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循環冷卻水凈化處理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循環冷卻水凈化處理設備。
在已有技術中,循環冷卻水的凈化大都采用在循環水中投加大量化學藥劑的方法,此方法費用高,冷卻設備電耗大,水耗大,對環境污染嚴重。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投資小,補充水用量少,循環冷卻商務運行成本低,節約有限的水資源,保護水環境,廣泛用于工業循環冷卻水及中央空調的冷卻水凈化處理。
本實用新型是由進水管、自動加藥泵、凈水過濾器、出水管、氣水混合器、臭氧發生器組成,所述氣水混合器分別與出水管和臭氧發生器相連,自動加藥泵裝于進水管上。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的氣水混合器內,設置有進水口、臭氧進口、謝流混合器、凈化水出口、所述進水口與進水管連接,臭氧進口與臭氧發生器的輸出口連接。所述的凈水過濾器上設置有進水口、金屬過濾網筒、出水口,過濾網筒內設置有粗濾料。進水口與自動加藥泵出口連通,出水口與出水管連通。在自動加藥泵與凈水過濾器之間裝有三通閥和沖洗管。在出水管上裝有三通閥和排水管。
本實用新型作為循環冷卻水的處理設備,可將循環冷卻水的濁度降低到2度甚至于更低,細菌總數從2.1×104~6×107降至2.0~3.0×102個/ml,阻止生物垢的形成,排污次數大大減少,濃縮倍數大大提高,水質更清。該設備既能殺菌滅藻,又能緩蝕和阻垢節能,省水,減少對水體的污染。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描述。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如
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由進水管1、自動加藥泵2、凈水過濾器3、出水管4、氣水混合器5、臭氧發生器6組成,所述氣水混合器5分別與出水管4和臭氧發生器6相連,自動加藥泵2裝于進水管1上。所述的氣水混合器5內,設置有進水口51、臭氧進口52、謝流混合器53、凈化水出口54、所述進水口51與進水管4連接,臭氧進口52與臭氧發生器6的輸出口連接。所述的凈水過濾器3上設置有進水口31、金屬過濾網筒32、出水口33,過濾網筒32內設置有粗濾料34。進水口31與自動加藥泵2出口連通,出水口33與出水管4連通。在自動加藥泵2與凈水過濾器3之間裝有三通閥7和沖洗管8。在出水管4上裝有三通閥9和排水管10。
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過程如下循環冷卻水經自動加藥泵2加入微量的絮凝劑后經過凈水過濾器3過濾,再經水氣混合器5臭氧滅菌,滅藻,緩蝕、阻垢,凈化水經水氣混合器5的出水口排出。
權利要求1.一種循環冷卻水凈化處理機,其特征在于它由進水管(1)、自動加藥泵(2)、凈水過濾器(3)、出水管(4)、氣水混合器(5)、臭氧發生器(6)組成,所述氣水混合器(5)分別與出水管(4)和臭氧發生器(6)相連,自動加藥泵(2)裝于進水管(1)上。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循環冷卻水凈化處理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氣水混合器(5)內,設置有進水口(51)、臭氧進口(52)、謝流混合器(53)、凈化水出口(54)、所述進水口(51)與進水管(4)連接,臭氧進口(52)與臭氧發生器(6)的輸出口連接。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循環冷卻水凈化處理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凈水過濾器(3)上設置有進水口(31)、金屬過濾網筒(32)、出水口(33),過濾網筒(32)內設置有粗濾料(34),進水口(31)與自動加藥泵(2)出口連通,出水口(33)與出水管(4)連通。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循環冷卻水凈化處理機,其特征在于在自動加藥泵(2)與凈水過濾器(3)之間裝有三通閥(7)和沖洗管(8)。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循環冷卻水凈化處理機,其特征在于在出水管(4)上裝有三通閥(9)和排水管(10)。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是一種循環冷卻水凈化處理機,其特征在于它由進水管、自動加藥泵、凈水過濾器、出水管、氣水混合器、臭氧發生器組成,所述氣水混合器分別與出水管和臭氧發生器相連,自動加藥泵裝于進水管上。本實用新型具有既能殺菌滅藻,又能緩蝕和阻垢節能,省水,減少對水體的污染等優點。
文檔編號C02F1/78GK2451575SQ0022575
公開日2001年10月3日 申請日期2000年10月10日 優先權日2000年10月10日
發明者劉子云 申請人:劉子云