空調室內機的內部部件如換熱器100、送風組件等提供防護,并圍合形成部分的風道300;殼體一般為注塑件,前殼11并不限于嚴格意義的半球形,它可以是類球狀的殼體,一般不限于1/2,可以為0~1之間的任意靠近1/2的值。盡管優選地,導流板設置在進風口121的邊緣處,但實際上,將導流板設置在進風口121的中間也是可以的,同樣可以起到導流的作用。本實用新型空調室內機殼體通過在殼體的內側設置導流板,以在對從不同進風口121進入的空氣隔離的同時,對該進入的空氣進行導流,從而將換熱前的空氣導向至換熱器100的不同區域,由此,換熱器100能得到均勻的換熱,進而提升了換熱器100的換熱效率。進一步地,請一并參照圖5至圖9,在一實施例中,導流板包括第一翼板41及第二翼板42,第一翼板41設置在相鄰的兩進風口121之間,第二翼板42設置在進風口121的左右邊緣處。在本實施例中,由于進風口121設置在球形的前殼1上,因此,為了增大進風面積,通常進風口121左右方向上的長度大于前后方向上的寬度,從而相對而言,起主要導流作用的是第一翼板41,第二翼板42可以防止氣流從左右兩側泄露,從而保證氣流從換熱器100中流過。優選地,設于各進風口121左右邊緣處的第二翼板42依次相接。如此,可以更好地圍合進風氣流,并將進風氣流導引至換熱器100。進一步地,第一翼板41的寬度沿左右方向逐漸變窄。在本實施例中,由于進風口121一般為左右方向長,因而中部的風量較大,從而所需的導流長度也較長。此外,由于換熱器100上端的輪廓線一般呈水平延伸,由此,換熱器100上端與前殼1之間就圍合形成一個半月形的安裝空間。因此,通過將第一翼板41設置呈中間寬,兩邊窄,一方面,可以將進風充分地導向至換熱器100的設定區域;另一方面可以防止第一翼板41與換熱器100干涉,并使空調室內機的內部結構更為緊湊。進一步地,所進風口121為格柵狀,進風口121的格柵上設有連接第一翼板41的加強筋123。在本實施例中,由于第一翼板41具有一定的寬度,并凸出前殼1的內壁面設置,在將第一翼板41與前殼1一體設置并注塑成型的實施例中,這種結構如果不設置加強筋123,則第一翼板41在脫模或裝運的過程容易發生折斷,裝配至空調室內機后也容易在振動及氣流的共同作用下振動,導致噪音的產生。進一步地,前殼1的上部沿前后方向設有數道臺階形凹部124,凹部124均包括互成角度設置的第一臺階面125及第二臺階面126,第一臺階面125以及鄰近背板2設置的第二臺階面126上設有進風口121。在本實施例中,未設置進風格柵的第二臺階面126可以形成導流的作用,因此,進風風流不易發生搶風,從而可提升進風效率。此外,各凹部124的第一臺階面125,以及鄰近背板2、最靠后的第二臺階面126上開設進風格柵,在保證進風面積的前提下,前殼1的球面可以對鄰近的第一臺階面125形成遮蔽、靠前的一凹部124的第二臺階面126可以對應鄰近且靠后的一凹部124的第一臺階面125形成遮蔽,從而形成在空調室內機殼體的前方無法看到空調室內機內部的結構的外觀效果,盡量減少了進風格柵的設置對外觀的影響。進一步地,第一翼板41形成在第一臺階面125與第二臺階面126的交接處。在本實施例中,由于凹部124的第一臺階面125與第二臺階面126的互成角度設置,因此,兩臺階面的交接處實際上最為靠近換熱器100,如此,第一翼板41可以作為第一臺階面125和或第二臺階面126的延伸,更好地將風導向至換熱器100。進一步地,前殼1包括本體11及上蓋12,本體11的上部形成有缺口111,上蓋12蓋合于缺口111處,各凹部124的中段形成在上蓋12上,第二翼板42形成在上蓋12的左右邊緣處。在本實施例中,由于具有各凹部124中段的部位結構復雜,若與前殼1的其他部位一體成型則勢必增加制造難度,并且在增加注塑模具復雜度的同時,還難以保證成品率。單獨制造具有各凹部124中段的上蓋12,則可以相應地降低制造難度。進一步地,遠離背板2的第一臺階面125的前邊緣處設有向下延伸的檐板127,檐板127位于本體11的內側,并與鄰近的本體11的內壁面成一夾角設置。在本實施例中,從鄰近本體11的進風口121進入的風,本體11的內壁面由于距離換熱器100較遠,并且弧度較大,因此無法起到將風導向換熱器100的作用;并且,進入本體11球頂處的風也無法很好的換熱。通過設置檐板127,則可以將從鄰近鄰近本體11的進風口121進入的風導向至換熱器100,提高了換熱器100前側的空氣流量,從而使換熱器100整體換熱更均勻。本實用新型還提出一種壁掛式空調室內機,包括空調室內機殼體,該空調室內機殼體的具體結構參照上述實施例,由于本壁掛式空調室內機采用了上述所有實施例的全部技術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實施例的技術方案所帶來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贅述。其中,壁掛式空調室內機的換熱器100、貫流風輪200設置的連通進風口121與出風口122的風道300中。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實用新型的專利范圍,凡是在本實用新型的實用新型構思下,利用本實用新型說明書及附圖內容所作的等效結構變換,或直接/間接運用在其他相關的
技術領域:
均包括在本實用新型的專利保護范圍內。當前第1頁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