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熱節能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節能熱水器。
背景技術:
目前,供熱系統已廣泛的應用于工業和民用技術領域,例如宿舍的熱水系統及家 庭的熱水系統等,這類熱水系統主要是用于提供一定水溫的熱水。
通常,人們在使用熱水時,由于出水管路本身存儲的熱水會自然冷卻,所以,在打開出水管路時,前端輸出的是未加熱的冷水,傳統方式是通過將冷水放掉,待熱水輸出時才能使用,這樣則會浪費水資源。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節能熱水器,本實用新型使冷、熱水能從不同的出口分流,以便將先排放的存留冷水回收進熱水箱內重新加熱,從而避免了水資源的大量浪費。
本實用新型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的,一種節能熱水器,包括熱水箱,所述熱水箱設置有第一出水管道口,所述第一出水管道口的出水口設置有分流閥,所述分流閥內設置有進水管道口、冷水回流管道口和熱水出水管道口,所述進水管道口與第一出水管道口連通,所述進水管道口的內部設置有溫度感應裝置,所述分流閥內還設置有控制進水方向的閘門和驅動閘門開關方向的驅動機構,所述溫度感應裝置與驅動機構電連接,所述冷水回流管道口與熱水箱連通,所述熱水出水管道口連接用水終端。
作為優選,所述溫度感應裝置包括熱探頭,所述熱探頭與驅動機構電連接。
作為優選,所述溫度感應裝置還包括用于固定熱探頭的固定機構,所述固定機構包括上夾持彈臂和下夾持彈臂,所述上夾持彈臂和下夾持彈臂之間設置有用于連接上、下兩個夾持彈臂的連接塊,所述上夾持彈臂和下夾持彈臂之間形成夾口,所述熱探頭設置于夾口內。
作為優選,所述連接塊設置有一開槽,所述熱探頭包括感應部和插腳,所述插腳穿過開槽伸出于固定機構的外部。
作為優選,所述用水終端為洗浴終端、洗手臺終端或廚房終端。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一種節能熱水器,包括熱水箱,所述熱水箱設置有第一出水管道口,所述第一出水管道口的出水口設置有分流閥,所述分流閥內設置有進水管道口、冷水回流管道口和熱水出水管道口,所述進水管道口與第一出水管道口連通,所述進水管道口的內部設置有溫度感應裝置,所述分流閥內還設置有控制進水方向的閘門和驅動閘門開關方向的驅動機構,所述溫度感應裝置與驅動機構電連接,所述冷水回流管道口與熱水箱連通,所述熱水出水管道口連接用水終端,本實用新型使冷、熱水能從不同的出口分流,以便將先排放的存留冷水回收進熱水箱內重新加熱,從而避免了水資源的大量浪費。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分流閥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固定機構和熱探頭的俯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1至附圖3,以及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地說明。
如圖1至圖2所示,一種節能熱水器,包括熱水箱1,所述熱水箱1設置有第一出水管道口2,所述第一出水管道口2的出水口設置有分流閥3,所述分流閥3內設置有進水管道口31、冷水回流管道口32和熱水出水管道口33,所述進水管道口31與第一出水管道口2連通,所述進水管道口31的內部設置有溫度感應裝置34,所述分流閥3內還設置有控制進水方向的閘門35和驅動閘門35開關方向的驅動機構,所述溫度感應裝置34與驅動機構電連接,所述冷水回流管道口32與熱水箱1連通,所述熱水出水管道口33連接用水終端4。
本實施例熱水箱1通過第一出水管道口2出水,進入分流閥3的進水管道口31內,當溫度感應裝置34檢測到進入進水管道口31的水為冷水時,驅動機構驅動閘門35打開冷水回流管道口32,冷水進入冷水回流管道口32內,再回流至熱水箱1內重新加熱;當溫度感應裝置34檢測到進入進水管道口31的水為熱水時,驅動機構驅動閘門35打開熱水出水管道口33,熱水通過熱水出水管道口33進入用水終端4,供人們使用,從而避免了水資源的大量浪費。
本實施例中,所述溫度感應裝置34包括熱探頭341,所述熱探頭341與驅動機構電連接。
熱探頭341因長久使用,在水流的沖擊下,容易出現松脫的情況,從而導致溫度感應裝置34無法正常使用,為了防止這一現象,如圖3所示,本實施例中,所述溫度感應裝置34還包括用于固定熱探頭341的固定機構,所述固定機構包括上夾持彈臂342和下夾持彈臂343,所述上夾持彈臂342和下夾持彈臂343之間設置有用于連接上、下兩個夾持彈臂的連接塊344,所述上夾持彈臂342和下夾持彈臂343之間形成夾口,所述熱探頭341設置于夾口內,所述連接塊344設置有一開槽,所述熱探頭341包括感應部3411和插腳3412,所述插腳3412穿過開槽伸出于固定機構的外部,防止熱探頭341出現松脫的情況,插腳3412用于和電路板連接,使得熱探頭341與驅動機構電連接。
本實施例中,所述用水終端4為洗浴終端、洗手臺終端或廚房終端,可以用來洗澡或者在冬天,洗手、洗菜。
以上內容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依據本實用新型的思想,在具體實施方式及應用范圍上均會有改變之處,本說明書內容不應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