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冷器具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關于一種制冷器具。制冷器具(1)包括上儲藏室(9)、下儲藏室(10)、分別用以關閉所述上儲藏室(9)和所述下儲藏室(10)的第一門(11)和第二門(12)、分隔所述上儲藏室(9)和所述下儲藏室(10)的分隔板(15)、以及蒸發器(16)。根據本發明的建議,所述蒸發器(16)位于所述分隔板(15)之上,所述上儲藏室(9)和所述下儲藏室(10)可通過空氣自然對流來熱交換。
【專利說明】制冷器具
[【技術領域】]
[0001 ] 本發明涉及一種制冷器具。
[【背景技術】]
[0002]為了使用戶可分區存放食物,將一個儲藏隔間分為多個儲藏室且每個儲藏室由獨立的門開閉的方案在現有技術中是已知的。例如,在JP 11 -183014公開的冰箱中,位于冰箱上部的冷藏隔間被分為由不同的門關閉的普通冷藏室和用于存放果蔬的蔬菜室。
[
【發明內容】
]
[0003]本發明的一個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有利于相鄰儲藏室的溫度均衡分布的制冷器具。
[0004]上述目的可通過獨立權利要求中的特征實現。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是附圖、說明書和從屬權利要求的主題。
[0005]因此,本發明的一個方面一種制冷器具,包括上儲藏室、下儲藏室、分別用以關閉所述上儲藏室和所述下儲藏室的第一門和第二門、分隔所述上儲藏室和所述下儲藏室的分隔板、以及蒸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蒸發器位于所述分隔板之上;所述上儲藏室和所述下儲藏室可空氣自然對流而熱交換。
[0006]由于蒸發器布置在分隔板之上,被蒸發器冷卻的冷空氣可以從上儲藏室自然沉降到下儲藏室,而在下儲藏室內溫度較高的空氣可上升到上儲藏室內,這有利于降低上儲藏室和/或下儲藏室過冷的可能性。
[0007]根據本發明一個特別優選的實施例,所述分隔板包括至少一個分別流體連通所述上儲藏室和下儲藏室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被所述蒸發器冷卻的空氣從所述上儲藏室經由所述第一通孔進入到所述下儲藏室,所述下儲藏室內的空氣經由所述第二通孔返回所述上儲藏室。
[0008]根據本發明一個優選的實施例,所述第一通孔位于所述分隔板的后端,所述第二通孔位于所述分隔板的前端。
[0009]根據本發明一個優選的實施例,還包括從所述上儲藏室的后隔熱壁向前突出并與所述分隔板的后端在縱向上至少部分重疊的阻擋部,所述阻擋部位于所述分隔板的上方并臨近所述分隔板。
[0010]根據本發明一個優選的實施例,所述阻擋部在所述后隔熱壁的整個橫向寬度上延伸。
[0011]根據本發明一個優選的實施例,所述阻擋部的底表面的至少一部分和所述分隔板的上表面接觸。
[0012]根據本發明一個優選的實施例,所述阻擋部的底表面和所述分隔板的上表面在所述分隔板的整個寬度上連續地接觸。
[0013]根據本發明一個優選的實施例,所述阻擋部和任意一個第一通孔在縱向上不重疊,且與任意一個第一通孔在前后方向上具有間距。[0014]根據本發明一個優選的實施例,所述阻擋部形成用以接收冷凝水和/或化霜水的接水槽,所述接水槽具有和一排水管連接的出水口。
[0015]根據本發明一個優選的實施例,所述蒸發器貼著所述上儲藏室的后隔熱壁的內膽設置或者和臨近后隔熱壁的內膽地位于上儲藏室內。
[0016]根據本發明一個優選的實施例,所述分隔板由擱架形成,所述擱架包括玻璃板以及連接于所述玻璃板并沿著所述玻璃板至少一個邊緣分布的邊框。從而,上儲藏室和下儲藏室還可以通過分隔板的熱傳導而交換熱量,有助于上儲藏室和下儲藏室溫度的均衡。
[0017]根據本發明一個優選的實施例,包括橫梁,所述第一門和所述第二門在關閉時和所述橫梁對接,所述分隔板的前端支撐在所述橫梁上。
[0018]根據本發明一個優選的實施例,所述橫梁和/或所述分隔板的前端設有用以取出分隔板的缺口。
[0019]根據本發明一個優選的實施例,所述分隔板至少一個側邊緣和后邊緣連接的拐角部位于水平槽內。
[0020]根據本發明一個優選的實施例,所述上儲藏室和所述下儲藏室都是冷藏室。
[0021]本發明的構造以及它的其他發明目的及有益效果將會通過結合附圖而對優選實施例的描述而更加明顯易懂。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2]作為說明書的一部分且用以提供對本發明的進一步理解,以下附圖圖解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且與說明書一起用來說明本發明的原則。其中,
[0023]圖1是根據本發明一個優選實施例制冷器具的示意性立體圖;
[0024]圖2是根據本發明一個優選實施例制冷器具的示意性剖視圖;
[0025]圖3是圖2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圖;
[0026]圖4是根據本發明一個優選實施例分隔板的示意性立體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7]請參照圖1和圖2,制冷器具1包括隔熱的箱體2。箱體2具有分別由多個隔熱壁圍成、具有前開口的第一儲藏隔間3和第二儲藏隔間4。第一儲藏隔間3和第二儲藏隔間4之間以隔熱的分隔壁5隔開。
[0028]在這個實施例中,第一儲藏隔間3和第二儲藏隔間4分別由大致為箱形的第一內膽6和第二內膽7限定,分隔壁5由第一內膽6的底壁和第二內膽7的頂壁以及位于二者之間隔熱層形成。
[0029]在這個實施例中,第一儲藏隔間3位于制冷器具1的上部,第二儲藏隔間4位于制冷器具1的下部。第一儲藏隔間3為冷藏室,第二儲藏隔間4可以是冷凍室。
[0030]制冷器具1包括橫著跨接在第一儲藏隔間3的一對側隔熱壁22的前端的桿狀的橫梁8以及前端支撐在橫梁8上的分隔板15。相對橫梁8和分隔板15,第一儲藏隔間3被分為位于分隔板15上方的上儲藏室9和位于分隔板15下方的下儲藏室10。
[0031]橫梁8的前表面可以和箱體2的前端面大致可以處于同一平面內。制冷器具1包括分別用以關閉上儲藏室9和下儲藏室10的第一門11和第二門12。第二儲藏隔間4由第三門13關閉。
[0032]第一門11和第二門12可以鉸接于箱體2的前側。制冷器具I包括固定在橫梁8上的鉸鏈14。在這個實施例中,第一門11和第二門12均和鉸鏈14連接。從而,橫梁8承
受第一門11的重量。
[0033]請結合圖2參照圖4,在這個實施例中,分隔板15由可存放食物的擱板形成。分隔板15可以包括玻璃板151以及連接在玻璃板151至少一個邊緣的邊框152。如圖4所示,邊框152包括分別固定在玻璃板151的前邊緣、后邊緣、以及側邊緣的前框部1521、后框部1522和一對側框部1523。邊框152優選地由塑料制成。邊框152可以只沿著玻璃板15的一個或多個邊緣設置,例如僅沿著前邊緣和后邊緣設置。
[0034]應當理解,在一個替換的實施例中,分隔板15也可以由金屬、塑料和/或其他合適材料一體形成。
[0035]分隔板15包括多個流體連通上儲藏室9和下儲藏室10的通孔。在這個實施例中,分隔板15包括多個位于分隔板15后端的第一通孔1524和多個位于分隔板15前端的第二通孔1525。第一通孔1524最好形成在后框部1522,第二通孔1525則貫穿前框部1521。
[0036]分隔板15的前端支撐在橫梁8上。橫梁8的前部高于后部而在二者之間形成臺階部812,分隔板15支撐在橫梁8的后部上。臺階812的高度可以依據分隔板15的厚度而定,最好是大致等于分隔板15的厚度,而使分隔板15和橫梁8的前部處于同一個水平面上。
[0037]分隔板15的前邊緣和/或臺階812可以設置用以可將手指或工具從上側伸入分隔板15下方以取出分隔板15的缺口(未圖不)。
[0038]分隔板15的兩側也分別支撐在箱體2的一對側隔熱壁22的內側的支撐結構221上。支撐結構221可以直接形成在內膽6上,也可以獨立于內膽6制造,再固定在內膽6上。
[0039]制冷器具I包括用以冷卻第一儲藏隔間3的蒸發器16。蒸發器16可以位于第一儲藏隔間3的后隔熱壁21的隔熱層內并貼在第一內膽6上,通過被冷卻的第一內膽6而冷卻第一儲藏隔間3。在一個替換的實施例中,蒸發器16也可以位于第一儲藏隔間3內,例如和臨近第一內膽6的背部地設置在第一內膽6的后部的前面。
[0040]蒸發器16位于分隔板15的上方,并最好在第一內膽6的背部偏上的位置。上儲藏室9特別是靠近后隔熱壁21的空氣被冷卻,溫度低的冷空氣自然下沉。
[0041]上儲藏室9內被蒸發器16冷卻的冷空氣通過第一通孔1524下沉到下儲藏室10,位于下儲藏室10頂部的溫度較高的空氣則通過第二通孔1525返回到上儲藏室9,而在上儲藏室9和下儲藏室10之間形成空氣自然對流。這有利于上儲藏室9和下儲藏室10的溫度相對均勻地分布。
[0042]為了避免下儲藏室10內的某些區域因為空氣沉積而過冷,如圖2和圖3所示,制冷器具I包括從箱體2的后壁21的內側朝著上儲藏隔間9延伸的阻擋部26,阻擋部26靠近分隔板15并且和分隔板15的后端在縱向上重疊。
[0043]空氣在貼有蒸發器16的內膽6處被迅速冷卻,冷卻后的空氣沿著內膽6的背部下沉,當冷空氣遇到阻擋部26時,流向改變為沿著分隔板15前行,部分冷空氣透過分隔板15后部的第一通孔1524繼續下沉,另外的冷空氣可留在上儲藏室9內與位于上儲藏室9內的物品熱交換。[0044]阻擋部26最好在內膽6的背部的整個寬度上延伸。阻擋部26的頂面可以水平地或者朝上地向前延伸,以避免冷空氣直接導向第一通孔1524。
[0045]阻擋部26的下表面可以至少部分和分隔板15的上表面接觸。在這個實施例中,分隔板15的后端在整個寬度上與阻擋部26的下表面連續接觸,這有利于最大程度防止冷空氣從分隔板15的后端和內膽6的背部之間下沉。
[0046]支撐結構221和阻擋部26之間可以形成水平槽2212,分隔板15的兩個側邊緣和后邊緣接的拐角部1527插入水平槽2212內,這有利于限制分隔板15的后端在縱向上的晃動,特別是在制冷器具1的運輸過程中分隔板15在上下方向上的晃動,從而便于制冷器具1的包裝和運輸。
[0047]下儲藏室10內最好設置至少一個抽屜,例如上下分布的兩個抽屜28,29。每個抽屜28,29和第一內膽6的背部之間具有間距。在一個優選的實施例中,第一內膽6的背部內側可以設有對應每個抽屜28,29的突部25,當抽屜28,29的后部抵在突部25上時,抽屜28,29不可繼續向后移動,從而在內膽6的背部和抽屜之間間距。
[0048]當冷空氣透過分隔板15進入下儲藏室10并遇到位于下儲藏室10內的抽屜28時被強制分流,一部分冷空氣進入抽屜28,另一部分繼續下沉;當繼續下沉的冷空氣遇到下儲藏室10內的抽屜29時,再次被強制分流,一部分進入抽屜29,另一部分下沉到下儲藏室10的底部。經過與食物熱交換后,下儲藏室10內溫度高的空氣通過分隔板15前端的第二通孔1525上行到上儲藏室9,如此循環。
[0049]優選地,在前后方向上,阻擋部26終止于后框部1522的后邊緣和和第一通孔1524的后邊緣之間的連續區域,也就是說,阻擋部26和任意一個第一通孔1524在前后方向上有間距,而使阻擋部26在縱向上與第一通孔1524不重疊。這有利于提高第一通孔1524的利用率。
[0050]在一個優選的實施例中,制冷器具1包括用以調節至少一個第一通孔1524的大小的調節機構,以控制上儲藏室9和下儲藏室10的對流熱交換。
[0051]根據本發明一個特別優選的實施例,阻擋部26形成用以接收冷凝水/化霜水的接水槽23。接水槽23具有與排水管24連接的出水口 231,以將冷凝水/化霜水排到第一儲藏隔間3外,例如位于機械室內的接水盤(未圖不)內。阻擋部26最好和第一內膽6是一件式結構。
[0052]在以上實施例中,上儲藏室9和下儲藏室10通過設置在分隔板上的至少一個第一通孔和至少一個第二通孔而進行空氣對流,然而在一個替換的實施例中,上儲藏室和下儲藏室也可以通過設置在分隔板15后端和第一內膽6之間的間隙以及分隔板15和橫梁8之間的間隙發生空氣自然對流。
[0053]結合圖1至圖4說明的單個零部件的各種實施例可以任何給定的方式互相組合,以實現本發明的優勢。此外,本發明不限于所示實施例,通常情況下也可使用所示手段外的其他手段,只要這些手段也可達到相同的效果即可。
【權利要求】
1.一種制冷器具(1),包括上儲藏室(9)、下儲藏室(10)、分別用以關閉所述上儲藏室(9)和所述下儲藏室(10)的第一門(11)和第二門(12)、分隔所述上儲藏室(9)和所述下儲藏室(10)的分隔板(15)、以及蒸發器(16);其特征在于,所述蒸發器(16)位于所述分隔板(15)之上,所述上儲藏室(9)和所述下儲藏室(10)可通過空氣自然對流來熱交換。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板(15)包括至少一個分別流體連通所述上儲藏室和下儲藏室的第一通孔(1524)和第二通孔(1525),被所述蒸發器冷卻的空氣從所述上儲藏室(9)經由所述第一通孔(1524)進入到所述下儲藏室,所述下儲藏室(10)內的空氣經由所述第二通孔(1525)返回所述上儲藏室。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制冷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1524)位于所述分隔板(15)的后端,所述第二通孔(1525)位于所述分隔板的前端。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制冷器具,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從所述上儲藏室的后隔熱壁(21)的內側向前突出并與所述分隔板(15)的后端在縱向上至少部分重疊的阻擋部(26),所述阻擋部(26)位于所述分隔板(15)的上方并臨近所述分隔板(15)。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制冷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擋部(26)在所述后隔熱壁(21)的整個橫向寬度上延伸。
6.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制冷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擋部(26)的底表面的至少一部分和所述分隔板(15)的上表面接觸。
7.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制冷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擋部(26)的底表面和所述分隔板(15)的上表面在所述分隔板(15)的整個寬度上連續地接觸。
8.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制冷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擋部(26)和任意一個第一通孔(1524)在縱向上不重疊,且與任意一個第一通孔(1524)在前后方向上具有間距。
9.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制冷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擋部(26)形成用以接收冷凝水和/或化霜水的接水槽(23),所述接水槽(23)具有和一排水管(24)連接的出水口(231)。
10.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蒸發器(16)貼著所述上儲藏室(9)的后隔熱壁(21)的內膽(6)設置或者和臨近所述后隔熱壁(21)的內膽(6)地位于上儲藏室(9)內。
11.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板(15)由擱架形成,所述擱架包括玻璃板(151)以及連接于所述玻璃板(151)并沿著所述玻璃板至少一個邊緣分布的邊框(152)。
1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橫梁(8),所述第一門(11)和所述第二門(12)在關閉時和所述橫梁(8)對接,所述分隔板(15)的前端支撐在所述橫梁(8)上。
1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橫梁(8)和/或所述分隔板(15)的前端設有用以取出分隔板(15)的缺口。
1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板(15)至少一個側邊緣和后邊緣連接的拐角部(1527)位于水平槽(2212)內。
1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儲藏室(9)和所述下儲藏室(10)都是冷藏室。
【文檔編號】F25D21/14GK103673451SQ201210365561
【公開日】2014年3月26日 申請日期:2012年9月22日 優先權日:2012年9月22日
【發明者】韓改蓮, 冒鵬程, 朱衛忠, 陶鋒 申請人:博西華家用電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