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食品、藥品等風干處理設備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利用干燥冷風風干的冷風干機裝置。
背景技術:
現有的移動式烘箱利用熱風烘干,即向烘箱內輸入熱風以達到對烘箱內的食品、藥品等熱風烘干的目的,這種熱風烘干方式能耗較高,采用熱風烘干的相對高溫導致被烘干的食品新鮮度、色澤欠佳,以及藥品有效成份降低,于是需要一種針對食品、藥品等風干且保鮮的設備。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種冷風干機裝置,使得食品、藥品等風干并且能夠保鮮。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方面,提供了冷風干機裝置,包括箱體、底箱、出風腔以及由壓縮機、蒸發器、節流裝置、冷凝器連接而成的制冷系統,箱體呈密閉,底箱設于箱體的底部,并與箱體隔離,壓縮機、節流裝置、冷凝器設于底箱,箱體的外壁設有通風裝置,蒸發器內置于出風腔,出風腔與箱體內部連通,通風裝置與出風腔連通。
由于壓縮機、蒸發器、節流裝置、冷凝器組成的制冷系統工作時,箱體內部的濕空氣經過通風裝置與出風腔內的蒸發器接觸產生凝露并排出箱體外,此時箱體內部只有干燥的空氣,同時將蒸發器制冷產生的冷風經出風腔吹入箱體內部,因此可以利用箱體內的干燥冷風將食品、藥品等風干且保鮮。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箱體由左蓋板、右蓋板、頂板、底板、后蓋板、門體連接而成密閉體,底板安裝于底箱,左蓋板、右蓋板、后蓋板的內側分別設有左側板、右側板、后側板。由此,密閉的箱體保證了箱體內部的風干效果。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通風裝置包括相互連通且封閉的縱向通道及橫向通道,縱向通道、橫向通道內置于左蓋板與左側板、右蓋板與右側板以及后蓋板與后側板之間,左側板、右側板、后側板沿縱向通道、橫向通道設有通風孔,縱向通道的末端設有抽氣扇。由此,通過抽氣扇的吸氣加速了箱體內部的濕空氣進入縱向通道及橫向通道。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箱體內部設有通風層架,通風層架包括至少兩個網架及固定條,固定條兩兩相對地豎向安裝于左側板、右側板,網架平行于底板且相間隔地支撐于固定條。由此,網架用于放置食品、藥品等起到通風作用、便于風干。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出風腔的頂部通過鼓風機與箱體內部連通,出風腔的底部通過進風口與箱體內部連通。由此,鼓風機用于將制冷空氣吹入箱體內部,進風口使得制冷系統得以實現。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出風腔的底部設有出水管,出水管連通底箱。由此,出風腔內的凝露通過出水管流入底箱從而排出箱體外。
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能耗低、風干及保鮮效果好。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實施方式的冷風干機裝置的立體示意圖;
圖2為圖1所示冷風干機裝置的一視角的爆炸示意圖;
圖3為圖1所示冷風干機裝置的另一視角的爆炸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如圖1、2、3所示,該冷風干機裝置包括箱體1、底箱2、出風腔3、通風裝置4以及由壓縮機5、蒸發器6、節流裝置、冷凝器7連接而成的制冷系統,箱體1由左蓋板11、右蓋板12、頂板13、底板14、后蓋板15、門體16連接而成密閉體,底箱2位于箱體1的底部,并且底板14安裝于底箱2,并與底箱2隔離,左蓋板11、右蓋板12、后蓋板15的內側分別設有左側板17、右側板18、后側板19。壓縮機5、節流裝置、冷凝器7設于底箱2,出風腔3為隔板31、底板14、后側板19圍合成的腔體,蒸發器6內置于出風腔3,隔板31的頂部通過鼓風機32與箱體1內部連通,隔板31的底部通過進風口33與箱體1內部連通。底板14安裝有出水管34,出水管34連通底箱2,并通過底箱2安裝的接水盤進行接水。
通風裝置4包括相互連通且封閉的縱向通道41及橫向通道42,縱向通道41、橫向通道42內置于左蓋板11與左側板17、右蓋板12與右側板18以及后蓋板15與后側板19之間,左側板17、右側板18、后側板19沿縱向通道41、橫向通道42設有通風孔191,縱向通道41的末端設有抽氣扇43,縱向通道41與蒸發器6接觸且連通。
箱體1內部設有通風層架8,通風層架8包括六個網架81及八個固定條82,左側板17分兩層分別豎向間隔地安裝有兩個固定條82,右側板18上安裝的固定條82與左側板17的固定條82位置相對,六個網架81平行于底板14且相間隔地支撐于固定條82。網架81用于放置食品、藥品等起到通風作用、便于風干。
上述冷風干機裝置工作時,壓縮機5、蒸發器6、節流裝置(采用膨脹閥)、冷凝器7組成的制冷系統工作時,通過縱向通道41上的抽氣扇43的吸氣作用加速箱體1內部的濕空氣經通風孔191進入縱向通道41及橫向通道42,這些濕空氣在縱向通道41處與蒸發器6接觸產生凝露,凝露水經出水管34排出至底箱2的接水盤,從而排出箱體1外,此時箱體1內部只有干燥的空氣,同時將蒸發器6通過進風口33吸入這些干燥空氣實現制冷循環,制冷產生的冷風經鼓風機32吹入箱體1內部,達到將干燥冷風吹入食品、藥品等風干且保鮮的目的。
以上所述的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方式。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創造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都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