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空調技術領域,具體地說,是涉及一種多聯機系統回油控制方法。
背景技術:
目前多聯式中央空調的使用越來越普遍,隨著建筑設計的多樣化,配管長度及內外機落差越來越大,為了確保壓縮機的可靠潤滑,機組普遍設計了多種回油模式。多臺外機相連接時,因運轉時間不同,各室外機壓縮機含油量不同,目前普遍采用的是定時回油的方式,所有室外機同時進行回油,輸出均等,回油量均等,必然會造成有的壓縮機缺油,有的壓縮機油量過多的問題,導致回油不精準。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多聯機系統回油控制方法,解決了回油不精準的問題。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采用下述技術方案予以實現:
一種多聯機系統回油控制方法,所述多聯機系統包括室內機組和多個室外機,所述多個室外機分別與所述室內機組連接;所述方法包括:
判斷多聯機系統是否存在壓縮機缺油;
若是,則進入回油控制:
獲取每個壓縮機的油位;
根據系統負荷率、每個壓縮機的油位分別調整每個壓縮機的回油頻率。
進一步的,所述根據系統負荷率、每個壓縮機的油位分別調整每個壓縮機的回油頻率,具體包括:
(1)若壓縮機油位≥第一設定油位:
判斷系統負荷率是否小于等于設定負荷率;
若是,該壓縮機停機;
若否,該壓縮機的回油頻率為第一設定頻率;
(2)若第二設定油位≤壓縮機油位<第一設定油位:
判斷系統負荷率是否小于等于設定負荷率;
若是,該壓縮機的回油頻率為第一設定頻率;
若否,該壓縮機的回油頻率為第二設定頻率;
(3)若第三設定油位≤壓縮機油位<第二設定油位:
判斷系統負荷率是否小于等于設定負荷率;
若是,該壓縮機的回油頻率為第一設定頻率和第二設定頻率循環;
若否,該壓縮機的回油頻率為第三設定頻率;
(4)若壓縮機油位<第三設定油位:
該壓縮機的回油頻率為第四設定頻率;
其中,第一設定頻率<第二設定頻率<第三設定頻率<第四設定頻率;第一設定油位>第二設定油位>第三設定油位;系統負荷率=開機的室內機匹數/室外機總匹數。
又進一步的,在所述根據系統負荷率、每個壓縮機的油位分別調整每個壓縮機的回油頻率之后,所述方法還包括:判斷是否每個壓縮機的油位均大于等于第一設定油位、且持續第一設定時間;若是,則退出回油控制。
優選的,第一設定時間為30秒。
再進一步的,在第三設定油位≤壓縮機油位<第二設定油位、且系統負荷率小于等于設定負荷率時:該壓縮機以第一設定頻率回油運行第二設定時間、第二設定頻率回油運行第三設定時間,以此循環。
優選的,第二設定時間/第三設定時間=3/1。
進一步的,在壓縮機油位<第三設定油位時,打開未開機的室內機液管上的電子膨脹閥。
優選的,所述設定負荷率為50%。
優選的,第一設定頻率為壓縮機最大頻率的20%,第二設定頻率為壓縮機最大頻率的40%,第三設定頻率為壓縮機最大頻率的60%,第四設定頻率為壓縮機最大頻率的85%。
優選的,通過設置在壓縮機內的油位傳感器獲取壓縮機內冷凍油的油位。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優點和積極效果是:本發明的多聯機系統回油控制方法,判斷多聯機系統是否存在壓縮機缺油;若是,則進入回油控制:獲取每個壓縮機的油位;根據系統負荷率、每個壓縮機的油位分別調整每個壓縮機的回油頻率,既避免影響系統正常運行,又實現定向精準回油,保證每個壓縮機內油量充足,提高回油可靠性,提高系統運行的可靠性。
結合附圖閱讀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后,本發明的其他特點和優點將變得更加清楚。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所提出的多聯機系統回油控制方法的多聯機系統結構圖;
圖2是本發明所提出的多聯機系統回油控制方法的一個實施例的流程圖;
圖3是圖2中部分流程的流程圖。
附圖標記:
101、壓縮機;102、油分離器;103、單向閥;104四通閥;105、室外換熱器;106、氣液分離器;107、油位傳感器;108、電子膨脹閥;109、氣管截止閥;110、液管截止閥;
201、壓縮機;202、油分離器;203、單向閥;204四通閥;205、室外換熱器;206、氣液分離器;207、油位傳感器;208、電子膨脹閥;209、氣管截止閥;210、液管截止閥;
301、室內機;302、電子膨脹閥;401、室內機;402、電子膨脹閥;
501、室內機;502、電子膨脹閥;601、室內機;602、電子膨脹閥。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發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將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本實施例的多聯機系統回油控制方法中,多聯機系統包括室內機組和多個室外機,多個室外機分別與室內機組連接,室內機組包括多個并聯的室內機。
例如,多聯機系統包括兩個室外機:第一室外機、第二室外機;參見圖1所示;第一室外機包括壓縮機101、油分離器102、單向閥103、四通閥104、室外換熱器105、氣液分離器106等,壓縮機101內設置有油位傳感器107,用于檢測壓縮機101內冷凍油的油位。第二室外機包括壓縮機201、油分離器202、單向閥203、四通閥204、室外換熱器205、氣液分離器106等,壓縮機201內設置有油位傳感器207,用于檢測壓縮機201內冷凍油的油位。室內機組包括四個并聯的室內機:室內機301、室內機401、室內機501、室內機601;室內機301的液管上具有電子膨脹閥302,分別與每個室外機的液管連接;室內機401的液管上具有電子膨脹閥402,分別與每個室外機的液管連接;室內機501的液管上具有電子膨脹閥502,分別與每個室外機的液管連接;室內機601的液管上具有電子膨脹閥602,分別與每個室外機的液管連接;參見圖1所示。
系統制熱運行時:
涉及到第一室外機的冷媒循環路徑是壓縮機101→油分離器102→單向閥103→四通閥104→氣管截止閥109→室內機組→液管截止閥110→電子膨脹閥108→室外換熱器105→四通閥104→氣液分離器106→壓縮機101。
涉及到第二室外機的冷媒循環路徑是壓縮機201→油分離器202→單向閥203→四通閥204→氣管截止閥209→室內機組→液管截止閥210→電子膨脹閥208→室外換熱器205→四通閥204→氣液分離器206→壓縮機201。
系統制冷運行時:
涉及到第一室外機的冷媒的循環路徑是壓縮機101→油分離器102→單向閥103→四通閥104→室外換熱器105→電子膨脹閥108→液管截止閥110→室內機組→氣管截止閥109→四通閥104→氣液分離器106→壓縮機101。
涉及到第二室外機的冷媒的循環路徑是壓縮機201→油分離器202→單向閥203→四通閥204→室外換熱器205→電子膨脹閥208→液管截止閥210→室內機組→氣管截止閥209→四通閥204→氣液分離器206→壓縮機201。
下面結合圖2,對本實施例的多聯機系統回油控制方法進行說明,具體包括如下步驟。
步驟s1:判斷多聯機系統是否存在壓縮機缺油。
壓縮機內冷凍油的油量與油位一一對應,如油量2300ml對應第一設定油位a、油量800ml對應第二設定油位b、油量400ml對應第三設定油位c。當油量≥2300ml時,油量充足;800ml≤油量<2300ml時,油量適中;400ml≤油量<800ml時,油量較少;油量<400ml時,油量不足。因此,可通過檢測壓縮機內冷凍油的油位來判定油量的多少。
通過布設在壓縮機內的油位傳感器檢測壓縮機內冷凍油的油位,當壓縮機油位小于第三設定油位c時,判定該壓縮機缺油。當多聯機系統中的任一壓縮機缺油時,即可判定多聯機系統存在壓縮機缺油,則執行步驟s2。
步驟s2:進入回油控制。
系統在制冷工況下進入回油控制時:處于開機狀態的室內機繼續運行,且其室內風機繼續運轉,根據下述步驟調整壓縮機運行頻率,保證制冷效果的同時進行回油。
系統在制熱工況下進入回油控制時:四通閥不換向,冷媒循環方向不變,處于開機狀態的室內機進行運行,且其室內風機繼續運轉,根據下述步驟調整壓縮機運行頻率,保證制熱效果的同時進行回油。
多聯機系統進入回油運行模式,該步驟主要包括下述步驟,參見圖3所示。
步驟s21:獲取每個壓縮機的油位。
通過布設在壓縮機內的油位傳感器獲取壓縮機內冷凍油的油位。
步驟s22:根據系統負荷率、每個壓縮機的油位分別調整每個壓縮機的回油頻率。
在該步驟中,對每個壓縮機分別進行下述控制:
(1)若壓縮機油位≥第一設定油位a,說明該壓縮機油量充足。
判斷系統負荷率是否小于等于設定負荷率。
若系統負荷率≤設定負荷率,說明系統負荷率較小,即使該壓縮機停機,其余壓縮機也可負擔起整個系統的負荷;而且由于該壓縮機油量充足,無需回油;因此該壓縮機停機,既避免該壓縮機過度回油、也不影響整個系統的運行。
若系統負荷率>設定負荷率,說明系統負荷率較大,該壓縮機若是停機,可能會影響系統的正常運行,因此該壓縮機不停機;壓縮機回油頻率越大,回收到該壓縮機的冷凍油油量越大,由于該壓縮機油量充足,因此該壓縮機的回油頻率為第一設定頻率,第一設定頻率為壓縮機的最小運行頻率(如壓縮機最大運行頻率的20%),該壓縮機回油運行。即,該壓縮機以較小的頻率回油運行,既保證空調的制冷或制熱效果,又使得該壓縮機回油量較少,避免影響其它壓縮機的回油量。
(2)若第二設定油位b≤壓縮機油位<第一設定油位a,說明該壓縮機油量適中。
判斷系統負荷率是否小于等于設定負荷率。
若系統負荷率≤設定負荷率,說明系統負荷率較小,該壓縮機的回油頻率為第一設定頻率,該壓縮機回油運行。即,該壓縮機以較小的頻率回油運行,既保證空調的制冷或制熱效果,又使得該壓縮機有一定的回油量,緩慢的補充到該壓縮中去。
若系統負荷率>設定負荷率,說明系統負荷率較大,該壓縮機的回油頻率為第二設定頻率(如壓縮機最大運行頻率的40%),第二設定頻率大于第一設定頻率,該壓縮機回油運行。即,該壓縮機以適中的頻率回油運行,既能保證空調的制冷或制熱效果,又使得該壓縮機有一定的回油量,緩慢的補充到該壓縮機中去。
(3)若第三設定油位c≤壓縮機油位<第二設定油位b,說明該壓縮機油量較少。
判斷系統負荷率是否小于等于設定負荷率。
若系統負荷率≤設定負荷率,說明系統負荷率較小,該壓縮機的回油頻率為第一設定頻率和第二設定頻率循環,該壓縮機回油運行。即,該壓縮機以間歇循環的較小頻率和適中頻率回油運行,既保證空調的制冷或制熱效果,又使得該壓縮機有一個合適的回油量,緩慢補充到該壓縮機中去。
在本實施例中,該壓縮機以第一設定頻率回油運行第二設定時間、第二設定頻率回油運行第三設定時間,以此循環;既保證空調的制冷制熱效果,又使得該壓縮機回油量適中。
在本實施例中,第二設定時間/第三設定時間=3/1。如第二設定時間為3分鐘,第三設定時間為1分鐘。即該壓縮機以第一設定頻率回油運行3分鐘、第二設定頻率回油運行1分鐘,以此循環,既保證空調的制冷或制熱效果,又保證該壓縮機回油量適中,同時避免過量吸油導致其他壓縮機回油量變小。
若系統負荷率>設定負荷率,說明系統負荷率較大,該壓縮機的回油頻率為第三設定頻率(如壓縮機最大運行頻率的60%),第三設定頻率大于第二設定頻率,該壓縮機回油運行。即,該壓縮機以適中的頻率回油運行,既保證空調制冷或制熱效果,又使得該壓縮機回油量適中。
(4)若壓縮機油位<第三設定油位,說明該壓縮機油量不足。
若壓縮機油量不足,則該壓縮機的回油頻率為第四設定頻率(如壓縮機最大運行頻率的85%),第四設定頻率大于第三設定頻率,該壓縮機回油運行。由于該壓縮機油量不足,因此該壓縮機回油頻率較高,以保證該壓縮機具有較多的回油。
在壓縮機油量不足時,為了保證較多的回油量,將未開機的室內機液管上的電子膨脹閥打開,以便于回收未開機室內機中的冷凍油,以保證積攢在未開機室內機中的冷凍油回到壓縮機中,提高壓縮機的回油量。
系統負荷率=開機的室內機匹數/室外機總匹數。若所有室內機、所有室外機都開機運行,則系統負荷率為100%。
在本實施例中,設定負荷率為50%。當系統負荷率小于50%時,說明對空調的需求較小,回油時壓縮機的輸出能夠確保室內機效果。舉例說明:兩臺壓縮機的匹數分別為5hp,室外機總匹數為10hp,室內機總匹數為10hp;其中第一臺壓縮機的油位>a,第二臺壓縮機的油位<c,開機的室內機匹數為4hp,那么系統負荷率為40%,按照上述控制邏輯,第一臺壓縮機停機,第二臺壓縮機按照85%的輸出運轉,即5hp*0.85=4.25hp>4hp,即,一臺壓縮機運轉可滿足制冷或制熱要求。因此,設定負荷率選為50%,既能保證制冷或制熱效果,又滿足回油需求。
第一設定頻率<第二設定頻率<第三設定頻率<第四設定頻率;第一設定油位a>第二設定油位b>第三設定油位c。
在本實施例中,第一設定頻率為壓縮機最大頻率的20%,第二設定頻率為壓縮機最大頻率的40%,第三設定頻率為壓縮機最大頻率的60%,第四設定頻率為壓縮機最大頻率的85%。
本實施例的多聯機系統回油控制方法,判斷多聯機系統是否存在壓縮機缺油;若是,則進入回油控制:獲取每個壓縮機的油位;根據系統負荷率、每個壓縮機的油位分別調整每個壓縮機的回油頻率,既避免影響系統正常運行,又實現定向精準回油,使得缺油的壓縮機多回油、不缺油的壓縮機少回油,保證每個壓縮機內油量充足,提高回油可靠性,提高系統運行的可靠性。
為了避免系統過早退出回油,保證每個壓縮機內油量充足,在步驟s22之后,所述方法還包括:
步驟s23:判斷是否每個壓縮機的油位均大于等于第一設定油位a、且持續第一設定時間。
若否,說明回油不充分,還需繼續回油,則返回步驟s21。
若是,說明每個壓縮機的油量充足且穩定,無需繼續回油,則執行步驟s24。
步驟s24:退出回油控制。
當每個壓縮機的油位大于等于第一設定油位a且持續第一設定時間時,才退出回油控制,即在每個壓縮機油量充足且油位穩定后才退出回油控制;從而保證每個壓縮機油量充足且油位穩定,避免由于油位波動導致的頻繁進入回油控制,保證系統的正常運行,提高系統運行的可靠性。
在本實施例中,第一設定時間為30秒,既保證每個壓縮機的油量充足且油位穩定,又避免時間過長導致過度回油。
退出回油控制后,多聯機系統按照進入回油控制前的模式繼續運行。
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發明的技術方案,而非對其進行限制;盡管參照前述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了詳細的說明,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依然可以對前述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而這些修改或替換,并不使相應技術方案的本質脫離本發明所要求保護的技術方案的精神和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