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紡織烘干裝置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紡織設備技術領域,更具體地說涉及一種紡織烘干裝置,該紡織烘干裝置可以將加熱器產生的熱量快擴散到外殼的每個角落,使外殼內的熱量分布均勻,將其產生的水蒸氣在風扇的作用下排出,提升烘干效率。支撐桿Ⅰ、外殼、支撐桿Ⅱ與電機均固定連接在底座的頂端,滾輪Ⅱ活動連接在支撐桿Ⅰ的頂端,主動皮帶輪固定連接在電機的輸出軸上,從動皮帶輪活動連接在支撐桿Ⅱ的頂端,皮帶將主動皮帶輪與從動皮帶輪之間連接,滾輪Ⅰ設置在從動皮帶輪上,進風風扇設置在外殼的下側面上,出風風扇設置在外殼的上側面上,發熱燈條設置在外殼的內壁上,組合滾輪設置在外殼的內部,電阻絲設置在組合滾輪的內部端。
【專利說明】
一種紡織烘干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紡織設備技術領域,更具體地說涉及一種紡織烘干裝置。
【背景技術】
[0002]眾所周知,在紡織品生產中烘干機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作為必不可少的設備烘干機的好壞將直接影響著紡織物的質量,現有的烘干機主要包括有烘干箱和設置在烘干箱內部的發熱裝置,發熱裝置發熱使烘干箱內的溫度達到規格要求后對烘干箱內的布料進行烘干,長期使用中發現,由于烘干箱內部通常會存在較多的水蒸氣,這些水蒸氣往往會造成布料二次浸濕,因此需要及時清理烘箱內的水蒸氣。
【發明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主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紡織烘干裝置,該紡織烘干裝置可以將加熱器產生的熱量快擴散到外殼的每個角落,使外殼內的熱量分布均勻,將其產生的水蒸氣在風扇的作用下排出,提升烘干效率。
[0004]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涉及紡織設備技術領域,更具體地說是一種紡織烘干裝置,包括支撐桿1、底座、外殼、進風風扇、發熱燈條、滾輪1、支撐桿Π、電機、主動皮帶輪、滾輪Π、進料口、組合滾輪、出風風扇、出料口、從動皮帶輪、皮帶和電阻絲,該紡織烘干裝置可以將加熱器產生的熱量快擴散到外殼的每個角落,使外殼內的熱量分布均勻,將其產生的水蒸氣在風扇的作用下排出,提升烘干效率。
[0005]支撐桿1、外殼、支撐桿Π與電機均固定連接在底座的頂端,并且支撐桿I位于外殼的左側,支撐桿π位于外殼的右側,電機位于支撐桿Π的右側。滾輪Π活動連接在支撐桿I的頂端,主動皮帶輪固定連接在電機的輸出軸上,從動皮帶輪活動連接在支撐桿π的頂端,皮帶將主動皮帶輪與從動皮帶輪之間連接,滾輪I設置在從動皮帶輪上。進風風扇設置在外殼的下側面上,進料口設置在外殼的左側面上,出風風扇設置在外殼的上側面上,出料口設置在外殼的右側面上,發熱燈條設置在外殼的內壁上,組合滾輪設置在外殼的內部,電阻絲設置在組合滾輪的內部端。
[0006]作為本技術方案的進一步優化,本實用新型一種紡織烘干裝置所述的進風風扇與出風風扇均設置有防塵網。
[0007]作為本技術方案的進一步優化,本實用新型一種紡織烘干裝置所述的發熱燈條設置有多個。
[0008]本實用新型一種紡織烘干裝置的有益效果為:
[0009]本實用新型一種紡織烘干裝置,該紡織烘干裝置可以將加熱器產生的熱量快擴散到外殼的每個角落,使外殼內的熱量分布均勻,將其產生的水蒸氣在風扇的作用下排出,提升烘干效率。
【附圖說明】
[0010]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法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0011]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種紡織烘干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0012]圖中:支撐桿11;底座2;外殼3;進風風扇4;發熱燈條5;滾輪16;支撐桿Π7;電機8;主動皮帶輪9;滾輪Π 10;進料口 11;組合滾輪12;出風風扇13;出料口 14;從動皮帶輪15;皮帶16;電阻絲17。
【具體實施方式】
[0013]【具體實施方式】一:
[0014]下面結合圖1說明本實施方式,本實用新型涉及紡織設備技術領域,更具體地說是一種紡織烘干裝置,包括:支撐桿11、底座2、外殼3、進風風扇4、發熱燈條5、滾輪16、支撐桿Π 7、電機8、主動皮帶輪9、滾輪Π 10、進料口 11、組合滾輪12、出風風扇13、出料口 14、從動皮帶輪15、皮帶16和電阻絲17,該紡織烘干裝置可以將加熱器產生的熱量快擴散到外殼的每個角落,使外殼內的熱量分布均勻,將其產生的水蒸氣在風扇的作用下排出,提升烘干效率。
[0015]支撐桿I1、外殼3、支撐桿Π7與電機8均固定連接在底座2的頂端,并且支撐桿Il位于外殼3的左側,支撐桿Π 7位于外殼3的右側,電機8位于支撐桿Π 7的右側,底座2支撐上面傳來的所有荷載。滾輪Π 10活動連接在支撐桿11的頂端,主動皮帶輪9固定連接在電機8的輸出軸上,從動皮帶輪15活動連接在支撐桿Π 7的頂端,皮帶16將主動皮帶輪9與從動皮帶輪15之間連接,滾輪16設置在從動皮帶輪15上。進風風扇4設置在外殼3的下側面上,進料口11設置在外殼3的左側面上,出風風扇13設置在外殼3的上側面上,出料口 14設置在外殼3的右側面上,發熱燈條5設置在外殼3的內壁上,組合滾輪12設置在外殼3的內部,電阻絲17設置在組合滾輪12的內部,進風風扇4有利于將干燥的空氣輸送到外殼3中,出風風扇13有利于將布料上產生的水蒸氣排除在外,發熱燈條5與電阻絲17均有利于將布料上的水分轉化為水蒸氣。
[0016]本實用新型一種紡織烘干裝置的工作原理:
[0017]在使用紡織烘干裝置時,打開所有電源開關,在電機8的作用下,帶動主動皮帶輪9轉動,其次帶動皮帶16轉動,再帶動從動皮帶輪15轉動,進而帶動滾輪16轉動,在滾輪16的作用下,布料在滾輪Π 1上從進料口 11進入,將通過組合滾輪12從出料口 14排出纏繞在滾輪16上;在進風風扇4的作用下,將干燥的空氣輸送到外殼3中,在發熱燈條5與電阻絲17的作用下,將布料上的水分轉化為水蒸氣,在出風風扇13的作用下,將布料上的水分轉化為水蒸氣,提升烘干效率。
[0018]【具體實施方式】二:
[0019]下面結合圖1說明本實施方式,本實施方式對實施方式一作進一步說明,所述的進風風扇4與出風風扇13均設置有防塵網,防止塵埃進入外殼3中,避免塵埃弄臟布料。
[0020]【具體實施方式】三:
[0021]下面結合圖1說明本實施方式,本實施方式對實施方式一作進一步說明,所述的發熱燈條5設置有多個,便于將布料上的水分轉化為水蒸氣,提升烘干效率。
[0022]當然,上述說明并非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本實用新型也不僅限于上述舉例,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的實質范圍內所做出的變化、改型、添加或替換,也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主權項】
1.一種紡織烘干裝置,包括支撐桿1(1)、底座(2)、外殼(3)、進風風扇(4)、發熱燈條(5)、滾輪1(6)、支撐桿Π (7)、電機(8)、主動皮帶輪(9)、滾輪Π (10)、進料口(11)、組合滾輪(12)、出風風扇(13)、出料口(14)、從動皮帶輪(15)、皮帶(16)和電阻絲(17),其特征在于:支撐桿I(I)、外殼(3)、支撐桿Π (7)與電機(8)均固定連接在底座(2)的頂端,并且支撐桿I(I)位于外殼(3)的左側,支撐桿Π (7)位于外殼(3)的右側,電機(8)位于支撐桿Π (7)的右側;滾輪Π (10)活動連接在支撐桿I(I)的頂端,主動皮帶輪(9)固定連接在電機(8)的輸出軸上,從動皮帶輪(I5)活動連接在支撐桿Π (7)的頂端,皮帶(16)將主動皮帶輪(9)與從動皮帶輪(15)之間連接,滾輪1(6)設置在從動皮帶輪(15)上;進風風扇(4)設置在外殼(3)的下側面上,進料口(11)設置在外殼(3)的左側面上,出風風扇(13)設置在外殼(3)的上側面上,出料口(14)設置在外殼(3)的右側面上,發熱燈條(5)設置在外殼(3)的內壁上,組合滾輪(12)設置在外殼(3)的內部,電阻絲(17)設置在組合滾輪(12)的內部。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紡織烘干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進風風扇(4)與出風風扇(13)均設置有防塵網。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紡織烘干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發熱燈條(5)設置有多個。
【文檔編號】F26B25/00GK205690838SQ201620631853
【公開日】2016年11月16日
【申請日】2016年6月23日 公開號201620631853.X, CN 201620631853, CN 205690838 U, CN 205690838U, CN-U-205690838, CN201620631853, CN201620631853.X, CN205690838 U, CN205690838U
【發明人】王建標
【申請人】王建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