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環水冷卻塔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循環水冷卻塔,包括:塔體;集水池,設置在塔體的底部;水輪機風機,設置在塔體的頂部;第一管線,第一管線的第一端連接在水輪機風機上,第一管線的第二端形成循環水入口;第二管線,第二管線的第一端連接在水輪機風機上,第二管線的第二端延伸至塔體形成第一循環水出口;第三管線,第三管線的第一端連接在第一管線上,第三管線的第二端延伸至塔體形成第二循環水出口;節流裝置,設置在第三管線上。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解決了現有技術中的循環水冷卻塔在冬季循環水量難以調節的問題。
【專利說明】
循環水冷卻塔
技術領域
[0001 ]本實用新型涉及冷卻塔技術領域,具體而言,涉及一種循環水冷卻塔。
【背景技術】
[0002]現有技術中的水輪機循環水冷卻塔依靠循環水來驅動水輪機風機,水輪機風機的轉速通過改變循環水量進行調整。在高溫季節,循環水栗增加循環水量,使水輪機風機保持高轉速。水輪機風機高轉速進而使得風量加大,以使循環水系統蒸發量增加,降溫幅度也隨之增加。而在冬季溫度較低時,循環水栗減少循環水量,使水輪機風機的轉速降低。水輪機風機的轉速低進而使得風量減小,以使循環水系統蒸發量減小,降溫幅度也減小。通過上述在不同季節調整循環水量的方式能夠調整循環水冷卻塔的降溫幅度。
[0003]但是,上述調整方法存在以下冋題:
[0004]在高負荷循環水系統中,冬季循環水系統也需要滿負荷運行,從而使得在冬季減小循環水量的方案不能夠實施。只能夠通過循環水系統的調節余量來控制循環水量,而通過調節余量來改變循環水量的方法難以明顯控制循環水的增加量和減少量,導致水輪機風機的轉速過大或者過小,轉速過大易造成冷卻塔風機損壞,轉速偏小則造成冷卻塔風量不足,達不到冷卻效果。
【實用新型內容】
[0005]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循環水冷卻塔,以解決現有技術中的循環水冷卻塔在冬季循環水量難以調節的問題。
[0006]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循環水冷卻塔,包括:塔體;集水池,設置在塔體的底部;水輪機風機,設置在塔體的頂部;第一管線,第一管線的第一端連接在水輪機風機上,第一管線的第二端形成循環水入口;第二管線,第二管線的第一端連接在水輪機風機上,第二管線的第二端延伸至塔體形成第一循環水出口;第三管線,第三管線的第一端連接在第一管線上,第三管線的第二端延伸至塔體形成第二循環水出口 ;節流裝置,設置在第三管線上。
[0007]進一步地,布水結構為布水管線,布水管線上設置有多個第三循環水出口,第二管線的第二端和第三管線的第二端均連接在布水管線上。
[0008]進一步地,每個第三循環水出口處設置有一個噴頭。
[0009]進一步地,循環水冷卻塔還包括:淋水填料層,設置在塔體內,淋水填料層位于布水結構和集水池之間。
[0010]進一步地,循環水冷卻塔還包括:用于測量水輪機風機的轉速的測速表,測速表設置在水輪機風機上。
[0011]進一步地,循環水冷卻塔還包括:第四管線,第四管線的第一端連接在第一管線上,第四管線的第二端延伸至塔體內,第四管線的第一端在豎直方向上低于第三管線的第一端。
[0012]進一步地,第四管線上設置有第二調節閥。
[0013]進一步地,第二調節閥位于塔體的外側。
[0014]進一步地,循環水冷卻塔還包括第三調節閥,第三調節閥設置在第一管線上,第三調節閥在豎直方向上低于第四管線的第一端。
[0015]應用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由于第三管線的第一端連接在第一管線上,因此循環水從第一管線的循環水入口進入系統后分別流入水輪機風機以及通過第三管線流入塔體。第三管線上還設置有節流裝置,通過調整節流裝置能夠改變進入第三管線的循環水量,進而可以在不改變循環水總流量的情況下,通過增加大節流裝置的開度,使流入第三管線的循環水增多,進而減少流入水輪機風機的循環水量,或者通過減小節流裝置的開度,使流入第三管線的循環水減小,進而增加流入水輪機風機的循環水量。因此通過設置節流裝置可以在循環水冷卻塔滿負荷的情況下操作。并且由于第三管線的循環水量可調節幅度較大,因此在第三管線上設置節流裝置對于水輪機風機的轉速調節更加的靈活。因此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可以解決現有技術中的循環水冷卻塔在冬季循環水量難以調節的問題。
【附圖說明】
[0016]構成本申請的一部分的說明書附圖用來提供對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理解,本實用新型的示意性實施例及其說明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的不當限定。在附圖中:
[0017]圖1示出了根據本實用新型的循環水冷卻塔的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0018]其中,上述附圖包括以下附圖標記:
[0019]10、塔體;20、集水池;30、水輪機風機;31、測速表;40、第一管線;41、第三調節閥;50、第二管線;60、第三管線;61、節流裝置;70、淋水填料層;80、第四管線;81、第二調節閥;90、布水管線。
【具體實施方式】
[0020]需要說明的是,在不沖突的情況下,本申請中的實施例及實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組合。下面將參考附圖并結合實施例來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
[0021 ]如圖1所示,本實施例的循環水冷卻塔包括塔體10、集水池20、水輪機風機30、第一管線40、第二管線50、第三管線60。其中,集水池20設置在塔體10的底部,水輪機風機30設置在塔體10的頂部。第一管線40的第一端連接在水輪機風機30上,第一管線40的第二端形成循環水入口。第二管線50的第一端連接在水輪機風機30上,第二管線50的第二端延伸至塔體10形成第一循環水出口。第三管線60的第一端連接在第一管線40上,第三管線60的第二端延伸至塔體10形成第二循環水出口。其中,第三管線60上還設置有節流裝置61。
[0022]應用本實施例的技術方案,由于第三管線60的第一端連接在第一管線40上,因此循環水從第一管線40的循環水入口進入系統后分別流入水輪機風機30以及通過第三管線60流入塔體10。第三管線60上還設置有節流裝置61,通過調整節流裝置61能夠改變進入第三管線60的循環水量,進而可以在不改變循環水總流量的情況下,通過增大節流裝置61的開度,使流入第三管線60的循環水增多,進而減少流入水輪機風機30的循環水量,或者通過減小節流裝置61的開度,使流入第三管線60的循環水減小,進而增加流入水輪機風機30的循環水量。上述水輪機風機30的循環水量的調節方法可以在循環水冷卻塔滿負荷的情況下操作,并且由于第三管線60的循環水量可調節幅度較大,因此對于水輪機風機30的轉速調節更加的靈活。因此本實施例的技術方案可以解決現有技術中的循環水冷卻塔在冬季循環水量難以調節的問題。
[0023]優選地,為了便于操作,節流裝置61為第一調節閥,并且第一調節閥位于塔體10的外側。當然,節流裝置61可以選為其他控制閥,例如選用電磁控制閥。并且可以根據實際需要來調整節流裝置61和塔體10的位置關系,例如設置在塔體10的塔壁上,或者設置在塔體10內。
[0024]如圖1所示,為了使循環水能夠均勻的噴灑至塔體10內,本實施例的循環水還包括布水結構。其中,第二管線50的第二端和/或第三管線60的第二端連接在布水結構上。
[0025]優選地,布水結構為布水管線90,第二管線50的第一循環水出口和第三管線60的第二循環水出口均連接在布水管線90上,布水管線90上設置有多個第三循環水出口。第二管線50中的循環水和第三管線60中的循環水通過多個第三循環水出口均勻的排放至塔體10內,增大循環水與空氣接觸的面積,進而提高循環水冷卻塔的冷卻效果。
[0026]優選地,為了增加循環水冷卻塔的冷卻效果,多個第三循環水出口上均設置有噴頭。具體的,循環水通過噴頭均勻的噴灑至塔體10內,進而大大增加循環水和空氣的接觸面積,提尚循環水冷卻塔的冷卻效果。
[0027]如圖1所示,在本實施例的技術方案中,為了精確控制水輪機風機30的轉速,循環水冷卻塔還包括用于測量水輪機風機30的轉速的測速表31,測速表31設置在水輪機風機30上。具體的,當測速表31的測量值大于預設值時,即水輪機風機30的轉速較大,此時增加節流裝置61的開度,增加流入第三管線60的循環水量,減少流入水輪機風機30的循環水量,進而減小水輪機風機30的轉速。當測速表31的測量值小于預設值時,即水輪機風機30的轉速較小,此時減小節流裝置61的開度,減小流入第三管線60的循環水量,增加流入水輪機風機30的循環水量,進而增加水輪機風機30的轉速。
[0028]在上述控制方法中,節流裝置61可以采用手動控制,也可以采用自動控制。當然,本領域技術人員能夠知道,可以在測速表31和節流裝置61之間增設控制電路,并實現對節流裝置61的反饋控制,從而大大提高對水輪機風機30轉速的控制精度。
[0029]如圖1所示,在本實施例的技術方案中,循環水冷卻塔還包括淋水填料層70。淋水填料層70設置在塔體10內,并且淋水填料層70位于布水管線90和集水池20之間。具體地,循環水從布水管線90的第三循環水出口噴灑至集水池20之前需要經過淋水填料層70。淋水填料層70內設置有多個彎曲的淋水通道。循環水在通過淋水填料層70時形成水膜,水膜在通過淋水通道時流速減慢,換熱時間延長,進一步提高循環水冷卻塔的冷卻效果。
[0030]如圖1所示,在本實施例的技術方案中,循環水冷卻塔還包括第四管線80。其中,第四管線80的第一端連接在第一管線40上,第四管線80的第二端延伸至塔體10內。設置第四管線80可以方便檢修,具體地,第四管線80的第一端在豎直方向上低于第三管線60的第一端,并且第四管線80上設置有第二調節閥81。當循環水冷卻塔正常工作時,第二調節閥81處于關閉狀態。當循環水冷卻塔需要檢修時,打開第二調節閥81,此時,由于第四管線80的第一端在豎直方向上低于第三管線60的第一端,循環水會通過第四管線80流入至塔體10,而不再流入第三管線60和水輪機風機30中,這時水輪機風機30停轉,檢修人員即可進行檢修工作。
[0031]優選地,為了方便操作,第二調節閥81位于塔體10的外側。
[0032]如圖1所示,在本實施例的技術方案中,循環水冷卻塔還包括第三調節閥41。第三調節閥41作為循環水總閥使用,具體地,第三調節閥41設置在第一管線40上,并且第三調節閥41在豎直方向上低于第四管線80的第一端。當第三調節閥41關閉時,循環水不再流入第四管線80、第三管線60和水輪機風機30。
[0033]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本實用新型可以有各種更改和變化。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主權項】
1.一種循環水冷卻塔,其特征在于,包括: 塔體(10); 集水池(20),設置在所述塔體(1)的底部; 水輪機風機(30),設置在所述塔體(10)的頂部; 第一管線(40),所述第一管線(40)的第一端連接在所述水輪機風機(30)上,所述第一管線(40)的第二端形成循環水入口 ; 第二管線(50),所述第二管線(50)的第一端連接在所述水輪機風機(30)上,所述第二管線(50)的第二端延伸至所述塔體(10)形成第一循環水出口; 第三管線(60),所述第三管線(60)的第一端連接在所述第一管線(40)上,所述第三管線(60)的第二端延伸至所述塔體(10)形成第二循環水出口; 節流裝置(61),設置在所述第三管線(60)上。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循環水冷卻塔,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環水冷卻塔還包括與所述第二管線(50)的第二端和/或所述第三管線(60)的第二端連接的布水結構,所述布水結構設置在塔體(10)內。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循環水冷卻塔,其特征在于,所述布水結構為布水管線(90),所述布水管線(90)上設置有多個第三循環水出口,所述第二管線(50)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三管線(60)的第二端均連接在所述布水管線(90)上。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循環水冷卻塔,其特征在于,每個所述第三循環水出口處設置有一個噴頭。5.根據權利要求2至4中任一項所述的循環水冷卻塔,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環水冷卻塔還包括: 淋水填料層(70),設置在所述塔體(10)內,所述淋水填料層(70)位于所述布水結構和所述集水池(20)之間。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循環水冷卻塔,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環水冷卻塔還包括:用于測量所述水輪機風機(30)的轉速的測速表(31),所述測速表(31)設置在所述水輪機風機(30)上。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循環水冷卻塔,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環水冷卻塔還包括: 第四管線(80),所述第四管線(80)的第一端連接在所述第一管線(40)上,所述第四管線(80)的第二端延伸至所述塔體(10)內, 所述第四管線(80)的第一端在豎直方向上低于所述第三管線(60)的第一端。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循環水冷卻塔,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管線(80)上設置有第二調節閥(81)。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循環水冷卻塔,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調節閥(81)位于所述塔體(10)的外側。10.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循環水冷卻塔,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環水冷卻塔還包括第三調節閥(41),所述第三調節閥(41)設置在所述第一管線(40)上,所述第三調節閥(41)在豎直方向上低于所述第四管線(80)的第一端。
【文檔編號】F28C1/00GK205425881SQ201620204188
【公開日】2016年8月3日
【申請日】2016年3月16日
【發明人】栗振翩
【申請人】神華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中國神華煤制油化工有限公司, 陜西神木化學工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