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實用新型涉及空調
技術領域:
,特別涉及一種螺釘蓋組件和空調。
背景技術:
:隨著市場的發展,市場對家用空調室內機的外觀要求越來越高,以符合消費者的審美需求。由于室內機結構較多,目前空調室內機面框連接處一般都需要打螺釘固定。為了避免螺釘頭部露出產品表面而影響外觀及劃傷人或其他零件,通常需把螺釘位置處做出沉孔結構,使螺釘頭部隱藏在沉孔內。但是,這種結構如直接外露,則會影響產品外觀;因其位于空調內機出風口處,還會影響產品性能;而且螺釘暴露空氣中,時間長了容易生銹,也還會沉積灰塵。目前空調器一般在沉臺處增設螺釘蓋,采用將螺釘隱藏的方式來解決以上缺陷。現有空調室內機螺釘蓋與面框的配合是依靠螺釘蓋下端左右兩邊的旋轉軸作為支點,在螺釘蓋的兩邊設有小方臺,小方臺與面框上的安裝槽形成過盈配合,使螺釘蓋強行卡在安裝凹槽上。裝配過程中,需要使用較大力量將螺釘蓋強行按壓到位,難以裝配,再加上模具本身精細度不高和注塑工藝影響,導致螺釘蓋要么裝不進去,要么裝進去很難取下來,要么裝配很松,運輸過程中脫落。目前生產方式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使用較松的裝配方式,再在螺釘蓋表面貼上一段膠布。這樣雖然解決了裝配難及螺釘蓋脫落的問題,但是裝配后間隙很大,影響外觀,增加膠布后提高了成本,也降低了生產效率。技術實現要素: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種易于裝配且不易脫落的螺釘蓋組件。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出的一種螺釘蓋組件,包括:安裝座,具有相對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以及連接在所述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之間的側部,所述安裝座的側部設有安裝槽,所述安裝槽的槽底設有供螺釘穿過的螺釘讓位孔;所述安裝槽的兩相對的側壁為兩安裝壁;以及,螺釘蓋,轉動地安裝于所述安裝槽的槽口處,具有蓋合所述槽口的蓋合狀態和打開所述槽口的打開狀態,所述螺釘蓋包括蓋板、以及自所述蓋板朝所述安裝槽凸設的配合部,所述配合部具有相對的兩第一外側面,至少一第一外側面設有彈性凸部,所述螺釘蓋處于蓋合狀態時,所述蓋板蓋合所述槽口設置,所述兩個第一外側面對應與所述兩安裝壁呈相對設置,且所述彈性凸部對應定位于所述安裝壁的設定位置,以使得所述螺釘蓋保持于蓋合狀態。優選地,所述配合部包括兩個呈相對設置的配合板,所述兩個配合板的外側面為所述兩個第一外側面;所述兩配合板的外側面靠近第一端部的位置均凸設有轉軸,所述兩安裝壁對應設有供所述兩轉軸轉動安裝的軸孔。優選地,所述軸孔在自第一端部向第二端部的方向上呈長條狀設置;所述彈性凸部包括第一彈性凸部,所述第一彈性凸部靠近所述轉軸設置,所述螺釘蓋處于蓋合狀態時,所述第一彈性凸部與所述軸孔的靠近所述第二端部的端壁抵接。優選地,所述螺釘蓋處于打開狀態時,所述第一彈性凸部與所述安裝槽的槽口所在端端面抵接,且所述轉軸與所述軸孔的靠近所述第二端部的端壁抵接。優選地,所述彈性凸部包括第二彈性凸部,所述螺釘蓋處于蓋合狀態時,所述第二彈性凸部與所述安裝壁彈性抵持。優選地,所述配合板上設有讓位孔,自所述讓位孔的周緣向所述讓位孔內延伸有彈性臂,所述彈性凸部設置于所述彈性臂的自由端。優選地,所述配合板上還包括加強結構,所述加強結構包括環繞所述讓位孔的環狀加強筋以及連接所述環狀加強筋和配合板的加強筋條。優選地,所述安裝座的側部且靠近第一端部的位置,向外延伸出支撐部,所述螺釘蓋處于打開狀態時,所述支撐部與所述螺釘蓋抵接,以限制所述螺釘蓋過度外翻。優選地,所述安裝槽內側壁設有承接凸臺,在蓋合狀態時,所述蓋板與所述承接凸臺抵接。本實用新型還提出一種空調,包括所述螺釘蓋組件,所述安裝座設置于所述空調面板上。所述螺釘蓋組件,包括:安裝座,具有相對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以及連接在所述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之間的側部,所述安裝座的側部設有安裝槽,所述安裝槽的槽底設有供螺釘穿過的螺釘讓位孔;所述安裝槽的兩相對的側壁為兩安裝壁;以及,螺釘蓋,轉動地安裝于所述安裝槽的槽口處,具有蓋合所述槽口的蓋合狀態和打開所述槽口的打開狀態,所述螺釘蓋包括蓋板、以及自所述蓋板朝所述安裝槽凸設的配合部,所述配合部具有相對的兩第一外側面,至少一第一外側面設有彈性凸部,所述螺釘蓋處于蓋合狀態時,所述蓋板蓋合所述槽口設置,所述兩個第一外側面對應與所述兩安裝壁呈相對設置,且所述彈性凸部對應定位于所述安裝壁的設定位置,以使得所述螺釘蓋保持于蓋合狀態。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通過在所述配合部的第一外側面設置彈性凸部,所述彈性凸部對應定位于所述安裝壁的設定位置,以使得所述螺釘蓋保持于蓋合狀態而不易脫落,從而使所述螺釘蓋處于打開狀態。由于所述彈性凸部與所述安裝槽的槽壁為彈性抵接,所以僅需使用較小的力就可以使所述螺釘蓋牢固地蓋合所述安裝槽而不易脫落。當需要將所述螺釘蓋打開時,通過使所述彈性凸部離開兩所述安裝壁的設定位置進而方便地實現翻轉。附圖說明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示出的結構獲得其他的附圖。圖1為本實用新型螺釘蓋組件安裝到空調面板上的一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1中A處的局部放大圖;圖3為所述螺釘蓋一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圖4為圖3的側視結構圖;圖5為安裝座的結構示意圖;圖6為螺釘蓋蓋合狀態的結構示意圖;圖7為圖6的側視結構示意圖;圖8為螺釘蓋打開狀態的結構示意圖;圖9為圖8的側視結構圖。附圖標號說明:標號名稱標號名稱1空調面框14第一彈性凸部100螺釘蓋組件15第二彈性凸部10螺釘蓋22軸孔20安裝座23支撐部20a第一端部16讓位孔20b第二端部17彈性臂21安裝槽18a環狀加強筋21a安裝壁18b加強筋條11蓋板19握持部12配合板24承接凸臺13轉軸本實用新型目的的實現、功能特點及優點將結合實施例,參照附圖做進一步說明。具體實施方式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需要說明,若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諸如上、下、左、右、前、后……),則該方向性指示僅用于解釋在某一特定姿態(如附圖所示)下各部件之間的相對位置關系、運動情況等,如果該特定姿態發生改變時,則該方向性指示也相應地隨之改變。另外,若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則該“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其相對重要性或者隱含指明所指示的技術特征的數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隱含地包括至少一個該特征。另外,各個實施例之間的技術方案可以相互結合,但是必須是以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能夠實現為基礎,當技術方案的結合出現相互矛盾或無法實現時應當認為這種技術方案的結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實用新型要求的保護范圍之內。本實用新型提出一種螺釘蓋組件100,包括安裝座20和螺釘蓋17。如圖1至圖5所示,所述安裝座20具有相對的第一端部20a和第二端部20b、以及連接在所述第一端部20a和第二端部20b之間的側部,所述安裝座20的側部設有安裝槽21,所述安裝槽21的兩相對的側壁為兩安裝壁21a,所述安裝槽21的槽底設有用于供螺釘穿過的螺釘讓位孔通孔(未圖示)。所述螺釘蓋17可轉動地安裝于所述安裝槽21的槽口處,以使得所述螺釘蓋17具有蓋合所述槽口的蓋合狀態和打開所述槽口的打開狀態。為了實現在所述螺釘蓋17處于蓋合狀態時,所述螺釘蓋17能夠牢固地卡合于所述槽口處,因此在所述螺釘蓋17的蓋板11設置自所述蓋板11朝所述安裝槽21凸設的配合部,所述配合部的形式可以有多種,例如呈塊狀或是板狀。所述配合部具有相對的兩第一外側面,至少一第一外側面設有彈性凸部,所述彈性凸部優選為彈性凸柱。所述螺釘蓋17處于蓋合狀態時,所述蓋板11蓋合所述槽口設置,所述兩個第一外側面對應與兩所述安裝壁21a呈相對設置,且所述彈性凸部對應定位于所述安裝壁21a的設定位置,以使得所述螺釘蓋17保持于蓋合狀態。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通過在所述配合部的第一外側面設置彈性凸部,所述彈性凸部對應定位于所述安裝壁21a的設定位置,以使得所述螺釘蓋17保持于蓋合狀態而不易脫落,從而使所述螺釘蓋17處于打開狀態。由于所述彈性凸部與所述安裝槽的槽壁為彈性抵接,所以僅需使用較小的力就可以使所述螺釘蓋17牢固地蓋合所述安裝槽21而不易脫落。當需要將所述螺釘蓋17打開時,通過使所述彈性凸部離開兩所述安裝壁21a的設定位置進而方便地實現翻轉?;谏鲜鰧嵤├瑸槭顾雠浜喜烤哂幸欢ǖ膹椥郧覝p少加工成本,所述配合部優選設置為包括兩個呈相對設置的配合板12,所述兩個配合板12的外側面為所述第一外側面。具體如圖2至圖4所示,為使所述螺釘蓋17可相對安裝槽21的槽口翻轉,在所述兩配合板12的外側面靠近第一端部20a的位置均凸設有轉軸13,所述兩安裝壁21a對應設有供所述兩轉軸13轉動安裝的軸孔22;所述轉軸13通過伸入到所述軸孔22中從而實現螺釘蓋17與所述基座的連接,以及相對基座翻轉。由于所述兩配合板12具有一定彈性,在將所述螺釘蓋17的轉軸13安裝至所述軸孔22的過程中,通過對兩所述配合板12施加作用力,使兩所述配合板12朝向對方方向發生形變,從而使所述轉軸13伸入軸孔22中,隨著所述配合板12恢復形變,所述轉軸13便牢固地卡入所述軸孔22中而不會脫出,所述配合板12與所述轉軸13的設置方式具有使所述螺釘蓋組件具有100易于裝配的優點?;谏鲜鰧嵤├鐖D2至圖9所示,為了設定所述彈性凸部的位置,從而實現在所述螺釘蓋17保持蓋合狀態,設置所述軸孔22在自第一端部20a向第二端部20b的方向上呈長條狀設置;且每一所述配合板12設有至少一個所述彈性凸部,所述至少一個彈性凸部包括第一彈性凸部14,第一彈性凸部14靠近所述轉軸13設置,所述螺釘蓋17處于蓋合狀態時,所述第一彈性凸部14與所述軸孔22的靠近所述第二端部20b的端壁抵接。此時所述轉軸13處于所述軸孔22靠近所述第一端部20a的一側。進一步地,當所述螺釘蓋17在打開的過程中,通過對所述第一彈性凸部14施加朝所述安裝槽21內方向的外力,使所述第一彈性凸部14縮回至安裝槽21內,此時由于所述第一彈性凸部14具有彈力從而與所述安裝槽21的槽壁相抵接。隨著所述螺釘蓋17的旋轉,所述轉軸13沿著所述軸孔22的長度方向逐漸向第二端部20b的方向移動,直到所述轉軸13與所述軸孔22的靠近所述第二端部20b的端壁抵接,由于所述轉軸13沿所述軸孔22平滑地滑動,從而使得所述螺釘蓋17能夠平穩打開。當所述轉軸13位于所述軸孔22的靠近所述第二端部20b的端部時,所述第一彈性凸部14移動出所述安裝槽21,此時所述第一彈性凸部14恢復形變而與所述安裝槽21的槽口所在端端面抵接。當所述螺釘蓋17處于最終的打開狀態時,所述第一彈性凸部14的壁面與所述螺釘蓋17的端面抵接以阻擋所述螺釘蓋17朝所述安裝座20方向翻轉。而所述轉軸13的壁面與所述軸孔22的靠近所述第二端部20b的端壁抵接的位置阻擋所述螺釘蓋17朝背離所述安裝座20的方向翻轉。進一步地,為了進一步限制所述螺釘蓋17過度外翻,而且防止所述螺釘蓋17朝所述第一端部20a方向滑落,因此在所述安裝座20的側部靠近第一端部20a向外延伸出支撐部23,所述螺釘蓋17處于打開狀態時,所述支撐部23與所述螺釘蓋17抵接。所述支撐部23可以與所述螺釘蓋的端部抵接,顯然,所述支撐部23是與所述螺釘蓋17靠近第一端部20a的方向抵接;也可以與所述螺釘蓋17的外側面抵接。所述支撐部23可以為支撐柱,在此優選為支撐板,當所述螺釘蓋17處于蓋合狀態時,所述支撐板的外表面優選與所述螺釘蓋17的外表面在同一平面。當所述螺釘蓋17由所述打開狀態過渡到蓋合狀態時,通過用外力使所述第一彈性凸部14縮回至安裝槽21內,使所述第一彈性凸部14與所述安裝槽21的槽壁抵接,隨著朝所述安裝座20的方向翻轉螺釘蓋17,所述第一彈性凸部14朝向所述軸孔22靠近所述第二端部20b的端部方向移動,直到所述第一彈性凸部14伸入到所述軸孔22內并與所述軸孔22的端部抵接,從而將所述螺釘蓋17限定在所述蓋合狀態的位置處?;谏鲜鰧嵤├?,為了增強所述配合板12與所述安裝槽21槽壁之間的抵持力,所述彈性凸部包括第二彈性凸部15,所述螺釘蓋17處于蓋合狀態時,所述第二彈性凸部15與所述安裝槽21的側壁彈性抵接。所述第二彈性凸部15優選設置在所述配合板12靠近所述第二端部20b的一側。當所述兩配合板12上同時具有第一彈性凸部14和第二彈性凸部15時,此時,所述螺釘蓋17上具有4個彈性凸柱進行定位,從而無論在螺釘蓋17閉合狀態還是打開狀態都能夠有效進行定位,防止螺釘蓋17發生晃動。基于上述實施例,如圖3和圖4所示,為了進一步增大所述彈性凸柱相對所述安裝壁21a的彈性作用力,因此在所述配合板12上設有讓位孔16,所述讓位孔16內設有與所述讓位孔16的周緣連接的彈性臂17,所述彈性凸部設置于所述彈性臂17的自由端。所述彈性凸部有多個時,優選設置所述每一彈性凸部對應一彈性臂17。進一步地,為了加強所述配合板12的強度,所述配合板12上還包括加強結構,所述加強結構包括環繞所述讓位孔16的環狀加強筋18a以及連接所述環狀加強筋18a和配合板12的加強筋條18b。基于上述實施例,為了使所述螺釘蓋17更好的蓋合所述安裝槽21,所述安裝槽內側壁設有承接凸臺24,在蓋合狀態時,所述蓋板與所述承接凸臺24抵接。設置所述螺釘蓋17的第一端部20a呈朝安裝槽21彎曲的弧面狀。進一步地,在所述螺釘蓋17的第一端部20a設置握持部19,如圖8所示,方便用戶翻轉所述螺釘蓋17。所述握持部19的設置方式有多種,在此不做具體限制。本實用新型還提出一種空調,該空調包括所述的螺釘蓋組件100,所述安裝座20設置于所述空調面框1上。該空調的具體結構參照上述實施例,由于本空調采用了上述所有實施例的全部技術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實施例的技術方案所帶來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贅述。其中所述安裝座20可以與空調室內機一體設置,也可以分體設置,在此不做限制。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實用新型的專利范圍,凡是在本實用新型的發明構思下,利用本實用新型說明書及附圖內容所作的等效結構變換,或直接/間接運用在其他相關的
技術領域:
均包括在本實用新型的專利保護范圍內。當前第1頁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