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是一種廢銅回收熔煉爐,屬于熔煉爐領域。
背景技術:
常見的關于建筑銅產品的問題:銅及常被使用的銅家族已經有幾百年的使用歷史了,它們是最古老的金屬家族之一。
現有公開技術申請號為CN201520833863.7的及集料倉,熔煉爐與預熱倉之間設置有第三閘閥,預熱倉與周轉倉設置有第二閘閥,周轉倉與集料倉之間設置有第一閘閥;熔煉爐左方設置有斗式提升機,斗式提升機的投料口位于集料倉的正上方;熔煉爐左側上端設置有煙氣回收管,煙氣回收管連接于預熱倉左側上端;預熱倉右側設置有排氣管,預熱倉通過排氣管依次與旋風分離器及活性炭吸附裝置相連。本新型結構設計合理,減少了投料過程中熔煉爐的熱量散失,充分利用了高溫尾氣中的熱量;有效凈化了尾氣中的粉塵及有害氣體,減少污染,有利于環保;能保持熔煉爐的高溫環境;節能環保,節省成本。現有的熔煉爐不設有溫度控制器,使得在熔煉過程中紅溫度不易受控制,熔成的金屬成分不均勻。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本實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種廢銅回收熔煉爐,以解決現有的熔煉爐不設有溫度控制器,使得在熔煉過程中紅溫度不易受控制,熔成的金屬成分不均勻。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是通過如下的技術方案來實現:一種廢銅回收熔煉爐,其結構包括爐本體、熔煉室、進料口、引風罩、手輪、出料口、機架、溫度控制器、配電管、圓棒料,所述爐本體頂端上與進料口固定連接,所述進料口上設有澆鑄圈和側板,所述澆鑄圈內緣與進料口固定連接,所述爐本體內壁與熔煉室固定連接,所述熔煉室中心端與圓棒料固定連接,所述熔煉室由兩個托環、感應器、排渣口和兩個熔液面組成,所述托環通過圓棒料與熔液面相連接,所述感應器固定裝設在兩個熔液面之間,所述感應器與圓棒料相連接,所述爐本體外層固定設有溫度控制器,所述溫度控制器與感應器相連接,所述爐本體下方設有出料口,所述爐本體通過圓棒料與機架相連接,所述圓棒料左側端上設有配電管,所述配電管通過導板與圓棒料相連接,所述爐本體右端與引風罩相連接,所述引風罩上設有引風機和控制鈕,所述引風罩右側上固定設有手輪。
進一步地,所述溫度控制器上固定設有顯示屏。
進一步地,所述引風機與圓棒料相連接。
進一步地,所述手輪通過引風罩與爐本體相連接。
進一步地,所述側板固定裝設在進料口內壁上。
進一步地,所述爐本體采用鑄鋁合金或鋼殼結構。
進一步地,所述圓棒料為圓形空心結構。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通過設置溫度控制器和感應器,使得溫度均勻且易控制、氧化燒損少、金屬成分均勻。
附圖說明
通過閱讀參照以下附圖對非限制性實施例所作的詳細描述,本實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優點將會變得更明顯: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種廢銅回收熔煉爐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熔煉室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爐本體-1、熔煉室-2、托環-21、感應器-22、排渣口-23、熔液面-24、進料口-3、澆鑄圈-31、側板-32、引風罩-4、引風機-41、控制鈕 -42、手輪-5、出料口-6、機架-7、溫度控制器-8、顯示屏-81、配電管-9、圓棒料-10、導板-11。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實用新型實現的技術手段、創作特征、達成目的與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結合具體實施方式,進一步闡述本實用新型。
請參閱圖1、圖2,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廢銅回收熔煉爐,其結構包括爐本體1、熔煉室2、進料口3、引風罩4、手輪5、出料口6、機架7、溫度控制器8、配電管9、圓棒料10,所述爐本體1頂端上與進料口3固定連接,所述進料口3上設有澆鑄圈31和側板32,所述澆鑄圈31內緣與進料口3固定連接,所述爐本體1內壁與熔煉室2固定連接,所述熔煉室2中心端與圓棒料10固定連接,所述熔煉室2由兩個托環21、感應器22、排渣口23和兩個熔液面24組成,所述托環21通過圓棒料10與熔液面24相連接,所述感應器22固定裝設在兩個熔液面24之間,所述感應器22與圓棒料10相連接,所述爐本體1外層固定設有溫度控制器8,所述溫度控制器8與感應器22相連接,所述爐本體1下方設有出料口6,所述爐本體1 通過圓棒料10與機架7相連接,所述圓棒料10左側端上設有配電管9,所述配電管9通過導板11與圓棒料10相連接,所述爐本體1右端與引風罩4 相連接,所述引風罩4上設有引風機41和控制鈕42,所述引風罩4右側上固定設有手輪5,所述溫度控制器8上固定設有顯示屏81,所述引風機41 與圓棒料10相連接,所述手輪5通過引風罩4與爐本體1相連接,所述側板32固定裝設在進料口3內壁上,所述爐本體1采用鑄鋁合金或鋼殼結構,所述圓棒料10為圓形空心結構。
在進行使用時,將回收的廢銅由進料口3落入熔煉室2上,并由熔液面24控制溶液在熔煉室2的量,并根據圓棒料10和托環21對廢銅進行熔煉,并連續加熱,感應器22將熔煉室2的溫度傳送至溫度控制器8上,并進行溫度控制。
例如,可將爐本體1安裝在對廢銅回收時進行熔煉加工使用。
以上顯示和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而言,顯然本實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實施例的細節,而且在不背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況下,能夠以其他的具體形式實現本實用新型。因此,無論從哪一點來看,均應將實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實用新型的范圍由所附權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說明限定,因此旨在將落在權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義和范圍內的所有變化囊括在本實用新型內。不應將權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圖標記視為限制所涉及的權利要求。
此外,應當理解,雖然本說明書按照實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個實施方式僅包含一個獨立的技術方案,說明書的這種敘述方式僅僅是為清楚起見,本領域技術人員應當將說明書作為一個整體,各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也可以經適當組合,形成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理解的其他實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