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中央空調防漏水技術,尤其涉及中央空調送風口防結露裝置。
背景技術:
室外空氣多為濕熱空氣,當室外的濕熱空氣進入空調風柜通過表冷器時,濕熱空氣會迅速降溫,同時會淅出空氣中的大部分水分,因此通過風柜進入空調系統的室外空氣不會升高室內的濕度。造成室內濕度升高的常見情況有兩種:一是封閉區域內保持長期低溫又沒有熱源時;二是當通過連接戶外的門窗直接進入大廈的濕熱空氣接觸到低溫物體(例如空調出風口)時,會凝結成水,不但會增加室內的濕度、溫度,同時也會使墻壁、紙張、衣物等發霉,滋生霉變細菌。因此,室內外溫差較大是室內中央空調出風口出現冷凝水的主要原因,
目前,大部分建筑物的中央空調系統一般采用散流器讓出風口出風方向分成多向流動,以便新風分布均勻,從而防止中央空調出風口滴水現象,雖然散流器能夠將新風口中的新風分成多向流動,但是其出風口還是會遇到濕熱空氣,其防水效果并不是很好。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中央空調送風口防結露裝置,結構簡單、造價低,能夠防止出風口直接與濕熱空氣接觸。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采用以下技術方案實現:
中央空調送風口防結露裝置,包括第一防冷凝水隔板、緊固件、鋁合金邊框和鋁合金百葉;鋁合金邊框內形成出風口,鋁合金百葉均勻布設于出風口內;第一防冷凝水隔板通過緊固件固接于鋁合金邊框的邊角,且鋁合金邊框與第一冷凝水隔板之間形成用于阻擋濕熱空氣的間隔空腔。
優選地,緊固件至少設置2個。
優選地,第一防冷凝水隔板遮蓋所述出風口,且第一防冷凝水隔板邊緣與出風口在第一防冷凝水隔板上形成的投影邊緣的間距為4~6cm。
優選地,第一防冷凝水隔板與所述出風口之間的距離為3~6cm。
優選地,緊固件為可伸縮、卡接式連接固定桿,緊固件一端螺接于鋁合金邊框,另一端螺接于第一防冷凝水隔板。
優選地,緊固件為階梯軸,分為四級軸段,四級軸段的長度分別為3cm、4cm、5cm、6cm。
優選地,中央空調送風口防結露裝置還包括第二防冷凝水隔板,第二防冷凝水隔板垂直固接于第一防冷凝水隔板一端,圍擋在鋁合金邊框的側緣。
優選地,所述出風口處還安裝散流器。
優選地,第一防冷凝水隔板、第二防冷凝水隔板均由亞克力板制作。
相比現有技術,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實用新型通過設置第一防冷凝水隔板,可以在出風口周圍形成正壓,迫使空調冷風向四周擴散,同時出風口周圍將產生更多的渦流,快速誘導周圍室內空氣迅速地與空調冷風混合,使出風口周圍的環境溫度達到飽和狀態,整個送風氣流呈穩定的水平擴散狀態,從而預防中央空調出風口出現凝露、滴水現象,而且本裝置造價便宜,安裝方便,極大的節約了費用。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種安裝方式的仰視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一種安裝方式的主視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另一種安裝方式的主視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另一種安裝方式的側視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中緊固件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第一防冷凝水隔板;2、緊固件;3、鋁合金邊框;4、鋁合金百葉;5、出風口;6、第二防冷凝水隔板;7、側緣。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以及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描述:
如圖1~2所示的中央空調送風口防結露裝置,包括第一防冷凝水隔板1、緊固件2、鋁合金邊框3和鋁合金百葉4;鋁合金邊框3內形成出風口5,鋁合金百葉4均勻布設于出風口5內;第一防冷凝水隔板1通過緊固件2固接于鋁合金邊框3的邊角,且鋁合金邊框3與第一防冷凝水隔板1之間形成用于阻擋濕熱空氣的間隔空腔。
中央空調輸送的空調冷風通過出風口5送至室內,經過鋁合金百葉4后出風方向分成多向流動,以便新風分布均勻,多向流動的空調冷風吹在第一防冷凝水隔板1上,使出風口5周圍形成正壓,迫使空調冷風向四周擴散。由于鋁合金邊框3與第一防冷凝水隔板1之間有用于阻擋濕熱空氣的間隔空腔,能夠使出風口5周圍的環境溫度達到飽和狀態,整個送風氣流呈穩定的水平擴散狀態,從而預防中央空調出風口5出現凝露、滴水現象。
進一步,緊固件2至少設置2個,至少在第一防冷凝水隔板1的對角線上設置緊固件2,將其固定于鋁合金邊框3,根據穩固需求可在鋁合金邊框3上設置多個緊固件2。
進一步,第一防冷凝水隔板1遮蓋所述出風口5,且第一防冷凝水隔板1邊緣與出風口5在第一防冷凝水隔板1上形成的投影邊緣的間距為4~6cm,可將出風口5完全遮擋,保證出風口5送出的空調冷風能夠完全吹到第一防冷凝水隔板1,使出風口5周圍形成正壓,迫使空調冷風向四周擴散。
進一步,第一防冷凝水隔板1與所述出風口5之間的距離為3~6cm,根據出風量大小設定第一防冷凝水隔板1與所述出風口5之間的距離,出風量越大則距離越大,能夠使出風口5周圍將產生更多的渦流,快速誘導周圍室內空氣迅速地與空調冷氣混合。
進一步,如圖5所示,緊固件2為可伸縮、卡接式連接固定桿,緊固件2一端螺接于鋁合金邊框3,另一端螺接于第一防冷凝水隔板1,可以根據出風口5風量的大小,使用可伸縮、卡接式的緊固件2進行調節第一防冷凝水隔板1與所述出風口5之間的距離。
進一步,如圖5所示,緊固件2為階梯軸,分為四級軸段,四級軸段的長度分別為3cm、4cm、5cm、6cm,緊固件2的四級長度分別對應出風口5冷風風量的檔位,便于調節第一防冷凝水隔板1與所述出風口5之間的距離。
進一步,當中央空調出風口5設置在側壁或者斜面上時,如圖3~4所示,該中央空調送風口防結露裝置優選增設第二防冷凝水隔板6,第二防冷凝水隔板6垂直固接于第一防冷凝水隔板1一端,圍擋在鋁合金邊框3的側緣7。
當中央空調出風口5設置在側壁或者斜面上時,第一防冷凝水隔板1的底端與鋁合金邊框3側緣7高度一致,空調冷風吹第一防冷凝水隔板1上后向四周擴散,第二防冷凝水隔板6防止空調冷風吹在第一防冷凝水隔板1后向下擴散。
進一步,所述出風口5處還安裝散流器,散流器能夠使空調冷風擴散更加均勻。
進一步,第一防冷凝水隔板1、第二防冷凝水隔板6均由亞克力板制作,透明無色,美觀。
對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可根據以上描述的技術方案以及構思,做出其它各種相應的改變以及形變,而所有的這些改變以及形變都應該屬于本實用新型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