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垃圾原液處理設備,特別涉及一種多程管殼式汽液換熱器。
背景技術:
目前,市面上的汽液換熱器主要由殼體、空腔體和蒸汽箱,及帶有噴嘴的液體分配管和管束。其中,蒸汽箱分別分成四個空腔,并且在殼體內的管束為多條且平行等間距分布,即每程管束的數(shù)量一樣。在這樣的情況下,第一程由于進入蒸汽較多,蒸汽在管內質量流速較大;第二程蒸汽量由于第一程管束的冷凝作用,導致進入第二程的蒸汽量減小,進而導致蒸汽在第二程管束的質量流速較第一程管束較小;第三程、第四程的工況依次類推。由于各程管束內的蒸汽質量流速不同而導致各程管束換熱效率大不一樣,影響了原液的蒸發(fā)效率。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鑒于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原液的蒸發(fā)效率高,結構緊湊和布局科學的多程管殼式汽液換熱器。
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多程管殼式汽液換熱器,其中,包括殼體、在殼體上設有與殼體相通的空腔體、在空腔體上設有的第一蒸汽箱、在殼體兩端分別設有的第二蒸汽箱和第三蒸汽箱,及在空腔體內設有帶有噴嘴的液體分配管和在殼體內設有的管束體。液體分配管由內延伸至空腔體外,殼體上設置有濃縮液排出口。第二蒸汽箱上設置有蒸汽輸入端,第三蒸汽箱上設置有蒸汽輸出端。第二蒸汽箱內設置有第一腔室和與第一腔室隔開的第二腔室,第三蒸汽箱內設置有第三腔室和與第三腔室隔開的第四腔室,蒸汽輸入端與第一腔室相通,蒸汽輸出端與第四腔室相通。管束體包括兩端分別設有多條與第一腔室和第三腔室相通的第一程管、在第一程管一側平行設有多條分別與第二腔室和第三腔室相通的第二程管,及在第二程管一側平行設有多條分別與第二腔室和第四腔室相通的第三程管。第一程管的數(shù)量大于第二程管的數(shù)量,第二程管的數(shù)量大于第三程管的數(shù)量。
本實用新型有益效果是具有原液的蒸發(fā)效率高,結構緊湊和布局科學的效果。由于第一程管的數(shù)量大于第二程管的數(shù)量,第二程管的數(shù)量大于第三程管的數(shù)量。科學合理的布管數(shù)量,可以讓每條換熱管內的蒸汽質量流速大致相同,讓每條管束的換熱效率大致相同,解決了現(xiàn)有技術中各程管束換熱效率大不一樣,影響了原液的蒸發(fā)效率的缺陷。另外,多程換熱管束的每條換熱管長度較短,管內冷凝水積蓄明顯少于單程管束蒸汽換熱面積較大,提高了換熱效果多程管束的使用,可以使換熱器長度大大減小,設備結構更加緊湊,布局更加科學。實現(xiàn)了原液的蒸發(fā)效率高,結構緊湊和布局科學的效果。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內部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所示仰視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圖1所示左視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圖3所示左視的內部結構示意圖;
圖5為單程換熱管的內部結構示意圖;
圖6為多程換熱管束的內部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如圖1-4所示,一種多程管殼式汽液換熱器,包括殼體1、在殼體1上設有與殼體1相通的空腔體2、在空腔體2上設有的第一蒸汽箱3、在殼體1兩端分別設有的第二蒸汽箱4和第三蒸汽箱5,及在空腔體2內設有帶有噴嘴12的液體分配管6和在殼體1內設有的管束體7。液體分配管6由內延伸至空腔體2外。殼體1上設置有濃縮液排出口8。殼體1上設置有冷凝水排放口11。第二蒸汽箱4上設置有蒸汽輸入端9。第三蒸汽箱5上設置有蒸汽輸出端10。第二蒸汽箱4內設置有第一腔室41和與第一腔室41隔開的第二腔室42。第三蒸汽箱5內設置有第三腔室43和與第三腔室43隔開的第四腔室44。蒸汽輸入端9與第一腔室41相通,蒸汽輸出端10與第四腔室44相通。管束體7包括兩端分別設有多條與第一腔室41和第三腔室43相通的第一程管71、在第一程管71一側平行設有多條分別與第二腔室42和第三腔室43相通的第二程管72,及在第二程管72一側平行設有多條分別與第二腔室42和第四腔室44相通的第三程管73。第一程管71的數(shù)量大于第二程管72的數(shù)量,第二程管72的數(shù)量大于第三程管73的數(shù)量。
工作原理如下:原液從液體分配管6進入后,經(jīng)噴嘴噴出,均勻噴淋覆蓋到管束體7上。蒸汽從蒸汽輸出端10進行第一蒸汽箱3,之后均勻分配到各管束體7的管內,與噴淋在管束體7的管外表面上形成膜狀的原液進行換熱。另外,從布管方式可以看出:每程管束的數(shù)量是管束41>管束42>管束43而在常見的多程布管方式是每程管束的數(shù)量一樣的。在這樣的工況下,第一程由于進入蒸汽較多,蒸汽在管內質量流速較大;第二程蒸汽量由于第一程管71束的冷凝作用,導致進入第二程的蒸汽量減小,進而導致蒸汽在第二程管72束的質量流速較第一程管71束較小;第三程、第四程的工況依次類推。由于各程管束內的蒸汽質量流速不同而導致各程管束換熱效率大不一樣,影響了原液的蒸發(fā)效果。科學合理的布管數(shù)量,可以讓每條換熱管內的蒸汽質量流速大致相同,讓每條管束的換熱效率大致相同,避免了以上情況的發(fā)生。還有考慮到單程換熱管束如圖5所示,單條管長度過長,冷凝水排出阻力較大,管內冷凝水積蓄過多導致管內蒸汽換熱面積減小,降低了換熱效果由于單條管長度過長,導致整臺換熱器的長度過長,在某些場合由于空間的原因限制了設備的使用。因此,如圖6所示,多程換熱管束的每條換熱管長度較短,管內冷凝水積蓄明顯少于單程管束蒸汽換熱面積較大,提高了換熱效果多程管束的使用,可以使換熱器長度大大減小,設備結構更加緊湊,布局更加科學。
以上所述的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方式。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創(chuàng)造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都屬于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